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论证是一种求异思维,从正反两个方面去阐述道理,如通过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等对立的两方进行对比阐发议论,使论点更加鲜明。对比论证可以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横向比较,如《劝学》中骐骥与驽马的对比,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也可以是同一对象前后的纵向比较,如《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唐庄宗前期的“可谓壮哉”与其后期的“何其衰也”形成对比,突出了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论点;还可以是事实与该事实的反向假设对比。如《六国论》中作者在论述了齐、燕、赵灭亡的原因后,假设韩、魏、楚三国不以地赂秦,齐国“勿附于秦”,燕国“刺客不行”,赵国“良将犹在”,那么存亡的结果还不能轻易断定,通过虚实对比论证了“弊在赂秦”的观点。
运用对比论证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切忌生硬对比。正反两方应在同一范畴内且具有可比性。如《劝学》中蚓与蟹,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后者却有六跪而二螯。两者的先天条件对比鲜明,有力凸显了论证观点。其次,论证结构要清晰显豁。对比论证一般是先正后反,并且在正反之间可以适当添加过渡词句,如“反之”“反观”等。而且在对比之后应有分析总结,点明观点。如《师说》在 “爱其子”与“于其身”的对比之后,总结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的观点。
使用对比论证,切忌将毫不相关的事例生拉硬扯,进行比照。如此得出的结论极不可靠。逻辑上讲对立统一,就是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