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红
【摘要】 目的 探究多学科照护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10月于遂川县人民医院诊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多学科照护模式干预,均持续护理6个月。比较2组负性情绪、遵医行为、血压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2组负性情绪、血压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遵医行为中坚持服药、合理饮食、血压控制、适量运动、情绪调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6.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照护模式干预能够有效减轻老年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患者遵医行为,进而更好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可临床推广。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多学科照护模式;负性情绪;遵医行为;血压控制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14-0108-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5
高血压为心血管内科常见慢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表现为血压持续异常升高,会引起心悸、头痛、疲劳等。若不能有效控制血压,会引发较多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1]。高血压病程较长,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目前临床尚未明确老年高血压发病机制,多认为与年龄增长、不良饮食习惯、吸烟等有关。单纯药物治疗难以稳定控制血压,还应遵照医嘱加强日常管理[2-3]。受疾病、认知等影响,部分老年高血壓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易产生抵触心理,遵医行为较差,影响病情控制,因此加强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多学科照护模式融合多门学科内容,将医疗机构中各项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旨在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4]。基于此,本研究选择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分组对照,分析多学科照护模式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0月于遂川县人民医院诊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62~83岁,平均(73.16±4.54)岁;病程2~16年,平均(9.15±2.36)年;体质量指数19.7~28.5 kg/m2,平均(23.91±1.75)kg/m2。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63~82岁,平均(73.23±4.58)岁;病程2~16年,平均(9.19±2.41)年;体质量指数19.9~28.1 kg/m2,平均(23.87±1.79)kg/m2。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5]中相关诊断标准;精神状态良好,交流能力正常;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心功能不全;免疫功能障碍;存有肢体功能障碍;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临床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患者至门诊就诊时,护士发放疾病宣传手册,以口头形式讲解高血压发病诱因、临床症状、治疗及护理措施等;叮嘱患者居家遵医嘱按时服药,根据自身耐受情况坚持锻炼;要求患者每月复诊1次,可每2周1次电话随访,给予健康指导。
观察组采取多学科照护模式干预。(1)组建多学科照护小组。小组由心血管专科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营养师(1名)、心理师(1名)、药剂师(1名)、康复师(1名)、资深责任护士(3名)、普通护理人员
(5名)组成。主任医师为组长,副主任医师为副组长。定期开展小组会议,组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患者病情,整合多学科资源,结合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成员需定期参加高血压知识培训及讲座,掌握多学科照护方式,考核通过后方可入组。(2)干预方法。责任护士于患者初次就诊时详细记录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病情、经济状况等信息,建立电子档案,根据患者每次复诊情况实时调整治疗、护理方案。患者就诊及复诊时,护理人员以面对面形式进行相关干预。患者居家期间每周视频随访,进行远程随访干预,30~45 min/次。(3)具体措施。健康宣教,护理人员保持着装整齐,以亲切、友好态度接待患者,主动与患者交流,采用通俗易懂语言向患者及家属普及高血压致病因素、相关注意事项,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进一步宣教,告知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对疾病的危害、血压计使用方式,叮嘱患者定时测量血压。心理护理,心理师利用微信与患者加强沟通,在患者复诊时以面对面形式展开针对性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分享自身病情状况;引导患者以温和方式宣泄内心负性情绪,
如深呼吸、听音乐等;介绍既往病情控制良好的真实案例。饮食护理,营养师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喜好制定针对性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均衡;禁止摄入辛辣刺激类、高胆固醇食物;饮食以易消化、低盐低脂类食物为主,每日盐分摄入需低于6 g;严格要求患者戒烟、戒酒;每次复诊时根据病情控制情况适当调整饮食方案。用药护理,主任医师明确高血压分型后,与药剂师共同制定用药方案,根据患者病情状况确定药物用量、用法,确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开药时需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药物名称、服药方式及存在的不良反应,要求患者居家期间严格遵医嘱服药,若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需及时就诊。运动干预,康复师综合评估患者身体素质,根据其运动习惯制定针对性运动方案,可选择散步、快慢跑、打太极等运动方式,30~45 min/次,2~3次/d;要求患者家属做好监督,可通过微信分享运动情况。
2组均持续护理6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负性情绪、遵医行为、血压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1)负性情绪。于护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6]评估负性情绪。SDS量表共计20个项目,各项目均采用4级评分法,得到各项总分后乘以1.25取整数为标准分,总分100分,以53分为分界值,评分越高患者抑郁情绪越严重;SAS量表共计20个项目,均采用4级评分法,得到各项目总分后乘1.25为标准分,总分100分,以50分为分界值,评分越高患者焦虑情绪越严重。(2)遵医行为。采用医院自制遵医行为量表评估遵医行为。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51,重测效度为0.863。量表包
括坚持服药、合理饮食、血压控制、适量运动、情绪调节
5个维度,各维度评分0~20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患者遵医行为越好。(3)血压控制情况。于护理前后采用血压测量仪(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MDB803)检测患者舒张压、收缩压。(4)并发症。统计2组脑卒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性肾损害等并发症发生情况。(5)护理满意度。利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护理满意度。调查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54,重測效度为0.865,包括服务、操作等方面,总分为100分,≤60分为不满意,61~89分为部分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部分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负性情绪
护理前,2组负性情绪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遵医行为
护理后,观察组遵医行为中坚持服药、合理饮食、血压控制、适量运动、情绪调节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血压控制情况
护理前,2组血压控制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高血压具有起病隐匿、迁延不愈等特点。血压持续升高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极易引发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7]。目前临床针对高血压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并配合生活干预。多数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加之疾病影响,存在较为严重的负性情绪,导致遵医行为差,影响血压控制效果[8-9]。因此,临床需在为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措施基础上联合科学护理措施干预,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从而稳定控制血压。
常规护理多由护理人员遵医嘱实施基础护理,护理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全面性、科学性,已无法满足患者现阶段对护理的需求[10]。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遵医行为中坚持服药、合理饮食、血压控制、适量运动、情绪调节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舒张压、收缩压均较对照组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表明多学科照护模式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效果确切,利于调节患者情绪、血压,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及护理满意度。多学科照护模式选择心血管专科主任及副主任医师、营养师、心理师、药剂师、康复师等多学科人员共同组成护理小组,注重团队合作,以整合多学科医疗资源为前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能够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提升护理的全面性、针对性及可行
性[11]。多学科照护小组工作人员入组前均经过专业化培训,可确保护理服务更为规范。心理师持续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加强心理疏导,及时解答患者心中疑惑,能够有效疏导患者负性情绪,配合针对性健康宣教,可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使患者重视日常护理,有利于遵医行为的改善。营养师根据患者饮食习惯,结合病情发展制定针对性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均衡,改善患者机体状况,避免不良饮食导致的血压波动[12]。康复师综合评估患者身体素质,指导患者通过散步、打太极等方式进行适量、有针对性的康复运动,能够改善患者机体循环代谢,增强降压作用。多学科照护模式关注患者用药、心理、饮食、运动等多个方面,护理人员通过微信进行随访管理、监督,有效规避各种危险因素,有利于患者血压的稳定控制,降低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故护理满意度更高。
综上所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实施多学科照护模式效果确切,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其遵医行为,增强血压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护理满意度更高。
参考文献
[1] 许颖.信息-知识-行为理论护理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及防治效果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6):1021-1023.
[2] 马赣玉,陈诗源,吴焕坤.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0,31(10):1349-1352.
[3] 黄思莹.信息-动机-行为护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学,2020,48(2):276-280.
[4] 顾洁,张茵英.基于链式管理模式的多学科联合健康教育对门诊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5):54-57.
[5]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1):1-44.
[6] 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76-679.
[7] 张维勇,李阿宁,翁华玉.医院-社区一体化分级管理模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增刊2):1516-1517.
[8] 税文运,孙晴宏,邹文军,等.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15(2):263-265.
[9] 万小惠,邵申申,张萍,等.专科医联体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20,47(18):3353-3357.
[10] 冯立楠.康复锻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血压水平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6):2396-2399.
[11] 王荃,杜英华,高进辽.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在稳定期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1,21(12):897-901.
[12] 齐飞,肖金玲.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老年COPD患者运动耐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9,48(3):508-511.
(编辑:徐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