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戏任务驱动“语文园地”教学的实施策略
——以第一学段为例

2024-06-04 02:46:56袁小群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4年13期
关键词:语文园地园地栏目

□袁小群

统编教材中的语文园地栏目多、内容散、教学难,在课堂上常常处于边缘位置,且缺乏有效的理论和策略指导,容易出现以下三种教学困境:一是内容分离,目标割裂化。教师常常忽略语文园地和整个单元选文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割裂了语文园地的教学目标和单元主题。二是过程单调,实施单一化。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教师只是根据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教学,形成“做一题讲一题”的单一教学方式。且有些栏目的教学实践难以落实,容易出现操作简单化的问题。三是反馈不足,评价功利化。大部分教师仅通过课后作业(背诵、默写等)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不考试的内容就不予讲解,直接跳过,导致语文园地的教学功能窄化。

为了摆脱以上教学困境,笔者尝试将游戏元素融入语文园地的教学中,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设置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将语文园地中的各个栏目串联起来,使各项能力训练贯穿整个活动过程,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以统编教材第一学段的语文园地为例,通过分步导航教学设计、分类推动教学实施、分层优化教学评价,积极探索以游戏任务驱动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分步导航教学设计

设计游戏任务驱动的教学主要分为分析教学前端、分解目标层级和设置游戏环节三个步骤。其中,分析教学前端是前提。有效的分析能使目标层级和游戏环节更加科学、有序和合理。下面以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为例,具体说明游戏任务驱动教学的步骤。

(一)分析教学前端,助力顶层设计

教学前端分析是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主要从学习者、学习内容和教学场域三方面展开。(1)学习者分析包括学生一般特征、学生当前知识水平和学习需要三个方面。其中,学生当前知识水平是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需要是指学生当前实际学习状况和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2)学习内容分析的关键是建立教材和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对课程标准进行细化和分解,并依托这一联系,明确教材内容的目标指向和水平要求。(3)教学场域分析涉及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实际的知识应用环境。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教学场域分析,三者相互融合,不可分割。

基于此,可对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的教学前端进行分析(如表1),为游戏任务驱动教学提供总体依据。

表1 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的教学前端分析

(二)分解目标层级,落实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须结合教学前端分析结果,设置教学目标,并对目标进行逐层分解(如图1),细化具体的课时目标,构建体现教材特色、符合学习者特点的目标体系,明确学生需通过课堂教学达到的能力水平,为评价教学效果提供依据,以便及时检验教学任务是否完成。

图1 目标逐层分解图

设置教学目标时,要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三个“统一”:一是注重课堂生成,实现游戏活动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统一;二是明确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是游戏过程中相互作用的两个因素,实现认知与情意的统一;三是通过游戏体验升华精神境界,实现接受性与体验性的统一。这三个“统一”依次上升,具备层级性。教师应据此合理设置语文园地五的课时教学目标,以指导课堂教学,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

例如,教师可将“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三个栏目的内容整合成第一课时,并设计如下课时目标。

1.通过排排队、编儿歌的方式,厘清年、月、日、时的顺序,形成时间概念,认识新字“今”“年”“昨”“晚”“午”。(指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运用、文化自信)

2.通过找一找、分一分的方法,按时间分类回顾整组课文,迁移分类概念。(指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能力、语言运用)

3.通过辨一辨、移一移的方式,为草字头和木字旁分类,发现偏旁和字义之间的联系,并形成借助偏旁识字的意识,学会在生活中识字。(指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能力、语言运用)

4.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熟读成诵,明白珍惜粮食的道理。(指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运用、审美创造)

(三)设置游戏环节,达成学习目标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置游戏环节,使其既融合教材内容,又满足该学段学生发展的需求,最终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学语文园地五第一课时的内容时,教师可创设“我是小侦探”的游戏情境,设计“时间快车”“归类小屋”“林中探秘”“图中藏诗”四个任务(如图2)。这四个任务以“汉字”为轴心,从“发现构字组词特点”出发,到“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再到“进一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逐步进阶,形成一条任务链,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言,为后续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刘清应“造船三役”领兵督造“巨舡”的史实,为《明实录》《明史》和《柳边纪略》等文献所载。刘清现存的两块摩崖石刻,详细记载了其三次领兵至此的具体时间,更印证了这一史实。

图2 第一课时任务设计

第一学段的学生正处于积累语言材料、运用语言经验,以形成良好语感的重要时期,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不能止步于课内。因此,教师可以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运用融合在一起。比如,在“林中探秘”任务中,教师可以在学生体验“偏旁识字”时,帮助学生通过观察火车站、飞机场等真实生活场景,辨认不同地方的特产图片,在情境中自主认识汉字,并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此外,教师设计游戏环节时,还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例如,在“时间快车”任务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的交互作用,引导学生通过移一移的方式给时间词语排序。在“归类小屋”任务中,教师可利用板贴,让学生找一找,为汉字归类,将其放进相应的“小屋”里。由此,让学生亲身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同时注重同伴间的学习,通过同桌互相读一读、教一教、议一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分类推动教学实施

游戏的开展,要契合知识的分类。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设置,结合语文园地各栏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游戏任务驱动教学。

(一)知识积累类——竞技比赛游戏

语文园地中有很多栏目均包含知识积累类内容。为此,教师可以设计竞技比赛游戏,如诗词比拼、成语接龙、文字谜题、知识问答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巩固、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增强其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训练其专注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游戏只是形式,目的在于调动学习热情,故教师不能过于强调竞赛的结果,而应弱化其功利性,这样才能推动学生投入语文学习活动,更好地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比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的“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三个栏目中都有需要积累的词语。教师可以在完成各栏目的教学之后,设计一个竞技比赛游戏,分成男女生两个组进行。游戏分为基础类和提升类两个层级。基础类比赛需要把三个栏目中的词语打乱,随机出示,两个组“开火车”PK认读,中断的小组输掉比赛。提升类比赛需要两个组各选一名代表参赛,要求不仅要读准出示的词语,还要说出一个书本上没有的同类词。有困难可以“场内求助”,坚持到最后的小组获胜。

(二)理解应用类——闯关升级游戏

闯关升级游戏极具趣味性和挑战性,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团队沟通和协作能力,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可以重组语文园地各个栏目的教学顺序,设计闯关升级游戏,让学生在多级闯关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设计闯关升级游戏时,教师应考虑语文园地各栏目的难易程度,使难度逐级递升,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成功。同时,应实施“集体过关”和“个性闯关”相结合的游戏模式,既能让全体学生达成基础性教学目标,又能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突破和超越的机会。

比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时,教师可创设“小蜜蜂采花蜜”的游戏情境,整合“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运用”两个栏目,设计看字形猜生字、读成语想意思、仿例句写具体三个游戏,分别对应这两个栏目中的三道题(如图3)。由此,围绕字词句的理解和应用,将原本独立的两个栏目整合在同一个大游戏情境下,通过三个具体的游戏任务驱动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提升思维水平、训练表达能力,实现快乐学习。

图3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游戏设计

(三)情感体验类——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游戏适用于“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栏目,便于学生品悟语言。在教学相关栏目时,教师可将角色扮演游戏引入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带入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更容易与学习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能有效激活思维,提升自我认知,从更深层次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比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在“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编排了童话故事《猴子捞月亮》。故事讲的是月亮倒映在井里,引起一群猴子大叫。每一只猴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一只最想扮演的猴子,想方设法读好它的话。然后,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读,充分感受故事的有趣。此外,教师还可以请学生回家和家里的大人一起分角色朗读,体会家庭亲子共读的快乐。

(四)综合拓展类——具身互动游戏

低段学生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容易被其他直观事物吸引,积累经验更多依靠身体的参与,通常通过身体的感知觉、运动系统和情绪体验获取直接经验。同时,低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以实物为载体进行深入思考。具身互动游戏的设计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全身心投入,在综合类活动中拓展认知,使学习变得更加快乐、科学、有效。

比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字词句运用”栏目中的“连一连”时,教师可参照教材示意图,准备两个大篮子,正面贴上“花”“清”2 个字,再请学生在篮子反面分别贴上写着“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的纸片。接着制作8 个生字“苹果”,让学生读一读、认一认,分辨这些“苹果”应该放在哪个篮子里,在游戏过程中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

这个具身互动游戏可以继续扩展,除了语文园地六中给出的8个字,本册中所有的生字都可以用来制作生字“苹果”。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独体字不属于任何一个篮子。此外,还可以特意挑出学生掌握程度不够的生字,让学生多玩几次,巩固生字。

教学“读一读,背一背”时,可以让学生选早晚时间到太阳底下玩一玩,验证儿歌中表述的方向。学生还可以一边说,一边玩。

教学“展示台”栏目时,可以模拟场景设计游戏。例如,教师可以模拟开设“小卖部”,以“图片+名称”的形式展示商品,让学生进入游戏情境进行具身互动,买卖所需商品。学生不仅能在游戏中识字,还能提升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层优化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很有必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反馈,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方法。

分层评价的关键是着眼差异、分层定标。教师须针对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差异,包括学习能力差异、知识基础差异和情意特征差异等,为每个层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并确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一般而言,学习目标可以分为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创造性目标三个层面。基础性目标指需要全体学生达到的目标,指向识记、理解、简单运用;发展性目标指需要大部分学生达到的目标,指向比较复杂的运用分析;创造性目标指需要部分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达到的目标,指向复杂分析与综合运用。

比如,在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的“字词句运用”栏目的教学中,教师设置了角色扮演游戏,并根据游戏环节创建“分层点赞卡”(如表2),让学生凭借“分层点赞卡”进行自评、互评,多元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表2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分层点赞卡

运用“分层点赞卡”评价学生,评价内容多元、范围广阔,侧重于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征,不仅要展示学生知识、技能等目标的达成情况,还要呈现学生智能的开发程度、创新实践的成果等。“分层点赞卡”分为积累章、拓展章、创新章三层,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积累章”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检测,“拓展章”是对学生基本能力的检测,“创新章”则侧重于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检测。设置学习的阶梯,能为学生提供进阶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达到基本目标的情况下实现进一步的突破,自觉、主动地争取进阶,从而体验到学习的喜悦。

在游戏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差异性,关注过程性,体现激励性,力求多元性,尤其要注重发挥分层评价的肯定、导向、激励作用,通过语言评价、等级评价、手势评价等生动丰富的形式,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能通过努力“跳起来摘到桃子”。

总之,以游戏任务驱动语文园地的教学,能更好地发挥语文园地作为“知识万花筒”的优势,为语文教学赋能,使学生自发形成强大的内驱力,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满足学习需求,提升学习能力,丰富文化底蕴,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语文园地园地栏目
园地再现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主持人语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传媒评论(2017年2期)2017-06-01 12:10:16
艺术园地
艺术园地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改下“语文园地”教学初探
“语文园地”在单元整组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书画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