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思考

2024-06-07 20:13刘义俊
成才之路 2024年15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刘义俊

摘要: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具有多层次、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应用分层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课前分层,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注重课中分层,合理利用课上的教学时间;注重课后分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应注重教学资源分层,拓展学生文化认知范围;注重课后作业分层,提高复习巩固效果;注重教学评价分层,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5-0097-04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进成为重要议题。分层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分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促进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方面对分层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实施

分层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进行分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调控能力,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公平性;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科素养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群体,为其提供个性化教学;需要教师从知识内容的难易程度、学习目标、评价方式等进行分层,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教学。常见的分层方式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将其分为基础、中等和拓展等层次;根据学生能力,将其分为A、B、C等层次。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分层,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1]。分层后,教师可针对不同群体设计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目的性。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教师可多指导、多支持、多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于中等和拓展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为他们设计更多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而学生的心智和思维还没发展完善,且不同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基于此,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更为重要。第一,分层教学模式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解决学习能力强弱不均的问题,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第二,分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可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教学采用分层教学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统一教学与学生学习实际之间的矛盾,提高教学实效。第三,分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中心。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不新

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教学观念守旧,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部分教师只重视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关注其考试成绩,而忽略对学生学习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低下[2]。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势必会影响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影响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很难提升学习效果。

3.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不明确,还会使课堂教学失去方向,不仅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四、分层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分层

(1)学生分层。在分层教学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对学生的理性分层。因此,在開展数学教学之前,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数学基础、学习能力等,还要对学生的爱好、性格等因素有所掌握,从而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以确保学生都能接受适合自己水平的数学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3]。

(2)目标分层。制定合理科学的分层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使教学思路更清晰,才能使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综合能力、学习需求等,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为避免学生产生消极学习心理,教师要逐步提高学习难度,增加拓展性任务[4]。

例如,在制定“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这一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明确教学重点,并将其作为基础目标,确保基础不好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理解和掌握。要将“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作为中级目标,确保学习能力和基础一般的学生理解和掌握。要将灵活运用推导计算公式的方法作为高级目标,确保学习能力和基础较好的学生理解和掌握。

(3)内容分层。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进行分层,这也是分层教学的基本要求。分层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教具,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还要尽可能避免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教材内容太难而畏惧学习。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源,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5]。在内容分层上,教师要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视觉化教具、实物模型等,引导他们寻找其中的规律,为他们提供更基础、更易于理解的数学知识和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数学基础;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拓展性问题,发散其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分层,能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依次出示“2.3×3=”“0.23×3=”“0.023×3=”,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依次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优等生帮助学困生。教师设计这样的分层内容,能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为巩固学生对小数乘法运算方法的掌握,教师可补充一些应用题,如“超市橘子每斤2.6元,芳芳买了3斤,一共需要花多少钱”等。

(4)设计分层。为有效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对教学方案进行分层设计。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课前的任务性学习、课中的有效教学以及课后的巩固练习。课前的任务性学习设计要充分考虑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究,以实现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6]。课中的有效教学要在完成课前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开展针对性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进步和提升。例如,在教学“三角形”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设计分层教学内容,让学生先通过课前任务展开自主学习,初步了解三角形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认识情况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问题进行思考,以讨论的形式引发学生思维碰撞,发散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课中分层

(1)教学分层。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教师要重视课堂阶段的分层教学,保证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达到最高,助力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在具体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统筹兼顾,择优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其次,要注重指导,精心设计有梯度性的学习任务。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设计有助于他们掌握的基础学习任务,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要设计有助于发展他们思维的学习任务,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中分层,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7]。

为确保学生更好地接受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分层教学情境非常重要。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分层教学情境,推动分层教学模式在数学中的应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益。要使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就要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和形象化。为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工具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降低学生理解难度。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相关知识内容,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此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表达,也可借助肢体语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相遇路程的计算”这一知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此类问题的计算方法,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印象。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一段路程,说明这表示两地之间的距离,然后动态展示在路程的两端甲、乙两个人行走的过程以及两人相遇的过程。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会很快理解和掌握相遇路程的计算方法。教师将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多媒体动画形象地展现出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合理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调动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促进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

(2)问题分层。教师有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关键是课堂提问,因为课堂提问能促进师生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对教学问题进行合理分层,才能促进师生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本章节的课程安排,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合理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也可根据分层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以提高教学效果。问题分层,能激发学生自信心,保护学生自尊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提供基础性、易于理解的数学知识和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提供拓展性数学知识和问题,开展挑战性学习活动,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

(3)方式分层。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教师要了解清楚不同层次学生的學习状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具体而言,就是对教学方式进行分层,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采用示范教学,开展数学游戏活动,循序渐进地传授数学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8]。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应用数学知识。教师要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多种思维的碰撞,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教师还可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辅导。

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比如,教师可出示混合计算题:25+2×39=,让学生分组计算,了解算理。在计算过程中,教师可要求计算能力较好的学生帮助并带动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使他们快速掌握计算方法及算理,从而实现共同提升与发展。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分层,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课后分层

(1)辅导分层。课下分层辅导就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教师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导和补充学习资源,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夯实他们的数学基础;对于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学生,可提供特殊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建立学习自信;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助和共同进步。在课后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可设计必答题和选答题两类作业,并积极开展课外分层辅导。一要设置难度较小的必答题和选答题,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夯实学生数学学习基础。二要设置难度较大的必答题和选答题,帮助学生找出存在的不足,以便进行改进和完善。课外分层辅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2)作业分层。设计分层课后作业是完成分层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师可根据层次差异和學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的个性化课后作业,以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提升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针对他们的学习实际,设计特定的补充作业,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练习和示范教学,帮助他们巩固基础,逐步提升理解能力;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针对他们的学习优势,设计特定的拓展性作业、开展挑战性学习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提升契机,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五、结语

分层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在实施分层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积极作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教学策略、练习作业,做到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内容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问题分层,方式分层、辅导分层、作业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陈益.以分层教学模式引领小学数学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23(08):45-47.

[2]邹美霞.高效分层优化发展———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3):144-146.

[3]田小武.浅谈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09):50-52.

[4]苏琼.分层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成才之路, 2022(29):117-120.

[5]薛皎娇.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9):119-121.

[6]许真.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07):146-148.

[7]刘佰贵.分层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8(06):68.

[8]张映春.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试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8):80-81.

Reflec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Layered Teaching Mode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Liu Yijun

(Development Street Primary School, Liangzhou District,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Layered teaching mode is a multi-level and targeted teaching mode. Applying it to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can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mobilize their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the classroom. In the process of applying the layered teaching model,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re class layering, so that students can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learning content; classroom stratification and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teaching time in class; layering after class to promote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tratific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expand the scope of students cultural cognition; layered homework after clas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view and consolidation; hierarchical teaching evaluation enhances students learning confidence.

Key words: layered teachingmode;primaryschoolmathematics;classroomteaching; teachingefficiency;teachingquality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模式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基于学生考研的《线性代数》课程分层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