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

2024-06-07 23:45卞开元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10期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应用策略小学语文

[摘要] 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突出情境性、体验性和实践性。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设计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积极樂观的态度。鉴于此,本文从“情境创设、问题设计、优化朗读、联系生活、情景体验”五个角度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以期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体验式教学;应用策略

体验式教学是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氛围中体验交流,使学生的思维和原有的认知形成冲突,以此构建知识结构,锻炼语用能力,最终提升核心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依托认识的直观原理、情绪心理学等理论,强调体验就是借助事物的直观性,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从形象的感知上升到抽象、理性的顿悟,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对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提出策略。

一、创设直观情境,增强学习体验

让学生身临其境,与教师讲授的内容形成情感共鸣,这是体验式教学的基本要求。但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看,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在课堂中容易走神,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这将直接降低课堂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创设直观情境就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创设适切的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体会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准确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小学生由于自身的阅历相对不足,导致他们很难对小女孩的遭遇产生共鸣。正因如此,如果直接开展教学,学生很难体会到这篇文本的内涵。鉴于此,教师可以先利用谈话法引导学生回忆过年的场景,学生提到自己会和父母一起出去置办年货,还会在过年的时候走亲访友,吃各种各样的美食。之后,教师又向学生展示了两组视频:一是人们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场景,二是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晚上孤零零地走在街头兜售火柴的场景。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向学生提问:“看了刚才这两段视频,你们有怎样的感受?”与此同时,当堂组织互动交流,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实际出发,谈谈自己的感想。通过视频的展示,学生将心比心,觉得小女孩很可怜,明明是一个充满欢乐祥和的节日,小女孩却没有机会穿到漂亮的衣服,吃到各种各样的美食,反而要在大街上兜售火柴。教师通过精心创设情境,学生对小女孩产生了同情与怜悯,此时再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学生就更容易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

本案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并没有直接开展教学,而是利用视频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此时,教师引入课文,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优化问题设计,激发思维体验

体验式教学的特征之一是深度参与,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如果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学生的课堂参与不足,也就很难对教师教学的内容产生体验,更不利于完成学习任务。鉴于此,教师应优化问题设计,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自主探究的动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积极设计一些体验式问题,让学生通过具身思考来解决问题,消除自身在学习上的困惑与缺憾。这样一来,在体验式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都会有所提升。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鸟的天堂》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征,体会大榕树的神奇和美丽,并通过作者的描写体会“鸟的天堂”的内涵。对此,教师结合文本内容设计了几个核心问题,并对提问的时机和方式进行了优化处理。在教学一开始,教师首先向学生抛出问题:“同学们,想必你们都听过‘天堂这个词,那么你知道‘天堂是什么吗?‘鸟的天堂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这样充满想象力、富有童趣的问题,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这个前提下,教师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本节课——《鸟的天堂》,并让学生结合问题去文本中深入体验。在学了一段时间后,有的学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所谓‘鸟的天堂,主要指的是一棵茁壮、挺拔又茂盛的大榕树,很多鸟儿都住在大榕树里。”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学生提问:“除了这样的观点,同学们还有其他的看法吗?假如你是一只鸟儿,你是否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有更多的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逐渐明白,举手发言道:“所谓‘鸟的天堂,并不仅仅指的是物质环境,还包括了生态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没有人会捉它们,它们很安全,可以休养生息,这就为鸟儿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这些趣味盎然的问题,学生真切体会到“鸟的天堂”的美好和自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个教师都会提问,但提出怎样的问题值得教师用心设计。只有结合文本内容并关注提出的时机和方式,才能发挥问题的价值。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将会更轻松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三、优化朗读方式,关注诵读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重要的阅读方式,反复诵读能够加强学生对文本意境的体会。教师应给学生预留充分的自主朗读时间,并对学生的朗读过程进行实时指导。这样,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情感体会,根据文章的情节、内容、节奏的变化及时调整朗读的声调、语气等,充分流露自身的情绪,有助于增强朗读的获得感。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主要与传统文化相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是“诗佛”王维的代表作,不仅展现了重阳节的民俗特点,也表现了诗人的离乡愁绪。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如何从兄弟的角度抒发思乡之情。为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诗中蕴含的情感,教师应对学生的朗读方式进行优化,加强学生的朗读体验。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学习,并借鉴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然后,教师在小组间巡视,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背诵的程度,但是读出来的效果依然很不理想。对此,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人是在怎样的心情下写了这首诗?他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学生很快找到答案: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孤寂,面对重阳节这样一个团聚的节日,他却只身在外,没有办法回到自己亲人身边。因此,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牵挂、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学生理解这首诗歌的主旨以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让学生结合主旨思考:采取怎样的方式诵读诗歌,才能彰显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意识到这首诗表达的是离愁别绪,那么诵读也需要注意语气、语调,不能用欢快、活泼的语气去读,这样很容易“出戏”。只有读出深沉感,读出节奏感,才能和这首诗的主旨相契合。在教师的一番指导下,学生的诵读效果有了质的提升,他们对文本意境的体验也就更上一层楼了。

诵读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尤其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在学习课文时,通过深入文本中诵读,学生才能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抒发的胸怀,更能深刻体会到文本中的意境美。

四、依托生活经验,激活情感体验

传统的语文教学囿于教材的既定范畴,教师侧重知识教学,而忽视情感引导的重要性。这种教学的弊端在于,即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学到一定的知识,但很难对知识形成深刻印象,甚至还会让思维受到局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的一大特征是“情感性”,也就是激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感性认识。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原本冷冰冰的知识会瞬间拥有“温度”,学生的情感由此得以激活,并对知识形成全新体验。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盼》一课,本单元属于习作单元,通过分析单元语文要素可知,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会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二是“选择不同的事例或基于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意思”。本篇课文很好地体现了单元语文要素,通过描写下雨盼外出、盼雨停等事件,表达了“我”渴望早日穿上雨衣的心情。大部分六年级学生可以做到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却难以紧扣中心写一整篇作文。因此,本文的学习目的就是引导这些无法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的学生,通过分析文本,获得写作启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是否经历过类似的时刻。比如,有的学生提到还没立冬,自己就开始盼着下雪,这样的一种心情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教师引导学生补充相关的事例,有的学生提到自己在家翻箱倒柜,找围巾、帽子和手套,每天都准时聆听天气预报等例子,这些都是可以用在习作中的生活化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學生的情感体验得以激活,并在无形中掌握紧扣中心意思写作文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强化学生体验的重要策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也都有不同的经历。当文本和学生的经历产生关联,学生也就更容易从文本中获得启示。

五、融合情景演绎,丰富对话体验

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指导学生通过表演等形式融入情境。学生自身主动参与、自主表演,全身心地投入进来,产生入情、入境的感觉。这样的教学把学生置于主体位置,使阅读教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加乐于接受。学生唯有将他们的感觉、情感和智慧投入学习的全过程中,才能获得符合预期的学习效果。而且,这样的教学会使枯燥的语言文字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学生化物为我,入情、入境,主动地理解文字,将课文的语言创造性地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一系列的过程能够丰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体验,促进学生灵性和思维的不断发展,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字,感受圆明园曾经的辉煌,认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使学生铭记国耻,产生奋发图强的责任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尽可能搜集和圆明园相关的人物、背景及重要的史实资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本剧创编活动。学生创作尽可能符合史实的小故事,扮演相关历史人物,并在课堂上演绎。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跳出认知局限,从小人物的命运入手,如慈禧身边的宫女、太监等,想一想当八国联军冲进北京,火烧圆明园的时候,这些人在做些什么,又会想些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辅助学生完善剧本中的细节,让学生将自己创编的剧本打磨到最佳。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当堂表演课本剧。通过历史剧的创编活动,学生对圆明园的毁灭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文本的体验有了质的升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剧演绎是非常重要的体验模式。在课本剧的创编过程中,学生将深入文本,体验角色的心情,有利于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思想,进而深刻感受文章的内涵。

总之,体验式教学强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置身文本所描述的世界。经过一系列教学实践发现,体验式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提高学生对人物的认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春梅.重视初始阅读体验,提升课堂对话质量——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才智,2020(06).

[2]顾丽芬.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9(18).

卞开元   江苏省盐城市敬贤路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教学应用策略小学语文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