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叶自古以来就被用来杀虫、止瘁、驱蚊,最早可见于《本草纲目》。桃叶药性平和,味苦、辛,归脾、肾经,功效主要是祛风清热、燥湿解毒、杀虫。研究表明,桃叶还有消肿止痛、通利大便、去斑、治脚气、驱蚊等功效。
沂蒙山区有一广泛应用的民间验方——桃叶膏,主要用于治疗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小儿厌食症。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且多发的一种慢性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小儿厌食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小儿厌食症诊断标准①年龄lt;14岁。②病程≥2个月。③食欲明显减退,不思饮食甚至拒食,进食量比过去明显减少;3岁以下儿童每日面食、米饭、面包等谷类食物摄取量不足50克,3岁以上儿童每天谷类食物摄取量不足75克,同时肉、蛋、奶等摄人量极少。④蛋白质热能摄入量不足,矿物质及维生素摄入量不足。⑤除遗传因素外,小儿的身高、体重均低于同龄正常平均水平。符合第①~④条或第④⑤条者即可诊断。
膏方组成鲜桃叶5 000克,刺猬皮30克,黄精30克,丹参30克,鸡冠花30克,水红花子30克,鸡内金30克,蜂蜜200克,红糖400克。
熬制方法以晚秋季节颜色上乘的桃叶为佳。取桃叶约5000克,洗净后用刀切碎,取干净的细碎桃叶置提取锅中,加入其余中药饮片。如不能一次熬制,可把药材均分为两份熬制。加水武火煎煮至沸,改文火继续煎煮至桃叶烂如泥。反复加热煎煮3次,煎煮时间分别为1.5小时、1小时、0.5小时。期间注意搅拌,避免煳锅。将三次煎煮液合并,过滤后取滤液回锅继续煎煮浓缩至稀糊状,加入蜂蜜和红糖继续浓缩至滤液拉丝,装入清洁容器中,冷却后即为桃叶膏。浓缩时间约需5小时。
服用方法空腹,每次6至10克,一天两次,用温水化开冲服,7天一个疗程,婴幼儿用量酌减。若能配合小儿推拿更佳。
《金匮玉函要略方》记载,将新鲜桃叶切碎后进行蒸煮,用其水沐浴,可清热解毒、驱蚊杀虫。《本草纲目》中也记载,桃叶“疗伤寒时气,风痹无汗,治头风,通大小便,止霍乱腹痛”。《本草再新》记载“桃叶能发汗除痰,消湿杀虫”。可见桃叶的药用历史悠久。
采摘十月份的桃叶药用效果最佳,与桃枝一样可作为泻剂与驱虫剂利用。近年不少文献报道,桃叶提取物对中华按蚊成蚊有熏杀作用,并认为该作用是氰苷水解生成的氢氰酸对蚊虫的毒理反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者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桃叶驱蚊物质浸提法的最适条件:提取温度60摄氏度,提取时间150分钟,物料比为1:20,提取次数3次。
桃叶驱蚊杀虫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其低毒性、环保性以及具有其他化工制品所不具备的天然芳香气味和低刺激性,今天仍然为人们关注和认可。
痱子亦称为粟粒疹,是由于高温闷热环境中出汗过多且不易蒸发,致使汗腺导管口阻塞,汗液潴留后汗管破裂而引起汗液外溢,渗入周围组织引起的浅表性炎症反应。痱子是夏季常见皮肤病,搔抓后可继发感染,导致疖肿,有时可持续数周不消退。
儿童痱子可以用桃叶煮水外洗。取桃叶100克(新鲜桃叶和干桃叶各50克),用水1000毫升煎煮半小时后放容器晾凉备用。可以用此水直接涂抹患处,若面积大也可以掺入洗澡水中外洗,坚持使用几天可见效。
《本草纲目》中记载桃叶的功效,第一便是“发汗”。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桃叶内含具有抗炎成分的柚皮素,有抗菌抗炎作用;所含的丹宁有解毒消炎、止痛止痒的作用,可使痱子迅速消散。此外,为了预防痱子,夏季不要给孩子穿、盖太多,尽量选用透气、吸汗的薄面料衣服。
桃叶中利用最多的是扁桃叶的提取物扁桃叶酸,作为避孕剂和治疗滴虫病的药剂广泛使用。现在已有很多桃叶系列产品上市,如桃叶药物牙膏、桃叶妇科栓、桃叶肛门栓等。国内也有用桃花和桃叶黄酮做成保健品的专利,认为桃花或桃叶的粗提物可以降血糖、血脂,可望用于预防或治疗糖尿病。
我国是世界种植栽培桃树面积最大的国家,桃叶资源十分丰富。因此,我们要进一步研究桃叶资源的充分利用,为社会创造更好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