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是一组累及骨与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肌腱、滑膜、滑囊、韧带和软骨)及其他相关组织和器官的慢性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疾病。这些疾病病因多种多样,发病机制不甚明了,主要是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动导致的,可以影响关节、肌肉、骨骼、皮肤、内脏等组织和器官,导致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风湿病还包括一些其他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共同特点是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
尽管“风湿病”这个词中包含“风”和“湿”两个字,但它与天气因素无关。实际上,这个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学理论,那时人们认为一些疾病与环境因素有关,包括风和湿。因此,“风湿病”一词被用来描述与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相关的一类疾病。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风湿病是一组免疫系统异常活动引起的疾病,与天气无关。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而不是外部环境的影响。
风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根据其发病机制、病理和临床特点,将风湿病分为十大类。
①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多肌炎/皮肌炎、抗磷脂综合征、系统性血管炎综合征(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等)等。②脊柱关节炎:包括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等。③退行性变: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骨关节炎。④遗传、代谢和内分泌疾病相关的风湿病:包括Marfan综合征、先天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痛风、假性痛风;肢端肥大症、甲减、甲旁亢相关关节病等。⑤感染相关风湿病:包括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等。⑥肿瘤相关风湿病:包括原发性(滑膜瘤、滑膜肉瘤等)、继发性(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等)。⑦神经血管疾病:包括神经性关节病、压迫性神经病变(周围神经受压、神经根受压等)、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等。⑧骨与软骨病变:包括骨质疏松、骨软化、肥大性骨关节病、弥漫性原发性骨肥厚、骨炎等。⑨非关节性风湿病:包括关节周围病变(滑囊炎、肌腱病等)、椎间盘病变、特发性腰痛、其他疼痛综合征(如纤维肌痛综合征)等。⑩其他有关节症状的疾病:包括周期性风湿病、间歇性关节积液、药物相关风湿综合征、慢性肝炎等。
风湿热是因A组链球菌感染咽部后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关节、心脏、皮肤和皮下组织.偶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浆膜及肺、肾等内脏器官。该病有多种临床表现,以关节炎和心脏炎症为主,也可伴有发热、皮疹、皮下结节、边缘性红斑、舞蹈病等。风湿热本身发作呈自限性,若反复发作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伤,导致永久性心脏瓣膜损伤和风湿性心脏病。本病多发于冬春阴雨季节,寒冷和潮湿是重要的诱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最常见的人群是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3岁以内的婴幼儿极少见。
风湿热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人体感染链球菌后,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来对抗细菌。然而,在某些个体中,这种抗体可能与心脏、关节和其他组织中的某些蛋白质相交叉反应,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这些组织并引发炎症。具体来说,风湿热的发病机制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分子模拟链球菌的表面蛋白如M蛋白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可能与心脏、关节和其他组织中的一些蛋白质相似。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可能会攻击这些组织中的相似蛋白质,导致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
宿主因素人群中3%~6%对风湿热存在易感性,病例的家族聚集现象以及同卵孪生的一致性——特别是舞蹈病,证实了风湿热的易感性存在遗传学背景。
免疫复合物形成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与链球菌或其产生的毒素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可能在体内沉积并引发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导致心脏、关节和其他组织的损伤。这些反应可能导致心脏瓣膜炎、关节炎、皮肤疹和其他症状。
风湿热的表现症状可以涉及多个系统,常见的症状包括以下几种。
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一个主要症状,通常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红肿和活动受限。多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通常是大关节,如膝盖、踝关节、肘关节等,关节疼痛常在两周内消退。
心脏炎症是风湿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心内膜炎、心肌炎和心包炎。风湿性心脏病的特征是瓣膜损伤,二尖瓣必定受累,有时合并主动脉瓣受累。症状可能包括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窦性心动过速(入睡后心率仍gt;100次/分)常是心脏炎症的早期表现。
皮肤症状风湿热的经典皮疹是边缘性红斑,起初为粉色斑疹并从中心开始消散,遗留匍行扩展的边缘,多出现在四肢躯干。皮下结节表现为骨性突起处皮下无痛性肿物,常出现在手、肘、足、枕部以及脊椎等处。
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行动迟缓、共济失调等。
其他症状其他可能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食欲缺乏、关节活动时的呻吟声等。
风湿热的症状严重程度和表现方式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且在治疗前后也可能有所变化,及时就医和治疗对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风湿病和类风湿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尽管它们名称相似,但在临床表现、病因和治疗方面有所不同。
风湿病是一个广义的术语,通常用来描述多种与关节、骨骼、肌肉和软组织有关的疾病。风湿病的范围广泛,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风湿病的发病机制多种多样,但通常涉及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动。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导致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破坏,是造成人类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类风湿是一个系统性疾病,可以出现关节外表现,如乏力、皮下结节、肺部受累、心包炎、血管炎、周围神经病及血液系统受累。其特征包括对称性近端关节肿胀、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通常从小关节开始,然后逐渐波及更多关节。其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动,引起免疫细胞攻击关节组织,导致关节炎和破坏。
总之,风湿病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而类风湿关节炎是其中一种具体类型的风湿病。其他类型的风湿病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在症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面有所不同。治疗方法通常取决于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