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琴
编者按:2024年1月,在中宣部传媒监管局的指导下,中国报业协会、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和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联合开展了“全民阅读·阅读与媒体”系列主题活动。在主办单位的指导下,《课堂内外》(中国好老师)杂志具体承办其分支活动之一“好老师读报讲报”主题遴选活动。活动开展以来,一线教师积极参与,涌现了大量优秀作品。为让更多教师感受读报讲报的价值和魅力,从本期开始,《教育笔记》栏目将重点展示活动中的优秀作品,与大家共读共享。
时间是最好的老师,与谁都是一样的公平。从刚踏上工作岗位时雄心壮志式的“鸡飞狗跳”,到如今与学生开启的“互宠”模式,感谢这一路走来教书岁月的沉淀与馈赠。现在我看学生是越来越可爱,学生看我也是越来越喜欢,这倒使我的整个教学工作变得轻松愉悦起来。
一天,我给学生上完课辅,回家后习惯性地点开“学习强国”APP,立马被一篇名叫《要做有情怀有水平有温度的好老师大先生》的文章所吸引,我迫不及待地拜读了这篇出自中国教育报评论员的高水准文章。这篇文章立意高远,先阐述了国家、时代需要有情怀、有水平、有温度的老师,再明确阐明如何成长为这样的“大先生”。我觉得句句得理,它能让我这个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小老师”产生共鸣,并随即激起一些思绪的小火花。摒弃华丽辞藻,只想用最朴素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读后感想。
教育情怀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存在于教育工作者身上的一种风貌、一种劲头。再通俗一点也许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读小学时,老师们干净白衬衫口袋里别着的那一支钢笔所焕发的魅力。我的小学老师是一个偏僻小村子里的“民师”,他非常有才气,写一笔好字,画一手好画,温和的笑脸总让学生如沐春风。坚守教育岗位,他有能力却没有去另觅高枝。小时候我心目中的老师是最有知识、最关爱学生,永不会被世俗生活所累神圣般的存在。
所以,长大后我就成了他,童话公主醒来,才知道老师的知识也有限,也会有烦心事,当然有时候也会囊中羞涩,但不变的是三尺讲台,一路丹心,与世俗名利之间筑起坚实屏障。对轻松有“利”岗位从不动心,却执着于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小“名”小“利”: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学生的一点进步,一句来自家长与孩子们的肯定等。在我看来,教育情怀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一种“我的眼里只有你”的单纯执着,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信念与坚持。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代表着老师的水平与实力。我也听过不少名师、大家的课,觉得这些名师的共同点是知识储备丰厚,这样才能解决课堂上学生制造的状况,轻松驾驭课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有水平的老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与时俱进,才不会被时代抛弃。往小了说,最近流行什么梗,孩子们喜欢哪部动画片里的人物,又推出了什么热门歌曲,你都要略知一二,这样才不会被你的学生抛弃。一个有水平的教师更能获取职业幸福感,于生于己是一种双向互利,何乐而不为?
春节期间,浙江卫视试点AI新闻播报,出错率低,不限时长,关键还不用支付工资,也许有人会想老师是不是也可以用AI智能代替呢?学生是一个个不同的鲜活灵动的个體,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会犯错,他们会彷徨,他们更需要一个有温度的老师适时去关爱他们,鼓励他们,给他们指点迷津。
我任教一年级时,有个女孩偷拿了同桌一只印有漂亮图案的铅笔,打死不承认的她想要用眼泪来坚守最后的“倔强”。我对孩子们说老师小时候内心也“想”过别人的东西,这是人之常情,小孩子犯错也是正常的,如果你们从不犯错,那老师都得下岗了,说得她也破涕为笑了。老师和你们一样要努力战胜自己一些不正确的想法,我最喜欢知错马上能改的孩子,相信同学们也是。现在那个女孩长大了,每当我在班上说“一个鸡蛋吃不饱,一个名声坏到老”这个典故时,还能和那个女孩彼此心照不宣地相视一笑,自那次后班上再也没有发生过偷窃现象。
还记得我刚毕业的那一年短暂地教过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家境比较特殊,我像对朋友一样尊重她,关心她,后来她考上理想大学,成家生了两个孩子后,还专程从外地来看我,开玩笑地说她在遇到我之前其实是个学渣。我深深意识到一个有温度的老师甚至可以改变孩子一生。十根指头有长短,接受个体差异,真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宽容他们,当成朋友一样去关爱他们,当成大人一样去尊重他们,不求他们最好,只求他们更好,这样一个有血有肉有温度的老师岂是冰冷的人工智能能代替的?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从教二十六载,我一如既往地做着“小老师”,正如身边那一个个普通而平凡的“他们”,用实际行动努力成长为时代的“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