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奥
【摘 要】为解决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存在逻辑不畅、深度不够、主体不明、实用不强等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价值类知识统筹并优化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制订、活动开展、成果展示、成效评价等环节,帮助学生在建构及运用价值类知识的过程中内化单元所学,提升单元整体教学成效。
【关键词】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价值类知识;优化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1]。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后,教师规划教学板块并强化学习活动的关联性,通过结构化、系列化的教学实现深度教学[2]。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课程改革理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欠缺有力的保障手段,过于强调语言知识讲授的碎片化教学仍然存在,单元整体教学也暴露出逻辑不畅、深度不够、主体不明、实用不强等问题。笔者认为,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引入价值类知识,以价值类知识为依托,统领单元整体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够实现对后者的优化。
二、价值类知识与单元整体教学的关系辨析
价值类知识是学生对特定主题形成积极、正向的认知、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价值类知识涉及人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内容,主要实现对学生积极的生活情感、科学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3]。
价值类知识蕴含在“语言类知识、文化类知识和方法类知识”中,而后三类知识又整合了课程六要素。价值类知识作为英语课程内容的核心引领,涉及英语及其背后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实践意义,属于学科观念和学科精神等“隐性”内容,指向英语学科的社会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3]。作为学科的“隐性”内容,价值类知识维系着其他类别的知识,本身就具备统领不同要素的作用。学生通过语言类、文化类和方法类知识的学习建构价值类知识,后者就能够显性化,进而成为一种上位的知识形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在围绕价值类知识展开的单元整体教学中,学生立足已有图式,通过单课时的学习内化语言类、文化类和方法类知识,并从中建构具体的价值类知识。随着课时的不断推进,前一课时所建构的价值类知识成为现课时的认知出发点,而在现课时所建构的价值类知识则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铺垫,埋下伏笔。不同的价值类知识构成一条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知识序列,并逐步导向单元核心价值内涵(如图1)。
层层递进的价值类知识化身为单元整体教学的逻辑主线,贯穿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制订、活动开展、成果展示和成效评价等环节,增强了单元整体教学不同阶段的关联性和一致性。以价值类知识为依托的单元整体教学同时具备讲逻辑、增深度、明主体、重实用的特点。
1.讲逻辑
以价值类知识为依托的单元整体教学对师生而言都有一条清晰的逻辑。教师的教学逻辑是从抽象到具体:首先从学科本质的视角出发确定单元整体所蕴含的价值内涵,再以此为指导定义每个板块具体的价值类知识。学生的学习逻辑则是从具体到抽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每个板块的价值类知识,再由此归纳单元整体价值内涵。
2.增深度
以价值类知识为依托的单元整体教学,首先需要学生学习语言类、文化类和方法类知识,然后加以整合,最后提炼蕴含于其中的价值观念。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突破了获取表层信息等浅层次活动,深入到对单元价值内涵的诠释和剖析上,学生正逐步迈向深度学习。
3.明主体
以价值类知识为依托的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建构价值类知识”,而知识的建构不能由教师“代劳”。价值类知识不是由教师“冷冰冰”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系统学习语言类、文化类和方法类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构建。这彰显了单元整体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4.重实用
以价值类知识为依托的单元整体教学也注重学用一体,强调实用性。学生自主建构的各种价值类知识是针对某一主题的正向认知,它们可以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思维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以价值类知识为依托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2 Wildlife Protection为例,探究如何以价值类知识为依托优化单元整体教学。
(一)厘清价值类知识,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围绕单元整体价值内涵,厘清单元内各板块的价值类知识是明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和组织单元内容的重要环节。教师需对单元所有语篇进行深入研读,明晰其所承载的教育价值取向[4]。
考虑到价值类知识所具备的社会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教师可以从学科德育的视角出发确定价值类知识的范畴,并结合教材板块的优势定义具体的价值类知识。根据《浙江省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高中)》外语学科部分,德育的范畴应包含四个层面: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健全人格与人文素养、审美鑒赏与文化自信、辩证思维与科学精神[5]。教师可以基于这四类范畴,厘清每个板块的价值类知识,再制订对应的教学目标。
1.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
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价值类知识旨在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例如,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的语篇介绍了藏羚羊保护,其中提到了中国政府主导的举措及其成效。从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范畴出发,教师可以把该板块的价值类知识定义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野生动物保护层面亦是如此,而藏羚羊保护所取得的成果正是例证之一。
2.健全人格与人文素养
健全人格与人文素养的价值类知识直指学生的做人处事,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密不可分。例如,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板块的语篇介绍了家乡周边的动物所面临的威胁,教师可以从提升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的角度出发定义该板块的价值类知识:个人不应成为动物保护行动中的看客,而应积极参与保护实践。
3.审美鉴赏与文化自信
审美鉴赏与文化自信的价值类知识旨在帮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美”,包括文字之美、文学之美、文化之美。例如,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块和Reading for Writing板块都呈现了宣传动物保护的海报,教师可以将对应的价值类知识定义为:优秀的动物保护宣传海报需要在标语、措辞、意象等方面展现“美”,挑动起读者的情绪。
4.辩证思维与科学精神
辩证思维与科学精神的价值类知识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鼓励学生勇于开展科学探索。例如,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块介绍了野生动物遭遇的威胁及原因,教师可以基于联系观定义价值类知识:人类活动与野生动物存在密切的联系,不科学的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造成了威胁。又如,Listening and Talking板块介绍了鸟类观察并呈现了相关工具,教师可以据此定义价值类知识:野生动物保护是一项实践活动,需要讲究方式、方法,需要科学地使用工具。
通过整合上述价值类知識,教师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并掌握野生动物保护主题下语言类、文化类、方法类知识的同时,能够正确认识人类行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客观联系(Listening and Speaking);能够正确看待中国政府在保护野生动物中所扮演的角色(Reading and Thinking);能够认识到个人在动物保护中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能够通过合理的途径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积极参与保护实践(Listening and Talking和Reading for Writing)。
这四个教学目标分别以对应板块的价值类知识为支撑,层层递进,从关注宏观的自然和社会维度逐步发展到聚焦学生个人,折射出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变化,鼓励学生将“保护动物,人人有责”的理念付诸行动。
通过厘清价值类知识并制订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师能够增强不同目标之间的关联性及目标整体的实用性,进而帮助学生基于主题语境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让立德树人在英语课堂中落地生根。
(二)建构价值类知识,统领单元学习活动
内容和目标确定之后,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的设计是关键[6]。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以价值类知识为导向,并为价值类知识的建构服务。教师应以价值类知识建构为目标,结合各板块多模态语篇的优势,以语言类、文化类、方法类知识为切入口,设计体现三类知识的学习活动(如图2),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建构价值类知识,以此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以语言类知识为切入口
课程内容六要素中的语言知识是英语课程内容的标志性要素,是发展语言技能、构成语言能力的重要基础,属于语言类知识[3]。例如,在建构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语篇“A Day in the Clouds”的价值类知识时,学生可以立足语言类知识中叙事学理论的相关内容开展结构化学习活动,进而充分认识到中国政府在野生动物保护中所扮演的角色。
叙事学理论涵盖叙事视角、叙事节奏、叙事幅度等各种分析维度。其中,叙事视角是指叙事者观察故事的角度;叙事节奏是指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之比;叙事幅度是指故事叙事的时间与空间[7]。学生首先关注语篇叙事节奏,在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按照概述(summary)、场景(scene)和停顿(pause)的节奏差异将语篇分为AB两部分(见表1)。接着,学生分析叙事视角,梳理两部分各自主语的差异。最后,学生分析叙事幅度,并总结AB两部分叙事风格的差异(见表2)。
通过上述活动的铺垫,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作者为何要在语篇中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风格?又是什么维系了风格不同的两部分?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意识到真实细腻的Part A展现了作者一天的藏羚羊观察,客观严谨的Part B则反映出藏羚羊几十年的数量变化。而维系二者的正是中国政府,正是中国政府主导的各项保护举措才让藏羚羊的数量回升,才让作者有机会观察到自然状态下的藏羚羊。由此,学生能够意识到中国政府在藏羚羊等野生动物保护上所扮演的角色,进而成功建构起指向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价值类知识。
2.以文化类知识为切入口
主题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话题范畴,文化知识是依托语篇承载的中外优秀人文和科学知识,两者是学生认识自我、接纳他人、了解社会的内容源泉,共同构成文化类知识[3]。例如,在建构Reading for Writing板块的价值类知识时,教师可以基于文化类知识组织学生开展文字性、文学性、文化性审美活动,分析海报的表现力。
学生首先进行文字性和文学性审美。学生分享能够直接引起感官审美愉悦的文字细节,并尝试开展文学鉴赏,分析海报在修辞及特殊句式等层面表现出的张力。比如,排比(...the good,the bad,and the ugly...)和拟人(Dont Make Paper with My Home)等修辞的表达效果,海报标语使用祈使句的表现力,以及反义疑问句(Is it right to... have more paper?)所折射出的情感色彩等。然后学生进行文化性审美,从标志性文化(iconic culture)的角度出发,分析海报中的标志性动物作为宣传意象能否反映地域特色,能否提升海报的表现力,并思考设计面向国内受众的海报时可以选择哪些标志性动物,以体现中国特色。
在层层递进的审美活动中,学生逐步意识到海报的标语设计、语言措辞、意象选取等对海报表现力的影响,进而成功建构起指向审美鉴赏和文化自信的价值类知识。
3.以方法类知识为切入口
语言技能为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提供途径,学习策略提供促进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方法和技巧,两者属于英语学科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具有方法性、程序性的特点,归为方法类知识[3]。例如,在建构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块的价值类知识时,除了教材自带的听说活动,教师也可以从方法类知识入手,围绕“看”的语言技能设计活动,帮助学生科学地把握人类活动与野生动物之间的联系。
语言技能中的“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教师可以围绕该板块Activity 1中三张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海报以及Activity 2中右侧猴子捂脸的图片设计问题链。
Q1:What images are shown in the posters?What do they stand for?
Q2:Why do these posters choose to use red color?
Q3: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layout of each poster?
Q4:Why does the author arrange these 3 posters in this order?
Q5:Why does the money make a facepalm?
学生在看图像、看颜色、看布局、看動作的活动中深入思考问题链:前三个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野生动物的现状,后两个问题则引导学生思考现象后背的原因。学生在训练“看”的过程中辨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客观联系,进而成功建构起指向辩证思维与科学精神的价值类知识。
(三)运用价值类知识,呈现单元学习成果
价值类知识是英语学科的隐性内容,需要通过其他三类知识为媒介实现建构并显性化,进而成为一种上位的知识形态,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价值类知识的功能体现在指导学生解决具体问题上。对此,教师需要结合课时学习活动设计任务情境,鼓励学生运用价值类知识解决情境问题,并呈现学习成果。
例如,学生在构建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的价值类知识后,教师可以设计“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藏羚羊保护”的情境,组织学生结合语言类知识开展仿写。学生模仿Part A或Part B的叙事风格和表现形式,再选择其他一项由中国政府主导的保护项目加以介绍。学生以价值类知识为指导完成仿写,并通过仿写成果进一步树立中国政府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伟大形象,增强家国认同。
又如,学生在构建Reading for Writing板块的价值类知识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情境:你的英国朋友David参加了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海报设计大赛,现就参赛作品初稿写信征求你的意见,请你写一封回信提出问题及修改建议。学生运用该板块的价值类知识,从标语、措辞、意象等角度指出海报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建议,完成回信。
在此基础上,教师拓展情境,鼓励学生亲自设计海报参与比赛。学生可以运用本单元中指向家国情怀和辩证思维的价值类知识丰富海报的内容,提升立意,利用指向审美鉴赏的价值类知识优化海报的表现形式,并以海报为辅助工具,开展动物保护的主题宣讲,将指向健全人格的价值类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类、文化类、方法类知识丰富学习成果的类型,并运用价值类知识深化成果的精神内涵。这彰显了单元整体教学的实用性,让学生切实感知学习成效。
(四)反思价值类知识,优化单元评价体系
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其中,评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发展情况而设计评价活动,检测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8]。但是以往的评价体系往往只关注学生对语言类、文化类、方法类知识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在价值类知识维度上的认知变化。对此,教师应组织学生结合学习成果对价值类知识进行反思,以此优化单元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评三者在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上的一致性。
例如,在单元整体教学的收尾阶段,教师可以立足价值类知识设计评价量表,组织学生结合上一环节的学习成果开展自我评价,检测学生对“保护动物,人人有责”这一单元整体价值内涵的理解情况(见表3)。
通过反思价值类知识,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看待学习的得失。这也能再度鼓励学生将课堂建构的价值类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使之成为对他们人生发挥积极影响的价值理念。
四、结语
总之,在开展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价值类知识的建构及运用情况,并积极开展以价值类知识为依托的“教—学—评”活动,以此促进单元整体教学的结构化和深度化,切实提升单元整体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王燕平. 基于主题意义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2):32-37.
[3]王蔷,周密,孙万磊. 重构英语课程内容观,探析内容深层结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解读[J]. 课程·教材·教法,2022(8):39-46.
[4]王勇. 围绕主题意义探究开展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5):59-64.
[5]宋颖超. 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探索[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2(8):61-65.
[6]王蔷,周密,蔡铭珂. 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1):1-7.
[7]张丽莉. 叙事学理论指导下的叙事性文本解读[J].中小学外语教(中学篇),2018(8):22-28.
[8]杨自强.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践行“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探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3(9):36-41.
(责任编辑:周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