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冰(聊城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运动对人类身体素质的提高、生命的丰富和身体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要达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健康目标,就必须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唯有如此,才能科学合理地确定体质与健康的评估指标,才能更好地利用各个方面的作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是年轻活力的象征,也是将社会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进行运用的先锋团体,是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对这一人群进行体质健康方面的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了解高校学生的身体特征、身体状况入手,针对高校学生的身体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计划,为推进我国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科学依据。
健康中国是2017 年10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2019 年7 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并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明确了“健康中国”战略目标任务。《卫生中国》是由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华夏社科院共同发起的,旨在对“卫生中国”进行评估。2022 年“两会”民意调研报告显示,“健康中国”位列全球最受关注领域的第9 名。
要理解身体的体质健康,就必须理解其根本意义。身体,就是一个人的身体素质。人体素质涉及到人体结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以及通过基因而体现的各种要素。体质保健主要是指机体机能正常。从最近几年的有关研究结果可以发现,目前中国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都有一定的差异:(1)身体素质指标呈逐年下滑趋势;(2)动物的生长周期延长;(3)儿童的生长速率呈下降趋势;(4)体质发育不平衡。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中国已经出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举措。《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的出台为高校学生全面掌握自身身体素质及发展情况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增强其健身意识,形成终生运动观念;提出了实用的健身目的,制定了实用的健身方案。作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我们要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自我约束,从平时的运动开始,为今后的身心发展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身体形态是一项外在的表征,它主要由身长、腿长、胳膊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来体现。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身体从原来的修长型逐渐朝着适度发展,但也有明显的两极分化,一个是肥胖,一个是消瘦。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中的体重超标与肥胖人数呈逐年增多趋势,这一现象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重大卫生问题。由于智能手机的出现,学生外出旅行的次数越来越少。大多数高校学生在宿舍和教室中休息学习,很少有学生到体育馆等体育场所进行体育锻炼,这就造成了大多数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的今天,学生们出现了俗称的“软肋症”,与过去的街头游戏相比,他们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行动迟缓,体力下降。
在广州闭幕的奥林匹克科学大会上,一个名为《中国大学生健康与生活行为调查报告研究》的专题报告,引起了国内外体育教育专家的关注。根据该研究,中国高校有65.68%的人感觉缺乏锻炼,7.57%的人不吃饭,15.44%的人不知道什么是营养均衡。体育教育专家指出,当今大学生存在种种不健康行为的部分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这反映出我国早期健康教育的缺失。大学生活反没了章法,记者采访了解到,上大学之前,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但是上了大学之后,他们的人生就变得杂乱无章了。很多人熬夜,饮食不规律,上网时间过长。
当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体制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体育教师仅仅给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另外,现在的高校中,所设置的体育课程相对较少,很多课程仍然是十几年前的教学内容,所以这些主题都跟不上潮流。由于不能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导致学生的可选范围较窄。此外,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体制尚不完善,因此我们可以从国外先进的教学和管理制度中学习。体育教育以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为重点,让体育运动“回归校园,推动学校的健身”,改变了人们对运动的观念,建立真正的大学体育文化。为此,作者提出了体育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对策。
目前,我国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单一、体育活动单调等问题。为使学生们获得较高的文化分,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科学研究上,而忽略了对学生体质的培养,有些学校还没有开设体育课,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定期的体格检查;学生对自身的体能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反映,而学校对其体能状态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另外,由于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制度还不够健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受到学校因素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因校方和老师对有关的教育规定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致使在高等院校中,学生的课堂纪律较差,出席率较低。由于学生们没有形成一个好的生活方式,并且他们对于运动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导致了他们的缺席和翘课。学生花在玩游戏、睡眠上的时间较多,还可能会出现吸烟、喝酒、饮食不规律等情况。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下降。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身体的健康,但他们却缺少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意识。缺乏整体的卫生知识,在卫生保健知识上有一些盲点。以上几个方面都会对身体的正常代谢以及身体的健康水平产生很大的影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体育教育,能使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思想和体育理念得到切实的提升,从而增强了他们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大学生要实现终身体育目标,就必须在大学里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和归宿。大学应将终生体育观念贯穿于大学校园文化之中,充分发挥其对学校文化的继承与培育作用。在对体育理念的传承和弘扬上,要利用融媒介的理念,把现代化的资讯科技和传统的媒介有机地融合起来,积极地让大学生了解到体育活动和身体健康之间的联系;其次,要加强对社团的组织与治理。体育社团活动对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体育理念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注重运动社团在运动社团品牌建设、形象塑造及活动中的宣传与普及;最后,政府相关主管机关要以“体育强国”和“全民体育”的发展为中心,加强“体育健身”与“体质健康”的有机结合,以新媒体等平台为主体,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要想继续完善教学制度,就必须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提升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要以这个为依据,培养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培养他们的体育活动习惯。要加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教育改革,必须充实体育课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只要学生们对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之中,把消极的运动转化为一种积极的运动,最终达到身体素质健康教育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积极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积极推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进而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观念的树立不是单方面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舆论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各有关方面应该加大对这方面的关注,使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创造一种对体育事业充满激情的社会环境,并深入到大学生中去,使他们了解到加强运动的意义,了解到身体的重要性;能够更好地处理好以后的学业和体育的关系,让自己拥有一个强壮的身体。由于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现有的运动场地已无法完全适应高校学生的需求,而且运动场面积过小,学生参加运动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上述的情况让同学们对运动的热情大打折扣。为此,学校应该加大在体育设备上的投资力度,扩建并改进运动场,为学生提供最优的运动环境,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要确保自己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就必须要有好的运动和生活方式,在课余时间里主动进行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不要熬夜,注意早睡早起,合理饮食,老师要加强教育,让同学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有更深的了解,增强他们对身体素质和运动的重要性的了解,参加各种各样的身体活动。在强化运动训练的同时,不但可以使大学生的体质得到改善,而且还可以使他们的意志得到磨练,从而使他们的承受压力的能力得到提升;能更好地调整自己,能用一种更为乐观和轻松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所遇到的困难。提高身体素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使大学生形成一种长期的运动习惯,做到理性和科学的运动,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健康中国的框架下,要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强化大学生的健康观念教育;通过开展课余锻炼,创新实施个性化体质健康教育,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引下,对高校学生进行创新性和个性化的体质增强活动,从而推动了高校学生体质的全面提升。综合提升体育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使其成为促进高校学生体质提升的关键,进而切实缓解长期困扰着高校的学生体质问题。在制定促进体质健康的途径和策略的同时,还应从人才培养、文化宣传、卫生导向等角度出发,建立起多维、立体化、多样化的体质健康教育体系,促进青少年的整体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