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波
关键词:数学符号意识;小学第二学段;培养策略
数学符号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此深化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引导学生运用符号意识深入理解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等,促进学生理解抽象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教师应从符号基本意义入手,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符号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符号是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部分小学第二学段学生符号意识较差,难以深刻理解并运用数学符号,这样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到抽象,不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抽象符号解决问题。数学符号在实际应用中不是独立存在的,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深入感悟数学符号的意义和本质,引导学生将具象化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抽象符号,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符号本质的理解和应用。
以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方程》的教学为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初步认识方程,是培养学生代数思维的起点,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符号和方程的本质。在《字母代表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计算游戏作为教学导入,例如教师让所有学生写下自己父母的年龄并与学生的年龄进行比较,用作为数学符号代表学生的年龄,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和父母的年龄差列出算式。游戏导入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实际生活与数学的关联,从而逐步理解数学符号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生活情境,发现生活中更多的数学符号,以此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一味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并灵活运用数学抽象知识,因此教师在符号意识的培养中需要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数学符号的感知能力,借助相应的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符号意识,使用多样化的数学符号指导学生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在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同时传达一定的数学建模思想,以此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表达的一般性,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在小学第二学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和教学目标,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知并运用数学符号解决问题,进而增强符号意识。
以四年级上册《運算律》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律并培养数学思想,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加法交换律”相关知识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例如使用字母a+b=b+a,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练习题通过字母的方式构建数学模型,以此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通过数学符号实现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充分体会数学符号应用的一般性。再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利用数学符号展开的动画,通过观看生动形象的动画感知符号的作用;接着教师可以结合动画情境进一步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数学计算的过程中理解符号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理解数学运算律的意义。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可以将抽象知识内容转化为具象化的现象,从而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数学知识、形成符号意识。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众多问题可以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也来源于生活,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符号意识的过程中需要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用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符号,理解数学符号的形成过程,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主应用数学符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主动发展符号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符号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师应明确数学符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探究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符号意识的形成,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小莲.立足数学课堂培养符号意识——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意识培养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2(21):165-168.
[2]徐倩文.如何在数学第二学段教学中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7):349-350.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城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