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探究

2024-06-04 15:22曾小琼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育环境

曾小琼

摘  要: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中,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行为的引导者和规范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每一位班主任面临的重要任务。文章以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探究为主题,深入探讨了班主任在学生行为养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实践策略,希望能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教育环境;品德培养;良好行为

一、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包括智力、道德、身体、美育和劳动技能等方面,每个方面的成长都依赖于良好行为习惯,例如,专注听讲、积极思考和勤奋钻研这些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和乐于助人等行为,可以让学生在社会交往中赢得尊重和认同,增强自信,进而形成健全人格和提高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遵守健康生活习惯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能够使学生保持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素质。这些行为对学生的美育发展和劳动技能的提升也同样重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尊重艺术、热爱劳动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

(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专注听讲、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等,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激发求知欲。在生活行为方面,明确的生活规则能帮助学生养成保持个人卫生、文明用餐和爱护公共环境等良好习惯,这些习惯保护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促进了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并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方面的实践,实质上是深入落实了素质教育的理念。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道德品质、知识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这些都依托于良好行为的基础。通过道德教育,努力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和爱国守法等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中道德素质的具体展现。这些行为的内化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道德品质,提升道德素养。同时,专注听讲、主动参与和善于合作等良好学习行为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至关重要,而尊重原创、敢于挑战和持之以恒的创新行为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乐于助人、积极参与和坚持不懈等行为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从而提升实践能力。

二、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优势

(一)亲近性和连续性

班主任与学生的日常接触比其他任何教师都要频繁,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持续的关系,这种亲近性和连续性使班主任在观察、理解和引导学生的行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班主任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学生情感、行为发展的直接影响者。他们了解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行为变化并作出相应的指导和干预。例如,在发现学生出现消极情绪或行为异常时,班主任能够通过日常的互动,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帮助学生找回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全方位影响

班主任的影响力覆盖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各个方面,使其能够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上实施全方位的教育。在课堂上,班主任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与和认真学习的行为习惯。在校园生活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制订和执行日常行为规范,比如守时、整洁和礼貌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班主任还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社区服务和研学旅行,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道德品质。

(三)独特的教育资源

班主任通常掌握着丰富的校内外教育资源,这使他们能够组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班主任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进行教学和活动安排,链接社区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与当地图书馆、博物馆或艺术中心的合作项目,让学生在项目活动中体验文化和艺术,培养审美和创造力。班主任也能利用社区服务项目帮助学生学习社会责任感,比如参与环保活动和公益志愿服务,丰富学生的经验,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社会行为习惯。

三、班主任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一)从课堂教学入手,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实施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策略。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行为的规范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因此班主任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管理和教学设计,引导和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首先,班主任需要明确良好的学习行为规范,包括专心听讲、积极参与、尊重他人和遵守课堂纪律等,并将这些规范告知学生,使他们清楚课堂纪律。其次,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理解良好学习行为的重要性。最后,班主任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反馈和正向激励,表扬和鼓励那些展现出良好学习行为的学生,让其他学生看到良好行为带来的积极结果,以此培养和巩固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

以三年级小学生在课堂上传纸条、窃窃私语为例。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首先应明确传纸条、窃窃私语等行为违反了课堂纪律,给学生解释这种行为带来的后果,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然后,班主任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系列的互动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参与,减少他们在课堂上的闲散时间,从而减少他们传纸条、窃窃私语的可能性。同时班主任还可以设置一些激励机制,比如设置“星星学生”的称号,对在课堂上表現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到在课堂上应该专心听讲、积极参与,而不是传纸条、窃窃私语。通过这种实践,班主任成功地引导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善了课堂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说明,班主任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策略,有效引导和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从日常管理入手,培养学生的生活行为

从日常管理入手,培养学生的生活行为是班主任实施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的又一重要策略。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对他们的健康、学习、情感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有着深远影响,而日常生活又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场所。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管理者和引导者,需要借助日常管理工作,引导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

首先,班主任需要设立清晰明确的生活行为规范,让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行动、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处理问题等。其次,班主任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这些生活行为规范,如开展主题班会、组织生活实践活动等。最后,班主任需要设置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对表现不良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实践生活行为规范。通过这些措施,班主任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日常的学生行为管理中,作为班主任,首先需要制订一些基本的生活行为规范,如上课前按时到校,课间休息时保持安静,餐后自觉洗碗,做完作业后主动收拾书桌等,并将这些规范告知学生,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生活行为。然后,班主任可以组织一系列的生活实践活动,如清洁校园活动、早晨读书活动、文明餐桌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良好的生活行为,理解它们的价值和意义。同时班主任还可以设立一些激励机制,比如设置“文明星”的称号,对在日常生活中行为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通过这些方法,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使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加有序和充实。

(三)从品德培养入手,培养学生的品德行为

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应积极地从品德培养入手,促使学生内化为自觉的品德行为。首先,班主任需要明确和传达品德行为的标准,使学生了解并认同这些行为标准,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其次,班主任需要实施品德教育活动,如德育课程、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品德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最后,班主任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关注学生的品德行为表现,及时对学生的品德行为进行引导和纠正,以此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通过这些措施,班主任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有些学生在与同学交往时,偶尔会说出一些不文明的语言,如脏话。对于这个问题,班主任可以从品德培养的角度出发,纠正学生的这种行为。首先,班主任可以在班会上明确提出品德行为的标准,强调言谈举止是品德的外在表现,应该言语文明,尊重他人。然后,班主任可以设计一系列品德教育活动,如角色扮演、道德故事讲解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体验言语文明的重要性,感受到言语对他人心灵的影响。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需要始终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一旦发现有学生说脏话,需要立即进行引导和纠正,指出他们的错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对他人产生负面影响,并引导学生道歉和改正错误。通过这些努力,班主任可以纠正学生说脏话的行为,学生不仅言语更加文明,而且其他方面的品德行为也会有相应改善。

再如,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有一些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喜欢在走廊上跑步玩耍,这不仅可能会影响其他同学的休息,而且可能对学生自己的安全构成威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班主任可以从品德培养的角度进行处理。首先,班主任可以在班会上重申课间休息的规则,强调在走廊上行走时应该保持安静和秩序,这样可以确保每个人的休息质量,并且质量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然后,班主任可以组织一系列活动,如品德讨论、道德剧表演等,让学生有机会在活动中理解和体验尊重他人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问题。通过这一系列教育措施,学生的行为能够得到明显改善。学生在课间休息时,不再在走廊上跑步玩耍,而是选择安静地休息或者进行安靜的活动。他们不仅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真正地理解了尊重他人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这对学生的品德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个实践进一步证实了,从品德培养入手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品德培养三个层面,班主任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全面的个人发展。当然,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班主任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以期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汪蕾. “知情意行”与行为规范教育:小学德育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初探[J]. 安徽教育科研,2022(28):4-5.

[2]王雪峰. 体育核心素养在高中篮球教学中培养的实践研究[D]. 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20.

[3]李文.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路径与方式创新实践研究[J]. 小学教学研究,2021(21):20-21+23.

(责任编辑:石子静)

猜你喜欢
教育环境
士官学院实战化教育环境探析
环境教育与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向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小学班主任如何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多种途径实施礼仪教育的研究
浅谈怎样在小学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学生教育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