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东
摘要: 当前, 我国每年消耗木材超过5亿m3, 包括原木、 锯木等多种原料型产品。国内珍稀和大径材长期结构性短缺, 同时木材进口受到多种因素限制。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要加强储备林建设, 培育珍稀大径级森林资源, 从而解决木材的供求矛盾, 促进生态保护及林业发展。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 坚持因地制宜的理念, 采取有效的国家储备林建设方案, 引领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就此进行相关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 国家储备林; 现代林业; 高质量发展
DOI:10.12433/zgkjtz.20240803
近年来, 我国森林面积有下降趋势, 不利于国家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对此, 我国积极开展森林资源培育工作, 全面推进林业发展, 针对建设瓶颈制定科学有效的方针政策,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新时期林草建设的过程中, 要坚持“林草兴则生态兴, 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理念。为全面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丰富我国林木资源, 需要进一步加强储备林建设, 利用储备林修复土地生态、 提升碳汇储备等, 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与发展。
一、 国家储备林建设概况
(一)国家储备林建设趋势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 我国木材生产总量并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长时间存在结构性短缺问题。早在2020年, 我国木材总需求量就已超过2亿m3, 而木材产量仅达到需求量的一半, 另一半需要通过进口来弥补, 存在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根据近五年的木材生产、 進口增长率分析, 我国在“十四五”期间木材量需求约12亿m3, 而总产量不到6亿m3, 还存在6亿m3的缺口。通过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 我国木材年蓄积面积得到大幅提升, 根据20%的年采伐和80%的出材率计算, 每年可以通过国家储备林获取0.54亿m3的木材, 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木材短缺问题, 使我国具有更强的木材供给能力, 可调节供给结构性失衡的问题, 使进口限制性压力得到缓解。不仅如此, 国家开展储备林建设后, 碳汇价值转换也能得以实现。在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完善的前提下, 国家储备林建设工程通过区域性碳汇市场交易, 可以满足价值转换需求。与此同时, 国家大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各地都在全面推进林业发展。国家在储备林建设过程中, 采取了多种手段, 包括集约经营、 规模生产、 人工栽培、 现有林改培等, 使木材产量得到大幅提升。同时, 融合林下经济、 林产工业等产业, 进一步提升了林地利用率, 有效促进了林业高质量发展。
(二)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情况
广西是我国人工林面积最大的省份, 同时也是木材产量最大的省份, 具有明显的国家储备林建设优势。早在2012年, 原国家林业局就已经开始挖掘广西的林业优势, 将其列为国家储备林建设试点省, 并提供了诸多支持, 促进林木储备增长。到了2015年, 广西与开发性金融达成合作关系, 采取政策性银行、 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策略。国家开发银行授信广西省的贷款金额达300亿元, 国家储备林分为两期, 分别是100亿元和200亿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积极提供信贷产品服务, 使投资更加多元化。在实际建设过程中, 广西将生态、 经济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相互协调、 相互统一作为基础, 重点生产大径材, 同时搭配珍贵乡土树种、 速生丰产林, 满足“以短养长”的需求, 保障贷款顺利偿还, 同时促进木材储备增长, 实现高效、 可持续发展。自从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 广西已经投入超过百亿元的资金, 建设面积也已经超过66万hm2, 在全国范围内占据首位, 储备木材接近50000万m3, 产出木材达5000亿元, 对生态和经济建设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林业发展提供了示范参考。
二、 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建设定位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 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落实, 广西首先明确建设思路, 根据当地气候、 环境等优势, 明确国家储备林建设目标, 构建科学的建设发展体系, 确保树种搭配合理、 森林结构优化, 为国家木材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更多支持。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3—2035)》作为依据, 并与其他相关规划衔接、 融合, 加大储备林基地的建设力度, 采取人工栽培、 现有林改造等多种手段, 确保建设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在实际建设过程中, 广西合理选择树种, 坚持因地制宜、 适地适种的原则, 在选择本土乡土树种的同时, 也结合了技术、 环境等条件引进外来树种, 具体包括大花序桉、 细叶云南松等中长期用材林, 香合欢、 土沉香、 鹅掌楸等珍贵乡土用材, 黑木相思、 大叶栎等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以及肉桂、 八角等木本油料树种。
(二)建设范围
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范围广, 包括区域内14个市的18个县和14个区, 由两个国有林业龙头企业带头, 参与建设的单位共有97所。以国有林场、 国有企业为建设主体, 林业专业合作社、 林农都参与其中。在项目区域范围内, 县级行政单位林业主管部门、 区域林场负责工作推进与监督管理。广西林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控林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参与建设的权利。
(三)建设布局
根据国家提出的战略部署, 将现有森林资源典型分布作为依据, 根据主要树种产区分布进行规划, 将县级行政区作为规划布局单元, 对县、 市、 区的自然、 经济、 种植习惯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进而划分东、 南、 中、 西、 北5个战略储备基地。
三、 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引领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策略
(一)加强顶层建设, 科学规划发展
为促进国家储备林建设, 党委和政府都要发挥领导作用, 充分认识到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重要性;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出台相关政策方针, 提出明确的建设要求, 设置具体的建设目标, 指明发展方向; 结合工作经验, 进一步推进建设工作, 出台高质量的发展措施, 确保各个区域贯彻落实, 使建设工作更加全面。在此过程中, 要加快现代化进程, 采取现代化管理手段, 坚持增加蓄积、 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和创新发展的原则, 并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核心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与全新的发展理念, 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贯彻始终, 确保木材安全的同时, 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从建设布局入手, 结合生态环境、 气候条件、 经济发展等因素, 确定重点建设区域和适度建设区域。我国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重点区域包括广西、 广东、 湖南、 四川等13个省份, 建设单位超过1000个。适度建设区域包括陕西、 山西、 黑龙江、 河北等14个省份以及内蒙古、 长白山、 伊春等6个森工集团的792个建设单位; 在栽培方面, 采取集约人工栽培、 现有林改培、 中幼林抚育三种主要措施。同时, 加强组织领导, 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 建设贷款项目领导小组等, 将木材战略储备基地项目列入年度绩效考核范畴。林业主管部门也将该项工作列为日常, 不仅要进行明确的岗位职责划分, 还要采取科学的规划措施, 促进持续经营与发展。具体来说, 可采取“以短养长、 以长辅短”的发展措施, 重点提升单位产量, 通过短期、 中期和长期树种混交以及林相改造, 实现短期栽培、 长期发展, 降低换代风险; 在技术方面, 坚持“良种、 良田”原则, 促进林业沃土技术广泛推行, 并采取各种措施提升地力, 包括增施有机肥、 禁用除草剂等, 以实现可持续经营, 提升建设效益。
(二)严格监督管理, 采取多种措施
地方各级林业、 草原主管部门要做好组织领导工作, 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发展措施, 重点加强监督管理, 构建联合工作机制, 建立专门的项目领导小组与监管小組, 对项目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管, 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促进目标顺利实现; 必须建立采伐通报制度, 严格监管项目抵押物, 避免发生贷款风险。针对贷款项目, 应出台管理费收取指导意见, 充分利用风险准备金增值收益, 使项目落实有充分的资金支持; 加强审计工作, 在审计结果的基础上采取专账管理措施, 同时落实定期检查工作, 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确保监管的全面性、 有效性; 在收购收储方面, 也要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 促进储备林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实现集约化经营; 严格把控林权抵押, 按照规章制度、 法律规范严格审核资金支付, 对林木采伐与交易进行严格管控, 保障林权的有效性, 确保专款专用。
为实现生态化建设、 可持续发展, 还应采取多种建设措施。在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支持政策的同时, 不仅要进行合理的资金规划, 还要采取多样化的建设措施。例如, 广西将开发性金融资金作为建设支撑, 全面推进重点林业工程项目。一些国有林场在储备林基地中培养珍贵树种、 设森林康养设施, 对原本的储备林基地进行改造建设, 使其成为森林公园; 与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相结合, 建设大范围的混交林, 调整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树种结构, 在促进林木生长的同时, 也能避免水源遭到破坏; 对桉树等人工林进行调整, 从短轮伐期转变为中长周期人工林树种, 使森林更加多样, 质量得到提升, 整体系统得到优化, 满足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 可以结合景观改造等项目, 在市郊边、 干道旁建设国家储备林, 达到美化城市、 彩化乡村的效果。
(三)创新发展模式, 扩大融资渠道
建设国家储备林应不断创新发展模式, 促进程序优化, 使建设资金得到全面落实。从目前的情况看, 虽然建设项目各个环节得到了有序落实, 但依旧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 造成建设成果并不理想。例如, 在区域划定后, 由于缺少管护资金, 后续环节无法展开。种苗、 抚育、 造林等经营管理环节、 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但整体资金缺口较大。在实际建设中, 贷款依旧是主要的资金来源, 由林业和草原局与地方政府共同向国家开发银行、 农业银行贷款, 通过签署协议确定贷款额度。与此同时, 为扩大发展规模, 深入融资手段, 构建多元化融资平台, 降低资本筹集难度, 各个市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 应推广“县级政府+区直林场”合作模式, 发挥政府统筹规划、 指导布局的作用与优势。在政府的引导下, 村集体、 合作社等组织积极参与项目建设, 促使国家储备林经营集约化程度提高, 使资源变为资产, 使资金变为股金, 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同时, 带动现代林业发展。
在融资方面, 不仅要增加与银行的合作深度, 还要完善融资模式, 以获取更大额度的授信。同时, 采用基金、 债券等多样化的融资方式, 为储备林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例如, 贵州省毕节市采用市级统筹的方式, 全面推行“1+8”PPP融资模式, 即1个市和8个县联合, 使储备林融资途径、 渠道得到多元化拓展。与此同时, 主管部门加大创新力度, 与银行、 担保机构深化合作关系, 对信用结构、 融资机构进行优化, 使资金保障更加充分。此外, 应争取地方财政补贴资金, 使地方贷款贴息、 技术研发配套经费、 设施建设补助等资金尽快落实。
四、 结语
综上所述,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为解决水土流失、 沙漠化等环境问题, 同时解决木材供求矛盾, 必须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 促进我国林业发展。但从实际建设情况看, 国家储备林建设依旧存在建设短板。对此, 应结合实际, 采取有效的弥补措施, 具体如下: 首先, 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 对发展方针进行合理规划; 其次, 落实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 采用多种发展手段; 最后, 创新发展模式,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杨梓.林业碳汇助力实现“双碳”目标[N].中国能源报,2023-09-04(003).
[2]张崇宁.做好特色林业大文章打造百亿级林果产业集群[N].凉山日报(汉),2023-09-02(003).
[3]郑云峰.关于加快推进福建省国家储备林建设的调研报告[J].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22(S1):7-12.
[4]唐麟.盐源县国家储备林建设云南松低效林改造技术[J].现代园艺,2023,46(16):67-69.
[5]宋志伟,朱丽艳,赵学俊,等.楚雄州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林业建设,2023,41(04):32-35.
[6]蒋逸飞.有效破解“四难”问题推进储备林项目建设[J].国土绿化,2023(07):50-51.
[7]陆洪勇.贵州省国家储备林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07):293-295.
[8]谭昌师,覃林超.广西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绿色科技,2023,25(13):178-182.
[9]周通.加强国家储备林建设促进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高新科技,2022(17):156-158.
[10]张雷,杨智强,宗思扬.国家林草局与广西共建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J].中国林业产业,2022(04):14-15.
[1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广西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J].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2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