文| 王 飞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落地实施,组织学科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被广泛接受,愈来愈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和关注。
新课标强调学科实践活动,注重“做中学”,倡导教师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科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知识技能,体悟学科思想方法,进而培育其核心素养。
在新课标指引下,各学科纷纷明确了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重点。例如,语文学科侧重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以及“梳理与探究”等四个维度;数学学科通过“综合与实践”主题,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生物学科则提出了“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强调开展模型制作、植物栽培等实践活动;化学学科将“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以及“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作为核心主题;物理学科同样设置了“实验探究”和“跨学科实践”等关键领域。这些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实验操作、设计制作等途径丰富直接经验,培养科学思维,理解学科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学科实践活动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教师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设定活动目标。教师要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目标。例如,在物理跨学科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用身边常见材料设计制作杆秤,并用其去测签字笔和手机的质量,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次,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初中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阶段,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有限,思维水平正在不断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活动方案既具有挑战性又充满趣味性,奠定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最后,教师还需不断优化和改进学科实践方案,确保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和安全性。这包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审视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选择适合学生的实验器材和教学方法,以及提前预见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教师还应积极探索教学器材的改进和创新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探索的机会和平台。
总之,重视并做好学科实践活动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应积极搭建学科实践活动平台,助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