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差异度、技术创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2024-06-03 02:51:49盛明泉龙卉卉鲍群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创新

盛明泉 龙卉卉 鲍群

DOI:10.16366j.cnki.10002359.2024.02.05

摘要:战略差异度对企业的影响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而企业能否通过加大战略差异度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研究企业战略决策方面提供了不同的切入点。采用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样本,实证检验了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技术创新在战略差异度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路径上存在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行业竞争水平、高信息透明度和低融资约束企业的战略差异度越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作用越显著。研究丰富了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文献,并为其提供了研究的新视角。同时有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解战略决策的经济后果,对指导和促进企业进行战略变革及获取竞争优势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战略差异度;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创新;行业竞争水平;信息透明度

作者简介:盛明泉(1964—),男,安徽淮南人,博士,安徽財经大学会计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资本市场公司治理等相关问题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GL095);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AHSKZ2021D25)

中图分类号: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359(2024)02003009收稿日期:20231006

一、引言

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被视为新常态下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同时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枢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党的二十大也强调要“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而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微观主体,一直起着“动力源”的强化作用,那么立足于微观主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就非常重要。当前企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如何改变以往发展战略,推动企业整体持续性发展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对其内涵、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却较少关注战略决策对其的影响。战略是企业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并且获得竞争优势的约定与行动,是企业整体、基本和长期性问题的谋划,战略谋划与企业的行动决策和运行效率密切相关。战略决策作为组成企业内部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其获取竞争优势以及所有经营和投资活动的开端和源头,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战略选择和实施的效果会对企业的整体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一般来说,大多数企业为了获得稳定的业绩和利润会选择行业常规战略。但据战略管理学理论可知,部分企业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时,会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和行业趋势导向对以往的战略进行调整,做出偏离行业常规战略的决策,即差异化战略,目的是获得超额利润以及提高企业不被复制和模仿的可能性。本文研究的重点战略差异度就是企业所选战略与行业常规战略所偏离的程度。那么,作为一种能够整体衡量企业和行业层面的综合战略信息,其对企业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方面,企业采用差异化战略会使其发掘自身潜力,改善企业经营绩效,获得超额利润 ,提升企业价值。具体表现在偏离行业标准较多的战略,会降低企业被复制和模仿的可能性、增加研发投入以促进企业创新、提升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和内部控制水平、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缓解创新投资带来的资金短缺问题等。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差异化战略的实施会提高企业经营风险和盈余管理程度以及降低分析师盈余预测等。这些都是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而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未给出确切的答案。那么战略差异度是否会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创新是否可以成为战略差异度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2009-2020年沪深A股13603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从差异度视角出发,实证检验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以及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战略差异度正向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创新是其二者的影响路径;战略差异度在高行业竞争水平、高信息透明度和低融资约束的企业样本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作用更显著。

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1)将管理学类的战略理论与全要素生产率相结合,研究企业战略这一内部环境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仅延伸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视域,还拓展了战略差异理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2)对战略差异度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进行研究,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证贡献和理论参考。(3)本文全面考虑了战略差异度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约束条件,不仅兼顾了企业所处外部行业的差异,还统筹了企业内部经营状况的不同,为政府鼓励和推动企业进行战略转型提供了参考经验。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战略差异度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战略是企业应对未来发展所采用的决策模式。此模式包括企业的业务范围、业务与其拥有资源的匹配程度、对资源的主要分配方式及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等。在技术经济和大数据繁荣的当下,企业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和竞争优势,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和商业思维,因此,战略模式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采用差异化战略的目的是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获得超额利润,这种战略往往成本较高,但可以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即在非常规领域获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组织管理学相关理论认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和组织方式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战略定位的影响。

首先,战略差异较大的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会倾向于扩大创新投入和新产品研发,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进而提高企业业绩。其次,此类企业由于脱离常规战略会受到多方质疑,其所面临的外部融资风险也会提高,在此背景下会促进内部资本市场的产生,提高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缓解融资约束,为企业实施战略提供更多资金和人才资源等。与此同时,企业选择差异度较大的战略,说明其发展积极性较高,管理层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的核心机构,从自身的声誉和业绩考虑,会通过监督和实时监测项目的实施以降低企业面临风险的可能,维护企业战略实施的效果。同时,差异化战略还可以反映出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战略定位,偏离常规则表明企业所选道路的不确定性较强,若想通过差异化获得超额利润和竞争优势,管理者需在生产经营中保持谨慎,客观分析企业的动态状况,加强各股东对企业的监督和风险管制,完善企业内控,为其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最后,此类企业往往具有“创新性”和“进攻性”,它们以市场为导向,更易抓住市场先机,选择差异度较大的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企业更加灵活迅速地应对市场所产生的变化,占据更多市场份额,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业绩水平等。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下述假设1——

H1:战略差异度会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二)战略差异度、技术创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战略差异度较大的企业由于选择的道路不同,借鉴相关领域的经验成为难题,为了获得更多超额利润,急需在拓展市场方面付出更多精力,开辟市场创新潜力。与其他企业相比,对创新的投入更多,在创新产品产出方面就更有主动权,能够获得更多持久性收益,最终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其次,此类企业由于在经营战略方面不同于行业常规,经营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进而引起外部融资困难等,所形成的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整合企业资源,缓解创新投资形成的融资约束难题,为创新项目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最后,企业选择差异化战略会面对众多质疑,在实施战略时更加积极,在面对创新项目失败时会更加乐观,更容易取得创新成果。选择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往往可以迅速反馈和传递信息,提高企业面对困难时应对的能力,从侧面提高企业创新的风险承担能力,提升企业对创新失败的容忍程度,优化创新成效。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2——

H2:战略差异度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参考盛明泉等(2020)对数据的处理方式,即(1)删除ST、*ST类、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2)删除具有缺失值数据、异常数据和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上市公司;(3)对主要连续变量进行缩尾处理,最终得到13603条观察值。本文除研发支出(RD)数据来源于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RNDS),其他样本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数据操作使用软件为Stata17.0MP。

(二)主要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_op)。关于全要素生产率有多种方法计算,本文选择能较好解决同步性偏差和选择性偏差的半参数估计法,此方法普遍用于微观企业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本文被解释变量即OP法计算得到的全要素生产率(TFP_op),模型(1)如下:

其中:模型(1)中Y、K、L和Mat分别代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净额、员工总数和购入商品和劳务金额。Age、Soe、Exit和Export分别表示企业年龄、是否为国企、是否退出市场和是否经营进出口业务。Year和Ind代表年份和行业的虚拟变量。模型结果为ε(残差项),即全要素生产率(TFP_op)。

2.解释变量

战略差异度(DS)。本文借鉴叶康涛等(2014)和Tang等(2011)所采用的六维度方法来计算战略差异度,六指标分别是:(1)广告强度指标。企业使用的广告费用(销售费用)/营业收入。(2)研发强度指标。研发支出(无形资产净值)/收入。(3)资本密集度指标。固定资产净值/企业员工总数。(4)固定资产更新程度指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5)管理费用投入指标。管理费用/营业收入。(6)财务杠杆指标。(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权益账面价值。同时借鉴已有研究将广告强度指标和研发强度指标中广告费用和研发支出替代为销售费用和无形资产净值的做法。首先,六个指标都减去年度行业均值,然后除以年度行业标准差,最后取绝对值,得到企业在六个指标上与同行业均值的偏差程度。再次,我们将标准化得到的指标加总求算术平均值,最后得到各企业的战略差异度(DS)。DS越大,说明此企业所选择的战略越偏离同行业常规战略。

3.控制变量

本文参考盛明泉等(2018)对控制变量的选取,即选取上市公司财务特征变量和治理特征变量。财务特征变量:企业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托宾Q值(TobinQ)、资产收益率(Roa)。治理特征变量:两职合一(Dual)、股权集中度(Top1)、企业年龄(Age)、董事人数(Board)、独立董事比例(Indep)。同时控制了产权性质(Soe)、行业(Ind)和年度(Year)虚拟变量。各变量的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

其中TFP_op为OP法计算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同时也是本文的被解释变量。DS是本文的解释变量即企业战略差异度,从模型(2)可知,β1是本文的关键,β1为正说明战略差异度会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证实H1。此外,本文还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控制变量Controls。Year和Ind是模型中控制的年份和行业虚拟变量,ε为模型(2)的估计残差,即我们要求的两者之间的关系。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2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由此表可以看出OP法和LP法计算下求出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和中位数较接近,说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同时,企业战略差异度(DS)均值为0.569,中位数为0.504,说明大部分企业采用的都是行业常规战略,只有少部分企业的战略差异度较高。其他控制变量与已有文献大多一致,此处不做赘述。

(二)回归结果

1.战略差异度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表3为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列(1)仅控制年份和行业虚拟变量,列(2)在列(1)的基础上控制企业财务特征变量,列(3)在列(2)的基础上控制企业治理特征变量,这符合逐步回归的思想。结果表明:不论加入什么控制变量,战略差异度(DS)的系数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说明H1是合理的,即战略差异度可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同时,从列(1)开始,每一列都比前一列的R2值要大,这也说明模型在逐渐变得合理。

2.战略差异度、技术创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为了验证上述H2,本文借鉴王燕妮和张书菊计算技术创新的做法,即研发支出与总资产的比例,算出技术创新指数(RD),经过计算样本总数减少到11804。同时借鉴温忠麟等(2004)的三步法模型进行中介效应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从列(1)可以看出,战略差异度(DS)的系数为0.101,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说明战略差异度可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列(2)可以看出,战略差异度(DS)的系数为0.004,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说明战略差异度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进步;从列(3)可以看出,战略差异度(DS)和技术创新(RD)的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说明战略差异度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最后本文还对此中介效应进行Sobel检验,Z值为2.575,P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综上所述,战略差异度的确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創新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证明H2的可靠性。

(三)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分析

1.稳健性检验

为了证明前文结论的稳健性,本文分别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一方面,考虑到模型可能存在由于遗漏时间变量而产生的结果偏差,本文改变前文使用的模型,即固定效应模型再次进行回归,结果见表5列(1),回归结果符合本文基本结论。其次,采用因变量滞后一期(L.TFP_op)作为因变量代入模型进行,结果见列(2),与前文结果基本一致。再者,缩小样本范围为具有代表性的制造业样本进行回归,结果如列(3)所示,这说明在制造业样本中两者的关系同样具有可靠性。最后,为了避免极端值造成误差,本文将样本进行5%的缩尾处理,结果如列(4)所示,这说明在去掉极端值后,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依然显著。

另一方面是更换变量衡量方式进行的检验。第一是更换解释变量测量方式进行的稳健性检验。本文借鉴叶康涛等(2015)的做法,将六维度指标替换为四维度指标,即将六维度中研发支出和广告费用这两个维度剔除,用剩下的四个指标重新计算得到新的战略差异度(Ds)进行回归。列(5)加入全部控制变量,系数结果显著为正,符合本文结论。第二是更换被解释变量测量方式为全要素生产率(TFP_lp)进行的稳健性检验。本文采用LP法计算的全要素生产率(TFP_lp)与战略差异度(DS)进行回归,结果如列(6)所示,战略差异度(DS)的系数无明显变化,证明H1的可靠性。

2.内生性分析

为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会对结论产生影响,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赫克曼两阶段法(Heckman)对战略差异度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再次进行检验,表6为内生性分析的结果。一方面,采用PSM(倾向得分匹配法)来缓解处理效应问题,使用1:1近邻匹配找到合适的样本进行回归,结果如表6列(1)所示。另一方面,考虑到可能存在的样本自选择问题,于是本文借鉴罗忠莲和田兆丰(2018)所采用的做法进行Heckman两阶段回归。第一阶段加入虚拟变量_DS(战略差异度是否大于行业中位数)为解释变量,同时加上计算出来的战略差异度行业年度均值(MDS)和其他控制变量,通过Probit模型计算出逆米尔斯比率(IMR)。第二阶段将逆米尔斯比率(IMR)代入模型进行回归,结果如表6列(2)和列(3)所示。说明考虑了内生性问题之后,本文结论依然可靠。

五、进一步的检验

前文已经证实战略差异度(DS)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_op)的显著正相关关系,为了更好地检验不同类型企业对两者的关系的影响,本文分别根据外部行业差异和内部经营状况对企业进行分组讨论,具体结果如表7所示。

(一)企业外部行业差异

1.行业竞争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逐步走入正轨,行业间竞争激烈,企业的经济决策越来越具有科学性,战略决策也更多地将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纳入考虑范畴,尤其是“不谋于众”的战略背离。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程度对其各项决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资本市场高速发展的当下,各行业所面临的竞争程度显然存在很大区别,这些差异对企业战略决策的选择和实施效果的影响必然非常大。

一方面,姜付秀等(2008) 认为竞争较激烈的行业个体会更加关注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以防行业内竞争对手的模仿而使企业落入“财务陷阱”,且行业竞争强度会增强企业寻求战略创新蓝海的动力以及获得管理者的信息资源支持,对企业发展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另一方面,杨兴全等(2016)则认为成长水平较高的行业主体在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会激发其现金价值和研发投入,进而提升主体生产经营效率,占据市场先机。同时有学者发现市场竞争较激烈的主体为了占据更多市场份额,会通过关键技术的横向并购降低成本,通过差异化战略改善经营,成为市场众多主体中的“领头羊”。

为此本文采用勒纳指数计算出行业竞争水平,勒纳指数越小说明行业中厂商垄断力度越小,对上市公司来说市场竞争越大,勒纳指数越大则相反。并把勒纳指数的中位数作为界限将总样本分为高行业竞争水平组和低行业竞争水平组。由表7列(1)、(2)可知,高行业竞争水平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而低行业竞争水平组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实证结果表明,当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水平较高时,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越显著,与前文预想一致。

(二)企业内部经营状况

1.信息环境

21世纪以来,许多大企业发生了由于贪婪产生财务造假的行为,为此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和信息透明度逐渐受到各方重视。企业所处信息环境的透明有助于增加投资者对不确定性预测的准确性、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和风险以及优化资金的有效配置,进而促使企业做出适合其经营发展的战略决策。这说明透明的信息环境有利于投资者准确地评估公司特征,做出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战略。

一方面,战略差异度较大的企业不同于行业中遵循“羊群效应”的部分群体,往往会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和质疑,张兵等(2009)则认为企业对信息透明度的关注越多,对声誉和投资效率的提高越有帮助,而声誉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积极效应,缓解差异度较大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更好地推行差异化,促进企业发展。其次,何熙琼和尹长萍(2018)则认为信息透明度较高可以提供更多相关信息落实于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进程,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会减少战略差异度较大企业的资金负担,促使企业更好地落实战略,提高企业生产率。再次,信息透明度较高的企业更能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投资者,使其选择最佳投资机会,推动企业资源的优化,进而提高企业价值。另一方面,周中胜和陈汉文(2008)则认为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企业面临的融资成本较高,进行股权融资的难度较大,往往还会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中断等问题,这给企业的战略决策和实施增添了众多阻碍。其次,信息透明度低则说明企业披露的相关信息较少,投资者难以通过匮乏的信息准确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发展导向,使企业的投资难以落实,而战略差异度较大的企业走的是高成本和高风险的道路,对资金的需求较大,这就导致战略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對企业生产率起不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为此本文参考辛清泉等(2014)对信息透明度的做法,并以信息透明度的均值为界限将总样本分为高信息透明度组和低信息透明度组。从表7列(3)、(4)列可知,信息透明度较高的企业样本系数显著为正,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企业样本系数不显著,实证结果表明,当企业所处的信息环境较透明时,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越显著,与前文预想一致。

2.融资约束

融资约束即企业由于市场的不完备性而难以从外部进行融资,或融资成本过高,以至于企业难以推动投资至最优化水平,从而使企业投资风险和收益匹配状况发生改变。融资约束的高低决定着企业是否具备充足的资金来源,使战略实施的效果有所差距,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一方面,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外部融资,且资金的使用比较灵活,对市场的变化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对战略的实施效果更加看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同时,从企业动机来说,融资约束较低说明企业拥有充裕的资金来源,企业更容易选择“冒险”的战略和承担其相应的风险,如创新活动等,以此增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当企业面临较严重的融资约束时,必定会产生信息不对称和信用风险问题,即企业从外部融资的成本较高,与差异化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不匹配,难以将战略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创新对企业的经济增長作用已经得到多方证实,但由于其所具备的收益不确定、投资周期长和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等特征,使得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由于资金紧缺难以维持正常的战略和创新项目的运行,从而带来研发投入不足和“融资缺口”问题。此外,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还来源于技术人员的知识投入,若由于融资约束而使创新中断,那么必然引起人才和技术知识的流失,造成难以挽回的资源浪费,必然会对企业生产率起到抑制作用。

为此本文借鉴张悦玫等(2017)对融资约束的做法,同时以其均值为界限将总样本分为高融资约束组和低融资约束组。从表7列(5)、(6)可知,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样本系数显著为正,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样本系数为负且不显著,实证结果表明,当企业所处的融资约束较低时,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越显著,与前文预想一致。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战略差异度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决策特征备受学术界关注,而新制度理论和战略选择理论往往关注于战略是否可行以及影响战略实施的因素,较少挖掘战略差异度对企业的实质性影响。基于此,本文从企业管理战略理论和行为组织理论出发,采用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增强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本文发现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行业竞争水平、信息环境和融资约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即战略差异度越高在行业竞争水平较高、信息透明度较高和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中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这也说明企业所处外部行业竞争特征和内部经营环境对战略决策的实施均产生影响。

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首先,企业应该避免墨守成规和故步自封,在改革创新的关键阶段,只有转变传统观念,才能给予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所以企业要在符合市场发展潮流的基础上,充分认识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定位,突破传统束缚,选择最合适的战略差异度。与此同时,企业要注重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将差异化战略落实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培育新动能上,并加强对企业战略实施的监督和实时反馈,及时更新战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主动权。其次,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在战略决策时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推动企业进行战略转型,助力企业实行差异化战略。对行业竞争压力较大的企业提供资金和人才方面的支持,以缓解部分企业遇到的融资约束困境,同时引导企业完善自身信息环境,提高其战略决策的准确性。

[责任编校陈浩天]

猜你喜欢
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创新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0:09:16
矿井探放水工程技术创新研究
我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方向的选择探讨
中国人口红利的国际比较与测算
江淮论坛(2016年5期)2016-10-31 16:31:08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探索与研究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34:08
浅方式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
企业导报(2016年13期)2016-07-19 17:44:4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技创新为助力
中国市场(2016年28期)2016-07-15 04:31:41
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25期)2016-07-05 03:59:51
能源效率研究方法的比较分析
商(2016年17期)2016-06-06 22: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