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安全格局的重要意义、基本遵循和实践要求

2024-06-05 13:26马振清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斗争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马振清

摘 要:构建新安全格局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有效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掌握国家安全战略主动权、主导权的战略部署。构建新安全格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指引方向。为此,必须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以国际共同安全构建新安全格局。

关键词:新安全格局;中国式现代化;人民安全;斗争精神

中图分类号:D631;D820文献标識码:A文章编号:1009 - 5381(2024)02 - 0015 - 10

国家安全是人民的普遍期许,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本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国家安全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相继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论断。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国家应对外部挑战和威胁的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上升,国家安全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专章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1]52,把国家安全再次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一、新安全格局理念及其研究现状

新安全格局理念的提出,不仅明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安全与发展的相互关系,也表明新征程上的国家安全工作将以构建新安全格局为统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构建新安全格局,必须直面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应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充分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一)新安全格局理念的提出

2021年1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指出:“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必须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2]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这是新安全格局首次出现在国家级战略规划中。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再次提到这一理念,指出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1]52-53。2023年5月,在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国家安全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正确把握重大国家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3]可见,党对新安全格局的认识不断加深,更加凸显了国家安全在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为今后一段时间国家安全的塑造提出了基本要求。

(二)新安全格局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1.新安全格局的研究现状。关于新安全格局,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从新安全格局的内涵来看,高小平认为,新安全格局的“新”体现在新时代以来的十年,国家安全在各个领域全方位的加速构建。与之前党所提出的国家安全战略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对安全与发展关系的定位上,新安全格局更加侧重两者的平衡[4]。郑贤操等认为,新安全格局是“以确保高水平国家安全为主体,促进国内国际安全良性互动”[5]。任群委等认为,新安全格局是一种风险总体可控、主动塑造的安全格局[6]。汪超等认为,新安全格局打破了以往国家安全治理的僵化思维,强调群众主体参与的积极性[7]。从构建新安全格局的意义来看,陈一新认为,新安全格局摒弃了绝对安全与零和博弈等传统安全思维,对推进国际共同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世界意义[8]。龚维斌认为,随着人民对安全需求的不断提升,构建新安全格局有助于回应人民新期盼、创造高品质生活[9]。周宁南等则阐述了构建新安全格局对科技安全的意义,即“新安全格局反过来为科技安全的内涵奠定了底色”[10]。此外,李明等还认为,构建新安全格局有助于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11]。从构建新安全格局的路径来看,钟开斌认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构建新安全格局的关键,尤其是要把握好国家安全工作的系统性和整体性[12]。朱正威等认为,面对影响国家安全的一系列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采取韧性治理方式持续调整应对风险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13]。陈向阳认为,构建新安全格局要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安全发展”、坚持“总体战”、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14]。

2.新安全格局的研究趋势。新安全格局概念提出的时间不长,已有对新安全格局展开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且多停留在基础理论层面的分析与探讨,主要包括新安全格局的内涵、特征、路径、意义等方面,相关研究体系尚不完善、学术成果尚待丰富。因此,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对新安全格局基础理论进行归纳。目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政策解读和时间梳理,以及对理论来源的研究。同时,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主要从狭义的新安全格局概念向广义视角展开探讨。二是加强研究队伍建设。从研究队伍相对集中在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扩展到更宽广的研究领域学科,避免切入视角只注重宏观,提高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使新安全格局相关的研究成果更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构建新安全格局是一个复杂系统的问题,涉及多学科、多领域,需要运用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综合开展研究。

二、深刻认识推动构建新安全格局的重要意义

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需要,是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首要前提。国家安全考验的是一个国家能够从容应对复杂局面、妥善处置风险危机的稳定状态与综合能力。缺少了这个重要根基和前提,一个国家前进的步伐就有可能放缓乃至停滞,奋斗的事业就有可能受挫乃至中断。可以预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背景下,中国越是接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挑战就越是严峻、复杂,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艰巨。因此,推动构建新安全格局,是对现阶段国内外复杂多变环境的时代回应,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保障“新发展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之路,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抵御风险和战胜挑战的强国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中国共产党的责任重大且任务艰巨,前途光明却道路艰难。一个国家的崛起必然会面对着外部意识形态的遏制和打压以及内部治理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和平的国际环境、稳定的国内发展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走通、走快、走好的前提。在这条充满荆棘、挑戰和变革的发展之路上,中国要做好对内外环境的精准预判和分析。

顺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平的外部环境是重要条件。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冲突日益演变,大国之间博弈不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和实力显著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愈发引起了西方国家的高度警惕,他们对中国的跨越式发展虎视眈眈,外部环境带给中国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金融危机、地缘政治、网络安全、贸易保护等风险在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各个方面,对我国发展造成了威胁。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15]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论述为积极应对国际环境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在应对外来风险和挑战时,我们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见招拆招、从容应对,确保始终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同时做好充足的准备,力求有效抵御外来风险。

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还要充分防范内部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阶段,国家内部和谐、社会稳定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尤为重要。其一,政治领域的危险是最大威胁。政治风险具有潜在性和隐蔽性的特征,即在发展为政治危机之前,政治风险会一直隐藏在政治安全背后,而不会对现行的政权、制度和政局等构成现实威胁,也不会引起较大的社会动荡。只有当政治系统中矛盾双方的关系表现为冲突状态时,政治风险才会呈现显著性。其二,公共安全领域的危险是突出问题。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是民生领域的基础性工程,是建设平安中国的重要战略支撑。公共安全所涉及的内涵和外延十分广泛,但每一方面的落脚点归根到底都是人民群众的安全。后疫情时代,健康领域的公共安全尤为值得重视,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我们必须严守的“底线”。其三,高新技术领域的危险是主要难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浪潮涌来,当前世界竞争领域早已转变为科技竞争。以5G技术的封锁与打压为例,我国在科技领域所面临的危险愈发突出。科技是利国之器,国家赖之以强,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个大局,保障构建新发展格局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安全为发展保驾护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治理稳定的中国奇迹,为世界提供了可堪借鉴的中国方案。面对中国的飞速发展,西方国家的霸权焦虑日益加深,他们想方设法从各个方面对中国进行打压和限制。为了迎接接踵而来的困难与挑战,中国必须尽快统筹安全和发展两个大局,努力建设平安中国以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顺利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两大要素,新发展格局为新安全格局提供前进动力,新安全格局为新发展格局提供可靠保障。

一方面,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防范传统安全领域的风险。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力量对比不断调整,各方势力暗流涌动,意识形态的交锋更加隐蔽,种种问题有增无减。要想立足国内大循环,建立畅通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做好以政治、军事领域为代表的传统安全领域保障是绕不过的命题。如果没有足够安全的发展环境,市场要素流通就会产生断点,循环通路一旦被阻断,新发展格局就会成为海市蜃楼。只有做好传统安全保障,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全环境,为经济发展持续提供动力。

另一方面,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警惕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风险。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客观背景下,科技革命和经济交流复合叠加,金融市场波动明显,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接连爆发,各种不确定因素累积集聚,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逐步与传统安全威胁交织,更加严重的安全风险正在悄然酝酿。与传统安全不同,非传统安全更具复杂性、融合性、破坏性,其渗透在国家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各个方面,透过传统的安全格局难以理解和应对。而新安全格局具有总体性、广泛性、创新性、国际性等特点,能够形成国际化、智能化的防范预警机制,及时发现经济双循环过程中的非传统安全因素,并且通过国内国际大市场两个平台,建立立体化、数字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其有效抑制,确保双循环体系的有效运转,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此外,构建新发展格局还应关注新型领域的安全风险。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发展,新型领域安全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已将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领域纳入国家新安全格局之中。太空、深海、极地和生物等领域由于可开发空间极大且资源极其丰富,愈发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围绕新型领域的政治斗争、经济博弈和军事较量只增不减,各个国家都在力争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关注新型领域安全有利于补充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资源不足,培育新的发展方向,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有效构建。

(三)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国家安全是人民安全的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一切国家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要求,也符合历史发展的整体趋势。2022年4月,中宣部和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出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指出,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16]。这一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的政治底色、“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治情怀,以及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根本立场的政治觉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安全”的标准也在不断上升,从最基础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逐步发展延伸至消费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消费者权益,近年来购物消费维权、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买得舒心、用得安心、吃得放心成为老百姓最关心的事。网民数量的激增带来的信息泄露、数据造假等网络安全隐患日益增多,严重威胁广大网民的隐私权、财产权甚至生命安全。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上网安全的关心和关注程度也在加深。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焦点,人民群众期盼有更高水平、更优质量的生活,更期盼能在蓝天碧水的环境中享受可持续的发展成果。

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是建设平安中国的根本目标。人民群众的笑脸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极具经验、极富创造力的群体。人民既是维护好国家安全的根本目的,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历史证明,人民安全是国家取得长久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构建新安全格局的进程中,需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将其铸成守护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

三、构建新安全格局的基本遵循

构建新安全格局产生于新时代独特的时代背景,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的优秀实践,统一于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的战略部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果敢的政治智慧和强大的战略勇气。在新征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安全的全面领导,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根本遵循,始终把人民安全作为一切国家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

(一)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党大国,既是我们办大事、建伟业的优势,也使我们治党治国面对很多独有难题。”[17]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党的自身建设事关政党的前途、人民的安危、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在担负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重要阶段,党一定要坚持自我革命,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防止从堡垒内部坍塌。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一个又一个伟大奋斗目标,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从历史逻辑看,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是防范和化解一切安全威胁的基础和前提。回顾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历史,列强入侵、军阀割据、连年战乱是近代中国的缩影,民不聊生、水深火热是近代中国人民的生活常态,中华民族也差点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正是由于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才从根本上扭转了这一局面,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有了主心骨,国家安全才得以保障。新中國成立后,面对西方国家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国家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从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军事和国防建设,到邓小平同志格外强调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从江泽民同志更加关注非传统国家安全,到胡锦涛同志提出“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新安全格局等一系列重要论断,都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生动实践。为了防范日趋多元化、复杂化、智能化的国家安全威胁,我们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不断消除各种风险,在持续发展中保障了国家长治久安。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国家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更加充实。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建立起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这是新时代我国应对一切国家安全挑战的制度保障,能最大程度发挥我们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质言之,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战略意义,决定了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这是构建新安全格局建设部署和方向路径的基本前提。

(二)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空前丰富,影响国家安全的内外因素空前复杂,党和国家面临的安全形势空前严峻。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后,其在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牢牢掌握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作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总体国家安全观立意深远、逻辑严密,是一个开放、动态、系统的理论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强调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动态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战略思维、系统思想在国家安全领域的新发展,是当前国家安全工作的理论指南。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内容丰富、开放包容并且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需要综合处理好各国家安全领域的关系,突出总体性、系统性的特征。当前,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要素已经随着时代发展而扩充至16个之多,各个安全领域、各种要素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呈现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性特点,因此我们要以系统性思维妥善处理各种风险挑战。与此同时,在统筹推进构建新安全格局的进程中,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尤其要注意政治安全的核心和统领地位,始终把其作为全局工作最具主导意义的重点领域,谨防各种威胁因素向政治安全领域积聚。一方面,构建新安全格局要兼顾好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尤其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不断凸显,要重视其扩散性快、破坏性强、关联性广的特点,严防非传统安全威胁向传统安全威胁转化。另一方面,构建新安全格局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明确强调,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构建新安全格局提出了要求,也理顺了两者的内在关系。没有系统、高效的国家安全体系,就无法为国家发展提供结构性、系统性的保障,发展成果也就无法更广泛、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构建新安全格局,要坚持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早在2014年4月召开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强调:“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18]与传统国家安全观中将人民安全边缘化的趋向不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将人民安全置于首要之位,保障人民安全可以说是一切国家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生动体现,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感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人民安全放在国家安全的重要位置,不仅在顶层设计和制度规范上保障人民安全利益不受侵害,亦在具体实践中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安全保障,我国也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安全国家之一。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构建新安全格局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国家安全法》明确规定,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位公民的法定义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认为维护国家安全离自己很遥远,是国家安全机关的事情。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人民安全与国家安全是高度绑定的共生关系,人民群众越有力量、越有责任感,国家安全就越有依靠。我们必须充分相信、依靠人民群众,科学发动、组织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好人民群众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作用,只有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意识,才能真正夯实构建新安全格局的群众基础。因此,要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处理国家安全问题。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疫情,仅仅几个月时间,就从生物安全问题上升为国家安全问题,这是对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在这次疫情防控的全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同时广泛动员群众、科学组织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凭借“人民战争”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这不仅从根本上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优势,也是坚持人民安全为宗旨的鲜明体现。

四、构建新安全格局的实践要求

构建新安全格局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形成的,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最新判断,是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的最新部署,必須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以国际共同安全构建新安全格局。

(一)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构建新安全格局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程,绝非轻轻松松、一帆风顺的,必须要有坚定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能力本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19]69纵观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安全的历史,从来都不是在敲锣打鼓中轻松实现的,无论国家安全形势、任务如何随着时代变化,不变的是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斗争精神,贯穿于维护国家安全探索实践的全过程。在不同时期,无论遇到多大的外部挑战和多复杂的国内环境,我们党维护国家安全的探索从未中断,正是凭借非凡的勇气和顽强的斗争精神,我们化解安全威胁的能力才能从弱变强,才能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不断发展壮大。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坚持斗争精神,在风谲云诡、瞬息万变的时代背景下,对提升国家安全能力、破除障碍阻力、保持战略定力、掌握国家安全战略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诚然,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近,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各种看得见、看不见的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国家的和谐稳定。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动荡不安,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局部斗争愈演愈烈,全球治理体系面临严重挑战;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新发展格局存在许多堵点和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国家政治制度安全面临复杂形势。面对一系列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19]69-70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国家安全斗争实践本领,坚持底线思维,直面这些安全压力和内在矛盾,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并依靠顽强斗争构建新安全格局。

(二)以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动构建新安全格局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构建新安全格局必须要重视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没有科学完备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作为制度保障,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就无法真正推进,也无法实现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国家安全法制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以《国家安全法》为基础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其他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也明显加速,《反间谍法》《反分裂国家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核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生物安全法》《国家情报法》等一系列国家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使得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运行、施行更加科学系统。但是,新安全格局的构建是一个动态推进的过程,需要一手抓当下、一手谋长远,在重点领域的立法中补短板、强弱项,尤其在新兴领域,应主动联系国际与国内,综合考虑发展与安全,为新安全格局的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提供制度化支撑和法律保障。新安全格局的构建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因此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国家安全法律法规,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普法活动、法律讲座、培训等方式,使人们全面支持国家安全法律规定的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具体要求、战略规划、目标任务,树立正确的国家法治意识,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国家安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20]14

(三)以国际共同安全推动构建新安全格局

构建新安全格局绝不是只保障好内部安全,而是要实现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的良性互动,以国内安全促进世界共同安全。在传统国家安全观与传统国家安全的实践中,“一个国家的安全,是与其他国家的安全根本矛盾、对立的”[21]。也就是说,本国的自身安全与他国安全是无法同时实现的,想要维护好本国安全,必然就会不同程度上威胁甚至损害到他国的国家安全利益,而且国家间的安全关系是一种此消彼长的状态,他国只有在军事上弱于本国,本国的国家安全才能够有根本保障。然而新安全格局超越了传统国家安全观中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不能兼顾的弊端,为解决国际社会基于零和博弈思维的安全困境提供了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安全问题早已超越国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短板都会导致外部风险大量涌入,形成安全风险洼地;任何一个国家的安全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又会外溢成为区域性甚至全球性安全问题。”[20]248构建新安全格局不能脱离世界环境而只谈自身国家安全格局的塑造,必须要直面当下威胁世界共同安全的共性问题,甚至要以自身安全推进世界和平。当前,尽管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然而,在东升西降、西强东弱的总体格局下,世界安全的不确定性更加凸显,恐怖主义、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已成为威胁国际安全稳定的主要因素,人类面临越来越多的安全挑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必然与每个国家都息息相关,外部风险挑战与本国国家安全之间的关联性日益突出,全球性问题一经发酵,就有可能对国内安全引起连锁效应。因此,构建新安全格局需要我们以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广泛参与区域安全治理和全球安全治理,积极推动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局部战争、气候变暖、恐怖主义、国际犯罪、环境污染、传染疾病、金融危机等全球性威胁。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家发展大势,大力推进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创新,随着《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等顶层设计的相继出台,构建新安全格局的有利形势前所未有。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我们要抓住时代机遇,勇担时代重任,以更加坚定的自信和坚决的勇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同时也要看到,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未来一个时期面临的风险挑战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峻,唯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切实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在全社会树立起国家安全意识,特别是要培养具有现代国家安全意识的年轻一代,筑牢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方能从容不迫地翻过沟坎、涉过险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不断书写安邦定国的时代新篇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N].人民日报,2021-11-19(1).

[3]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N].光明日报,2023-05-31(1).

[4]高小平.整体性治理塑造新安全格局:理念与政策之断想[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4):121-130.

[5]郑贤操,邓世豹,袁继红,等.统筹发展与安全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3,38(1):4-16.

[6]任群委,孙娣,张广泉,等.奋斗新的伟业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纵深谈[J].中国应急管理,2022(12):6-17.

[7]汪超,宋纪祥.新安全格局下社区韧性理论本土化的建构路径[J].探索,2023(6):67-79.

[8]陳一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J].中国信息安全,2023(4):18-22.

[9]龚维斌.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J].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2(10):1-9.

[10]周宁南,翟一鸣,李艳.新安全格局下的科技安全:重要意义、现实挑战与对策思考[J].国家安全研究,2023(4):34-51+164.

[11]李明,陈琛,刘凤.新安全格局下平安中国建设制度变迁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4):148-161.

[12]钟开斌.构建新安全格局:逻辑起点、理论指引与实践进路[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3(19):5-14.

[13]朱正威,郭瑞莲,袁玲.新安全格局的基点与基本维度[J].行政论坛,2023,30(4):20-21.

[14]陈向阳.构建新安全格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迫切需要[J].国家安全研究,2022(1):41-55+199.

[1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19-220.

[16]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22:39.

[17]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22(23):4-9.

[1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01.

[19]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0]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21]刘跃进.论国家安全领域的七个统筹[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0(6):61-72.

The Significance,Basic Compliance and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a New Security Pattern

Ma Zhenq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henzhen 518055,Guangdong,China)

Abstract:To build a new security pattern is a strategic plan for our country to effectively cope with complex situa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under the new situation,and to master the initiative and dominance of our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Building a new security pattern provides a strong security guarantee for promoting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strategic support for achiev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and guidance for building a peaceful China at a higher level. To this end,we must uphold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s overall leadership of national security work,tak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as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operational guidance,take the people's security as the purpose of our fundamental position,and fully carry forward the fighting spirit,strengthen the rule of law in national security and build a new security pattern based on commo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Key words:new security pattern;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people's security; fighting spirit

责任编辑:邱春华

猜你喜欢
斗争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富含“斗争精神”的创新中国正在拥抱世界
在反“台独”斗争中掌握国家统一主导权
领导干部如何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红色文化培育民办高校党员斗争精神作用探析
从马克思的“三大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