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
Enlightenment of midwifery education in Australia
WANG Yan
NingBo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s, Zhejiang 31510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Yan, E?mail: 526035042@qq.com
Keywords midwifery; midwife; nursing education; Australia
摘要 对澳大利亚助产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并以伊迪斯科文大学护理/助产双学位教育项目为例对入学要求、课程设置、实习安排及教学运行进行介绍,为我国助产教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助产学;助产士;护理教育;澳大利亚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4.11.026
助产士是妇幼卫生工作中重要的卫生保健人员之一,助产士的专业能力关乎母婴健康。助产教育作为助产专业发展框架要素之一[1],对助产士能力的影响毋庸置疑。长期以来,我国助产教育落后于医学和护理学教育,直至2017年,教育部才首次将“助产学”新增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但由于助产专业从属于护理专业,不论是本科还是专科的助产教育普遍缺乏专业特色,课程设置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2]。2022年,笔者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赴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访学,对澳大利亚助产专业教育进行了深入调研总结,以期为我国助产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1 澳大利亚助产教育概况
20世纪初,澳大利亚的助产学从属护理学科,由医院提供培训,受护理机构监管[3?4]。20世纪80年代末,Barclay等[5?7]提出,以护理学科标准开展的助产教育限制了助产士的执业能力和范畴,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助产士联盟(ICM)对助产士的定义。此后,随着澳大利亚助产士队伍老龄化和人力资源短缺,以及涉及与他国学历互认等多重因素影响,关于助产教育和监管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8]。1997年,一项由澳洲联邦政府资助的助产教育和实践标准改革项目(AMAP)获批[9],在其主导的系列调查推动下,2001年首部国家助产士教育认证标准由澳大利亚助产士学院(ACM)颁布[10]。自2002年起,澳大利亚改变了原有的注册护士后助产研究生教育模式,设立直接进入制的3年制助产学士学位项目[11]。随后,考虑到偏远地区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需求,一些大学开始提供4年制护理/助产双学位教育项目[12?14]。此后,助产高等教育逐步得到规范,但对注册助产士的监管仍然因地区立法和专业管理机构不同而异。助产专业毕业生在某些州和领地注册时仍然只能登记为护士,无法获得独立的助产士职业身份[15]。2009年,《澳大利亚卫生从业者国家监管法案》[16]提出,将护士和助产士分开注册,至此改变了助产士只能注册成护士的情况。2010年,澳大利亚护理和助产认证委员会(ANMAC)成为澳大利亚护理和助产专业教育认证机构,同年澳大利亚护理和助产委员会(NMBA)成为监管护理和助产专业实践的国家委员会,统一负责澳洲护士和助产士的注册及监管工作[17],依法对注册护士和注册助产士实行明确且不同的执业标准。澳大利亚护理和助产认证委员会则从安全性和公开性、管理、学习计划、学生体验、学生评价5个方面对助产教育项目进行标准化认证,强制要求所有助产教育项目必须包含连续性个案护理实践(CoCE),即学生必须至少跟踪10个个案,参加个案的4次产前护理和2次产后护理以及参与个案女性的分娩和接产过程;此外,还需完成100次产前护理,在带教助产士监管下负责完成30名女性的顺产接生(包括从第一产程到产后1 h的护理),为40名在孕产阶段有复杂问题的妇女提供护理,完成100次产后护理(包括母乳喂养、产后4~6周访视、促进女性生殖健康)和20次新生儿全面检查,具备为有特殊需求新生儿提供护理的实习经验。完成由澳大利亚护理和助产认证委员会认证并获得澳大利亚护理和助产委员会批准的助产教育项目学习后,才有资格向澳大利亚护理和助产委员会提出注冊助产士申请[18]。目前,澳大利亚共14所大学开设助产学士学位课程,8所大学开设护理/助产双学位课程,11所大学提供助产士研究生课程[19]。
2 伊迪斯科文大学助产专业教育概况
伊迪斯科文大学位于西澳大利亚州首府珀斯,建校仅32年,但其护理和助产学科位列QS世界排名百强,连续16年获得本科教育5星级评分,是西澳顶级公立大学,也是西澳唯一1所获批开设助产本科教育的大学,为西澳大利亚州培养了大量助产专业人才。伊迪斯科文大学开设的是直接进入制护理/助产双学位本科教育,其综合课程设置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同时满足助产和护理工作的准入要求,就业选择灵活。
2.1 入学要求
伊迪斯科文大学护理/助产双学位课程为4年制全日制本科项目,本国学生和国际生均可申请。本国申请人需达到澳大利亚资格认证框架(AQF)学术4级,高于护理本科AQF 3级的申请要求。递交1份个人陈述说明自己对注册护士和注册助产士角色的理解以及学习计划。符合澳大利亚护理和助产委员会的语言要求,如雅思7分、澳大利亚语言协会举办的职业英语考试(OET)B级、PTE 65分或托福94分。国际生除以上要求外还需提供中学成绩,对于中国学生要求提供高考成绩或完成1年的高等教育学习证明,最低要求各科达到总分的65.6%。
2.2 课程设置与实习安排
伊迪斯科文大学双学位课程的护理和助产专业模块同步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均为螺旋式模式,由浅入深,例如第1学期学习腹部检查操作时会简单介绍胎位,到第2学年再具体学习胎位的判断。学生从第1学期开始在课余时间被安排到社区产科机构或分娩中心、医疗机构进行临床实习,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及早熟悉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模式,并在实践中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与实践模式。使用澳大利亚助产学标准评估工具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在每次参与实践后需在Pebble Pad应用程序上提交记录,以确保最终累计完成880 h的助产临床实践,至少10个全程个案跟踪(累计200 h)以及840 h的护理临床实践。课程设置与实习安排详见表1。
2.3 教学运行
在教学上伊迪斯科文大学采用Canvas平台管理和运行各门课程,所有课程资料、教学活动等都会发布在Canvas平台上的课程中。学生需根据课程安排自行学习每周的课程内容,并参加每周1次的导师辅导工作坊,工作坊课堂主要采用主题讨论、经验分享、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操作练习等多种形式来巩固和提升学生所学的知识。每次课后课程负责人会通过邮件系统跟进本周的作业要求和接下来的教学安排。同时,伊迪斯科文大学与行业保持密切联系,实践课程均由注册护士或注册助产士承担教学任务,并根据课程需要邀请如澳大利亚母乳喂养协会等行业人员参与课堂。
3 对我国助产教育的思考
3.1 开展全国性行业调研
教育应基于行业的发展及服务对象的需求,全面了解我国助产行业的服务现状和需求是发展助产教育的前提。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及行业协会的支持下,澳洲先后开展了为期3年的助产学行动项目(AMAP)和5年的国家生育行动计划(NMAP),通过从助产士教育、临床实践、助产士监管、消费者服务需求等多角度综合审查和反映助产护理和产科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为澳大利亚的助产学教育、政策改革及人力资源部署、助产服务模式探索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应对策略,有效推动了澳大利亚助产学科的快速和高质量发展[20?21]。尽管我国在2014年发布了全国助产人力资源调查结果[22],2016年进行过助产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23],近年来多地区基于由北京大学引进和本土化的国际助产士联盟助产实践核心胜任力框架[24]开展了多项临床助产士或助产毕业生的核心胜任力调查与相关研究,专家学者多次总结了我国助产专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25],成立了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士分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助产专业的发展。但总体来说,缺乏权威的系统性研究和公开的大规模多维度调研结果,调查数据陈旧,无法为当前我国助产专业教育、服务、监管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建议在引入国际标准和参考他国经验的同时,积极开展全国性多方面的助产行业调研,为探索符合我国助产专业教育改革提供循证依据。
3.2 改革实践教育模式
澳大利亚的助产教育非常重视助产实践,除了要求所有大学的课程理论和实践比例为1∶1外,实习必须包括临床实践和连续性个案护理实践2个部分[17]。临床实践通常从第1学期开始,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连续性个案护理实践作为另一部分实践内容被单独记录,该实习模式从英国和新西兰引入澳大利亚开展多年,使助产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助产护理的连续性,满足孕产妇对助产服务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6]。2019年,南方医科大学对助产专业本科生进行了分段实习改革,将实习时间提前至大学二年级,为助产实践教育模式改革的可行性提供了参考依据[27]。另有院校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全程跟踪孕产妇见习,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28]。但类似改革在我国尚未普及,各层级助产专业教育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比例并无统一要求,多数院校仍以“基础?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模式为主,将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年[29],不利于学生职业角色的良性过渡。因此,加强院校与临床合作,增加学生与孕产妇的接触机会,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仍是我国助产教育改革需要重点探索的方向。
3.3 探索助产哲学理念
每个专业都有其自己的哲学、伦理、知识体系和实践范围[7]。在产科领域,由于孕產过程的复杂性,不同的哲学理念对孕产过程健康或疾病的认知会影响医疗保健的实践模式[30]。开设助产课程首先应明确其助产哲学基础,通过教学使这种价值观影响学生的专业身份认同和专业实践模式,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助产理念[31]。伊迪斯科文大学以国际助产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澳大利亚助产士学院发布的有关助产的定义和标准为基础,构建的助产哲学是助产学实践教学的第一课,由此可见,助产哲学是助产实践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助产教育从专科到本科的转变,不仅是学历层次的提升,更意味着助产教育从职业教育转入高等教育体系,助产职业向专业化发展。因此,探索助产哲学理念以支撑助产实践、构建助产专业的知识体系是确立助产学专业地位的基础,也是助产士成为独立职业的前提条件。
4 小结
全球经验表明,助产服务在促进性生殖和青少年健康、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2]。澳大利亚助产教育发展经验表明,借鉴国际标准和他国经验、基于循证的助产教育改革、基于法制的助产士准入管理是澳大利亚助产教育规范化的基础。近年来,在各方推动下,我国迈出了助产专业教育学历提升的第一步,但在探索专业特色、构建助产学科专业体系、完善助产士监管方面,仍需接轨国际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