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维译文本的用典翻译研究

2024-06-03 11:57任娟阿步利孜·穆沙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10期
关键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技巧翻译方法

任娟 阿步利孜·穆沙江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而对维译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典故翻译的研究,正是响应十八大文化强国建设的号召。该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文本,搜集整理了其中的诗歌典故,以诗歌典故的维吾尔语翻译语料为研究对象,概括分析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用典概况、用典特色及典故的维译,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典故在维译过程中运用到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进行详细探讨,分析其维译本是如何通过翻译来传递文化内涵和文化思想精华的,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文化传承;用典;维译;翻译方法;翻译技巧

中图分类号:H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04(a)-0029-05

A Study on the Lexical Translation of Excellent Uyghur Translations

—Taking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III) as an Example

REN Juan, Abuliz Mushajia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Yili Normal University, Yining Xinjiang, 8353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third volume of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as the text, collects and sorts out the poetic allusions, takes the Uyghur translation corpus of the poetry allusion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use of the classics, the use of the classics in Xi Jinping:The Governance of China (III) and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translation skills used in the allusions in it in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lation, and analyzes how the Uyghur translation transmits cultural classics through translation, so as to better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 Xi Jinping:The Governance of China; Cultural inheritance; Allusion; Wei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methodygur; Translation skills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与相关部门和单位联合编纂,涵盖了习近平同志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其中包括92篇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指示、批示、贺信等,全书共划分为19个专题[1] 。覆盖了广泛的主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献材料。同时本书中还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该时间段的图片41张,以供国内外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工作的日常。该书详尽记录了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新的重大进展和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仅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2]。从 2015 年 7 月 起,民族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了多种语言版本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以适应广大读者的需要。2021年12月推出了维吾尔语版本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这一版本的出版和發行为广大群众了解我国形势、政策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3]。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用典的维吾尔语翻译进行探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我国古诗文的魅力和韵味,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民族团结角度来看,便于各民族了解我国的形势与政策,以此来促进各民族群众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利于祖国的繁荣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

1 用典概括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4]。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众多卓越的诗歌典故被引用,且大部分都是从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中选取出来的精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全书涵盖19个专题,“据统计,该书中引用古诗文的专题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14个专题,全书共引用古诗文78条,其中不包含成语、俗语、名人名言等。另外,为了读者在政治文体中更好地理解古诗文所表达的含义,该书还做了不少注解。

2 用典特色

2.1 时代跨度大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引用典籍的出处,上至上古时期,下至中华民国,跨越了历朝历代,既展现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赋予了原典故贴近时代的新意。诗歌典故穿越时空界限,进入我们的视野中,并迸发出了鲜活而又强大的生命力。

2.2 涉及范围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用典包罗万象,囊括经史子集。从《诗经》《左传》《论语》《孟子》到《史记》《战国策》,从《周易·系辞下》《墨经》到《离骚》《东坡文集》,从《建国方略》到《毛泽东诗集》,足以见得引用典籍的范围之大、内容之广,古代对联、书信、奏折中的典故也多被引用,且都贴近主题,让晦涩难懂的典故在新时代语境下焕发出新的活力[6]。

2.3 挖掘钻研深

据统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引用的典故共计78条,其中引用较多是儒家、道家、法家的內容,如《论语》《礼记》《孟子》等广为人知的经典作品,还涉及不少知名度较低的作品,如刘昫等人撰写的《旧唐书·柳亨传》、夏明翰的《就义诗》、何坦的《西畴老人常言》等,从知名度来看,这些作品的知名度远不如经典作品,属于较为冷门的典籍,但由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引用,这些冷门的典籍重新活跃了起来,绽放出了新的生命力。

我国文化传承千年,各种诗歌典故、名言警句汗牛充栋,但一些富含哲理、蕴含智慧的典籍却鲜为人知,如何让这些“冷门”典籍变“热门”,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做出了表率。这对各民族传统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尤为重要,也凸显出了典故维译研究的实用性和必要性。

3 典故维译翻译方法

3.1 逐词翻译

“逐词翻译”是一种翻译方法,是指不考虑两种语言在词法、句法和语义方面的差异,将原文语句一个词(字)一个词(字)地进行对译[7]。

例1: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P124)

译文:ɡepini a?耷li?掼andin i?蘩ini k?覬rɡ?藓n ?藓la, i?蘩ini k?覬rɡ?藓ndin h?藓rikitini k?覬z?藓tk?藓n ?藓la.(P191)

例1出自傅玄的《傅子·通志》,意思是要想甄别一个人,与其听他说话,不如看他做事;与其看他做事,不如观察他做事的行为习惯。维译文对原文中的词进行了逐一的对应翻译,将“听言”译为“ɡepini a?耷li?掼andin” ,“观事”译为“i?蘩ini k?覬rɡ?藓n”,“观行”译为“h?藓rikitini k?覬z?藓tk?藓n”,不仅完整表达了原文的含义,还准确传达了总书记表达的深刻含义。

3.2 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不仅能够准确传达原文内容所表达的含义,也能够兼顾原文的语体风格,而且不会对原文内容进行任何改变的一种翻译方法。

例2: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P454)

译文:?誦irajni k?覬rm?誦k y?藓yn ?藓jn?藓kk?藓, byɡynni ?誦y?蘩?藓nm?藓k y?誦yn ?覬tmy?蘩k?藓 baqmaq lazimdur.(P698)

例2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奋传》,意思是明镜是用来照人的外形的,往事是用来认识或指导当今事物的。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能修正我们的人品、培养我们的作风,我们要以史为鉴,从历史中认清自己、看清世界;把握好自然发展的历史规律,以历史经验指导实际生活。“照形”在译文中直译为“?誦irajni k?覬rm?藓k”,“知今”直译为“byɡynni ?誦y?蘩?藓nm?藓k”,译文清楚简洁,忠实翻译出了原文的含义。

例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P439)

译文:dostlarni?耷 jiraq-jiraqlardin kelip ?諨?藓m bolu?蘩i k?覬?耷yllyk i?蘩 ?藓m?藓smu? (P672)

例3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志趣相投的好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也感到十分愉快吗?”这个文化典故的引用其一意在表达对各成员国的诚挚感谢及欢迎,其二则是指出各成员国未来更要互帮互助勇往直前,延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译文中“jiraq-jiraqlardin kelip”(从远方来),直译了原句中的“自远方来”。直译使原文内容清楚简明。

3.3 意译法

有的诗歌典故运用了修辞等手法,表达得较为抽象,直译法无法表达其含义,让读者无法理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译者往往会采用意译法。意译法指的是能够在不受原文形式约束的情况下,保留原文意义的一种翻译方式。

例4: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P398)

译文:e?掼ir m?藓sulij?藓tni zimmisiɡ?藓 elip uzun s?藓p?藓rɡ?藓 atlan?掼anlar i?蘩 wu?諨udqa ?誦iqmi?掼u?誦?藓 b?藓l qojuw?藓tm?藓 jdu.(P613)

例4出自西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这一名言意思是肩膀上扛着重担而要走远路程的人,不会任意挑选一个地方而休养生息。译文中用“i?蘩 wu?諨udqa ?誦iqmi?掼u?誦?藓 b?藓l qojuw?藓tm?藓jdu ”(不会中途而放弃)对“不择地而息”进行了解释翻译,虽表达出了原文的含义,但缺少了原文的韵味。

例5: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P434)

译文:barliq m?藓w?諨udat jiltizini saqlap qal?掼andila ?覬syp jetil?藓l?藓jdu, barliq i?蘩 ?藓χlaq w?藓 h?藓qqanij?藓tk?藓 uj?掼un bol?掼andila muw?藓pp?藓qij?藓tlik bolidu. (P665)

例5出自西汉刘向《说苑·谈丛》,含义为世间万物如果保住根本就能生长,而一切事情只要符合道义就能成功。此典故意在强调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顺应历史的潮流、时代的发展,各族人民的美好心愿得以实现,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美满。由于维吾尔语中并没有“道”的对应说法,译文中用 “?藓χlaq w?藓 h?藓qqanij?藓tk?藓”(道德和正义)解释了原句中的“道”一词,不仅巧妙地传达了原文的内涵,同时也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原文含义。

例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531)

译文:χ?藓wp-χ?藓t?藓rni ?藓stin qiqarmi?掼anlar ronaq tapur, rah?藓t para?掼?藓tk?藓 berilɡ?藓nl?藓r halak bolur.(P816)

例6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在忧愁和祸患的艰苦环境中人和国家得以生存,在享樂安逸中人和国家则会趋向衰亡。这则典故意在指出我们一直以来都是在艰苦磨难中走过来的,任何外力都不能击垮我们,我们要自立自强,增强忧患意识。译文中“χ?藓p-χ?藓t?藓rni ?藓stin qiqarmi?掼anlar ronaq tapur”(在危险的时候不会忘记兴旺)意译了原文的“生于忧患”,准确传达了原文含义。

3.4 创译法

创译是指翻译者为了实现特定的翻译目的(例如满足接收者的特定需求),舍弃原文的意义和形式,创造性地对其进行重新加工的一种翻译方式。

例7: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P67)

译文:ker?藓k ?藓m?藓s mejχua?掼a ?覬zɡil?藓rni?耷 maχti?蘩i, arzuji ?蘩u taralsa k?藓?耷 ?諨ahan?掼a χu?蘩 hidi.(P109)

例7出自元代王冕的《墨梅》,意思是梅花不需要他人夸奖自己的颜色清新淡雅,只是想把清香之气散发在天地之间。“汉语的古诗文通常讲究词句的对仗工整及语音的和谐,通常采用上下两句词句相互呼应,意义相互贯通补充的句式。”[8]原文是七言诗,而译文中上下两句音节数均为15个,且“maχti?蘩i”和“hidi”押“i”的韵,不仅富有节奏感,还译出了古诗文的音韵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文的形式进行了舍弃,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了处理,从而准确地表达了原文的内涵。

例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P248)

译文: ?誦ynki ?蘩undaq i?蘩 qili?蘩qa b?藓kmu χu?蘩tar m?藓n ?覬zym, a?蘩u χu?蘩tarliqta mi?耷 ?覬ls?藓mmu joqtur arminim.(P383)

例8出自战国时期屈原所著的《离骚》,意思是“这是我内心深处所渴望的,即使我多次为其逝去,我也绝不会后悔”。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院士大会上引用的,意在激励我国科学家要发扬矢志不移的创新精神,勇于攻坚克难。原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属七言体,译文中上下句分别用了14个音节,用古代维吾尔语诗歌的形式译出了原诗歌的韵律,同时“?覬zym”和“arminim”押韵,富有节奏感,抛弃了原文的形式,灵活地对原文进行翻译,不仅准确表达出了原句的含义,还传达出了习近平总书记表达的深刻含义。

4 典故维译翻译技巧

4.1 增译法

汉语诗文的表意讲求含蓄精炼,常常意味深长却不显山露水。然而有些目的语读者对汉语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在阅读时可能难以理解原文所表达的含义,这时译者通常会根据目的语的语法需求,在翻译过程中添加一些词句段落等,以便目的语读者深刻理解原文含义。

例9:不畏浮云遮望眼。(P226)

译文:tossimu qat-qat bulup aldimni p?藓rwajim p?藓l?藓k.(P349)

例9出自北宋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全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我毫不畏惧层层的浮云会遮挡住我的视线,只是因为现如今我处在最高处”。引申意为人不应该被一时的利益蒙蔽双眼,要有睁眼看世界的大局观。译文中增加了“qat-qat ”(层层叠叠)一词,突出了浮云厚重的特点,如此翻译使得原文表达的含义更加深刻。

4.2 减译法

减译法是指一种基于目的语言的词汇、句法、语义、修辞或文体需求,对原文中的某些词汇、句子或段落进行删减,以更加简洁、流畅地表达原作思想内容的翻译技巧[9] 。

例10: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P280)

译文:d?藓wrɡ?藓 qarap qanun tyzylidu, i?蘩qa qarap josun.(P435)

例10出自《战国策·赵策二》,意思是依据变化的时代来制定法律政令,依据具体的情况来制定礼仪教化。原文中两个“制”(制法、制礼)译文中只译出其一“tyzylidu”,在呈现原文意义的同时,使译文更为简练。

例11: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P326)

译文:mundaqla burulup qarisam, turar u ?藓n?藓 k?覬z aldimda.(P505)

例11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意思是“不经意间一回头,却发现我思念的那个人站在灯火昏暗之处”。此句表达了元夕之夜与亲人意外相逢的喜悦,在这里则指的是作者辛弃疾忧心为国,却怀才不遇的心理[10]。译文中“灯火阑珊处”(昏暗之中)省略未译,表达不出原文中作者怀才不遇、内心忧愤的意味。

4.3 合译法

合译法指的是翻译中将原文的两个或多个句子合并,译为一个句子,以达到更高效的翻译效果。

例12: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P449)

译文:de?耷iz eqin-?諨iralarni si?掼durali?掼anliqi y?誦yn bipajandur.(P696)

例12出自《管子·形势解》,意思是大海的广袤无垠是因与细小的河流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译文为“de?耷iz eqin-?諨iralarni si?掼durali?掼anliqi y?誦yn bipajandur.”(海水因为包容了溪流才辽阔)。可以看出原文是两个分开的小短句,而译文是将两个短句合译成一个句子,不仅提高了翻译的流畅性,还提高了翻译的质量,在正确地传达作者愿意的同时,使得文章紧凑简练。

例13: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P119)

译文:d?覬l?藓t quru?蘩ta tyzymni ?藓stajidil ojla?蘩maj bolmajdu.(P182)

例13出自《商君书·壹言》,意思是但凡要建立一个国家,都需要对其制度进行深入思考,这是不容忽视的。译文除了运用合译法之外还运用了直译法,将两句合成一句进行翻译,“d?覬l?藓t quru?蘩ta tyzymni ?藓stajidil ojla?蘩maj bolmajdu”(国家的建立不得不认真考虑制度),使得整句更加流畅,行文更加紧凑,语言通顺简练。

例14: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P526)

译文:bir e?掼iz s?覬rinimu ?藓m?藓lij?藓tt?藓 k?覬rsit?藓lmiɡ?藓n ad?藓m tym?藓nl?藓p kitap oqusimu bikar.(P808)

例14出自明代诗人林鸿的《饮酒》,此句意指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问题的时候,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必须深入了解民情,倾听民意,真正付诸行动,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原文中是两个短句,而译文中合成了一句话“bir e?掼iz s?覬rinimu ?藓m?藓lij?藓tt?藓 k?覬rsit?藓lmiɡ?藓n ad?藓m tym?藓nl?藓p kitap oqusimu bikar.”(一句话不能落实在行动上的人就算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使得行文流畅,语言更加简洁,同时,也表达出了原文的含义。

5 结束语

本文以维译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典故为研究对象,对维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使用了直译、意译、创译等翻译方法,还灵活运用了增译、减译、合译等翻译技巧。这要求译者要熟知和掌握两种语言的文化知识,不仅要忠实表达原文内容,还要创造性地进行重新翻译的处理,力求传达出原文的含义和诗歌韵味。

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用典进行翻译探究,我们对诗歌典故维译过程中用到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如此能更好地将诗歌典故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传承诗歌典故背后的传统文化,拓宽政治视野,稳固民族根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 张俊涛.《习近平用典》诗词典籍维译研究[D].伊宁:伊犁师范大学,2020.

[3] 塞尔达尔·吾麦尔.习近平用典维吾尔语翻译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9.

[4] 高晓,白阳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典故英译翻译方法探析[J].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神州,2021(23):91-92.

[5] 龚沁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用典英译探究[J].长江丛刊,2020(3):93-94.

[6] 姜雅明.习近平用典中的价值观及翻译探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用典俄译研究为基础[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26(2):12-20,158-159.

[7] 张翅鹏.政治文献中典故的英译策略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本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22,36(4):56-60.

[8] 朱思苇,张庆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诗文翻译方法研究[J].新闻传播,2021(11):23-25.

[9] 张丽娟,吕骏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宣用典英译研究:基于纽马克文本功能理论[J].浙江大学学报,2022,21(3):297-301.

[10]曹清清.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用典的语用研究[D].温州:温州大学,2022.

猜你喜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技巧翻译方法
浅谈日语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浅谈中国特色经济词汇翻译特点及技巧
目的论视角下商务英语翻译技巧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中医语言隐喻分析及其翻译方法研究
结合语境翻译文言文方法举隅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英国热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法国作家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