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语文跨学科要求下的必然选择

2024-06-03 05:05曹春莲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科情境

曹春莲

摘 要 语文学科是综合学科,常常涉及跨学科学习。如何将不同学科的内容整合到语文学习中来?怎样立足语文学科开展跨学科学习?答案是“项目式学习”。用“项目”将历史、地理、音乐或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融入到语文学习中,用项目式学习统整语文学习,既能丰富教学内容,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更能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跨学科学习  项目式学习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学科,在学习中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历史、地理、生物、道德与法制、艺术等。因此,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既能丰富教学内容,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更能提升教学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的学科边界不断拓宽,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跨学科学习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的必然选择。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跨学科学习是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那么,什么是跨学科学习?该怎样开展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在跨学科学习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一、时代发展推动“跨学科学习”回归

“跨学科学习”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以解决单一学科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达到更全面、深入的理解。“跨学科学习”是相对于分学科学习而言的。最初,教学应该是没有如此严密的分科的,学科学习是现代教育发展下教学分科越来越细致、越来越严密的产物。

当今世界,社会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许多问题不能仅靠单一学科知识解决,也不能通过孤立学科知识解决,而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才能有效的解决。比如在医学领域,医生需要同时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才能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因此,跨学科学习是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对教育、对人才的新要求,在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的回归。

例如,在完成《美丽的颜色》这篇课文的教学后,可以将化学知识融入教学中,带领学生探究居里夫人在提炼镭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材料,不仅能使学生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能拓宽他们对科学的认识。

开展跨学科学习,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能够实现知识融通,培养连通、整合、创新思维。跨学科学习能够实现深度学习、提升学习效果、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二、“项目式学习”是跨学科学习的亲密伙伴

尽管语文学科新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为主线编写,但相比数学等学科,语文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比较散和杂,在跨学科学习背景下,如何做到凝练语文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益?答案只有一个:采用项目式学习。

什么是项目式学习?

“项目”二字很常见,比如风雨桥建设项目、文化路改造项目、图书大楼建设项目……它们都是围绕某个主题,通过一系列任务,完成一项工作计划。

“项目式学习”最初是为了医学教学而发展出来的,继而使用在其他各个学科的教学中。美国教育家杜威最先在教学中采用项目式学习,后来由他的学生伯克屈正式提出项目式学习的概念。这种学习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将学习内容分解为一个个任务主题或中心目标,围绕某个中心任务或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项目效果评价。

项目式学习以真实的问题解决、探究的活动过程、合作的学习形式、多样的学习成果为基本特点。它既是一个探究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情境式体验的过程,还是一个小组协作的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

可以说,一个项目式学习就是一个研究课题,围绕实际学习生活中真实而具体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一般要经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评价验证、得出结论等几个阶段。

我们认为,项目式学习其实是综合性学习的升级版,是新课标中的大单元学习、情境化学习、实践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跨学科学习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主流学习方式。随着近几年核心素养概念在世界各国广泛推广,项目式学习成为当今全球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已成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式、合作式学习”。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张国华表示,各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呈现课程目标,以主题、项目或活动组织课程内容,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驱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层变革。可见,项目式学习将成为我国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下的常态化要求。

三、项目式跨学科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必然选择

“项目式跨学科学习”是将跨学科学习与项目式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深度和高效的教学方式。具体到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是指以语文学科为主体,以项目将不同学科内容关联或整合起来开展教学。这种教学使得教学内容不至于散、乱、杂,而是有主题、有重点。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能够实现教学的深度化、有效化,

例如,在教学郦道元《三峡》时,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项目:“感受不一样的三峡”。在学习中引导学生理解三峡为什么“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为什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而“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季则“林寒涧肃”?这就需要引入地理学中的相关知识:因为三峡處于我国地势第二大阶梯和第三大阶梯之间,处于从高原到平地的分界处;同时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冬春少雨。

再如,从小学到中学,教材中有不少鲁迅的文章。这些文章反映的时代比较久远,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反映的主题也比较驳杂,学生学习起来又爱又怕。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风筝》《藤野先生》四篇文章,以前都是单篇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碎片化学习中学生感受不深、收获不大。如果采用项目式跨学科学习,就能让学生深刻感受“迅哥儿”非凡的人生经历和可贵的性格品质:无论是儿时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纯真可爱、调皮好奇,少年时与同伴相亲相爱看社戏,还是后来因粗暴阻止弟弟制玩风筝而自责,抑或是海外求学时毅然为疗救国人精神而弃医从文,等等,他所有的表现和选择都源于一颗赤子之心。我们现在的学子也许学不了鲁迅学识的厚度、人品的高度,但一定能从他身上感受到对真善美的追求,能够学习他无论处于人生哪个年龄阶段、无论经历什么,都保有内心纯洁善良、热爱祖国忠诚于祖国的可贵情怀。

缘于这样的理解,笔者曾经以“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鲁迅群文阅读”为主题,让学生在单篇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如让学生踏访废旧小院,借用植物学、生物学知识采摘桑果、寻找昆虫,用数学平衡原理制作捕鸟的竹筛,用美术学知识绘制图画,用戏曲知识演唱,感受社戏的魅力……从中感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中天真烂漫的童趣。

为达到学习目的,项目式跨学科学习应有以下三个流程:立足问题,确定学习目标;围绕目標,制定学习步骤;关注学情,创设学习情境。

例如,学习鲁迅的《风筝》,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风筝。然后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体会风筝的对称原理,借助美术理论体现构图之美。学生能从动手实践中受到陶冶,体会制作风筝和收获成果带来的愉悦与成就感,进而深刻领会“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又如,学习《骆驼祥子》时,教师可以设计“祥子有至爱亲朋吗”这样一个项目式主题,引导学生设想:祥子在外面拉车,患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他“阳”了,传染了四个人,最有可能被传染的四个人会是谁?他最想传染的人是谁?在这个项目式学习中,就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涉及生物学中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和心理学知识。在这个情境中,假设祥子“阳”了,这是一个虚拟情境,也是一个体验性问题情境,有真实的生活情境和判定“传染”对象的理由。这一情境的创设,就把作品与真实生活联系在了一起,把新冠“阳”了的真实情境植入到《骆驼祥子》当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梳理祥子与虎妞、刘四爷、曹先生、小福子甚至老马等人物之间的关系。创设这样一个真实的情境,既有创意又贴近生活,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将学生带进了更加深广的思考空间。

语文项目式跨学科学习需要立足语言文字,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同时,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已知知识和兴趣爱好之上。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科学的跨学科学习计划,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总之,语文项目式跨学科学习以语文课程为基础,以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有机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和方法,让学生通过多角度的学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中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与实验研究” (项目编号:2023JB49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通联:湖北孝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科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超学科”来啦
护患情境会话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