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在成人中国舞教学中的重要性及策略

2024-06-04 08:51:32王情璇
艺术评鉴 2024年4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王情璇

【摘   要】中国古典舞属于中国舞分支,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其中融合欧洲芭蕾舞和民间传统舞元素,在经过创作加工后完全被赋予中国舞风格特征。中国古典舞身韵就源自中国古典舞中的“身段”,它的美学价值表现独特,是对古典舞中多个“身段”造型动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分析。所以,中国古典舞身韵课教学活动就应运而生,它在目前的成人中国舞教学中颇为热门。本文以中国古典舞研究作为切入点,深入了解中国古典舞身韵的产生与艺术特征,剖析身韵典型动作在成人中国舞教学中的审美内涵,体现身韵课在成人中国舞教学中的重要价值,结合成人中国舞教学实践,重点研究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中的典型動作运用与传授方法。

【关键词】身韵课  中国古典舞  成人中国舞教学  审美价值内涵  典型动作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4-0111-06

在中国古典舞中,“身段”最能代表舞蹈演员的动作美感,后来的成人中国舞教学中也就出现“身韵”,并结合“身韵”开设有中国古典舞分支课程。所以,“身韵”成为了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核心要素。实际上,“身韵”代表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针对“身韵”所开展的课程教学训练能够为学生渗透中国古典舞的文化意蕴,同时也能实现对教学体系的灵活优化,更能保证学生的舞姿充满生命活力,真正透彻理解中国古典舞所希望表达的深刻艺术内涵。

一、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内涵

实际上,“中国古典舞”这一说法出现较晚,20世纪50年代才刚刚出现,由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提出。最早的“中国古典舞”概念与中国戏曲相关,它在本质上不仅混杂古典芭蕾舞的基本技法,而且杂糅包括京剧、昆曲在内的多种戏剧舞蹈内容,是中西合璧的典型产物。如果从中国古典舞的定义内涵层面展开分析,会发现它应当包含广义与狭义两大层面内容。广义上来讲,中国古典舞的关键在于“古典化”,其中的“化”可以理解为“中国化”,将欧洲古典芭蕾舞转化为中国舞蹈;狭义上来讲,可以理解为它是不同于戏曲舞蹈的特殊舞种,是对中国古代舞蹈、戏曲等精粹的集中体现。当然,中国古典舞中的“古典”二字并不能代表中国古代题材、古代生活化符号,这是因为中国古典舞虽然历史内涵积淀丰富,但是它的性质内核却是颇为现代的,是当今成人中国舞对欧洲古典舞、中国古典历史文化的传承表现结合体。

二、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发展内涵

我国的古典舞依然还处于发展建设阶段,其中的“身韵”主要是指中国古典舞中的“身段”动作。许多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舞首要前提就是学习身韵。为此,就要参考戏曲中的“身段”进行思考讨论,其中对于戏曲演员身体动作的要求较高,需要真功夫加以辅助,如此才能体现出协调美感。例如,在其中要强调对于多种运动关系的表述,这一点相当重要。从戏曲表演舞蹈层面来讲,“身段”与“身法”的综合表现就是“身韵”,甚至在“身韵”中也囊括中国武术动作,其是对中国古典舞身体语言的有效呈现。

身韵课上所强调的是各种中国武术的动作样式,在戏曲动作审美传承上表现独特,所以身韵课也是中国古典舞的核心课程。拆开来讲,“身”代表身法,“韵”代表风格与情趣,结合来讲就代表身体的韵味,可以理解为古典舞蹈演员的气质与舞蹈风格呈现。身韵课上教师需要给学生传授中国古典舞技巧,同时也需要给予他们某些舞蹈表演中的独立空间。

三、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艺术特征呈现

在中国古典舞中,身韵的艺术特征表现十分丰富,所以这也是目前成人中国舞课程教学中单独设立身韵课的缘由。本部分主要分析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中“身韵”的某些艺术特征呈现,具体如下:

(一)展现“形”

在中国古典舞中,身韵课教学是注重学生外部所展现的动作形态,从舞蹈层面来讲,就叫做“舞姿”“体态”。众所周知,舞蹈的姿态包含静态与动态两种,这与中国古典舞的舞姿特色表现不谋而合。在身韵课上,身韵就注重这些舞姿特色表现,例如“拧”“倾”“圆”“曲”,这些动作的主要艺术特征表现都遵从于人心,但是动作力量发自于人体腰部,以腰部为轴,带动身体自由转动,形成古典舞中的各种舞蹈身形轨迹。比如说,在身韵课上教师会教授学生古典舞中的风火轮动作,它要求学生完成平圆的运动路线,配合云手丰富舞蹈动作姿态。针对业余的中国成人舞教学活动,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练好基本功,注重“形”的初步塑造,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形体意识,从简单的动作开始练习塑造形体,最终完成较高难度的成人中国舞技巧动作。

(二)展现“神”

身韵课上对于学生展现“神”非常重视,所谓“神”,也就是眼神,如果深入来讲就代表人的气质和意念,甚至是情感或精神。在中国古典舞——《坐之气》中,学生就要按顺序完成包括顿气、展气、甩气,以及存气在内的多个动作,目的就是将学生跳舞的心意与气息融为一体,如此才能做到双眼炯炯有神。在身韵课中,教师要告诉学生“神”是一种心理精神状态,其中的每一个肢体动作都要达到心意融合、意气融合、气力融合,以及力形融合。普通非专业学生对于展现“神”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多观看类似视频内容,确保更好地融入舞蹈中,学会模仿,从精神意识层面更深入体会中国成人舞的舞蹈动作。

(三)展现“劲”

“劲”代表力量,身韵课不仅要求学生动作舞姿唯美,展现气质,更要展现力量。因为上文有所提及,中国古典舞拥有欧洲古典芭蕾血统,所以对于西方舞者力量的追求也就可以理解。在舞蹈中,学生完成指定动作的速度越快,节奏感越好,就代表学生的力量越强。“劲”的展现有快有慢,组合节奏也是存在强弱对比的,尤其是在身韵课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将某些动作的松紧、顿挫展现给学生,让他们了解什么叫做“寸劲儿”“巧劲儿”和“懒劲儿”。这些力量的表现都客观真实反映了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力量美感。所以说,身韵课上对于身韵力量的把握是非常值得深究的。

(四)展现“律”

身韵课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律动感,这就是“律”。“律”包含动律和律动,前者指代有规则、有节律的舞蹈重复动作,后者代表舞蹈动作中的规律,还可以理解为一种运动方式。教师在课上会教授学生正律和反律,这两种舞蹈动作律动形态都很重要,因为它们与身韵课上所要学习的八个基本动作元素都有关系,分别是沉、提、冲、靠、开、合、前后、左右。中国古典舞中某些身段表现是阴差阳错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身韵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正律,还要掌握反律。而在舞蹈练习中,为有效区别正反律,学生要大量学习古典舞中某些无主题性的动作,这些都是成人中国舞教学中的精髓,體现了身韵课的重要艺术特色价值。律动代表一种节奏感,对于学生学习中国成人舞是相当重要的,在身韵课上,学生要锻炼节奏感,更好地展现“律”。

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哲学体系所表现的文化内涵最深,它与传统文化体系共同实现了对于舞蹈中美学内涵的有效判断。在身韵课上,这种传统文化与哲学体系的碰撞也是切实存在的。例如重柔主静、动静合一。重柔主静思想认为,万物的本质就是安静,即使人们要改变事物特征,最终也要让事物回归本质,维持万物最基本的状态就是要回归本质。而舞蹈作为动态美学的一种,舞蹈者意识到动态之所以有美感,是因为能够做到张弛有度的动作,故而舞蹈必须调节好力度,要让力道为了协调而释放。动静合一思想强调和谐,万事万物都可以对比活动,但必须协调才能长远。动态和静态更是一体两面的理论,无论静多或少,动强或弱,都要做到相生合一、此消彼长,才能同时凸显动和静的美感。那么对于舞蹈而言,也要做到力道释放有度、互相协调,如此才能凸显整体上的协调感。

当然,从身韵课上也可以了解中国古典舞的“身法”与“神韵”都能融为一体,处处体现舞蹈的审美心理。特别是中国古典舞在神韵动作上要求严苛,要保证内外统一,所以在表现方法上特别注重刚柔并济、轻重缓急,还需要进行神韵动作上的对比。如此看来,要从造型角度上展现某些点线交织动作,处处展现曲折蜿蜒,展现特殊的中国舞蹈韵味。其中所蕴含的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文化精髓,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思想内核的呈现,这也是中国古典舞所宣扬的舞蹈精神。

四、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在成人中国舞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呈现

以中国古典舞为主的成人中国舞课程体系中,身韵课必不可少,这是因为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非常关键,下文分析三点。

第一,身韵课能够影响学生基础训练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打好中国古典舞基础非常关键。中国古典舞中蕴含的中华民族文明内涵丰富,不仅有舞蹈,还有戏曲、武术,所以它的审美内核也相当丰富,不仅有形神,还有劲律。可以说,在中国古典舞中身韵知识的学习最为重要,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相关身韵技巧,而且要训练传授学生如何使用道具展现身韵,所以说身韵的动作不仅具有气质韵味,对于技巧的把握也非常严苛。

例如,在身韵课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合理控制气息,通过气息来调节舞蹈动作的大小,这说明舞蹈动作速度快慢与呼吸的轻重密切相关。当然,教师也需要创新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在舞蹈过程中的方向方位变化来训练身韵。这里举例中国古典舞——《双晃手》,舞蹈中的动作组合就包括大动作、中动作和小动作,相应匹配三个不同舞蹈站位。虽然动作不同、站位不同,但是三个动作是重复的,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表演三个动作展示重复晃手的稳定性,体现较强的节奏感。就整体来看,组合的系统训练是能够影响学生基础训练过程的,因为身韵课学习中对于元素和组合的重视程度很高,可以实现递进训练过程,能帮助学生打好舞蹈基础。

第二,身韵课对于中国古典舞表演所产生的影响较大。通过展现身韵,某些舞蹈艺术动作中人体动作的美感就能被提炼出来,结合剧目表演方式表达舞蹈动作内涵。身韵课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在课堂上学习舞蹈理论也通过身韵展示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结合肢体动作表现舞蹈的外在美感,同时展现舞蹈者的内在美。

著名的中国古典舞曲目——《纸扇书生》(如图1)在作品艺术表现上非常风趣幽默,但又不失雅致的一面。舞蹈所展现的是狂放的年少书生形象,他们在读书时“以静待动”,在舞蹈时“以动带静”,这种微妙的变化效应处处展现舞者身韵,一种青春活力立刻展现在人们面前。在这段舞蹈中,舞蹈者的身韵表现非常传神,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其中对于人体形体的表现入木三分。细致来说,像扇子舞中单手划出的圆周动律非常唯美,通过这一动作身韵就将舞蹈情感推向高潮。所以说,这种情感韵律对于作品艺术内涵的诠释相当到位。

第三,身韵课对于中国古典舞舞蹈的创作影响较大。身韵不仅代表舞者的舞蹈动作,而且代表领悟文化内核和舞者的思想情感,以及内心,是对人文品格的呈现。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教会学生审美,在一定的审美统领作用下欣赏各种中国古典舞作品,丰富眼界,学习理解更多身韵动作技巧,以及情感表达技巧。2022年,国内经典的舞蹈诗剧作品——《只此青绿》被搬上舞台(如图2)。这段古典舞对于身韵的诠释淋漓生动,从舞者的身体韵律、眼神中所感受到的是祖国的大好山河,它气势磅礴,囊括千千万万的舞蹈语言词汇。在这部舞蹈作品中,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跃然舞台,舞蹈中以女性角色编排为主,在身韵表现上非常唯美。女性舞者从静到动的变化造型感十足,例如“望月”“独步”“卧石”等舞蹈身韵动作都完美诠释了自然与女性身段之美的融合。这样的女性舞蹈动作都可以作为身韵课的教学范本,同时对于中国古典舞的创作影响极大,课堂上教师要想给学生介绍身韵的审美规律,《只此青绿》就是非常优秀的教学范本。

五、中国古典舞身韵课教学的实践过程

在成人中国舞教学体系中,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的实践操作涉及诸多理论和技巧内容,下文结合三点来谈。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的基础训练课程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训练课程非常重要,它的作用是不断强化学生的肢体艺术表现力,深入学习理解古典舞语言,然后才能领悟何为“身韵”。在这一身韵训练的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趣,切实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以及创造力。比如说,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拥有全面且深入的舞蹈素养,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学习掌握各种古典舞身韵技巧,比如说“坐”“跪”“立”“行”,结合这些教学规律和授课方法,形成完善的身韵课程体系。教学中,教师还要将中国古典舞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外部舞蹈形态训练紧密关联,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全面分析理解能力,深刻感悟何为“身韵”。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训练中,教师需要时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在训练过程中多观察学生,也通过一些演出或者比赛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让他们更有自信表现身韵。例如,从最基本的古典舞蹈基本走位开始学习,掌握舞步和动势等基本动作要求,初步学习领悟中国古典舞的各种身韵动作语言。所以说,学生要从不同角度学习和整合传统古典舞文化资源,跟随教师共同创新教学内容,顺利完成身韵基础训练课程任务。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的呼吸和力量训练课程

在身韵课教学中,呼吸训练非常重要,身韵不仅仅代表学生要有肢体变化,还要求学生能够将“神”与“气”结合起来,发挥到极致,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训练学生的气息,不仅仅单纯教学生呼吸,还要锻炼他们的腰部,不断强化他们的肢体,让他们在舞蹈动作中产生一种呼吸律动感和力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就能理解某些身韵动作的节奏变化,在高强度动作下也能呼吸自如,成功控制自身的肌肉收缩,掌控呼吸长短或快慢节奏。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呼吸吞吐过程中恰如其分,将呼吸与肢体舞蹈形态、节奏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强化舞蹈动作美感和生命力。如此古典舞蹈动作才能做到水银泻地、行云流水、刚柔并济、气形合一。

这里举例运用武术动作训练学生气韵,如“青龙探爪”,这一武术动作力道较大,而且与古典舞中的气韵结合必然会产生一种共生的和谐美感,有力量又有韵律。“青龙探爪”所展现出的核心动作就是“钻”,所以它要求课堂上学生必须稳住下半身重心,扎好根基。上半身部分则需要婉若游龙一般展现身段和身韵,在游动过程中,时而蜿蜒向上、时而向下俯冲,好像游龙钻天入地一般。客观来讲,中国古典舞是非常适合表现“青龙探爪”的,因为它的舞蹈动作具有视觉冲击力,同时也具有旋转下钻的独特美感。当然,要想表现这个动作,学生必须拥有极好的上肢协调性,特别是在表现舞蹈动作分解方面教学内容颇为繁杂,需要学生耐心掌握,在最后真正呈现出视觉上的冲击力与协调感。为表现这种身韵,教师在课堂上也需要锻炼学生的上下肢力量,要求他们平日加强训练,然后才能有充足的协调力度来模拟“游龙”。

(三)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的动作训练课程

在身韵课中,动作训练课程内容也是相当多元的,比如提沉训练。教师要求学生能够学会正确呼吸,保证有效调整学生的身体动作运动幅度,基于这一方面解决某些身体动作中的控制难度较大这一问题。所以在身韵课上,学生需要结合不同动作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自身整体协调能力有所提升。

学生需要在“身韵”课堂学习体验过程中,优化调整自身的舞蹈动作频率和力度。另外,也需要结合古典舞蹈身韵训练过程来分析其中关键的提沉要素变化情况,结合舞蹈训练环节彰显舞蹈身韵训练的重要价值,以及现实意义。

六、中国古典舞身韵课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舞的传承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是舞蹈中所融合的技巧内容,以及精神文化元素并不少。例如身韵课就是从其中提炼得来的,未来的身韵课教学需要继续深挖诸多传统文化要素内容。基于一定的文化要素展开研讨,确保分析机制建设到位。从某种程度来讲,还需要参考结合中国古典舞中的某些精神内涵来传承文化要素,体现一定的文化价值内容。所以说,必须基于文化要素来体现中国古典舞中对于历史文化的有机传承过程,切实发扬民族特色内涵,健全传统与历史的相互创新结合机制。从一定程度来讲,还需要基于更多历史文化内容展开思考,确保中国古典舞身韵始终能够有效有序地流传下去,这对于目前的成人中国舞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也非常有意义。

换言之,还需要结合更多文化内容思考构建文化精髓艺术体系,确保结合大量古典芭蕾舞、中国古典舞的文化要素内容来开展“身韵”教学活动。当然,也需要做到以点及面,通过身韵课来展现更多的中国古典舞理论,深入研究和实践,寻求身韵课在成人中国舞教学中的更深层次发展。就目前来看,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是紧跟时代潮流的,它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发生巨大变化,要基于当前的艺术文化研究过程来思考中国古典舞的魅力所在,并将这些魅力文化内容发扬光大。所以在“身韵”课教学研究过程中,可以吸收借鉴更多文化内容,实现中国古典舞的长久可持续发展。从某种程度来讲,这也是目前中国古典舞能够较好发展的重要准则,要结合身韵课教学内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确保中国古典舞文化交流实现全面优化升级。另外,身韵课教育也需要走出国门,让更多外国人学习中国古典舞动作、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彩之处,同时更展现一种强大的文化精神内涵。

七、结语

综上所述,必须承认身韵课在成人中国舞教育教学体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它是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究其原因,主要是身韵课教学中所诠释的舞蹈艺术元素相当丰富,对于中国古典舞艺术内涵的诠释最为全面。通过身韵课就能建立相对完整的教学训练体系,鼓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舞蹈动作和节目创作过程中,深刻把握身韵课上的每一个动作元素和艺术元素。所以说,身韵课作为中国古典舞中的重要核心,它在目前成人中国舞教学中所展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围绕身韵课所设计开展的教学活动也需要不断创新丰富,以更好、更充分地展现中国古典舞之美。

参考文献:

[1]张晨宸.探究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堂教学的钢琴伴奏艺术[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3(01):217-219.

[2]赵梓宁.探究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及策略[J].艺术评鉴,2019(18):125-126.

[3]谢婧怡.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在高校课堂的价值研究[J].戏剧之家,2023(36):142-144.

[4]吕玉娟.高校“中国古典舞基训”与“身韵”课程融合教学的探究[J].体育师友,2020(04):29-30.

[5]熊潇潇.浅析普通高校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育人价值的来源与体现[J].戏剧之家,2023(01):122-124.

[6]彭碧丽.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初探[J].大众文艺,2019(05):186-187.

[7]季莹.高师院校中国古典舞身韵女班课堂中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J].艺术研究,2021(01):135-137.

[8]劉紫千.五声性调式与音腔化语言在中国古典舞课堂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分析——以《中国古典舞身韵巡礼钢琴伴奏曲集》为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1(02):127-134.

[9]史方圆.高校“身韵”在“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民族博览,2022(19):140-143.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舞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审美性、训练性、运用性的价值
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模式发展探究
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及把杆训练的独特性
艺术评鉴(2016年17期)2016-12-19 18:43:03
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10:57:59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中如何体现禅境意韵研究
浅谈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之间的相互关系
戏剧之家(2016年18期)2016-10-27 11:52:51
当代中国古典舞发展之我见
戏剧之家(2016年13期)2016-07-07 12:18:07
对武术“雁形”导引训练法的几点认识
戏剧之家(2016年13期)2016-07-07 12: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