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云
【摘 要】 文章基于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探讨财会监督体系的优化与创新措施。通过深入分析现有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如监督体系分散、实践性导向和问效有责不足等),提出多维度加强财会监督的策略(包括构建“大财会”监督体系,强化实践性导向的监督,以及加强问效有责的监督体系);同时,引入科技前沿技术(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高监督的效率和透明度;最后强调在新时代背景下,财会监督的创新与实践对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性,为提升监督工作有效性提供了创新性改进措施。
【关键词】 财会监督; 透明度; 责任感; 精准化; 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4)11-0155-07
2020年1月,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了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性,特别提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多种监督形式相互协调。2022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重申加强财经纪律和财会监督机制的必要性。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意见颁布后,山西省积极响应这一号召,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会监督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突出政治属性,严肃财经纪律,进一步推动全省财会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多方联动,构建财会监督工作体系;纵横贯通,完善财会监督工作机制;聚焦四大领域,落实财会监督重点任务;靶向发力,提升财会监督工作成效。通过优化财会监督方式方法、强化财会监督成果运用、推进财会监督信息化建设,切实提升山西省财会监督工作成效。此方案在山西省的财会监督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对党中央决策的坚定执行和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同时,强调党的全面领导和财会监督体系机制的重要性。这些措施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财会监督工作的重视,旨在推进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一、现有监督体系的缺陷
(一)财会监督体系不足之处
1.“大财会”监督体系构建问题
在构建“大财会”监督体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监督体系的分散与联动性不足以及互动互补的匮乏和系统集成的缺失。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会计监督等监督体系长期独立运作,导致资源和信息的重复利用及效率低下,引发监督过程中的重复劳动、资源浪费以及监督盲区,限制了监督工作的全面性和深入性。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横向联动机制,不同监督机构间难以形成有效协作和信息共享,削弱了监督的整体效果[ 1 ]。同时,各监督主体间互动和互补性不足,缺少对其他监督领域的深入理解和有效衔接,限制了监督工作的深度和广度,缺乏统一的、全面覆盖财会领域的综合监督体系,导致监督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针对以上问题,迫切需要加强横向协调和信息共享,实现监督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监督效果的最大化,同时构建集成化的“大财会”监督体系,将不同层面的监督工作有机结合,形成统一、高效、全面的监督网络[ 2 ]。
2.实践性导向的财会监督体系发展问题
在发展实践性导向的财会监督体系中,确保政令畅通与经济秩序规范以及提高政策落实程度和监督效能成为两个关键挑战。首先,财会监督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面临维护政令畅通和规范经济秩序的重大挑战,包括如何有效应对会计造假、财务舞弊和预算松散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公共利益的保护。为了提高财会监督的整体效能,必须解决监督体系分散、监督标准不一致和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以增强对经济秩序的维护能力,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另外,提高政策落实程度与构建高效监督体系紧密相关。监督体系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不足导致预防财务舞弊的政策执行效果不佳,不仅影响财会监督的效能,而且阻碍政策实施的成效,在面对经济环境的挑战时,构建既稳定又灵活的监督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监督体系应实时响应市场经济和财政政策的变化,确保财政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使用。因此,深入改革和优化现有的监督体系,提升整体效能,对确保经济秩序的规范和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监督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并通过提高监督体系的协同性和系統性,更好地应对财会领域面临的各种挑战,从而促进财政稳定和经济秩序的规范化。
(二)财会监督体系的问效有责不足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形态和国际形势,财会监督体系在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在基层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中因低违法成本而轻视法律的现象,不仅导致财政资源紧张和必要支出保障受到影响,还严重考验了财会监督的有效性。挑战凸显了提升监督效果和遏制违法违规行为的迫切性。同时,我国财会监督体系在法治建设和监督主体分工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法律为财会监督提供了基本框架,但具体监督责任的不明确和低位阶规范性文件的执行难,以及监督体系内部的协同性不足和不同监督方式间缺乏有效粘合,都成为制约财会监督效能发挥的关键因素[ 3 ]。为了构建有效的财会监督体系,需要从内部进行深入改革和完善,借助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明确财会监督的法律定位和监督主体的责任分工,提高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增强监督体系的内部协调和不同监督手段的整合能力,从而为财会监督工作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和效能提升路径。
(三)纵横交错财会监督体系的规范协同不足
首先,监督体系内的协调不足导致资源和信息共享机制不够充分,这在不同监督主体如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税务局等之间可能引发重复劳动或监督盲区。如何在党内监督主导下强化与其他监督机构的联系和配合,以及如何有效促进与人大监督和民主监督等其他监督形式的协同,都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财会监督工作格局的关键所在,不仅涉及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强化,而且包括财会监督干部队伍建设的加强。其次,监督主体的角色和职责在实际操作中的界定不明确,常常导致职责重叠和冲突,降低监督效率。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协同监督机制,以及不同监督主体之间策略和方法的不一致性,导致监督标准混乱和缺乏统一性,这种协同不足不仅造成资源和努力的浪费,还降低了监督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二、构建多维度的财会监督体系
多维度的财会监督体系见图1。
(一)全面系统推动新时代财会监督体系
1.“大财会”监督体系的构建路径
(1)统筹协调,联动提效
为了解决“大财会”监督体系中存在的分散和联动性不足问题,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至关重要。机构的核心职责是协调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会计监督等不同监督部门的工作,确保监督活动在各部门之间协调一致,有效避免工作重叠和资源分散。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协调机构促进关键数据和信息在所有监督部门间的流通,加快信息交换速度,提高监督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通过整合各部门物质、人力和技术资源,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提高监督活动的效率[ 4 ]。此外,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协作机制和流程是提升监督效果的关键环节,包括确定各监督机构间的沟通频率、协作形式和责任分配,以确保监督工作协同高效进行。最后,通过组织定期会议、联合培训和工作研讨,加强不同监督机构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协作,共同提升整体监督体系的效能。
(2)整合互补,系统构建
为了有效应对监督主体间互动互补性的不足,需要构建系统化的“大财会”监督体系,采取多方面措施来加强各监督主体间的沟通与合作。首先,共同制定监督标准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统一监督过程中的标准和方法,而且可以确保监督的一致性和公正性,监督主体共享信息、资源和专业知识,从而提高监督效率和效果。其次,定期举行联合会议也是必不可少的,联合会议提供平台,让各监督主体能够交换意见、讨论监督策略,并协调监督活动。最后,建立全面覆盖财政和会计领域的综合监督体系是实现有效监督的关键。综合监督体系包括明确的监督范围、具体的执行程序和责任分配,确保监督工作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综合监督体系不仅更有效地应对复杂的财政和会计问题,而且确保不同监督任务之间的顺畅衔接,避免监督盲区的产生。通过措施的实施,提高监督主体间的协同效果,构建高效、统一且全面的财会监督体系,以更好地应对当下和未来的监督挑战[ 5 ]。
2.实践性导向的财会监督体系构建路径
(1)规范监管,确保秩序
为了有效解决监督实践与经济秩序问题,重点在于规范监管确保秩序。财会监督机制中需要加强对会计造假、财务舞弊和预算松散等问题的监控与干预,意味着要增加监督力度,通过严格的监管措施,保证财会活动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针对会计造假问题,财会监督机制应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对会计信息的审查和验证,确保所有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性,这包括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审计和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其次,实施严格的财务报告标准,要求企业和机构遵循国际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本地法规。此外,监督机构应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道德标准,以防止故意的错误和欺诈行为。最后,应当建立有效的举报和激励机制,鼓励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揭露不当行为。
针对财务舞弊问题,财会监督机制实施以下措施:首先,加大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力度,包括使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来识别异常模式和潜在风险。其次,提升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使他们有效识别和调查可疑的财务活动。此外,对发现的财务不规范行为,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同时,加强对财务报表编制和披露过程的透明度,确保利益相关者访问完整和准确的财务信息。最后,增强监管机构与执法部门之间的合作,确保对违规行为的有效打击。
针对预算松散问题,财会监督机制应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建立更为严格和详细的预算编制及审批流程,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执行力。其次,实施定期的预算执行审查和监控,确保各部门和机构遵守预算约束,及时纠正超支行为。此外,提高预算编制的透明度,让公众和监管机构更好地了解和监督预算的分配及使用。同时,加强对公共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估,确保资金用于最优化和符合预定目標的方式。最后,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预算超支和不当使用公共资金的行为进行有效问责。
定期审计和评估对加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可以帮助识别和纠正潜在的财务问题,防止经济秩序受到破坏。同时,建立和完善监督标准,统一监督方法,对提升监督执行的一致性和效率至关重要,包括制定具体的监督规则和程序,涉及各个监督机构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以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监督措施的协调一致[ 6 ]。通过措施的实施提高财会监督的整体效果,为维护政令畅通和经济秩序的规范提供坚实支持。
(2)强化执行,提高效能
提升政策落实程度并构建高效的财会监督体系,关键在于强化执行力和提高整体效能。首先,加强监督体系的系统性和协同性至关重要,涉及确保不同监督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实现监督活动的协调一致。例如,通过定期的沟通会议、共享监督数据和协作平台,提高不同监督机构之间的协同效果,避免监督工作的重复和资源浪费。其次,监督体系需要具备适应市场经济和财政政策变化的灵活性[ 7 ]。随着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监督策略和方法需要灵活调整,以确保监督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包括对现有监督流程的定期评估和调整,以及对新兴问题和挑战的迅速响应。同时,现有监督体系的改革和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对提升财会监督的整体效能至关重要。
(二)新时代财会监督体系的问效有责构建路径
1.加强法律执行,提升监督力度
为应对当前复杂社会和国际形势下财会领域频繁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法律执行和提升监督力度成为关键措施。首先,必须提高违法成本,通过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督和执法手段来实现,不仅包括加强对基层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的监管,而且增设处罚措施,确保所有相关方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其次,提升财会监督机构的能力和资源,增加监督机构的人力和财力资源,有效执行监督职责,同时提高监督技术的现代化水平,以提高监督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确保财政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必要支出,不仅要确保公共资金的有效利用,而且要防止财政浪费和滥用。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有效提升法律执行力度和监督效能,从而更好地应对当前财会领域面临的挑战[ 8 ]。
2.明确监督责任,完善法制框架
面对当前财会监督中法制建设不完善和监督主体分工不明确的问题,明确监督责任和完善法制框架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需要对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等进行修订和更新,以明确不同监督责任的界限和要求,包括具体化监督职责的定义,确保法律规定具有可操作性和执行力。其次,加强不同监督机构之间的协同工作至关重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确保监督活动在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税务局等之间有效衔接,以提高监督体系的整体效能。最后,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构建坚实的财会监督法制基础至关重要,涉及将法治原则融入财会监督的各个方面,从制度设计到执行过程,确保监督活动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9 ]。通过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目前财会监督领域存在的问题,提高监督的规范性、透明性和有效性,从而为确保公共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财政资源的高效管理提供坚实保障。
(三)纵横交错财会监督体系的规范协同构建路径
1.强化协调,优化共治
为了解决财会监督体系中的协调不足问题,首先强化协调机制,优化多元共治的财会监督模式。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是关键,可以通过创立共享平台来实现,使得不同监督主体共享资源和信息,提高监督的效率和质量。定期举行的协调会议也对保持监督各方的同步和一致性至关重要。其次,在党内监督的领导下,加强与其他监督机构的联系和配合,包括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监督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加强财会监督干部队伍的培训和建设,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确保监督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最后,与人大监督和民主监督等其他监督形式的有效协同对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财会监督工作格局同样至关重要,要求在不同监督机构间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和沟通机制,确保监督活动在不同层面和领域的协调一致和有效衔接。
2.明确角色,协同效率
为了解决财会监督体系中监督主体角色和职责不明确的问题,需要对各监督机构如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税务局等的职责和作用范围进行明确界定。这不仅有助于避免职责重叠和冲突,而且可以提高各机构在监督工作中的专业性和效率。明确角色分工后,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成为提高监督效率的关键。通过共享关键数据和监督信息,不同监督机构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做出监督决策。此外,完善协同监督机制对提升监督活动的整体效果至关重要,包括统一不同监督主体间的策略和方法,确保监督活动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协同监督不仅提高了监督效率,还有助于形成更全面的监督视角,提升监督的质量和深度。避免协同不足导致的资源和努力浪费是优化监督体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合理配置和优化监督资源,可以确保每个监督主体都能发挥其最大的潜力,从而提高整个财会监督体系的效率。综合这些措施,可以明确各监督主体的角色,强化協同效率,从而构建一个更加高效、协调的财会监督体系,有效提升监督活动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四)科技前沿,智慧融合
1.数据驱动的监督模式
在数据驱动的监督模式中,运用多样化的数据源至关重要。数据源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报表、交易记录等,通过集成和分析数据,监督系统对各类财务活动进行全面评估,提高监督的全面性和深度。同时,监督模型的优化是持续的过程,通过使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不断提升在复杂财务数据中识别异常模式的能力。优化监控系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财会环境,提高预测和识别异常行为的准确性。
实时监控机制的应用在于迅速识别并响应潜在的财务风险。通过对财务数据进行持续监测,系统即时发现异常波动或可疑活动,并触发警报,不仅加快问题识别的速度,而且为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提供可能,从而减少潜在损失。此外,风险分类在监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将不同财务活动按照风险类型分类,监督机构更有效地分配资源,针对高风险领域实施更为集中和深入的监控。数据隐私保护是数据驱动监督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处理和分析财务数据时,必须严格遵守数据保护法规,确保所有敏感数据得到妥善保护,防止数据泄露或滥用,不仅是遵守法律的要求,而且是赢得公众信任和保护企业声誉的关键。通过综合措施,数据驱动的监督模式能够实现高效、准确且符合伦理的财务监督。
2.智能化财会系统的应用
智能化财会系统是指利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来提升财务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的一种应用,结合了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通过自动化处理和智能分析,实现财务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准确分析。
首先,智能化财会系统可以自动化处理财务数据,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和疏漏,提高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同时,系统可以通过智能分析和算法模型,自动识别和纠正潜在的错误,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智能化财会系统可以通过智能分析和数据挖掘,快速生成财务报表和分析报告,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可以实时监控财务数据的变化和趋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风险,提供预警和预测功能,帮助企业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最后,智能化财会系统可以根据历史数据与模型预测未来的财务状况和业绩趋势,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提供移动端和云端服务,实现财务数据随时随地访问和管理。
3.人工智能在财会审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财会审中的应用主要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提高财务审计的准确性和深度。具体而言,人工智能在财会审中的应用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人工智能通过自动化处理大量的财务数据,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传统的财务审计需要人工逐项检查财务数据,耗时且容易出错,而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数据处理和算法模型,快速识别异常数据和潜在风险,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和错误率。其次,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深入挖掘财务数据中的规律和关联性。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发现隐藏的模式和趋势,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审计结论。例如,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财务数据中的异常交易模式,发现潜在的财务欺诈行为。再次,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对财务报告和文件的智能化分析与理解。通过文本挖掘和语义分析,自动提取财务报告中的关键信息和重要指标,辅助审计师进行审计工作。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智能问答系统,回答审计师的疑问,从而提供专业的财务知识和意见。最后,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模拟和预测技术,提供财务风险评估和预警功能。通过历史数据和模型预测,模拟不同的财务情景,并评估潜在的风险和影响。
4.区块链技术在财会领域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财会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提高财务透明度和安全性方面,尤其是在公共资金追踪和管理中的应用。首先,区块链技术可以提供去中心化的账本记录和交易验证机制,确保财务数据的透明度和真实性。传统的财务系统通常由中心化的机构或组织维护和管理,容易出现数据篡改和造假的风险。而区块链技术通过分布式账本和加密算法,使得财务数据的记录和交易验证可以被多个节点共同监督,确保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其次,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公共资金的追踪和管理,提高公共财务的透明度和效率。公共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一直是重要的问题,容易出现腐败和浪费情况。区块链技术可以建立公共资金的链式追踪机制,记录每一笔资金的流动和使用情况,确保公共资金的合规和有效使用。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实现智能合约,自动化执行和监督公共资金的使用规则,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实现财务数据的加密和权限控制,提高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财务数据是企业和个人的重要资产,需要保护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区块链技术可以通过加密算法和身份验证机制,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传输。同时,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实现数据权限控制,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和修改财务数据,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最后,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财务交易的快速结算和跨境支付,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成本控制。传统的财务交易通常需要经过多个中介机构和银行,耗时且费用较高,而区块链技术通过智能合约和数字货币,实现快速和安全的财务交易,减少中间环节和费用。尤其是在跨境支付领域,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结算并减少汇率风险,提高跨境支付的效率和安全性。
(五)风险预警,洞察先机防患未然
1.财经风险识别机制
财经风险识别机制是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财务和经济环境而建立的一套全面评估体系,旨在及时识别和分析潜在的财务与经济风险。该机制的建立可以为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帮助其更好地应对风险,保护财务和经济利益。首先,财经风险识别机制需要建立一套全面指标体系,包括财务指标、经济指标和市场指标等,这些指标涵盖财务状况、经济增长、市场竞争等多方面信息,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信号。其次,财经风险识别机制需要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包括收集和整理各类财务与经济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更全面地了解财务和经济情况,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因素。同时,财经风险识别机制还需要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这些模型和方法基于统计学、经济学和风险管理理论等多个学科,通过对各种风险因素的量化和评估,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风险预警和风险评估结果。最后,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风险程度和影响,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对。此外,财经风险识别机制还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包括与各类相关方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如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等。
2.动态监控与实时预警系统
动态监控与实时预警系统是利用先进的监控技术,实现对财经活动进行全面监控和实时风险预警的一种系统。该系统通过收集、分析与处理大量财务和经济数据,及时监测各种财经活动的动态变化,并根据设定的预警规则和模型,实时预警潜在的风险。
首先,动态监控与实时预警系统需要建立全面的监控网络,包括建立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以及监控设备和传感器的部署。通过这些监控设备和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各类财经活动的相关数据,包括交易数据、市场行情数据、财务报表数据等。其次,动态监控与实时预警系统需要建立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平台。平台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发现财经活动中的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同时,动态监控与实时预警系统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预警规则和模型。规则和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及专业知识,通过对数据的模式识别和异常检测,确定潜在的风险信号,一旦系统检测到风险信号,就会及时发出预警通知,提醒相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对。此外,动态监控与实时预警系统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和响应机制,包括与各个相关方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如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等。通过建立良好的信息传遞和响应机制,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促使他们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应对。
3.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与优化是为了提高财经风险预测的准确性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开发和完善复杂的风险评估模型,可以更全面、科学地评估各种财经风险,并提供准确的预测结果,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首先,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财务因素、经济因素、市场因素等。财务因素包括财务报表数据、财务指标等,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等,市场因素包括市场行情数据、竞争情况等。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建立更全面的风险评估模型。其次,风险评估模型使用合适的数学和统计方法进行建模与分析,包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概率模型等。通过多种方法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和评估,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模型的验证和优化,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还需要考虑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包括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清洗等过程。通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可以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此外,风险评估模型的优化是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通过引入新的数据、改进模型的算法和方法,以及与实际情况的不断对比和调整来实现。通过不断优化模型,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适应性,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财经风险。
4.风险管理策略与决策支持
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和决策支持是为了确保财会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帮助组织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财经风险,降低潜在的损失和不确定性。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需要全面考虑组织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包括确定组织对不同类型风险的容忍度和偏好程度,以及确定组织在面临不同风险时的应对策略和措施。通过明确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为风险管理提供指导和决策支持。风险管理策略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环节。通过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流程,确保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连续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风险管理策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制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首先,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对潜在风险源的识别和评估,涵盖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多个方面。风险的量化,通过风险暴露量、潜在损失等指标来衡量风险程度。重要的一步是设置风险限额和阈值,基于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确保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有助于企业提前识别和防范风险,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其次,建立风险管理指标和预警机制对及时响应风险至关重要。关键风险指标(KRI)的设定应针对监测风险水平和趋势,如流动性比率、负债率、市场份额变化等。基于这些指标,构建预警系统,当风险指标达到预设阈值时,系统会发出预警,促使管理层和相关部门采取措施。过程包括定期审查和调整风险管理指标,确保其与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保持同步。最后,制定应急预案是风险管理策略中的关键环节。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如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应急预案的准备涵盖预案的启动条件、具体的应对措施、责任分配及沟通计划等。为确保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响应,对相关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的培训及定期演练是必不可少的,能在风险发生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营。
此外,风险管理策略还需要借助科技手段和信息系统来支持决策,包括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提供决策支持的数据和信息。通过科技手段和信息系统的支持,可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提供及时的决策支持。
三、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发展,财会领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首先,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财会信息的处理和管理将更加高效和精确。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供了更准确的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从而提高监督效率和透明度。其次,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财会领域将面临更多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要求。财会监督体系的优化,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支持。未来财会领域的发展将面临数字化技术应用、国际合作与标准统一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性,财会领域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蹇薇,叶凡,尤新毓.财会监督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视角[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3(10): 67-71.
[2] 任小鑫.新技术与财会监督协同机制创新研究[J].会计之友,2023(20):158-160,封三.
[3] 曹玲,易金翠.地方国资监管机构财会监督信息化创新研究[J].会计之友,2023(17):149-155.
[4] 吕晓歌.数字化赋能财会监督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23(14):78.
[5] 李继锐,柳卫宾.财会监督协同纪检监察的实践[J].财务与会计,2023(13):39-41.
[6] 王鹏程,周邓英.公众利益、公众利益实体与财会监督[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3(5):37-44.
[7] 蔡勇,饶瑞久,贾永昌,等.中国石油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财会监督的实践和探索[J].财务与会计,2023(7):40-43.
[8] 张迪.立足风险联控机制提高财会监督效能[J].财务与会计,2022(16):31-33.
[9] 李豐团,郭东洋,贺莹洁.国家治理背景下财会监督的创新及其实现路径[J].会计之友,2022(11):14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