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孕期“喝糖水”容易犯错的那些事儿

2024-06-03 00:00:00朱德巧
家庭医学 2024年9期
关键词:糖水主食胎儿

孕24~28周,孕妈妈就需要“喝糖水”(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英文缩写OGTT)。空腹及服糖后1小时、2小时3次抽血检查,血糖值应分别低于5.1、10.0、8.5毫摩尔/升。任何一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这个标准,就会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GDM),成为“糖妈妈”。

“我怎么可能糖耐量不过,一定是检查前吃错饭了!”

正确的“喝糖水”检查应该怎么做呢?在试验前3天正常进食,每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应低于150克,过分节食可使糖耐量减低而出现假阳性。

检查前一日正常进食晚餐,之后空腹8~10小时,可以少量喝水,检查前一晚应避免空腹时间过长而导致的清晨反应性高血糖,从而影响诊断。

检查当日在早晨8~9点抽取空腹静脉血,然后将医院领到的75克葡萄糖(82.5克葡萄糖粉),溶于300毫升温水中,于3~5分钟内喝下。从喝第一口开始计时,分别于1小时、2小时抽取静脉血送检,得到3个时间点的血糖值。

检查期间静坐、禁烟,同时注意准时采血。

有的准妈妈在做糖耐量检查前,因为害怕被扣上糖尿病的帽子,会相信一些诸如“如何确保糖筛顺利通过”“糖筛保过法典”等秘籍,了解准妈妈在做糖筛前在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其实,准妈妈去做糖筛前不需要做特别准备,保持平时的生活状态即可。这样检测的血糖结果才是准确的,“喝糖水”结果真实,有指导意义。

“怀孕被扣上个‘糖妈妈’的帽子,我‘稍加注意’就是了!”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孕妇只是个别数值略高于正常范围,而产检医生一般会建议其进行饮食控制或咨询营养科门诊。有的孕妇此时还不太在意饮食和血糖管理,结果发展到需要住院治疗,才开始重视。

国际糖尿病联盟2021年的数据显示,全球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约为16.7%,且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中国发病率为9.3%~18.9%,其中35岁以上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高达26.7%。妊娠期糖尿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一方面增加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形、早产、巨大儿、剖宫产、子痫前期、产后出血、新生儿脑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等不良妊娠结局;另一方面,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及其子代发生2型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的远期风险也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的影响不局限于胎儿和新生儿时期,而是持续孩子一生,且这种影响可随子代年龄的增加更为显著。

因此,这个看似“只需要稍加注意”的问题,我们需要严肃对待。

“饮食控制,现在信息发达,看看别人怎么吃就是了!”

事实上,住院患者很大一部分并没有经过专业的营养科咨询、随访,而是听别人经验分享、非专业渠道获得信息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控制饮食就意味着“少吃”(总量减少),或者是“主食要少吃,而且越少越好,甚至不吃主食”。记得曾有一位基础体重比较重的糖妈妈更是认为自己少吃点,宝宝可以吸收自己身上的营养,既提供了营养,又让自己减了肥。还有一些糖妈妈发现,这餐主食少吃点,这餐血糖就控制得好。

事实上,在糖尿病的营养治疗中,主食必不可少,少吃或不吃主食从短期看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但长期可对母儿造成不利影响。一方面,碳水化合物供给的能量不够机体需要,物质代谢紊乱,糖异生加剧,酮体产生,严重可导致酮症酸中毒,而酮体是会影响到宝宝智力发育的;另一方面,主食吃得过少,为补偿饥饿,有一些糖妈妈就进食大量肉类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脂肪摄人过量,不利于血脂的控制,长期蛋白质过多还可加重肾脏负担。

其实,孕期体重增长是有参考依据的。营养治疗必须以满足母儿的营养需要为基础,提供足够的能量及营养素给孕妇和胎儿,使胎儿的生长发育正常。少吃或不吃即饥饿疗法不仅可引起低血糖、营养不良,严重者发生酮症酸中毒,危及母儿生命。糖妈妈的饮食并不是一味地限制饮食量,而是一套完整的饮食框架以优化饮食结构,强调的是合理安排餐次、定时定量,以及食物营养的科学搭配,并能保持适量的运动,而不是强调忍饥挨饿。

“有一种‘扎手指’的痛是可痛可不痛的!”

良好规律的血糖监测能够及时发现血糖的异常,为临床方案提供指导依据。

糖妈妈进行饮食和运动管理期间,需要“扎手指”监测末梢血糖,这是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血糖大致情况的方法,为临床医生调整饮食、采取用药方案等提供指导依据。血糖控制欠佳或不稳定,或者出现饥饿性尿酮体,增加饮食量后血糖又超标的糖妈妈,需要及时使用胰岛素治疗。在刚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需要每天监测血糖大轮廓,共7次(包括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和夜间血糖),血糖控制稳定后,每周至少监测1次血糖大轮廓,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糖妈妈,建议每周至少监测1次血糖小轮廓,共4次(包括空腹血糖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将饮食及测得的血糖值做好记录,就诊时带上。

“胰岛素有依赖性,用了就停不掉了!”

有些糖妈妈很抗拒使用胰岛素,不仅仅是害怕自我注射,更担心“是药三分毒”,害怕药物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经常会有糖妈妈问“打胰岛素会不会影响胎儿?”“打了胰岛素以后是不是就不能停了?”

事实上,胰岛素属于大分子蛋白,类似于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不能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不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仅仅是在孕妇体内起到降血糖的作用。由于它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胰岛素目前在我国是糖妈妈的首选。

大部分糖妈妈随着分娩结束,便无须再使用胰岛素治疗,因此也不存在打胰岛素后成瘾的情况。不过要注意的是,要正确、规范使用胰岛素,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随身备有零食,以防发生低血糖。

“‘卸完货’就万事大吉了,就可以把之前控制的全部补回来了!”

很多糖妈妈都以为,生产后孕期的所有不适都会随之缓解,包括血糖的异常。有的糖妈妈在孕期因为担心胎儿情况,还能较好地依从血糖管理方案,等到分娩结束后就开始大吃大喝了,大有把失去的都补回来的趋势。然而,在孕期诊断了糖尿病的孕妈妈,远期妈妈和宝宝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非常高。在产褥期同样要参照孕期管理,并于产后42天再做一次“喝糖水”检查,如果结果仍然异常,就需要内分泌科门诊随访继续治疗。

猜你喜欢
糖水主食胎儿
糖水不等式
聪明吃主食
好日子(2022年6期)2022-08-17 07:16:58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趣说“糖水不等式”
晚餐该不该吃主食?
一顿没有“主食”的晚餐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下火秘方 荔枝核糖水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12-15 09:08:51
在广东,有糖水的夏天才算真正的夏天
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2:14
MRI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