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支部建在专业上”的学生党建模式创新实践与探索
——以济宁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为例

2024-06-08 07:59王金铭
中国军转民 2024年7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支部党组织

王金铭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

(一)支部设置不合理,组织生活不规范

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党支部建设为出发点,着力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目前高校党支部主要以学生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为主,学生党支部由辅导员和学生组成,教师占比极低,大多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党员的培养与教育工作,支部覆盖面较大,仅由辅导员教育培养,难以兼顾。支部组织活动困难,活动效果不明显,组织生活质量低,导致很多党建工作流于形式、模式化。同时自主开展工作的意识薄弱,学生党员积极性低,主动参与率不高。

(二)党建业务融合度低,引领作用不强

将教工支部和学生支部分开开展党建工作,长此以往逐渐出现党建与育人“两张皮”现象。主要表现为党建活动与业务工作不交叉、师生党员单向沟通和教师党员引领学生不够等问题。支部党建工作成了理论学习念报告,实际工作谈心得,支部建设缺乏创新,活力有限。教师党员对学生的模范和示范作用有限,教师党员的育人功能发挥不够,服务意识和引领范围受到制约。学生党员相仿相效,离开支部模范作用发挥不到位。

二、“支部建在专业上”党建模式意义

(一)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的迫切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以贯彻落实的基础,“支部建在专业上”将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师生合力,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高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水平。

(二)激发党组织内在活力的有力举措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逐渐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大学生思维的活跃与支部管理相对封闭的矛盾,这对于高校基层党支部创新工作、党员教育培养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高校基层党支部必须要创新党建模式,师生合编,优势互补,教学相长,从而激发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内在活力。

(三)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需要,要尊重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各环节。通过“支部建在专业上”,把专业相同的教师和学生融合到一起,教师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提高专业育人水平。同时教师吸引优秀学生党员加入课题科研团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专业认知水平、实践素养,另一方面也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科研力量的增强,贯彻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

三、“支部建在专业上”党建模式运行方式

支部是战斗堡垒。本文以济宁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为例进行了实践探索,从三个方面提升党支部运行实效。

(一)建好行政架构,压实支部责任

第一,调整模式,理顺机制。改变原有辅导员按年级带班模式为按专业带班模式,学院共有三个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和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学生各由两名辅导员固定负责,临床医学(省属公费医学生)专业由三名辅导员固定负责。交接完毕后,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将以专业为支点开展,为支部建在专业上奠定行政基础。

第二,建好架构,发挥作用。改变以往传统的学生党支部横向划分,成立以专业方向为纵向结构的专业党支部,分别为临床医学(省属公费医学生)专业党支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党支部和针灸推拿学专业党支部,把组织育人、教师教育、学生学习、导员引领融为一体,协同并进。

(二)建立新模式,促进党建业务双赢发展

一是在管理模式上:在专业党支部建设的基础上,按年级成立党小组,规范组织生活制度。开展教师带学生,老生带新生的“传帮带”模式,从大一到大五“一条龙”服务于学生的入党培养、专业学习、实习考试、创新实践、专业竞赛、考研就业、班级管理等7 条“育人线”。活动组织结合学生党员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定期召开专业学习交流会、读书分享会和专业学术论坛,积极开展迎新送老、义诊进社区、暑期“三下乡”等实践服务活动,切实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

二是在运行模式上: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主导作用,以党员教育管理和专业素质培养为载体,以专业基础学习和专业创新实践为途径,以教师在研课题以及学生创新实践和文化活动为途径,加强师生党员的联系。在支部活动中融入教学反馈环节,通过学生党员集中反映学习问题,及时与教师探讨沟通,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在教学科研、工作学习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找准示范点,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榜样作用

抓实党员示范引领,通过开展学先进、学典型、学榜样系列活动,彰显榜样力量,打造党建品牌效应。各支部通过定期开展“党员先锋岗”等各类活动,引导优秀师生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电视广播、新闻媒介、主题班会等方式,营造人人争先进的良好氛围,树立榜样,让身边的师生感受到榜样的作用,带动学院工作的发展;通过在支部间开展“党员示范党课”“支部活动评比”等活动,引领各支部践行“为党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党建工作的开展。

四、“支部建在专业上”党建模式运行成效

一是优化师生党员比例,规范组织设置。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工与学生共建党支部的示范性和引领力,从而将传统的扁平化结构建立成矩形架构的党组织,这不仅降低了组织架构的复杂性,也增强了运行成效。同时,优化了师生党员的比例和结构,提高了组织生活规范性。既激发了新鲜血液不断输入的新鲜活力,又较大限度地确保组织的稳定性和传承性。

二是促进师生交流,实现教学相长。通过支部组织生活规范建设和支部活动有序开展,有力改变了学生与教师单向联系的传统方式,拓宽了双方交流途径,促进师生双方有效沟通,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惑、所盼,从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明显。师生关系融洽,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学生进一步夯实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支部建在专业上后,党员积极性、归属感大幅提高,较大限度实现教学相长。

三是拓宽育人平台,促进深度融合。支部建在专业上,育人阵地得以拓宽,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观能动性成分结合,教工的教师和党员双重属性充分激发,促进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考察。教工党员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强化政治引领,夯实教学基础,解决实际困难,扮好“人生导师”的角色,同时提升了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实现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与支部建设深度融合。中国军转民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支部党组织
支部联建润“甘泉”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清华党组织公开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浅谈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