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春霞
2022 年 4 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 年版)》颁布,突出了核心素养育人价值,旨在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依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结合不同年龄学生认知特征,信息科技课程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主线设计了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与跨学科主题。其中,人工智能模块居于重要地位。
2023年5月,深圳市正式印发《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 年)》,提出“推动人工智能进校园,加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应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落地实践,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同年7月,深圳颁布《深圳市义务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规定人工智能课程既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课程,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还是一门手脑并重的实践性课程。《纲要》包含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具体阐述不同学段的学习内容、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以及相关教学实施建议。
二、人工智能实施路径
2023年7-8月,深圳市教育局进行全面系统化培训,涵盖中小学基础教育各层级,从市级层面校长人工智能教育领导力到学科骨干,再到区级、校级信息学科老师全员参与,培训内容从人工智能理论到实践,到学校层面的课程开设要求等。在刚刚过去的第一个学期,是学校实施人工智能的第一个实验期,依据深圳市人工智能托底课程的相关要求,学校利用市级信息化教学平台,在腾讯人工智能教学平台上开展教学探索。以下是笔者一个学期教学的尝试和总结。
1.依据平台筛选课程资源
必要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是人工智能课程实施的基础保障。学校依托依靠市托底人工智能智慧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环境,每学期开设4课时课程,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3个市级平台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平台资源进行授课。笔者以腾讯Q钉平台为例进行说明。平台从人工智能需要学习的知识以课时为单位,主要包含人工智能入门理论知识、机器学习、数据筛选与智能化推送、人工智能安全与社会伦理。每课时课程资源包含课件、教学设计和视频等,完全可以满足学校教学需求。
2.基于学情分析调整课程设计
优秀的教师能够根据学情调整教学设计,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人工智能教学更是如此,我们要结合当下社会生活,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学生才会乐学好学。在教学平台的基础上,适当拓展添加优化教学资源,既要学会“拿来主义”,又要大胆创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先了解学生背景,在教学前,教师应通过问卷、测试或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文化背景等,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再开展项目式教学。制定弹性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师可以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取得进步。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如果发现学生对某些内容掌握得较快或较慢,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相关内容的教学时间,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在AI人工智能教学平台上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如小組合作、讨论、游戏、案例分析等,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支持,提高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实施差异化教学,为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材料和任务,让他们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进行学习。
三、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学习的前瞻性评价方式
评价,是反馈各项变革或转型是否成功的有效手段。评价方式的确立,特别是具有一定前瞻性的评价呈现,需要基于目标定位的明确清晰和对过程的完整把握。腾讯Q钉平台可以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平台上发布作业后,学生完成、提交作品,教师打分批发,以数据的方式全方位采集评价学生上课情况,学生除年级、班级自然分类外,教师定向分析,以及阶段呈现的学情实际,增加了AI智慧课堂组、AI创新课堂组、AI“双减”实践组等类别。经过数据采集、挖掘和分析,阶段性地发布研究数据,并选择性地与教研部门的描述性评价进行交叉验证,进而形成有意义的过程性评价资料。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