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 张晓礼
摘要:专业成长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中小学心理教师,成为阻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瓶颈与难题。基于此,立足研训一体,探索并构建了基于实践的中小学心理教師专业成长路径,旨在推动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提升。包括:训前调查——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需求;路径探索——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路标设计;内容精选——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要素;活动推进——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即时导航。
关键词: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研训一体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16-0074-0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肩负着把握学生心理发展动态、预防心理问题出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重任。因此,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然而,专业成长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心理教师,成为阻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瓶颈与难题。
基于此,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学科重在实践应用的特点,立足研训一体,探索并构建了基于实践的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旨在推动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训前调查: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需求
为充分激发心理教师学习的内在动机,深入了解每个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状况,掌握其专业学习的现实需求,我们对浙江省嵊州市心理教师做了一个训前调查。
问卷针对心理教师的能力发展水平,主要分为四大部分:个别辅导能力、危机干预能力、心理辅导课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70份,分析过程中以教师问卷为主,并辅以对部分老师的访谈记录。
(一)专业能力掌握:个别辅导能力和危机干预能力薄弱
调查结果表明,嵊州市心理教师专业能力掌握的总体情况较好,但各项专业能力之间差异较大。其中,心理辅导课操作能力掌握得最好,科研能力次之,个别辅导能力列第三位,危机干预能力列最后。
而危机干预技术的掌握实则基于个别辅导能力的掌握与运用。由此可见,提高心理教师专业能力的关键在于切实提升一线教师的个别辅导能力。
(二)专业发展困境:教研团队支持和专业成长机会欠缺
为更深入地了解一线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对部分参与问卷调查的心理教师,围绕“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你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这一问题展开个别访谈。
访谈结果显示,心理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排名靠前的分别为专业技能掌握不足、学科边缘化、缺乏实践机会和缺乏教研团队支持。
二、路径探索: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路标设计
我们以心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导向,以小组合作、精细学习、研训一体的理念,探索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见图1)。该路径围绕“1个小组—5个模块—4个模式”开展。
1个小组
教师组成同伴精微训练小组。在自愿申请的前提下,通过专业资质审核,确定15名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作为同伴精微小组成员。精微小组采用固定分组的形式,每组3人,实行组长负责制。小组成立之后,进行团队建设活动,以培养彼此感情、澄清团体性质、统一学习目标。
5个模块
5个模块涵盖专业成长实训内容。包括基础模块(心理学基本理论)、实训模块1(个别辅导技术)、实训模块2(心理课操作)、实训模块3(同伴案例督导)、实训模块4(危机干预实务)。
4个模式
精微训练运作流程包括个别辅导技术训练模式、心理课操作能力研习模式、同伴案例督导模式和危机干预能力训练模式。主要结合团体动力发展的规律与刻意练习的理念,开展小组同伴精微训练。
每一模式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训练内容精微化:每次只学习一种具体的咨询技巧,针对这一技巧发展特殊的训练内容,以协助成员了解所要学习的新行为;
(2)训练时间精微化:让成员有机会在一次简短的模拟训练中实际试用所了解到的技巧;
(3)训练组织精微化:采用3人微型小组,轮流扮演咨询师、来访者和观察者,在不同角色的切换中全面深入理解咨询技巧。
此路径,在广度上涵盖了心理教师专业能力的四个方面,即“理论知识—个别辅导—心理课操作—危机干预”;在深度上,又涉及了心理教师自我成长的议题,为心理教师的自我探索提供了宝贵机会。
此外,为增强新路径的培训实效,联合市教研室,开发与同伴精微训练配套的教研活动,以教研活动激发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又以同伴精微训练提高心理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教研活动的开展效果,从而实现教师能力培养与学科教研融合发展,最终达到带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目的(见图2)。
三、内容精选: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要素
根据问卷调查与访谈的结果发现,一线心理教师对专业技能的提升需求较为迫切,同时也有不少受访教师提到自我成长的需求。因此,我们将训练定位在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一)个别辅导技能
第一阶段训练的重点放在个别辅导技能上。训练内容采用模块化编排,分为基础模块和实训模块,并编写了个别辅导技术《学习资料手册》。
基础模块侧重基本理论体系的学习,主要介绍常用的几种心理学流派的基本理念,如人本主义、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成员树立正确的咨询理念。
实训模块侧重咨询技能的基本操作。筛选了共情、具体化、情感反应、自我暴露等常用的心理辅导技术,着重帮助成员了解这些咨询技术的内涵、功能、注意事项和操作要点。
实训模块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以事先确定的3人精微小组分配学习任务,由对应的小组主讲指定的学习内容,根据训练步骤讲解相应的咨询技术并组织随后的演练。
(二)心理课操作技能
第二阶段训练的重点放在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技能上。训练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实训模块,并编写了“同伴精微小组课例集”。
基础模块側重心理辅导课理论知识的学习,以钟志农老师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作为学习资料,采取小组学习和专家讲授相结合的方式。
实训模块侧重心理辅导课的设计与实践。小组成员每人须自行设计一堂心理辅导课,以3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修改,再进行实践并录制课堂实况。录制的课堂实况在小组内进行研讨,由其他组员提供建议,进行二次设计。
(三)同伴案例督导
同伴案例督导为实训模块,侧重个别辅导案例的讨论,包含辅导教师对个案的理解(即个案概念化)、辅导思路的梳理、辅导关系的建立以及辅导过程中反映的辅导教师的个人议题等。该块内容在小组成员完成第一阶段训练,掌握一定个别辅导技能和积累一定个案辅导经验后进行。根据小组成员工作的现实需求,同伴案例督导在每学期不定期开展。
(四)危机干预技能
危机干预技能模块侧重心理高危个案的识别与干预,包含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鉴别、危机晤谈、高危个案的处理流程、个案转介等。借助市教体局构建全省首个“医教结合”模式试点县的契机,邀请省心理卫生协会、省学生心理诊疗与研究中心专家团队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并从小组成员中筛选具备一定专业素质与能力的骨干心理教师,分批输送至省级合作医疗机构进行门诊跟诊实习和病房查房学习。
四、活动推进: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即时导航
(一)专家指点,迭代传教
扎实的理论基础是有效提升心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为了夯实小组成员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先后多次邀请大学教授、省市教研员、一线专家为小组成员传经送宝,包括北师大邓林园博士、浙师大李伟健教授、省教科院庞红卫副院长、长兴金陵高级中学周杨经老师等。
特别是针对实训模块,邀请专家讲解心理辅导课的理论基础、设计流程、操作要点等关键内容;结合经典案例,介绍个别辅导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等。
(二)朋辈督导,青蓝相继
为有效利用市内名优教师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资深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小组成员的专业素养,教研室推行一对一朋辈督导制度,遴选经验丰富、成果突出的名优教师作为精微小组成员的督导,并制定了较为详尽的“朋辈督导活动方案”,通过一对一的传帮带作用,使年轻心理教师迅速适应并快速成长,实现队伍素质的动态提升,形成金字塔形教师队伍结构,以更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三)以赛代训,以练促学
为了激发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同伴精微研训的成效,组织了“品质课堂优质课比赛”“心理教师综合素质比武”“个别辅导优秀案例评比”等系列专业竞赛。比赛就是培训,参赛就是学习。在一场场实战中,小组成员们看到了自身能力的短板,增强了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紧迫感,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应赛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真正达到了“以赛代训、以练促学、以学提能、学以致用”的目的。
以下为小组成员参赛心得节选。
唐炎(黄泽镇中学心理教师):心理教师综合素质比武,从心理微课、个案辅导、课堂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赛,这三个方面基本涵盖了我们心理教师在学校的各方面心理工作。这是一个真正能体现我们心理教师在学校工作水平的比赛。参加这个比赛,给了我机会和压力,去复习、总结自己在学校心理工作中的优缺点。比赛过程让我认识到了自身业务中的突出之处与不足之处,也学习到了其他老师的优点和技巧。
俞梦雅(三界镇中心小学心理教师):第一次参加心理优质课评比,那种紧张的心情不言而喻。在正式比赛前,我与师傅进行了好几次的沟通,反复修改教案,最终才站上比赛的讲台。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让我体验了很多复杂的情绪,通过比赛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果然,要上好一堂心理课,是不简单的。
(四)同课异构,同放异彩
为推动城乡优秀师资的经验交流,不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到乡镇学校开展“送课下乡”活动。活动中,小组成员以同课异构的形式,阐释了对同一主题的不同理解,引发成员们智慧的碰撞,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心理辅导课实践能力的提升。如黄泽镇中“送课下乡”活动中,来自市区爱德初级中学的张晓礼老师和黄泽镇中的唐炎老师围绕“亲子沟通”这一主题,分别展示了“走出‘圈套,让爱回家”和“我和我的大树”两堂别具特色的心理辅导课。
(五)专业阅读,滋养心灵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教师,还需不断加深自身对心理辅导理念、人性观、自我成长等方面的理解。而阅读则是促进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每学期给小组成员布置阅读任务,以自选书籍与专题阅读相结合的形式确定阅读范围,并在每学期末和寒暑假结束后组织“心·阅”读书会,让成员分享读书心得,以此实现“书籍滋养心灵,阅读促进成长”的目标。
(六)咨询服务,实践提升
为满足后疫情时期广大师生对心理服务的迫切需求,市教体系统开通了线上线下两条心理服务路径。一为嵊州市教体系统心理服务热线,面向全市师生和家长提供在线服务。二为“嵊州市学生健康交流中心”,组建骨干心理教师团队定时值班,与来访师生进行面对面现场咨询。自热线开通以来,教体系统心理服务使不少师生家长受益,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精微小组成员作为志愿服务者,也得益于此咨询服务平台,获得了宝贵的实践机会,磨练了心理辅导技能,丰富了个案经验。
系统的专业培训是一名教师保持持久教学生命力、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研训一体理念下的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以精准、微型、高效的训练方式提高了一线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同时也有效推进了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后期我们将在成员的同质性、内容的生成性、活动的灵活性、训练的适用性等方面继续探索,以专业成长的可持续性确定团队发展方向,以心理教师的工作实效作为实践训练的指南,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心理教师都能在其中有所进步、有所成长,真正实现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212/t20121211_145679.html
[2] 姚本先,王天喆.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C].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3]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试用稿)[S].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
编辑/卫 虹 终校/孙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