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倩
摘要 由于交通量的增长,沥青路面易出现病害,影响道路使用寿命。文章以实际道路工程为例,探讨沥青路面提升改造的设计过程,分析了道路的现状,确定改造的必要性、目标,针对不同的改造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方面的比选,确定最优方案,进而针对改造过程中的重难点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以保证改造效果,可为其他类似的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路工程项目;沥青路面改造;路面改造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1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6-8949(2024)10-0135-03
0 引言
沥青路面的病害涉及多种因素,如交通载荷、地质条件、路面材料、施工质量等。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沥青路面改造方案,需全面调查分析沥青路面现状,找出病害的成因、规律,评估病害的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比较不同的改造方案,从而选择最适合的改造方案,并针对改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工程概况
某县级主干道,长度为8 km,车道宽为16.8 m,设计车速为60 km/h。由于交通流量增加,路面病害增多,需进行路面改造。当前路基结构相对稳定。
2 现状调查与分析
(1)交通量调查。该主干道东西向的交通流量相差较大,东向西的车流较多。小客车占道路总交通量的84%,大客车、大货车、铰接车分别占15%、3%、5%。
(2)地质调查与分析。该路段路基地层由四层构成,自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粉质黏土、残积黏性土、强风化花岗岩。杂填土厚度为1~2 m,是由各种材料混合而成的人工填土。粉质黏土厚度为1.5~3.5 m,具有较高含水量、塑性。残积黏性土厚度为5~15 m,由岩石风化形成,具有较高的压缩性、膨胀性。强风化花岗岩厚度大于10 m,具有较高承载力、稳定性。
(3)路面结构调查。该路段路面结构由三层构成,自上而下依次为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水泥混凝土层、水稳碎石层,各层厚度分别为4.8 cm、25 cm、19.5 cm。
(4)路面病害调查及分析。该路段存在路面错台变形,形成反射裂缝;人行道的部分榕树根部向沥青结构层深入,导致路面隆起,影响路面平整度及使用寿命,需要及时修复。裂缝、拥包的分布与交通量有关,交通量越大,病害越多。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路面病害,如松散、坑槽、车辙、沉降、桥头跳车等,影响路面的平整性、安全性[1]。
(5)路面旧路弯沉。滤除异常弯沉值,计算剩余数据的均值、标准差。根据式(1)得到弯沉代表值,可反映旧路的整体弯沉程度:
(1)
式中,——弯沉代表值;——弯沉平均值;Za——保证率常数,表示弯沉可靠性;S——标准差;K1——季节影响系数、K2——湿度影响系数、K3——温度修正系数均为修正因子,用于消除环境因素的影响,该次分析中都取1,表示没有显著影响。结算得到该公路路面弯沉平均值为17.54(0.01 mm),标准差7.03,弯沉代表值29.09(0.01 mm)。
根据式(1)计算得到,该公路路面的弯沉平均值为17.54(0.01 mm),标准差为7.03,弯沉代表值为29.09(0.01 mm)。
3 路面提升改造方案
(1)改造方案的拟定。根据路面现状、改造目的,该文初步拟定以下五种改造方案:①直接罩面:在原有路面上直接铺设一层沥青混凝土,不进行铣刨或挖除。②铣刨罩面:铣刨原有路面,去除病害层,铺设一层沥青混凝土。③超薄罩面:原有路面上铺设一层厚度不超过2 cm的沥青混凝土,不进行铣刨或挖除。④沥青路面就地再生:利用专用的设备将原有路面的沥青混凝土加热、搅拌、添加新料、再铺设,实现路面就地再生。⑤挖除重建:全部挖除原有路面的沥青混凝土,重新铺设新沥青混凝土。
(2)改造方案比选。初拟的五种方案各有优缺点,具体分析如表1所示。
(3)比选结果。①比选五种沥青路面改造方案,根据路面现状、改造目的选择最优的改造方案。该路段路面病害主要为反射裂缝,但路基结构比较稳定,路面平整,但抗滑性能不足。直接罩面无法有效解决裂缝问题,而沥青路面就地再生、挖除重建施工工期长,成本高,影响交通。铣刨罩面主要用于沥青面层老化的路面罩面,不适合该路段路况。因此,选择高弹高黏的超薄沥青作为最优改造材料[2]。②铣刨罩面可有效消除路面病害,提高路面的结构强度、防水性能。采用高弹高黏的超薄沥青作为罩面材料,该材料具抗裂、抗滑性能好,適合该路段。结合计算修复后的旧路回弹模量值、设计弯沉值,最终确定罩面厚度为4 cm[3]。
4 路面病害处理
(1)松散处理。松散病害主要表现为沥青与石料之间黏结不牢、石料松脱形成松散表面层。其原因主要包括沥青、石料的质量不合格,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不合理,石料级配不合理,路面的使用和维护不当等。
松散病害影响沥青路面的防水性、抗滑性,需及时进行修复。将松散表面层挖除,重新铺设新沥青混合料,适用于松散面积较大或较深的情况。松散表面层喷射AC-13C沥青混凝土,增加沥青与石料的黏附力。若基层破损,则用ATB-25沥青混凝土处理基层。
(2)坑槽处理。坑槽病害会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其处理方法是先划出修补范围,需超出坑槽范围每侧10~
15 cm,用沥青混凝土修复。根据坑槽大小,用细粒式或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使修补部分与原路面紧密结合。
(3)车辙修复。车辙是路面承载能力下降的表现,与面层、基层、夹层的状况有关。面层老化导致的车辙处理应铣刨重铺;夹层不稳定导致的车辙应换填夹层;基层强度不足或水稳定不好导致的车辙,应换铺新沥青碎石混合料,不同车辙原因处理的措施不同。
(4)拥包处理。拥包处理需根据拥包原因、范围采用针对性的措施。拥包的原因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表面层老化破损:由于沥青混合料老化变质,导致表面层强度、韧性下降,出现裂缝或剥落,形成拥包。修复方法是铣刨表面层,用沥青混凝土进行重新铺设,增加表面层的密实度。
树根拱起:由于树根扩张,导致路面沥青层被挤压破坏形成拥包。修复方法是铣刨3层沥青层,切除车道上的表层树根,路缘石处打钢板隔离,再重铺沥青混凝土。
(5)龟裂处理。基层强度变差会导致路面龟裂,可进行面层、基层的换填修复;基层换填材料为用ATB-25沥青混凝土修复,厚度为20 cm。为提高基层的强度和防水性能,最后用沥青混凝土进行面层修复,厚度为4 cm。
(6)裂缝处理。若裂缝宽度小于3 mm,需清除裂缝内泥沙等杂质,直接在原有路面上加铺一层沥青混凝土作为罩面,以简化施工工序,减少材料用量,提高施工效率。若裂缝宽度不小于3 mm,需先切削裂缝附近的沥青,两侧分别铣刨宽度为48 cm、厚度为4 cm的上面层,再用聚氨醋填料填充;聚氨醋填缝料具有较好黏结性弹性,可有效防止裂缝的扩展反射;灌缝部分贴一层抗裂贴,增强路面的结构强度、防水性能。最后在原有路面上加铺一层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作为罩面,厚度为4 cm[4]。
(7)网裂处理。网裂是路面弯沉的一种表现,与路面结构层的厚度和质量有关。弯沉较小的网裂,可以通过铣刨修复,即将现有的3层沥青铣刨掉,用原路面结构层的材料重新铺设压实,这样可以保持路面的结构性能和平整度,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8)沉降处理。沉降是路面结构层或路基土层的变形。若基层沉降,需加铺基层,重做面层;若路基土层沉降,需根据土层情况,先换填碎石灌砂或轻质泡沫土;碎石灌砂或轻质泡沫土强度高,可改善路基土层性质,提高路基强度、防水性能,然后按照原路面结构层修复,恢复路面平整度和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9)桥头跳车处理。对于轻微的桥头跳车,可通过调整面层的厚度,使路面恢复平整,铣刨4 cm厚度的面层,用中粒式AC-20沥青混凝土调平,在原有路面上加铺4 cm厚度的沥青混凝土作为罩面。严重桥头跳车是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导致,路基需进行注浆处理,增加路基稳定性,还要进行面层的铣刨加铺,以恢复路面结构强度。
(10)检查井周边网裂沉陷修复。该路段检查井周边路面结构层会出现网裂沉陷,影响道路的安全美观。为修复这些病害,需挖除原有路面的结构层,换填垫层、基层和面层,然后检查井、周边路面结构层的高度、强度,可有效防止检查井周边网裂沉陷的再次发生。
5 改造难点与措施
(1)道路设计标高的控制。采用水准测量仪器校准高程点纵横断面,根据测量数据、罩面厚度,通过起终点、控制点的高程精确控制拉坡,并确定路面的坡度,以保证路面的平整度、排水性能。对于局部罩面厚度不足的地方,采用局部铣刨方法解决,避免路面的高低差及突变,需注意道路最小纵坡至少为0.3%,以保证路面的排水性能。对于改造难度较大的路段、纵坡小于0.3%的区域,可设置锯齿偏沟或加密雨水口等排水设施,以防止路面积水滑动。
(2)路缘石高度不足的解决措施。路缘石高度不足是沥青路面进行罩面施工的难点,会影响路面的排水性能、美观性,需根据路面现状和周边建筑地坪标高的限制,采用针对性措施:
①若周边建筑地坪标高允许,可结合人行道进行提升改造,将路缘石拔高,以保证路缘石外露高度满足要求,一般为10~20 cm。路缘石外露高度可有效防止路面的积水污染,提高路面排水性能。②若周边建筑地坪标高不允许,需采用不等厚铣刨罩面方法,即机动车道直接罩面,外侧非机动車道采用不等厚铣刨后再罩面,内、外侧车道采用不同的路拱横坡(如图1所示),可以避免路面的高低差和突变,保证路面的平整度。
(3)桥面改造措施。验算承载力,判断加铺罩面厚度与桥梁跨中截面承载能力的关系,确定桥梁是否能承受罩面的额外荷载,避免桥梁的过载破坏。尽量不采取铣刨罩面、超薄罩面等方式,保证路面排水性能、美观性,防止路面积水。铣刨罩面时,铣刨厚度不应破坏钢筋混凝土铺装层,以保证桥面结构安全,防止钢混铺装层损伤。服役时间长的桥梁,改造前应进行必要检测,避免采用可能破坏桥梁结构的改造措施。
(4)积水问题的解决措施。道路低点位置是指路面的最低点,是积水的主要来源。排水设施是指路面的雨水口、偏沟、渠槽等,是积水的主要出口。通过增设或调整排水设施,可以提高路面的排水能力,减少积水的发生和持续时间。对于加铺罩面后,路面坡度改变、低洼区域积水问题,应在纵坡拉坡、平交设计阶段的低洼处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否则需增设排水设置好的设施或调整坡度,以保证路面积水顺利排出。
6 结语
沥青路面改造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地质资料、路面病害成因等。该文结合工程实例,通过收集分析资料,确定路面的病害类型,提出初步改造方案,通过比选,最终确定了最优方案,有效提高了路面性能,主要结论如下:
(1)路面病害处理应分析病害原因,采用合适的方法,如铣刨、挖除、填充、压实等。
(2)路面罩面前应进行弯沉测量和病害处理,确保路面结构的稳定性。
(3)路基损坏应先进行路基处理,再进行路面病害处置,如换填、加固等。
(4)路面提升改造方案应通过多方案比选,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参考文献
[1]黄晓. 特重交通等级公路路面病害机理及路面改造方案探讨[J]. 工程技术研究, 2023(17): 10-13.
[2]刘少杰. 道路改造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 交通世界, 2023(25): 67-69.
[3]陆坤杰. 道路改造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J].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3(14): 93-95.
[4]许钦安.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及养护分析[J]. 运输经理世界, 2022(28): 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