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要理论视域下《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行为分析

2024-06-05 13:23:28刘卿云
长江小说鉴赏 2024年6期
关键词:行为分析追风筝的人阿米尔

刘卿云

[摘  要] 本文基于马斯洛需要理论对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主人公阿米尔成长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分析,认为他对父亲、哈桑、索拉雅以及索拉博等人的种种行为是为了满足自己不同层次的需要,为解读该小说主人公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 马斯洛需要理论  阿米尔  行为分析

[中图分类号] I10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7-2881(2024)06-0027-04

一、引言

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创作的《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关于亲情、友情与爱情的小说。小说以阿富汗为背景,小说以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少年阿米尔遇事逃避、性格懦弱,因缺乏母爱而渴望得到父亲的赞赏与关爱,在与哈桑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嫉妒哈桑得到父亲关注,为了赢得追风筝大赛的冠军,即便看见帮助自己追风筝的哈桑受阿塞夫等人欺辱,也没有伸出援助之手,之后更是诬陷哈桑偷窃,赶走了哈桑。之后阿富汗爆发战争,阿米尔父子逃往美国,开启新生活。去往美国前,阿米尔以哈桑为代价赢得追风筝大赛冠军和父亲的赞赏,种下了后来阿米尔重返阿富汗的前因;而去往美国后,阿米尔选择将之前的罪过埋入新国家,拥抱新生活、升学、写作、与索拉雅成婚。但少年时的错误选择,让成年后的阿米尔内心备受痛苦与折磨,甚至觉得失去为人父的权利是在为以前的错误赎罪。多年后,阿米尔收到远在阿富汗的拉辛汗来电,他恳求阿米尔再次返回阿富汗,并言明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也借此营救出哈桑之子索拉博,实现了其成长性需要与人格的完善。

本文尝试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对阿米尔去往美国前后的种种行为进行分析。需求层次理论由马斯洛提出,他认为,人们的需求像阶梯一样按层次逐级递升,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呈现着个体发展的人生轨迹,最终实现人格的完善。

二、阿米尔的基本需要和满足情况

基本需要包括前四种需要,第五种需要则是成长性需要。基本需要是人类普遍优先满足的需要,在基本需要满足的情况下,个人才有可能实现成长性需要[1]。

细读文本可知,阿米尔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安全需要因母爱的缺失而未得到完全满足,在自尊需要、归属与安全的需要得到一定满足的基础上,阿米尔具备自我实现者的部分特征,这是满足他的成长性需要的前提条件。

1.生理需要及满足情况

生理需要是人类要满足的最基本需求,包括食物、水、呼吸和睡眠等,若这些得不到满足,人们会把其他需求搁置在一边[2]。去往美国前,阿米尔的生理需求得到了满足。阿米尔出生在一个上层阿富汗家庭里,小说在一开始详细介绍了阿米尔从小居住的房子,其位于喀布尔北部繁华的新兴城区,且房子里的装修也充满了豪华与精致的气息,比如浴室里铺着精美的马赛克瓷砖、墙壁上挂着金丝织毯。他的家族也声名显赫,阿米尔的父亲是一个成功的地毯商人,祖父是当地有名的法官。生活起居上,仆人阿里和哈桑父子二人负责照顾阿米尔。可以说,此时阿米尔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战乱后,阿米尔父子逃往美国,彼时他们不再是受人尊敬的阿富汗上流阶层人士,而是作为逃难者在美国挣扎生存。虽然阿米尔的父亲在加油站工作,领取微薄的薪水,但是二人的基本温饱还是没有问题的。总体来看,阿米尔的生理需求是得到满足的。

2.安全需要及满足情况

根据马斯洛的观点,人的各种需求层次的发展是相互交迭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一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就会关注第二种高层次的需要,即安全需要。它是指个人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免于灾难等以及对金钱的需求等。儿童的安全感大部分来自于父母,他们会对家庭矛盾、纷争等感到畏惧、不安。

阿米尔的安全需要得到了部分满足,这主要体现在阿米尔的民族身份和社会地位上。虽然阿米尔性格懦弱,但因为普什图人的身份,也没有受到阿塞夫等人言语或武力上的伤害;而且阿米尔的父亲“飓风先生”的称号远近闻名,还曾与熊搏斗過,不仅擅长做生意,也为孤儿建立恤孤院、对穷人加以施舍,其他人自然而然对阿米尔尊敬有加。

从父母的关爱上来看,阿米尔的安全需要处于未满足状态。阿米尔的出生是以他的母亲难产去世为代价的,可以说阿米尔从小就没有得到过母爱,童年时的阿米尔只有去阅读母亲留下来的书本来了解母亲。阿米尔再次重返阿富汗,在寻找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时,偶遇一位饱经战乱的教师,两人交谈间谈到了自己的母亲,从而了解到母亲的一些喜好。纵观小说全文,少年阿米尔的生长环境中基本没有女性人物的陪伴,只有父亲、从小的玩伴兼仆人哈桑、父亲的朋友拉辛汗和仆人阿里。在与哈桑一起成长的过程中,阿米尔发现父亲更喜欢哈桑,因为哈桑勇敢坚毅,具有男子气概;父亲也会记得哈桑的生日为其买礼物,专门请医生为哈桑的兔唇做手术。而自己因为性格懦弱、不喜欢足球、竞赛等原因几乎没有得到过父亲的赞赏与关注。母爱的缺失以及对父爱的渴望,使阿米尔越来越嫉妒哈桑。在追风筝比赛上,为了帮助阿米尔赢得冠军,哈桑在追倒数第二只蓝色风筝的途中被阿塞夫欺辱,在角落里窥到一切的阿米尔却未对哈桑施以援手,甚至认为哈桑作为仆人应该为自己牺牲。父亲因为阿米尔赢得冠军,对儿子关爱颇多,父子相处的时间也变得多了,甚至还邀请当地名人参加为阿米尔举办的大型生日派对。收到众人恭贺与礼物的阿米尔却无法面对哈桑,在日常相处中有意减少二人的接触,于是便设计诬陷哈桑偷窃自己的生日手表和钱,从而赶走了哈桑。阿米尔背叛哈桑的行为表明了阿米尔的安全需要没有得到完全满足。

3.归属与爱的需要及满足情况

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为社交需要,是指一个人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比如友情或爱情[3]。如果未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人就会感到孤独和难过。虽然阿米尔缺失母爱,幸运的是,阿米尔得到了哈桑忠诚的追随、永恒的友情以及拉辛汗的关爱。在哈桑的陪伴下,阿米尔享受到了无忧无虑、简单而快乐的童年,他们在院子里捉迷藏、共同取名“病玉米之墙”、看时兴电影等等。不管阿米尔提出多么无理的要求,比如吃泥巴,哈桑都会一一照做;风筝大赛上,即使面对被阿塞夫欺辱的命运,哈桑也没有放弃为阿米尔追风筝;对阿米尔创作的故事,哈桑不仅提出自己的见解,还直言阿米尔会成为一个好作家。拉辛汗作为阿米尔父亲的好友,会亲切地称呼阿米尔,让他感受到如父爱般的关怀;也会阅读阿米尔创作的故事,写纸条鼓励阿米尔继续进行创作,并给出评价与建议。正是由于这份启发式鼓励,阿米尔在美国完成学业后,才会坚定地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成功发表创作的作品。多年之后拉辛汗给远在美国的阿米尔打电话,恳求阿米尔重返阿富汗,促使阿米尔再次踏上成为好人的路。

从爱情上看,索拉雅的出现填满了阿米尔对爱情的渴望。在美国二手货摊上,阿米尔对索拉雅一见钟情,即便索拉雅曾有过一段不被世人所接受的经历,阿米尔还是坚定地要求娶索拉雅为妻。与索拉雅成婚后,虽然爱情生活如意,但是多年来夫妇二人没有自己的孩子,多次检查未果之后,医生给出收养建议,这令阿米尔内心充满遗憾的同时又感到绝望和孤独,甚至认为失去为人父的权利是因为自己之前对哈桑犯下的种种过错。重返阿富汗后,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亲弟弟以及索拉博是亲侄子这一事实时,阿米尔向妻子告知一切并提出收养索拉博的想法,索拉雅不仅没有反对,还赞成这一做法。虽然收养一事遇到重重困难,索拉雅及其亲人为此事奔波忙碌,这让阿米尔心中充满感激。因此,友情和爱情似春雨缓解了阿米尔内心的贫瘠与干涸,在一定程度上,归属与爱的需要得到了部分满足。

4.自尊需要及满足情况

在上述第三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会关注第四种需要,即自尊需要。它通常指一种获得稳定的、来自自身或者来自他人评价较高的欲望或需要。此种需要得到满足会促使个人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更加自信,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阿米尔的自尊需要得到了一定的满足。

从阿米尔自身来看,去往美国前,他意识到自己性格懦弱、为人胆小,不敢直面阿塞夫等人的欺凌。在目睹哈桑被阿塞夫欺辱时,阿米尔知道如果上前对哈桑伸出援救之手就会决定他自己是个人物,可阿米尔却跑开了。事情发生过后,不断地以哈桑只是一个哈扎拉人为由说服自己,又因为心中愧疚无法面对哈桑,设计手表偷窃一事,从而赶走了哈桑,因为失去哈桑是他重获父亲关注的代价。去往美国后,索拉雅在成婚前向阿米尔坦白自己不堪的与人同居的经历,阿米尔虽然有些难以接受,但更多的是羡慕索拉雅还有坦言的机会,而自己的往事只得深埋内心,独自一人忍受往事带来的煎熬与苦楚。直到重返阿富汗,与阿塞夫决战救出索拉博之后,阿米尔内心才有了宽慰与轻松。

在身份与地位上,阿米尔归属与爱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去往美国前,阿米尔作为普什图人,家族与社会地位显赫,因此人们认可阿米尔的身份,即使性格懦弱,也对阿米尔比较尊重。在谈到哈扎拉人哈桑作为自己的仆人时,阿米尔也认为自身身份带有一定的优越性,因为只有在没有他人关注的场合,阿米尔才会与哈桑一起嬉闹玩耍。定居美国后,阿米尔成功求娶索拉雅之后,索拉雅的父亲塔木赫对阿米尔坦言,接受阿米尔的求娶是因为阿米尔父亲在阿富汗良好的声誉。由此可见,阿米尔一直享受着身份与地位带来的益处。

在父子关系上,阿米尔归属与爱的需要得到了部分满足。在阿富汗时,他一直追寻的是父亲对自己的认可和赞赏,无奈父亲喜欢的足球、武力竞赛自己都不喜欢,父子关系基本降到冰点。阿米尔发现父亲更喜欢哈桑的勇敢与男子气概,而自己却胆小懦弱,甚至在追风筝大赛上以哈桑被欺辱为代价赢得冠军,才得到父亲的认可。去往美国后,阿米尔成为父亲关注的焦点,并在上学期间坚定要学英文、走上创作之路。虽然加油站的薪水微薄,为了庆祝阿米尔考上大学,他的父亲当晚请酒吧所有人喝酒并送给阿米尔一辆福特车。在确诊癌症后,面对阿米尔的结婚心愿,父亲拖着病体去尽最后一次责任,向塔木赫将军求娶索拉雅。由此可见,开启定居美国的新生活后,阿米尔尊重并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虽然其父一开始不认可阿米尔的做法,但最后也坚信阿米尔会成为一名好作家。可以說,在美国定居后,阿米尔拥有了渴望的父爱,父子关系也更和谐。

三、阿米尔的成长性需要及满足情况

马斯洛认为,成长性需要是人们自我探索的、理想的最高需求层次。只有在满足上述四种需要的基础上,个人才有可能实现成长性需要的满足。个人会遵从内心,充分发挥潜能、实现目标,成为最好的自己,而生存威胁、虚假和逃避会阻碍自我实现。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正因为阿米尔无需为衣食住行担忧、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为阿米尔实现其他高层次的需要提供了前提条件。归属与爱的需要得到满足,让阿米尔有自我实现需要的需求,但安全需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成长性需要的满足。因此,阿米尔有成为自我实现者的可能,并且具有自我实现者的部分特征,如能承认自我、他人,阿米尔内心一直认为自己的懦弱导致哈桑受欺辱,而哈桑内心遵循“为你千千万万遍”原则,甘愿为阿米尔奉献、付出。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者的社交或人际关系较为单一,只有少数人才能与其建立亲密的联系。去往美国前,哈桑是阿米尔亲密的玩伴,除了上学期间与同学相处,其他时间基本都是与哈桑一起度过;拉辛汗在阿米尔成长的过程中更是扮演了朋友角色。去往美国后,与阿米尔密切相关的人或物只有他的父亲、索拉雅一家人以及创作事业。阿米尔和父亲在美国定居后,继续学业并走上创作之路。一次偶然相遇对索拉雅一见倾心,之后如愿娶索拉雅为妻。阿米尔在接到拉辛汗的电话之后,虽然一开始对重返阿富汗持逃避态度,但再三思虑后,阿米尔决定踏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到达阿富汗后,阿米尔看到战乱后破败不堪的家园和了解到哈桑用生命捍卫他们儿时共同的家,内心五味杂陈。之后一路寻找哈桑的儿子索拉博,直至再次面对阿塞夫。阿米尔不再选择逃避,而是赤手空拳与阿塞夫决战,最终以多处骨折为代价成功救出索拉博。在收养一事上的曲折使得索拉博不愿对人讲话、不再信任他人,但阿米尔为了赢得索拉博的信任,替索拉博追起了风筝,最终换来了他的笑容和再次信任的可能。阿米尔最后坦然面对自己以前没有对哈桑伸出援助之手一事,而营救出索拉博,也心甘情愿为索拉博追风筝,满足了阿米尔的成长性需要。

四、结语

本文借助马斯洛需求理论,对阿米尔成长过程中的背叛、救赎等行为进行分析,该理论强调人的动机或行为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为理解该人物提供了一个新视角。综上所述,阿米尔的种种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他的各种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等基本需要的满足很大程度上依赖他人和外部环境。较高的社会地位、优越的家庭条件让阿米尔衣食无忧;到达美国后,阿米尔父子适应新生活,为满足基本生活条件而努力,因此阿米尔的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母亲的缺席、不完整的父爱使阿米尔的安全需要处于未完全满足状态,阿米尔在去往美国前一直为获得父爱而努力,这一目标在美国得到了实现,但母爱一直是阿米尔内心的缺憾。此外,逃往美国前,拉辛汗对阿米尔关爱有加,了解阿米尔性格的优点和不足;与阿米尔一起长大的哈桑是其真挚的朋友,拉辛汗和哈桑都坚信阿米尔会成为一名好作家;索拉雅则填满了阿米尔爱情的拼图,因此归属与爱的需要阿米尔也得到相对的满足。因此,阿米尔具备自我实现者的部分特征,如承认自我、他人以及只与少数人保持亲密关系。小说结尾中,面对阿塞夫的挑衅,阿米尔不再逃避,与阿塞夫决战救出索拉博。成功营救之后,面对塔木赫夫妻二人的询问,如实相告索拉博的身份,将他与哈桑之间从未见光的亲情公之于众;阿米尔更是以追风筝的方式换得索拉博的笑容和再次信任的可能。对于阿米尔而言,只要他悔过自新,并以实际行动完成了救赎,他就获得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人格。本文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探究《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阿米尔的种种行为, 来加强读者对该小说中人性需求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靳元丽,王先好,谢劲秋.马斯洛需要理论视域下哈桑忠诚行为解读[J].新乡学院学报,2021,38(05).

[2] 陈武洁.马斯洛需求理论下《套中人》的文本分析[J].文学教育(上),2023(03).

[3] 许国成,吴燕珍,陈俊俊.大学生生涯探索的系统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18).

(特约编辑 范  聪)

猜你喜欢
行为分析追风筝的人阿米尔
浅析《追风筝的人》主要人物形象塑造
为你,千千万万遍
十几岁(2020年13期)2020-11-26 03:07:40
不一样的风筝
《追风筝的人》:一本畅销书的十年
看天下(2016年34期)2016-12-24 21:32:22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罪犯行为分析方法
物理教师课堂教学板书与媒体呈现行为的分析与策略
基于行为分析的木马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追风筝的人》的心灵疗治与救赎反思
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分析及若干研究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9: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