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讲好校友故事”的文化育人属性与实践路径探寻

2024-06-06 14:03张娟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

摘  要:“讲好校友故事”是从文化资源视角对校友资源进行的深度挖掘,是以撰写和传播校友故事为主体的文化育人实践活动,是新时代立德树人使命之下“三全育人”工作的新路径、新探索。校友与在校学生因学缘关系联结的文化基因同根同源,校友故事传递的文化秉性与主流价值文化同向同行,对促进高校学生的文化认同具备先在的文化育人属性。讲好校友故事,实现文化育人,既要在立意选材与文本创作中予以细致挖掘,注重倾听者的逻辑和建构生活化叙事话语;又要在传播实践中适应融媒体传播生态,进行媒介化故事文本的改造,打造多样化、立体式、网状式传播格局,以此丰富高校文化育人的素材储备,创新高校文化育人在实践层面的新路径。

关键词:“讲好校友故事”;文化育人属性;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4)11-0020-04

校友作为高校重要的外部资源,对助力学校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对此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学界目前更多地从物质资源、经济资源等角度探究校友资源,对于校友作为文化资源的学术探究略显式微、不够深入。文章结合工作实践,从文化育人视角出发,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背景下,以校友故事作为文化育人实践入口,探寻讲好校友故事的文化育人属性及讲好校友故事在叙事与传播向度的实践路径。希冀在学理层面能对高校校友研究做一些文化育人视域下的学术探讨,在实践层面为丰富文化育人内容,提升文化育人实效找寻多样可能。

一、文化育人在高校实践层面的内涵界定

高校文化育人是新时代高校践行立德树人总目标,全面实施“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部署,其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作为“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明确提出。它强调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是适应时代变革,跟进育人使命,提升育人成效在國家层面的宏观指领。

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逻辑就是要用文化的力量完成对人的培养和塑造。[1]文章从微观层面着眼,结合实践属性与育人特质,将高校文化育人界定为立足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担当新时代育新人的教育使命为出发点,在育人过程中运用主流价值观,涵育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人文精神素养的教育活动,不断提升高校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为目的,培育并增进学生对国家主流价值文化的认同。

二、校友与“讲好校友故事”的涵义探析

“校友”的英文alumni源自拉丁文alumnus,意为“学生或养子”,是与“母校”的英文Alma Mater相对应的一组词语。学界对“校友”这一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和界定。总体来说,校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上的校友概念,是指在学校工作过的教职员工和在学校学习过的各类学生,甚至包括对学校有贡献的人。狭义上的校友概念,专指在同一所学校中接受过系统性学历教育的毕业生。[2]为便于讨论,本研究将高校校友界定为曾经与学校有过密切联系的过往个体。校友故事即是将发生在众多校友个体身上的在校学习经历、个人成长、生活经历及事业奋斗经历等经过目标性选择,通过内容创作而呈现的一种面向高校学生的叙事文本。

(一)“讲好校友故事”包括校友个人事迹的单向叙事和时代发展、社会变迁、学校传承的多维叙事

新时代“讲好校友故事”的叙事文本要超越校友个人事迹照本宣科式的平面叙事、单向叙事,创作生动鲜活的叙事文本要从立体、从全局、从背景出发,拓展校友故事文本创作的故事思维。校友故事虽然是以校友为依托的叙事呈现,但呈现的角度要具有历史性与时代性,要将校友人物置身于时代的环境之中,将书写的人物赋予鲜活的历史使命与时代使命,将人物刻画从单薄的事迹烘托丰润为环绕式、立体式多面呈现。

因此“讲好校友故事”还要包含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大背景大发展的历史叙事、多向叙事,即从多向叙事出发,故事讲述不仅是就人物说人物,就故事讲故事,还凝结着校友个体自身的优秀品质,囊括了学校精神文化的传承历史,也反映了整个社会变迁的脉络,更联结了高校学生通过故事叙事而产生的对自我、对社会及对历史的文化感知体验。

(二)“讲好校友故事”是一项宏大叙事与微小叙事并重的文化实践活动

“讲好校友故事”就是聚焦于学校校友的故事,但不能单一地理解为只针对知名校友的宏大叙事,要从更广阔的人文视野和更深厚的人文关怀去关注并挖掘普通校友的鲜活故事,要深刻认识到讲好普通校友的故事更容易激发大多数高校学生的身份与情感认同,进而更有助于校友故事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使学生更易感同身受,达到见微知著的故事育人效果。总之,“讲好校友故事”是一项宏大叙事与微小叙事并重的文化实践活动,既要关注知名校友的榜样引领、典型示范的育人意义,也要关注凡人之光,关注普通校友作为前辈与多数在校生在个人经历方面轨迹重合或相似的特征,不忽视因小叙事引发大认同的育人契机。

综上,讲好校友故事,实现文化育人,是将道德教育的刚性目标柔化于成风化人的故事讲述中,用故事的隐形文化浸润、熏陶学生,用故事的文化价值引领、凝聚学生,促进高校学生认同故事传递的文化,进而建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情感认同。

三、“讲好校友故事”承载的文化育人属性

讲好校友故事使得高校学生可以通过故事了解校友与学校传承的历史文化,也可以从故事代入自我,铺设体察自我、反观社会、思考人生的故事感知体验,讲好校友故事既是一种文化创作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交流与文化教育实践,其承载了深刻的文化性和育人性。

(一)文化的同质性:校友故事传递的文化秉性与文化育人传播主流价值文化的初衷同向同行

高校文化育人作为育人实践重要一环,首先要清晰明确用什么样的文化育人的问题。随着党的文化建设历史进程不断丰富和发展,高校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育人体系。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3]成为高校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始终坚持的方向。因此,要充分挖掘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精华、革命文化的精神品质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内涵,成为高校文化育人传播的主流价值文化。

在高校讲好校友故事的育人实践中,讲好校友故事传递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故事表征本身,也蕴含了故事背后的文化意蕴。校友故事的讲述多数从杰出校友的学习经历和事业成就为切入点,这些故事在微观层面蕴含了校友个体在学习奋斗中具备的诸如志向、拼搏、勤奋、坚持等可贵的个性品质文化,在中观层面映射了学校传承久远的诸如奋斗、科学、严谨、团结、友善、互助、奉献的校园文化,在宏观层面也折射出了国家发展进程中,一代代校友积极投身祖国现代化建设,以真知本领去建设祖国,报效人民,实现小我奋斗与大我价值的整合统一,展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民主法治社会中的大文化。

无论是微观层面的个性品质文化还是中观、宏观层面的社会、国家文化,校友故事承载的文化都是内含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文化体系中,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历史接续,也有对革命文化的红色赓续,更是对当代先进文化的直观诠释,所以校友故事背后蕴藏的文化主旨与高校文化育人传播的主流价值文化相契合,讲好校友故事,传播先进文化与高校文化育人初衷同向同行。

(二)育人的先在性:为文化育人建构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提供了先在的校本基因

文化认同是人们对文化形成的倾向性共识,是指个人对自己所属文化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它涉及个人对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价值观念、习俗和传统的认同程度。文化认同不仅仅是个体的身份认同,还包括社会认同、族群认同等社会层面的含义。它对个人的自我认知、社会角色和行为模式产生深远影响。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是研究文化认同的重要理论,英国社会心理学家泰菲尔将社会认同定义为个体认识到他(或她)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社会认同源于群体成员身份,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对自己的群体成员身份产生认同,并产生内群体偏好(in-group favoritism)。[4]即个体容易对与自身有相似环境、相近生活经历的族群产生文化认同。校友作为校友故事的主角,其与大学之间的教育与被教育关系(又称学缘关系)是本质关系。这种关系一旦建立,就不再以学生的意志为转移,并成为终身刻印在其身上的文化烙印,[5]在这种文化烙印与文化育人中的学生在求学经历、求学环境、共同熏陶与沐染过校园文化等方面发生了重叠,这种重叠为彼此的文化归属找到了相同的出处,有助于建立在校生对校友及校友故事的认同,进而为提升校友故事文化育人的实效性提供了先在的文化基因。具体而言将校友经历和事迹以故事形式呈现,作为文化育人的素材传递给学生,能够使学生产生故事的亲切感、历史的怀旧感、文化的认同感和人生的体验感,进而对学生效仿良好品行以及塑造正确的观念价值发挥引导作用,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促发学生最深层次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提供了校本意义上的认同基因。

四、从叙事与传播视角“讲好”校友故事,探寻文化育人路径

校友故事的文化属性与文化育人同向同行,校友与在校大学生的“学缘”文化基因同根同源,均为校友故事文化育人意义的生发提供了先在的可能性,但如何将这种可能转变为实然,拓宽当下校友资源的应用视角,深挖校友的文化IP内涵,将校友资源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从认知叙事视角凝练挖掘校友个体生命成长成才及事业奋斗过程的人生故事和闪光品质,从传播推介视角铺就讲好校友故事的网络传播生态,形成对青年学生个体指引的前辈光环,需在讲好校友故事的“讲好”二字上发力。

(一)讲好校友故事要遵循倾听者逻辑

讲好校友故事不仅关系到校友故事如何表征的理论问题,更关系到校友故事内蕴的思想如何价值化的实践问题。因此讲好校友故事首先要有优质的叙事文本。认知叙事强调,故事讲述者不是为讲述而讲述,而是为听者这个对象而讲述,“对象情怀”是认知叙事的一个重要特征。[6]费伦在其叙事修辞理论中强调作者、文本、读者三方面的反应循环,将文本动力与读者动力的结合视为叙事进程的关键手段,强调叙事交流的多重向度,而非从作者创作文本到文本被读者阅读的单向线性交流模式。这种交流模式不局限于为生成文本而创作文本,更多关注文本建构的意义,将文本对受众的感知程度及反馈作为文本生成的参考,即是费论将“作者代理、文本现象和读者反应之间的循环关系”作为敘事修辞的一项重要原则。[7]因此,校友故事的讲述要以高校学生作为倾听者,遵循倾听者逻辑。以高校学生所关心和关注的热点、槽点、兴趣点作为叙事抓取点,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认知、兴趣偏好,以情感关注为依据,从校友的事迹经历中寻悟与当下普遍价值相符的故事予以讲述,来建构校友故事的叙述文本。换言之,校友故事的撰写与讲述一定要贴近学生,了解学生,从学生对校友的关注点出发,而非故事书写者的认知点出发来撰写故事文本,将倾听者思维、倾听者认知、倾听者偏好作为故事关照点,贯彻故事创作的过程,避免井底之蛙式地片面书写。

(二)讲好校友故事要使用生活化叙事话语

讲好校友故事的叙事文本,一定程度上依据话语形态出现。校友故事叙述话语要根据生活语境,建立生活化叙事话语。校友故事的生活化叙事语言是故事表达偏向生活陈述表达的特性,利用生活化语境、语义的叙事话语,尽量避免宏大叙事或宣告式地从概念到概念,从价值到价值的硬性文化植入,以一种具象化的、案例式的叙事技巧或书写方式,从细节入手,运用接地气的叙事语言,撰写与学生有亲和力的叙事故事。要明确故事倾听者的需求,故事讲述人呈现的话语是朴素而真诚的,有画面、有温度的语言,能使故事感知者对故事内容快速理解,能对故事表达的情感与价值深入浅出式地感知与感悟。

(三)讲好校友故事要铺设网状化传播进路

故事讲得好不好,不仅要有人听,还要有渠道让人听到,在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中讲好校友故事,需搭建多样化、网状化、立体化的育人传播渠道。在当下融合媒介的传播生态中,校友故事的传播形态要结合媒介进行多样化呈现,从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文本书籍传播到网站的平面网络媒体传播,再到结合新媒体传播样态的视频、互动、分享,反馈式立体传播,校友故事的文本样态也要审时度势地进行介质化的改造与适应,在文本实践层面打造一个系统性的文本之链与意义之网,[8]从书本式校友故事,到网文式校友故事,从文字版校友故事到音频、视频版校友故事,打造多样式故事育人的传播生态是讲好校友故事,实现文化育人,在传播向度的实践探寻。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9]在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培根铸魂的教育使命之下,拓宽文化育人视野,深化、细究文化育人实践,真正将文化育人实践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是文化育人工作的时代之约、使命之托。积极发酵校友资源的文化属性,从讲好校友故事的微观实践出发,见微知著,以小故事见大使命,以校友认同构建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用故事讲述的真情真感,以真知真见培育文化育人的厚基沃土,是高校文化育人持久而深远的价值追寻。

参考文献:

[1] 张贵礼,程华东. 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逻辑理路和实践进路[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04):90-93.

[2] 林少雄,郭峰. 大学校友力的理论阐释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2):101-108.

[3]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N]. 人民日报,2021-11-17(01).

[4] 佐斌,温芳芳. 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02):175-18.

[5] 潘懋元,石慧霞. 论大学与校友的互动关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20(09):10-12.

[6] 焦金波.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认知叙事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20(07):20-25.

[7] 谭君强. 论詹姆斯·费伦叙事修辞诗学十原则[J]. 中国文学研究,2023(02):1-7.

[8] 刘涛,刘倩欣. 新文本 新语言 新生態“讲好中国故事”的数字叙事体系构建[J]. 新闻与写作,2022(10):54-64.

[9] 习近平.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206.

(荐稿人:杨小磊,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邵秋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以校友故事实现铸魂育人的叙事与传播及活动策略探析——兼论校友故事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行性”(课题编号:2023zsszsx053);太原科技大学2022年文化建设项目“声音里的科大——校友故事讲给你听”(项目编号:tyustwh2022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娟(1983—),女,硕士,太原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化育人。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
高师德育中民族传统文化动力来源与实践路径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论高校辅导员内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路径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路径探索与研究
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实践路径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