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明
【摘要】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数学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并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于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快速地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有一定影响.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入手,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文章提出多种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能力;策略
引 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专业水平,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年龄特点来设计相应的课堂活动,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实际情况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使小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应该从课堂氛围入手,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来.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教师可通过提问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以前见过哪些钟表?”小学生回答:“有手表、挂钟、沙漏、电子表、圆盘表……”教师则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同学们知道这些钟表都叫什么吗?它们的功能又是什么呢?”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根据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情况来设计相应的课堂活动.
又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设计“我们自己动手做”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设计自己想做的手工作品.例如,学生可以做一个“立体拼插式”的蛋糕,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将这些作品剪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得了更多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几何体的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手工作品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到的知识来完成下一个手工作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用提问法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来讲解数学知识,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模式对学生數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数学知识中来.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发展还不完善,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差.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一)对学生进行鼓励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好奇心.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学生的问题,并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正确回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可以说:“你真棒!你的回答很准确,老师很欣赏你的思维方式.”这样的鼓励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当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不要放弃,培养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毅力.例如,在教授“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理解乘法分配律.当学生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他们:“不要灰心,这是每个人在学习新知识时都会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够克服这个困难,掌握乘法分配律.”这样的鼓励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还可以让他们学会如何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
(二)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要进行引导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数学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因此对一些数学问题还存在一定的疑问,甚至会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很容易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问题,并及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问.
例如,在讲解“解决问题”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又如,在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问:“求这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让学生思考、讨论后再进行解答.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提高学习效率.
(三)设计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游戏进行教学,通过开展趣味游戏活动,能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在小组内,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游戏.
例如,在学习“比多少”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设计一个游戏,如“比一比谁的眼睛大”“比一比谁的鼻子高”等.教师通过开展趣味游戏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活动.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2个数的简便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同学作为代表上台口算.学生在台上口算后,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哪名同学能迅速地找出比这名同学多2个数的简便运算?”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图形的变换”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策划一场名为“图形变换之旅”的互动游戏.首先,教师可以展示一个基本的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或圆形,然后要求学生通过旋转、平移、对称等方式,将这个基本图形变换成其他有趣的图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图形的变换知识,还可以锻炼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图形变换的规则,让他们在游戏中主动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计算来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如30-2=28;50-2=48;70-2=68等.这种游戏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有趣的活动外,教师还可以将一些数学知识编成游戏,如“鸡兔同笼”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重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地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这一概念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长方形物体,如窗户和门等.随后,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是否了解这些物体周长的计算方法?”在得到学生的回应后,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测量和计算过程,推导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还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让他们在课堂上主动思考和发言,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一)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课堂上自由交流、互动.教师可以提问:“你们知道一天有多少个小时吗?一个小时有多少分钟?一分钟有多少秒呢?”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他们积极思考时间的相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探索的一种教学方式.
例如,在讲解“长方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个长方体模型,然后再问学生:“你想知道长方体的哪些特征呢?”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长方体的各个面,让他们说出哪些面是相同的,然后再引导他们说出长方体的长、高和宽,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进行实践.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为学生提供一些展示机会.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等方法来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升.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通过练习题来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
数学教学除了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更注重讲解题目,而忽略了解题练习,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一知半解.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练习题,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出几道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解答.然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解题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最后,教师可适当增加题目的难度,以供学生继续练习,从而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此种做法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技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使他们在掌握数学知识方面达到更高的水平.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物品放进圆柱体中,再计算圆柱体的体积.通过这些练习题,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还能提高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来设计一些“百分数”题目.这个练习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可以让学生给家里买一些水果,并要求他们将买水果的钱算入家庭总开销中,并计算一天中水果钱占家庭总开销的百分比.这个练习题不但能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这些练习题还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加强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结 语
综上,文章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分析了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并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小学生的綜合能力.同时,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不断提升,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庆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探索: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应用化工,2023,52(11):3245.
[2]苏艳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培智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23(12):13-15.
[3]苏双挺.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23(17):60-62.
[4]郭妍捷.小学数学运算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索[J].华夏教师,2023(16):23-25.
[5]黄文忠.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J].亚太教育,2023(11):57-60.
[6]吴子云.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4):173-175.
[7]董文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3(24):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