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 梁娟
简 介
何 捷 首届“十大青年名师”;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研究所专职研究员;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福建省教育厅认定为“福建省名师”。
一、谈话导入,了解人物
1.交流谈话,初识人物
师:同学们,谁知道为什么何老师今天穿一身黑衣服来上《刷子李》?
生:因为刷子李在刷墙的时候也会穿一身黑色的衣服。
师:他穿一身黑和我穿一身黑有什么关系?
生:老师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走进课文的情境。
师:同学们,她说到了“情境”。谁知道什么是“情境”?
生:一个故事里面的情节。
师:有道理,请刚才说到“情境”的这位同学也来说说。
生:情境就是今天何老师穿的这身黑衣服能让我们走进《刷子李》这篇文章。
师:于是,看到了我,你想起了谁?
生:刷子李。
师:好的,同学们,请齐读课题。
生:(齐)《刷子李》。
师:非常好,请问刷子李是什么人?
生:是一个粉刷匠。
2.结合文本,走近人物
师:课文中是怎么写刷子李的
呢?(出示第1自然段)刷子李到底是干什么的?
生:专干粉刷这一行。
师:如果我们要描写这一类人,
重点写什么?
生:写他的动作、神态和语言。
生:写有关他粉刷的事。
师:对,重点写他高超的技艺。因为他的技艺一写出来,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人是行业中的领军人物。那他刷墙的本事究竟高超在哪儿?
生:他刷墙时,身上没有一个白点。
师:掌声鼓励!这一段中最大的一个点被他找到了。
生: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
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这说明刷子李技术很高超。
师:这也印证了中国一句古話
“艺高人胆大”。看来刷子李是真的有这个本事!
(评析:这一环节的教学看似朴
实无华,实则匠心独运。何老师通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感受刷子李的人物形象。他抛出“如果我们要描写这一类人,重点写什么?”这一问题,带领学生初步感受动作、语言、神态等写作内容与描写方法的实质区别,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保障。)
二、对话文本,体悟写法
1.直接描写,品味技艺高超
师:刚才这段话是直接描写刷子李高超的技艺。还有一段话也是直接描写,你发现了吗?(出示第5自然段)
(生找,齐读)
师:这段直接描写,你觉得直接写了什么?
生:写了刷子李刷浆时候的样子和声音。
生:刷子李刷完的那面墙平平整整。
师:没错,不仅写了刷墙的动作,还写了墙的变化。同学们请看,一起读一读。(出示)
写样子,写声音,写颜色,写感觉……
师:这就是我们神奇的第五单
元。这个单元叫习作单元。今天我们学习这个单元里的一篇课文,看清单元目标,一起读。(出示,生齐读)
师:通过刚才短短十分钟,我们学会了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生:直接描写。
师:除了直接描写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描写?
生: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反面描写。
生:细节描写、环境描写。
2.对比描写,评价烘托高超
师:还有一种描写叫对比描
写,你们学过吗?比如:为了显示这位同学的高大,请你推荐一位同学和他站一起。(引导学生找矮个子男生进行对比)
师:同学们,这就叫对比。写人的方式非常多,接下来我给大家看一段非常简单却极为神奇的话。(出示)
但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师:瞧,这是大家对刷子李的评价。请问,这一段评价算是好评吗?
生:我认为这是好评,刷子李已经成为一个传说,说明刷墙技术炉火纯青。
师:掌声鼓励!他抓住的是传说,像是个奇迹。
生:我觉得不是好评,行内的人都不信,证明他的技术不是很好。
师:他说得有道理吗?谁有不同意见?
生:这是一种反面描写,行内的人生气愣说不信,说明他们可能见过刷子李刷墙。
师:你说出了一个关键词。那我考你一个字,行内的愣说不信,这个“愣”字说明什么?
生:“愣”字说明行内的人很嫉妒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师:不仅是嫉妒,刷子李的威名早就在行内传遍了。他们心知肚明,但是嘴上却怎么说?
生:刷子李你的技术肯定没有那么高超,肯定是吹牛。
生:刷子李你刷墙一定是有人在帮你。
师:有更狠一点的同行吗?同学们,今天是粉刷行业大会,本来要讲粉刷技术,居然聊起了刷子李,那个人啊……
生:那个人啊,听说他刷一间屋子,身上一个白点都没有,我觉得肯定是假的,一定是谣传!
生:那个刷子李技术很差,还说自己技术高超,来抢我们饭碗。
师:行业协会副会长总结发言道——
生:刷子李有高超的技术,肯定是假的,他一定是花钱请人帮他造假宣传。
师:这就叫“愣说不信”。我们再来看看作家是怎么说的。(出示)
师:同学们,你们体会到了吧,这样的文章是一个字不能多,一个字不能少。这叫增一分显肥,减一分显瘦。
(评析:这一环节,何老师基于学生阅读的真实感受,创设问题情境带着学生对话文本,围绕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展开充分交流。在学习描写方法的同时,兼顾“交流平台”中的从周围的人、事、物去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评价”背后的写作技法。)
三、探讨虚构,印证写法
1.读悟联动,探细节之“奇”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出示)画线的是本课的生字,如果能读得正确,说明你们的生字就过关了。(生读)
师:同学们,这里有没有让你在预习时过目不忘、再三回味的句子呢?
生:“神圣不可侵犯”让我感受到刷子李粉刷本领强,没有粉点落在衣服上。
师:即便他从事的是粉刷这个行业,只要技术足够高超,也会让人感到神圣不可侵犯。
生: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轰然”,从这个词可以看出曹小三以往对师傅的崇拜。
师:所以倒下的时候才像大厦崩塌一样轰然。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生: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对比描写、正面描写、反面描写。
师:当你用了各种方法后,人就写活了,这故事中的人在老百姓的心中,就是一个又一个传奇!
2.拓展思维,论虚构之“奇”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觉得刷子李很神奇?你觉得生活中真有刷子李吗?
生:有。因为在那个时代,很多人需要维持生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锻炼出好的技术,才能赚更多钱养活自己和家人。
师:掌声鼓励!她说了一个人生哲理。今天这个时代我们看不到刷子李,那是因为现代化、快节奏,但在那个时代,人们是慢生活,注重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所以刷子李永远生活在和我们渐行渐远的时代,是不是这样?
生:是的,在以前那个年代,有许多技艺精湛的劳动人民。
师:同学们请看,其实到底有没有刷子李很难说,冯骥才本人也说,这就是一个传奇。请一起回答,传奇是真还是假?
生:是假的。
师:同学们,冯骥才先生说传奇离不开虚构,既然刷子李已成为一种传奇,那么这个故事中哪些情节可能是虚构的?请说出你的猜测。
生:我觉得是刷子李刷了墙后身上没有白点,这是现在很难做到的。
师:也就是说,你对这一身黑衣有想法。
生: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这样高超的技术是虚构的。
师:你看,在这个故事中我觉得至少有三处。(出示)
师:你有没有发现最后的“小破洞”也是一个奇怪的情节?
生:既然烟把外面的裤子都烧了一个小破洞,那为什么没有烧到里面的裤子呢?
师:掌声鼓励!因为抽烟的人一旦把衣服烧了洞,就会不只烧一层。
师:同学们,请问“一身黑衣”倘若是虚构的,你觉得虚构的意义在哪儿?
生:刷白墙,却穿黑衣,是为了凸显刷子李技术很高超。
师:故意安排曹小三这个人物的意图是什么?
生:安排曹小三是为了让他跟着师傅去刷浆,看到师傅技术高超。
师:把故事中的曹小三去掉,你觉得好不好?
生:不好,因为一般技术高超的人都有徒弟,刷子李有徒弟证明他的技术很高超。
师:也就是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有人帮衬着,曹小三就是用来见证奇迹的。
师:曹小三的心理描写是一条
线索,原先不相信,后来去看看,然后发现了一个“白点”,最后彻底佩服。
生:他的心理描写是一波三折的。
师:也就是说之前写得太顺,现在来一个什么?
生:一波三折的情节。
师:没错,太平常不叫故事,有点意外才是传奇。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还有一个最厉害的写法,就是用旁观者的视角。至今为止不知道是谁在写这篇文章,是冯骥才?是曹小三?是刷子李自己?是那房间的主人?或者是他的同行?同学们,这就叫旁观者视角。
(评析:小说来源于现实,小说需要虚构。本环节的教学从传奇入手,推断“刷子李”的真实性,推断可能虚构的情节,进而提出本课学习的精练写作技法——情节的虚构。这是写技艺高超这一类人的专属写法,也是本课最具特殊性的学习结果。过程中,学生阅读的感受力和思维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四、课堂回顾,推荐阅读
1.回顾写作方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学到了两个板块。(出示)第一个板块叫——
生: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对比描写、正面描写、反面描写。
师:第二个板块——
生:情节的虚构。
2.推荐课后阅读
师:这是一本好书。(出示《俗世奇人》封面图片)这本书里有許多有意思的人:张大力、黄金指、泥人张、刷子李……我们下课后去做什么?
生:读《俗世奇人》。
师:最后,老师把这句话送给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一段传奇故事,感受一份民俗文化!
师:同学们,再见!
(评析:2022年版课标重视整本书阅读,鼓励学生将单篇学习的技法迁移运用到整本书阅读中,让阅读从课内走向课外。这一环节的教学,何老师通过回顾本课所学的习作方法与推荐阅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读传奇故事,感受民俗文化。)
教学评析
名家冯骥才的《刷子李》是公认的经典,这样的经典能带来极佳的示范作用。那么,如何能够缩短学生与名篇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走进经典,学习写作技法呢?何捷老师的这堂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考和方法。
一、写法统领整课教学
《刷子李》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由于本单元的特殊性——习作单元,而习作单元中无论是阅读课文还是习作例文,它的教学目标和方向都是非常集中的。因此何老师在执教中以课文为写作样板,用写法统领整课教学,将单元习作教学目标“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二、思维碰撞贯穿全程
何老师的课堂一贯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本课的教学在直指习作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关注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关注文章内容,让本课的教学价值远远大于一望便知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等标签化的概念获取,本文的精湛更仰仗于文章内部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浙江东阳市横店镇南上湖小学)
责任编辑 杨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