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时,若胸部CT检查发现胸骨后方、升主动脉前方有肿瘤,可能就是胸腺瘤。该怎么办呢?了解以下几点可做到心中有数。
胸腺瘤是前纵隔区最常见的肿瘤,多为良性肿瘤,也有恶变可能。大多无特殊症状,有的可出现咳嗽、胸闷、胸痛、心慌等。若是出现头面部肿胀、声音嘶哑、胸腔积液等表现,则提示可能为恶性胸腺瘤。约30%患者可伴有重症肌无力,轻者表现为眼睑下垂,重则四肢无力甚至呼吸无力,危及生命。手术前选择胸部增强CT检查有助于准确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内部情况、边缘情况及对大血管的影响,但是无法准确判断病理良恶性情况。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能够在术前获得病理诊断。如果判断胸腺瘤可能性高且可以手术切除,建议手术切除获取病理诊断。因为胸腺瘤紧邻大血管、肺等重要器官,穿刺容易引起大出血、气胸等风险,一般不建议术前穿刺获取病理。
胸腺瘤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传统手术方式为双腔气管插管全麻,经胸骨正中劈开胸骨,或经侧胸开胸或胸腔镜切口,行胸腺瘤切除手术。这种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疼痛明显且持续时间久、术后恢复速度慢、伤口愈合不美观等缺点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随着手术和麻醉技术的发展,目前有了仅在上腹部开一小口,从剑突人路行胸腔镜胸腺瘤切除的超微创手术,已经获得众多学者的认可。手术时患者平躺,不用全身麻醉,不用进行气管插管,在麻醉医师以及监护设备的保驾护航下,采用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结合局部麻醉,必要时辅助使用镇静、镇痛药物,使患者安静入睡。手术医师在剑突下进行局部麻醉,然后开一个小切口,2~3厘米,切除剑突,钝性游离胸骨后间隙,用特制的胸骨抬举拉钩抬举胸骨下段,置人胸腔镜观察手术整个过程;使用超声刀打开双侧胸膜,找到双侧膈神经,沿双侧膈神经内侧从下往上清扫心包前及纵隔脂肪,完整切除胸腺瘤,用标本袋取出标本。手术完毕后,麻醉医师给患者扣面罩充分膨肺,促使胸腔内气体全部排出。然后手术医师在操作孔留置引流管并缝合切口。手术结束后患者经轻声呼唤即可清醒,由护理人员用平车或者轮椅送回病房。整个过程持续一个多小时,患者在睡梦中度过,不会有明显痛苦。
手术前后的护理对患者恢复相当重要。吸烟患者需要在术前两周戒烟,术前进行肺功能锻炼。准备接受手术的患者可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锻炼。①腹式呼吸:患者平躺,双手按压腹部,用鼻子深吸气,手部按压隆起的腹部,促使腹部尽量往回缩,反复练习,呼吸比为1:3,呼吸频率为12~16次/分钟,每次练习时间为15分钟。②缩唇呼吸:患者坐立位,用鼻子慢慢呼气,稍加屏气后将嘴巴回缩呈现鱼嘴状,再缓慢吐气,反复练习,呼吸比为1:1.5,呼吸频率为8~10次/分钟,练习时间为15分钟。
入院后由专业人员进行手术前的心理指导,消除麻醉、手术焦虑。患者术后回病房,护士会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胸腔引流是否通畅,引流量是否在范围内;协助咳嗽、咳痰,尽早下床活动,必要时使用口服或者静脉/肌肉注射镇痛药,有助于患者加速康复。
目前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已得到广泛应用,有许多不同的手术人路,包括颈部人路、单侧或者双侧胸人路、剑突入路、机器人胸腔镜等。侧胸胸腔镜已经逐渐普及,但是患者由于镜头及器械损伤,术后肋间神经麻木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终生。自剑突人路胸腔镜切除胸腺癌被首次报道以来,该手术方式已逐渐得到认可,其优势在于避免了损伤肋间神经,同时视野更加广,可以在切除胸腺瘤的同时清除前纵隔所有脂肪,减少了残余胸腺癌的可能。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在胸外科手术也已得到广泛应用。将保留自主呼吸麻醉和剑突入路单孔胸腔镜手术技术相结合,提出一个新的更微创的术式,给更多胸腺瘤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