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入海 汇涌成澜

2024-06-07 08:42:16张宏伟
人民音乐 2024年5期
关键词:跨学科美育音乐

2023 年11 月10—12 日, 由中国教育学会、浙江音乐学院主办,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承办,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编辑室、《中小学音乐教育》编辑部协办的第三届音乐教育大会在杭州成功召开。大会以“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设置了多层级、多维度、多板块的内容,近四百五十位专家、学者发言,一千三百余名全国各地大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从业者参会。

开幕式在浙江音乐学院大剧院举行。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李天顺, 浙江音乐学院院长王瑞,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政涛,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天文,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长蔡梦, 教育部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黄虎,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莫蕴慧, 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长宋慧文, 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徐继彬出席。开幕式由浙江音乐学院副院长汪洋主持。

开幕式上,诸位嘉宾对本届音乐教育大会的意义与贡献进行了肯定,指出了音乐教育工作者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内化教育家精神,外化教育家行动,持续推动基础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①开幕式后,蔡梦理事长主持“主题发言”板块。华东师范大学杨向东、杭州师范大学杜卫、上海师范大学王瑾、“全国最美教师”武汉钢花小学华雨辰分别作主题发言,李政涛副会长作点评发言。

从会议内容安排上看,大会上午时段分设两个主会场。上海音乐学院张巍、湖南师范大学郭声健分别作主旨报告,浙江音乐学院阎宝林、杨小勇各自承担一场大师班,中央音乐学院刘凯、首都师范大学王悦聚焦自身教育实践进行“讲演式”教育展示,杭州市余杭中学徐蕾、温州艺术学校范绮涵两位一线教师带来两堂精彩的现场音乐教学。下午时段则分设若干分会场,包括圆桌会议、专题研讨、工作坊、论文宣讲等几十个主题和形式各异的活动板块。其中,“圆桌会议”主要探讨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发展及高校音乐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热点、焦点话题; 专题研讨着眼音乐教育教学法与教学理念,侧重探讨性和交流性;工作坊关注音乐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具有较强的实操性和演练性;论文宣讲则由论文征集入围作者进行现场宣讲与互动交流。中午时段,穿插了两场形式和主题各异的艺术表演。演员来自普通学校音乐社团,展示了新时代学校音乐美育的丰富成果。晚间单元分别安排了浙江音乐学院及音乐教育学院专场音乐会,呈现了多元丰富的音乐经典。

综观本届会议,主要呈现出如下特征:

一、深度挖掘美育内涵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本届音乐教育大会紧跟时代步伐, 牢牢把握“美育”主线。据笔者统计,“美育”一词在会议手册中出现近三十次。无论主旨报告、专题研讨,抑或论文宣讲、教育展示板块,均有美育理念的融入。围绕美育的本质内涵、实现形式、教学策略、评价机制等相关议题展开交流与研讨,是大会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

如何理解美育,把握其深刻内涵,是促成美育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对此,杜卫认为,美育教育即感性教育,实施美育一方面是审美感知、情感体验和启发想象力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感性素养培养和建构的过程。郭声健则从另一视角阐述了美育的内涵及价值, 认为其能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创造力得到提升。他指出,美育素质并不等同于音乐专业知识技能,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美育素质不能“单打独斗”,要将美育渗透至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多学科助力,校内外协同。

在探索美育实施机制与实践路径层面,王瑾老师以上海地区的合唱发展现状为例,提出了“文教结合”“教学互进”“家庭- 学校- 社会一体化协同发展” 等促进美育实施与落地的有效机制与手段,强调了专业团体之于学校合唱团建设的意义,突出了大中小幼一体化合唱人才培养模式的优越性,凸显了合唱之于实施和践行美育,传播和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价值。

此外,作为“实施- 践行- 评价”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育评价是检验美育实施最直观、有效的方式之一。东北师范大学尹爱青领衔的“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学生美育评价”专题,主要就美育评价的内涵与现状及逻辑理念与实现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美育评价应侧重于过程性追踪,充分尊重评价对象的个体化差异, 制定差异化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多维立体化纵深发展。华南师范大学程建平领衔的“提高站位、实事求是,深入探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及其实践意义”专题,对研制美育评价的机制、标准、手段具有积极的意义与贡献。

二、立足中华优秀文化拓展多元教学模式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及多部委先后颁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强调中华优秀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如何在音乐教育中深度融入中华优秀音乐文化,如何将优秀传统音乐文化、革命音乐文化、社会主义先进音乐文化的价值内化于音乐教学是学界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对此,第三届音乐教育大会专设板块,集中探讨上述问题。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杜宏斌、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张晓华、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秀会领衔的“中国传统音乐在普通学校的教學实施与资源建设研究”专题,通过全面分析、深入阐释基础教育阶段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现状,深度挖掘经典民歌、民族器乐、民间歌舞、戏曲、说唱作品的人文价值和思想内涵,并将其内化至课堂教学实践,牢牢把握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升的着力点,整理和总结了切实有效的教学思路与方法,落实基础教育阶段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音乐艺术的目标。

社会主义先进音乐文化和革命音乐文化是中华优秀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是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美好生活和感动、激励人民的音乐作品的总和, 后者则是在革命文化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革命性质的音乐文化。首都师范大学高洁、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缪军领衔“基于‘三种文化的大单元音乐教学建构与实施”专题,主要关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文化理解。即以中国经典音乐作品为素材,通过音乐文本技术化抽象与解读,结合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剖析,一方面探寻音乐文本自身蕴含的文化价值信息,一方面阐述其所透露和表达的文化意蕴, 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理解。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或可成为中华优秀音乐文化深度融入教学实践的主流模式之一。

此外,本届大会还设置了不同主题的系列工作坊,关注地域音乐文化的属性与内涵,全方位、多角度走进中华优秀文化教学。如,南音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实践、闽南皮影戏“沉浸式”体验与表演实践、黄梅戏音乐剧《霜天红烛》、地方红色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构建、四川民歌教学微课等。通过感受、参与、表演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引领参会者切实领略不同地域的特色音乐文化,在开阔视野的同时,点燃弘扬中华优秀音乐文化的热情。

三、聚焦跨学科学习优化课程结构设置

所谓“跨学科学习”,即以多学科知识解决中心学科问题的一种学习模式。其主要侧重知识的内在关联,强调多维知识的靶向能动运用。突出和强调跨学科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更高维度的平台融合多学科知识, 从高维知识平台俯瞰中心学科内容,以多视角揭示学科问题的本质,进而提升其知识整合与运用能力。②在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首次规定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任务。由此,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 深入探讨跨学科学习的内涵与外延,教学方式与方法是当下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与使命。

鉴于此,本届音乐教育大会特别设置了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程郁华、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秀会两位音乐教研员主持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专题研讨”板块。在程郁华看来,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打通学科壁垒,实现学科深度融合,知识贯穿的一种教学方法。多学科知识的内在关联、贯通是跨学科教学实施的底层逻辑。王秀会则主要对学科融合的层级进行了阐述,提出“艺术课程内互跨”“艺术与非艺术课程间互跨”“艺术与社会生活融合” 三个层次,进而阐述了其各有侧重的教学策略。上海音乐学院余丹红在“提高站位、实事求是,深入探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及其实践意义”议题中,将音乐学科的课程结构化视为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重心,强调了真实情境、开放结果与学生介入的跨学科学习方式。从历史角度而言,本次大会对于启发音乐跨学科主题学习思路与方法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推进了音乐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传播与推广。

四、关注学科课程建设助力教育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是指学科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规律,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学科发展和学科水平提高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③其与社会发展相同步,着力在专业学科发展,落足在师资建设与人才培养。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学科布局,是每所办学单位绕不开的话题。基于此, 本届大会设置“高校院长论坛”“教研员论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专硕)核心课程建设专题研讨”“高校音乐理论研究助力教师培养专题研讨”等板块,深入探讨音乐教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问题。

围绕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杨向东在大会主旨报告中阐述了四项基本理念:其一,以核心素养为纲,构建育人为本的目标体系;其二,以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重构课程内容;其三,研制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转变知识取向学业成就观;其四,重塑认识论和学习观,强调真实情境与现实问题解决。“圆桌会议- 教研员论坛” 则以“新时代中小学音乐教研员的使命与担当”为议题,主要关注基础教育师资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莫蕴慧秘书长对新时代教研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进行了阐述,华东师范大学周海宏通过对当前学校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全素养”“高效能”的人才培养理念及实施路径,提出了将“音乐融入生活,融入人文”的新时代音乐教育主题。

围绕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张巍结合当下国家政策及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现状,就“学科”“专业”及二者融合视域下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向作专题报告。他强调音乐教育领域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音乐教育工作者唯有通过“自我革命”, 才能更好地推进新时代音乐教育专业的建设。在“高校音乐理论研究助力教师培养专题研讨”板块中,则主要探讨音乐理论研究之于高校音乐教育教师培养的意义与价值。八位学者分别就“国际视野下音乐理论研究助力高校教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音乐学专业与音乐学学科一体化建设”等议题,进行了阐述与生发,强调了理论学习之于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中央音乐学院童昕领衔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专硕)核心课程建设专题研讨”板块,围绕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主课建设与协作类课程建设探索中积累的经验、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了艺术硕士院校的根本任务,音乐教育专业的育人目标及合格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高校院长论坛”由蔡梦理事长、汪洋副院长领衔,特邀黄虎秘书长、宋慧文秘书长、张巍与三十余位高校音乐教育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出席。会上,大家结合本单位的建设情况,就“新版学科专业目录背景下高校学科专业建设”“音乐专博音乐教育方向人才培养定位与评价”“本- 硕- 博一体化彰显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特色”等热点、焦点议题,畅抒胸怀,为新时代音乐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诸多可行性建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由中国音乐学院谢嘉幸、张天彤及蔡梦领衔的“在线公益讲座”是本屆会议的一大亮点。该讲座包括专家讲座、课例分享、交流互动等形式,围绕“对话‘新课标”“家乡的歌”“教育信息化”三大议题,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线上分享与交流。据统计,本专题共有六十余位专家、省级教研员和优秀教师参与宣讲,12 万余人参与互动,近八十万“点赞”,大大拓展和丰富了本届音乐教育大会的内容,拓宽了知识传播的疆域,惠及了一大批音乐从业者。

此外, 本届大会还对一系列前沿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教学方法进行了阐释与解读,如:“深度学习”“大单元教学”“音乐教学法本土化创新”“AI 赋能音乐教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合唱与指挥”“钢琴即兴弹奏”等。异彩纷呈的议题设置,形式多样的实践形式,合力铺就了“百川入海,汇涌成澜”的第三届音乐教育大会。

结语

第三届音乐教育大会围绕“融合·创新·发展”的主题,秉持以美育人、立德树人的办会初衷与理念,遵循严以律己、尊重艺术、守正出新、开放包容、交流共赢的指导原则,就音乐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其对新时代我国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产生了积极意义与深远影响。

其一,将美育研究提升至全新的高度。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层面,论述并拓展了美育的内涵与外延,深化了美育的意义与价值,丰富、完善了实施美育的路径及评价机制。其二,突出了中华优秀音乐文化之于音乐教育、教学的价值,以具象案例的形式展示并拓宽了优秀音乐文化融入音乐教学的手段与方法,启发了广大音乐教育从业者。其三,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跨学科主题教学议题进行研讨, 逐步明确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论内核,多方位探讨了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方式、方法,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进一步理解与深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其四,探讨了当下我国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提出了素养为纲,理论助力,全方位、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新蓝图。其五,在关注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的同时,努力推动大中小幼音乐教育沟通平台构建,切实推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在短短两天半时间中,大会组委会向与会者呈现了53 场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活动内容。时至今日,大会场场爆满、学员席地而坐、操场万人空巷的场景,仍令笔者难以忘怀。与会者的热情与大会精彩绝伦的内容相映成辉,共同描绘了一幅中国新时代音乐教育的壮美画卷。

[本文为2023 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美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下音乐学科‘三大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3JZD04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张宏伟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后

(责任编辑 李涵)

猜你喜欢
跨学科美育音乐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32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知识产权(2016年4期)2016-12-01 06:57:47
美育教师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