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书法研究回顾与反思

2024-06-03 21:29秦文文莫付努
秀江南 2024年4期
关键词:于右任草书书法艺术

秦文文 莫付努

在许有成《于右任传》中,刘昌平序言“言其功勋,言其办报,言其教育,言其诗文,言其书法,言其新闻”,高度概括了于右任先生一生涉猎的事业。学者们的成果亦是从这六个方面论之。笔者将中国知网收录的于右任相关文章分为书法研究(143篇)、诗词研究(36篇)、生平研究(149篇)、师承交游研究(16篇)、教育研究(16篇)、新闻报刊类研究(51篇)六个类别,并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进行了整体分析。

研究内容视角

1.标准草书研究

于右任标准草书类文章有25篇。其中,刘作忠《于右任和标准草书》并非系统地研究标准草书,仅从于右任早期、中期学书经历,引用标准草书序文内容简述了于右任对草书演变的认识,1937年和1942年修订标准草书的过程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文章虽然简短、论述简约,但开启了标准草书研究的先河。刘念生《于右任标准草书略论》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标准草书,以《标准草书》第六版为研究对象,从形成背景出发,分析了《标准草书千文》字数考证、文本内容修订、选字标准、墨本拓本选择、版本比较、文字形体修改和选字“四个标准”,并对选取的历代书家的字进行了排序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分析论及于右任先生学书历程,最后提出要使草书大众化,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应用价值,不可不学习标准草书。从学术史角度来看,该文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研究者对标准草书的重视,此后出现了一些相关成果。如赵联磊《浅析于右任标准草书之得失》,从书法的得与失分析了标准草书。还有文章分别从标准草书的民族性体现、文字改革和创制的意义、不同时期的修订版本比较等多视角进行了研究。

2.书法艺术风格史研究

书法风格史研究文章有85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

第一,宏观视角下的研究。钟明善《试论于右任的书法艺术》开启了于右任书法艺术风格史研究的先河,此后几十年内先后发表了四篇于右任书法艺术风格史研究的文章。该文以于右任生平活动事迹和传世作品为切入点,将于右任书法艺术风格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潜心魏碑期,由“集字”进而探求“我法”;后期创立“标准草书”,从雄浑、冲淡的神韵和中锋“笔活”的妙趣及简净险奇的体势三个方面论及于体草书。这种对于右任各个时期书法艺术风格变化的总结性研究思路较为新颖。沃兴华《论于右任书法》从帖学的视角分析了于右任早期初学书法时的艺术风貌。董雪《从于右任的革命心路历程看其书法的发展演变》结合时代变化和革命心路历程,分析了于右任书法艺术风格的演变。此文观点新颖,将革命事迹与书法艺术融为一体研究。

第二,微观视角下的研究。崔世广《于右任魏体行书新探》分析了帖学之坏和碑学兴盛的大环境,提倡碑帖相互借鉴和交融创作的形式,提出于右任对碑的钟情等因素是他碑体行书创作的重要奠基石,进而分析了碑体行书的审美特点,最后从碑体行书的笔势奥秘和体势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此文选题视角独特,有别于同时期其他论述碑体行书的文章。彭志文《从于右任手札书迹看碑帖融合》通过整理于右任手札发现“小字”行草作品中多有帖学风格特征,与同时期的立轴或对联有较大的差异,继而分析了“类手札”书迹中的碑意和帖味以及手札与“类手札”书迹中的碑体融合现象,区别于之前书法的分期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另有文章从草书的成因、草书创作分期与演变、草书审美特性、草书的气格与气韵、书法艺术中体现的创新精神和民族精神、对国内外书法的影响等视角研究于右任书法艺术风格的演变。

3.书论研究

专门研究于右任书论的文章有3篇,而且是从单一方面进行论述的,如笔法、结体、习书方法、博采尊碑。另有4篇融合了书法演变或书学思想。钟明善《试论于右任的书法艺术》在“略论书理”中提出了书法美学观点,从笔法和结体两个视角分析了于右任的创作技法论。阮宪镇《于右任书学思想探析》提出了于右任书学思想与书法成就交相辉映、密不可分,继而从魏碑的推崇、标准草书实用性的倡导、书写自然观的提倡三个方面分析了于右任追求博采尊碑的学习观和自然实用的审美观。常文云《于右任的书法学习观》对于右任提出的“多读、多临、多写、多看”书法学习观进行了论述,并指出于右任既是“四多”学书观念的首倡者,也是积极的践行者。于右任书论散见于各类文章和书作及诗词中,研究者均以单项或专项形式进行了研究,并没有将其整合汇总阐述。

研究方法视角

1.比较研究

董晓(2000年)将于右任和林散之书法风格进行了比较,首先分析当代书坛的两座丰碑都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及不同的书法观念;其次分别从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方面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差异。随后的十几年中出现了数篇探讨于右任与其他书家书法比较的文章,如郑淼文《弘一法师与于右任北碑师法之比较》分析了二人虽然都以北碑为根基,但是过程与结果均不一样。文章从二人的身世背景、师法方法、北碑书法艺术风格进行了比较。二人雖然书风不同,但书学观和书写观及审美观是一致的。蔡卫华《何绍基和于右任的书法比较研究》延续以上两篇论文的研究思路,增加了书家与书家之间执笔、用笔和结体的比较。现阶段,于右任书论相关文章较少,需要研究者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

2.美学研究

有关于右任美学思想的文章有5篇。其中,杨庆平《于右任书法美学思想阐释》以他长期的书法创作实践中呈现的作品为线索,分析了于右任在长期不懈追求、永不停歇的学书实践历程中形成的大美观、自然观、实用观等书法美学思想,指出了于右任追求的是碑帖融合的和谐、书写实践的随性。曹景强《“关学”视阈下于右任的书学思想》从“关学”美学思想视角阐述了于右任的书学思想,指出于右任将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融入书法实践中,同时以“关学”的和谐作为书法实践的审美观和书学思想的重要构成,深厚的“关学”思想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成就了于右任独特的书法美学观。该文研究视角新颖,打破了之前仅从于右任书法作品中研究其美学思想的思路。

3.交叉研究

书法交叉类研究文章有6篇,主要是诗词与书法的交叉研究。兰干武《悲愤诗人浪漫书家—简论于右任先生的诗词与书法之差异及其书法风格的形成原因》以诗词为参照,探讨于右任为什么会放弃帖学转攻魏碑,为什么要提倡标准草书;兰干武总结出于右任诗词具有悲愤之情,书法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二者走上不同“道路”的成因与其人生经历和艺术观念有紧密的联系。孙又文《论于右任书法与诗文的交融》从文学视角分析了于右任在文艺创作过程中诗书的情感表达和诗书互融呈现的艺术特征。以上兩篇文章打破了书法与文学之间的界限,用“文”和“艺”的双重视角研究于右任诗词与书法之间的关系,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后,又有文章从诗书的气韵美、诗书创作与碑志收藏等角度进行了交叉研究。

基于四十年来于右任书法艺术的研究成果,如何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路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向进行研究。

一是从个体本身出发研究其书法艺术。可以将于右任书法艺术进行分期研究,从微观视角深入挖掘,在宏观论文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微观探索。如以魏碑行楷期的风格分期,将其细化为三个时期:魏碑启蒙时期(可从朴茂劲健和浑朴自然视角分析其风格);汲古转化期(可从方俊险绝和壮丽冲和视角分析其风格);我法成熟期(可从墓志类和墨迹类书法作品分析成熟风格的样貌),进而从微观视角研究不同时期于右任书法笔法、线条、结体、章法、风格的异同和转换因素;可以将于右任书法分为楷书、行书、草书三种书体进行专项研究,将每一项研究与时代大环境、关学和儒学思想相结合;可以从笔法角度研究,对于右任每个时期、每一种书体的笔法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可以从师承交游的视角研究师友(如孙中山、章太炎、吴昌硕、王世镗等)对于右任书法的影响;也可以从审美风格视角专门研究于右任书法中的审美趋向。

二是从于右任书法外部环境的影响对其书法进行研究。如运用比较研究法,将于右任与他的取法对象进行比较研究,将碑学影响下的书家(如赵之谦、沈曾植、张裕钊、康有为等人)作品与于右任书法进行比较研究。另外,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交叉研究于右任的书法,比如诗词曲赋与书法之间的交叉研究,可以从于右任诗书的家国情怀互融、人文情怀互融、时空观互融等角度进行交叉研究;可以从艺术心理学视角分析于右任书法节奏变化的因素,从哲学视角分析于右任碑帖融合的和谐性和统一性;还可以从家庭成长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于右任书法产生的影响进行剖析研究。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个体还是外部环境出发,相关研究者都是以比较和交叉、专项或单项的形式对其书法进行研究的。专项研究更深入,但是很难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其书法全貌。因此,研究者不能只注重专项研究,也要注意于右任书法的整合研究,而整合研究的前提是将于右任专项研究清晰化。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无论是古代书家还是近现代书家的个案研究,笔者认为,研究者应该根据个人专长开展与于右任相关的专项研究,继而将这些专项研究成果整合汇总,对书法研究者、实践者、爱好者及相关专业研究者从整体上清楚地认识于右任书法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简介:秦文文,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专任教师,博士。

莫付努,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专任教师,硕士。

猜你喜欢
于右任草书书法艺术
汉 蔡琰 草书我生帖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民国多面奇才:于右任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望我大陆
所谓书法艺术
《阳泉 草书赋》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
草书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