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诗歌关联式命题看诗歌教学、备考策略

2024-06-03 05:05:32张艳徐国政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诗歌鉴赏主观题

张艳?徐国政

摘 要 2023年高考的两套語文新课标卷诗歌鉴赏主观题呈现出关联式命题的特点。关联式命题有三种方式:一是关联课内诗歌进行比较阅读;二是关联课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三是关联诗论,以诗论解诗,以诗印证诗论。这种关联式命题趋势对诗歌教学和备考有三个启示:一要吃透课内经典诗歌,打牢诗歌鉴赏的底子;二要重视群诗整合学习,以微专题拓展宽度;三要适当让学生接触诗话、词话、曲话、诗论、诗评等诗歌鉴赏文章,挖掘诗歌鉴赏的深度。

关键词 诗歌鉴赏  主观题  关联式命题  教学备考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2017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台。2019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出台,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近几年,高考语文命题改革明显加快,以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情境化为特点的新题型不断出现,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从而达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目的。在此背景下,高考诗歌鉴赏主观题呈现出关联课内课外诗歌、关联诗论的关联式命题趋势,这对诗歌课堂教学和高考备考有三个启示:一要重视课内经典诗歌教学,打好诗歌鉴赏基础;二要建立微专题群诗教学意识,培养学生比较鉴赏能力,拓展宽度;三要适当引入经典诗论、诗评,写作鉴赏小论文,挖掘鉴赏深度。

一、 诗歌鉴赏主观题的命题趋势:关联式命题

2023年两套新课标卷的诗歌鉴赏主观题呈现出共同的特点——关联式命题。

2023年新课标Ⅰ卷诗歌: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第16题:“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年新课标Ⅱ卷诗歌:

湖上晚归

林 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第16题:“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从以上两道诗歌鉴赏主观题关联式的命题特点,可以管窥新高考的命题动向。这种关联式命题已多次出现过,2005年以来,这种题型在历年高考诗歌鉴赏主观题中共出现了28次。

这种关联式命题,立足本诗,但不局限于本诗,关联其他内容来设置对本诗的鉴赏点,规避了以往诗歌鉴赏主观题在情感、手法、形象、炼字、风格等方面单一设问的老题型,打破了以往诗歌鉴赏主观题的封闭性和套路化,使诗歌鉴赏主观题呈现出开放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和情境化的特点,符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要求,也是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关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回应。这种命题特点,使一线教师多年来总结的答题套路失效,有利于以考促教,引导诗歌教学回归能读懂、会鉴赏、可表达的能力训练本位,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诗歌阅读理解能力、诗歌鉴赏评价能力和有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理解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诗歌鉴赏主观题关联式命题的三种方式

从近年高考诗歌鉴赏主观题的设问方式可以总结出关联式命题的三个特点。

一是关联课内诗歌进行比较阅读。比如2019年新课标Ⅲ卷,将刘禹锡的《插田歌》与初中教材中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关联,要求比较两诗语言风格的不同;2018年浙江卷,把李颀的《送王昌龄》与高中教材中柳永的《雨霖铃》关联,要求赏析《送王昌龄》的点染手法;2016年北京卷,要求比较陆游的《西村》与初中教材中陆游的《游山西村》内容的异同;2015年新课标Ⅰ卷,把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与初中教材中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关联,要求分析塞外景物描写角度的不同;2009年北京卷,要求回答张孝祥的《西江月·黄陵庙》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以及属于哪一流派;2008年北京卷,指出顾炎武的诗风与杜甫接近,要求分析顾炎武的《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的风格特征。

二是关联课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比如2020年浙江卷,把王勃的《秋江送别》与王昌龄的《送柴侍御》关联,要求比较两诗后两句写法的“翻新脱妙”之处;2019年北京卷,要求对陈与义的《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其一和其四作比较阅读,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三是关联诗论,以诗论解诗,以诗印证诗论。比如2023年新课标Ⅰ卷,要求结合林希逸的《答友人论学》的主题谈谈对魏了翁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的理解;2023年新课标Ⅱ卷,要求分析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著名美学命题在林逋《湖上晚归》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2018年北京卷,要求结合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一诗谈谈对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艺术特色的“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这句话的理解。

三、诗歌鉴赏主观题关联性命题趋势对教学和备考的启示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教”与“考”的关系进行了明确的定位——以考促教,以考促学。高考诗歌鉴赏主观题关联式命题趋势对诗歌教学和备考有怎样的启示?

第一,要吃透课内经典诗歌,打牢诗歌鉴赏的底子。中小学统编本语文教材收入242首古诗词,其中小学112首,初中90首,高中40首。这242首诗词曲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具有极高的文学、美学、思想价值,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美学、思想修养,厚植人文底色,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非凡的意义。从高考角度而言,高考诗歌鉴赏关于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艺术风格等所有考点,都能从这些诗歌中找到原型。因此,课内诗歌是应对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地基,吃透课内经典,能熟背,会鉴赏,才能为课外迁移打好基础。

第二,要重视群诗整合学习,导之以法,举一反三。新课标、新高考、新评价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突出能力本位,用大单元、大概念、项目化、情境化来整合学习内容,架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落实到诗歌教学上,则要重视群诗整合教学。以作者、年代、背景、题材、情感、语言、手法、风格等为整合标准,或以一带多进行群诗教学,或以某类诗、某个鉴赏点为抓手进行诗歌微专题教学。既要把课内单首经典诗歌吃透,还要有归类、拓展、深挖等追求广度和深度的群诗教学意识。在群诗教学中进行归类、比较、鉴别、思辨,既拓展诗歌教学宽度,又培养学生的归类、比较、鉴别、思辨的能力。比如苏轼黄州诗词微专题教学、杜甫家国情怀诗歌微专题教学、诗词中的色彩微专题教学、送别诗微专题教学、边塞诗微专题教学、浪漫主义诗词微专题教学、现实主义诗词微专题教学、炼字微专题教学,等等。微专题的组元标准多样,可根据教学需要系统规划或灵活设置。

第三,要适当让学生接触一些诗话、诗论、诗评等诗歌鉴赏文章,打一点理论底色。中国的诗歌美学理论以点评式的诗话、词话、曲话见长,如南朝钟嵘的《诗品》,晚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李渔的《李笠翁曲话》(又名《闲情偶寄》)、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和况周颐的《蕙风词话》,近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等,都是我国古代文学评论中的优秀作品。

诗话、词话、曲话的批注式点评,短小精悍,又有理论色彩,近年受到高考诗歌命题的重视。比如2023年新课标Ⅱ卷《湖上晚归》诗歌鉴赏主观题的题眼“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2018年北京卷诗歌鉴赏《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主观题的题眼“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出自清人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适当给学生介绍一些诗话经典著作中的经典诗评,让学生以此为题眼,常写一点鉴赏小论文,是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综合能力的路径之一。[1]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下册和选择性必修上、中、下册中的诗歌学习提示里,共有11处古代的诗话、词话类点评,具体如下。

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念奴娇·赤壁怀古》)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一:“浅而能深、近而能远。”(《涉江采芙蓉》)

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说<木叶>》)

张炎《词源·意趣》:“清空中有意趣。”(《桂枝香·金陵怀古》)

朱熹《诗集传》强调这首诗体现了秦人“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的气魄和“与子同仇”的“欢爱之心”。(《诗经·秦风·无衣》)

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称《李凭箜篌引》为“摹写声音至文”。(《李凭箜篌引》)

王士禛《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其十一):“一篇《锦瑟》解人难。”(《锦瑟》)

《论语·八佾》:“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氓》)

《汉书·艺文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孔雀东南飞》)

清黄生《唐诗摘抄》:“前半见空谷足音之喜,后半见贫家真率之趣。”(《客至》)

清方东树《续昭昧詹言》:“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登快阁》)

在以上诗歌教学中,可教考衔接,充分利用学习提示中所引用的这些短小精悍的诗歌点评,让学生围绕这些诗歌点评,写一写对这首诗歌进行鉴赏的小论文,既挖掘了课内诗歌鉴赏的深度,也导之以法,指导了高考诗歌鉴赏关联诗话、词话類题目的答题方法,一举两得。

综上,以课内经典诗歌打底,以群诗微专题教学来拓展宽度与深度,适当引入经典诗话、词话、曲话进行鉴赏小论文训练来挖掘深度,是一条能力本位的诗歌教学之路。能力培养起来了,高考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本文系湖北省襄阳市教育科学院2023年市级重点课题“中小学古诗词美育的实施路径探析”(课题编号:XJKGA230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郑 蕊.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高三诗歌鉴赏教学——以高三二轮复习课《诗歌鉴赏之情语》为例[J].中学语文,2022(32): 86-88.

[作者通联:张 艳,湖北襄阳东风中学;

徐国政,湖北襄阳教科院]

猜你喜欢
诗歌鉴赏主观题
浅谈“立体几何主观题”的复习备考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28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4:28
浅析《长恨歌》译文中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3:27:33
浅析“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诗歌鉴赏课中的实践与运用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5:56:43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