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2024-06-03 14:43朱煜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胡子老屋胡萝卜

朱煜

落实语文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版课标对思维能力是这样论述的:“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获得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在获得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会同步获得提升。因此,开展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运用,内化语言运用经验是开展思维训练最便利、最有效的途徑。

童话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当童话作品进入教材成为课文,对小学生而言是多了一个阅读童话的通道,对教师而言则是增添了帮助学生习得言语能力、提升思维水平的资源。那么如何在童话教学中开展思维训练呢?笔者基于教学实践作如下阐述。

一、朗读童话语言,走出直觉思维

童话作品的语言通俗易懂,又充满文学韵味。如果只是让学生自己读,他们大概率无法真正领略其中妙处。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组织学生静心诵读,以读促思。笔者执教《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设计了如下朗读指导环节: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描写老屋的句子。

生:(齐读)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边倒去。

师: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语速的快慢,请听我来读。(示范读)你听出哪些地方读得快、哪些地方读得慢了吗?

生:“很久很久”,读得慢。

师:为什么这里要读得慢?

生:因为这样读,才能说明老屋很老了。

生:“一百多岁了”也要读得慢一些,因为读得慢才能显示老屋很老了。

师:那么就学着老师的读法再读一遍。

(生齐读)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老屋?

生:老屋年纪很大了。

师:再请一位同学朗读描写小猫的句子。

(生读)

师:听了同学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猫?

生:这是一只可怜的小猫。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只小猫找不到睡觉的地方,所以我觉得它很可怜。

师:是啊。我们一起来读描写小猫的句子。

……

师:读完描写小猫、母鸡的句子,我们也知道老屋帮助了它们,现在,你又看到了怎样的老屋?

生:老屋乐于助人。

生:老屋很善良。

在上述教学环节中,笔者先用示范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老屋的感受,此时学生处于直觉思维的状态。随后,笔者继续指导学生朗读,并再次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老屋的新印象。当学生说出“老屋很善良”“老屋乐于助人”时,学生对老屋形象的理解就从直觉思维走向了形象思维。常有家长询问,为什么孩子读的课外书不少,可写作文做阅读分析题时,却看不出大量阅读应有的效果。没有效果,就是因为孩子的阅读停留在直觉思维的阶段。而当孩子透过文字的表面,真切地感受到人物形象特点,眼前浮现出故事画面,从直觉思维走向形象思维时,那么就意味着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要完成从直觉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转变,需要在教学中经常组织有层次的朗读练习和有层次的感受交流,慢慢地,学生就能逐步将阅读推向深处。而此时积累的语言,就真正完成了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活的语言。

二、发现循环叙事,发展创造思维

童话常常用数个相同或相似的情节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种叙事方式很适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阅读特点。一个又一个相似的情节,能加深儿童对童话内容的印象,使他们感受到童话循环叙事独特的趣味。

三年级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就是一篇以数个相同情节构成的童话。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先是被小男孩见到了,小男孩剪下一段做了风筝线。后来又被需要晾衣绳的鸟太太见到了,但是结果如何,课文中故意省去了。于是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师:请大家根据小男孩剪下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的情节,设想一下,鸟太太会怎么做?

生:我猜,鸟太太一定剪了一段胡子做自己的晾衣绳。

师:(出示原文内容)同学们,请看,作者果然是这样写的。俗话说,过一过二不过三。童话故事的情节常常就是这样。在遇到了小男孩和鸟太太之后,胡萝卜先生又遇到谁了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鸟太太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晾起了一长串鸟宝宝的尿布。

(生讨论)

生:胡萝卜先生遇到了小花猫。

师:很有趣的创意。小花猫在干什么呢?

生:小猫在钓鱼。

师:小猫钓鱼怎么与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发生关系呢?

生:小猫的钓鱼线断了,没法钓鱼了,就把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当作自己的钓鱼线。

师:一开始胡萝卜先生对自己胡子的想法是——

生:发愁。

生:不喜欢。

师: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帮到小男孩和鸟太太时,胡萝卜先生自己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现在能否让胡萝卜先生主动帮助小猫呢?因为主动帮助了别人,也就知道了自己胡子的好处,可能会让胡萝卜先生喜欢上自己的胡子。

(生编写故事)

生:胡萝卜先生来到了小河边,他看到小猫正愁眉苦脸地看着自己的钓鱼竿,就问:“小猫,你怎么了?”“我的钓鱼线被一条大鱼扯断了,没法钓鱼了。”小猫说。胡萝卜先生说:“你来拉拉我的胡子,看看能不能做成钓鱼线。”小猫拉了拉,觉得很结实,就说:“可以啊。”于是胡萝卜先生就剪下一段胡子给小猫。小猫开心地钓起鱼来。胡萝卜先生从此再也不为自己的胡子发愁了。

师:(出示作品原文)你们觉得作者写的结尾好,还是你们编的结尾好?

当胡萝卜先生走进一家眼镜店的时候,他的胡子也就不再发疯一样长了。由于一路上胡子派了很多用处,已经不那么长了,就挂在他的肩膀上,胡萝卜先生开始掏钱为他的近视眼买眼镜。眼镜店的白菜小姐是个非常机灵的女孩儿。她一边给胡萝卜先生戴上眼镜,一边说,如果你怕不小心把眼镜摔落,那就在眼镜框上系上一根绳子,然后挂在脖子上。白菜小姐说这些话的时候,用那根胡子系住了眼镜。当胡萝卜先生的眼镜不小心从鼻子上滑落下来的时候,他的胡子拉住了眼镜。胡萝卜先生说,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

生:我觉得我们编得好。

……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笔者先是指导学生根据第一个情节想象第二个情节。三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就完成了情节推理。如果教学止步于此,那是不够的,因为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没有促进。所以,笔者指导学生创编第三个情节,而且引导他们让胡萝卜先生从被动帮助别人变为主动帮助别人。由此,又从为胡子发愁转变为为胡子高兴。这个创编过程,就是在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练习,同时也是逻辑推导的训练,更为该单元习作“续编故事”的教学做了铺垫与准备。课的最后,组织学生比较作品原来的结尾与自己创编的结尾,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之前创编过程的认知。

一篇童话在进入教材前只有社会阅读价值,一旦成为课文,就应具备教学价值。以《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为例,引导学生开展创意写作,训练创新思维,就是该文的教学价值所在。

三、图式故事线索,训练逻辑思维

如果说,用相似情节组合而成的童话故事阅读难度较小,那么不用这种叙事方式的童话的阅读难度就要大一些。此时,我们就要用简洁明了的图式,帮助学生理解童话内容,体会童话的表达特色,训练逻辑思维。笔者执教《我变成了一棵树》时,是这样用图式法的:

师:童话故事中常常有一些有趣的想象,这

篇课文中有哪些有趣的想象呢?(板书:有趣的想象)我们来梳理梳理。

师:一下子映入我们眼帘的,开头第一个有趣的想象是什么?

生:她想要变成一棵树,身上就痒痒的,一下子真变成了一棵树。这里很有趣。

师:(板书:变成了树)第一个非常有趣的想象是变成了一棵树。

生:我觉得第二个有趣的地方是树上长了很多鸟窝。

师:而且——

生:而且都不一样。

师:(板书:长出鸟窝)长出鸟窝,鸟窝的形状肯定不同。

生:接下来“我”请了很多小动物到鸟窝里玩。

师:是的,如果真的长出了鸟窝,那么“我”应该邀请一些小鸟过来呀,而这里却来了各种各样的动物,真有趣。(板书:引来动物)还有什么有趣的想象?

生:我觉得很有趣的是妈妈的话,她还向

“我”点了点头。

师:也就是说,不单引来了小动物,还引来了妈妈。

师:(板书:引来妈妈)引来了妈妈以后呢?继续——

生:引来了妈妈以后,妈妈把包里好吃的都分给了这些小动物。

师:在日常的生活中,会出现这种情况吗?不会。所以这也是一个有趣的想象。(板书:分享食物)

生:我觉得树一般不会发出咕噜噜的声音,

而这棵树会发出咕噜噜的声音。

师:咕噜噜的声音是什么声音?

生:是肚子饿了发出的声音。

师:也就是树饿了,是吗?(板书:树也饿了)

师:课文内容有点复杂,但是我们用很短的时间就梳理出线索。在这个故事当中,居然有六处非常有趣的想象。所谓有趣的想象,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会发生、童话故事里却可以发生的事。这样,你的童话故事就会吸引人。

……

在后面的教学中,笔者又补上了小标题“不想吃饭”。课上到最后,笔者圈出“吃饭、分享食物、树也饿了”,问学生:“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我发现了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先是英英贪玩不想吃饭,然后英英看着鸟窝里小动物和她的妈妈都在吃东西,英英也饿了,最后就想回家了。”

一连串天马行空般的想象,背后却有着清晰的逻辑。通过板书小标题,启发学生自主观察板书,学生就发现了故事线索。而这样的发现就是逻辑思维的训练。琢磨事件的前因后果,事物之间的关联,是训练逻辑思维最理想的手段。小学生打下良好的逻辑思维基础,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辨析文学意象,激发辩证思维

童话故事中的文学形象和文学意象,大都有着象征含义。而小学生在阅读童话时通常更关注故事情节,不会自主体会文学意象的含义。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文学意象进行关注、辨析。基于上述思考,笔者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设计了如下环节:

师:小女孩四次划亮火柴,分别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它们出现的顺序能调换吗?

(生讨论)

生:不能调换。

师:为什么不能换?

(生一时答不出)

师: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划亮第一根火柴的?

生:小女孩冷得受不了了,所以就划亮了火柴。

(师板书:寒冷)

师: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划亮第二根火柴的?

生:是在饥饿的情况下。

(师板书:饥饿)

师:小女孩因为又冷又饿,所以她划亮火柴后,首先幻想的是火炉和烤鹅。解决温饱问题后,她又幻想到了圣诞树。说明什么?

生:说明她想要开心地过节。

师:是的,她想要愉快地生活。到了最后,她见到最爱自己的奶奶,也是她最想见到的人。现在,你能说说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的出现顺序为什么不能改吗?

生:因为他们的重要程度不一样。

生:因为他们一个比一个更上一层。

……

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对应着小女孩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以及精神需求。通过对照、辨析,学生逐步了解了四个文学意象的象征含义,并理解了作者说小女孩临死前“曾经多么幸福”的深层意义。

辩证思维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分析与综合、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是辩证思维最常用的四种基本方法。辩证思维能让我们对事物的本质有更清晰的认识。上述教學环节中,笔者正是引导学生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剥开语词表象,体味文学意象的意蕴。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胡子老屋胡萝卜
老屋回忆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七招让胡萝卜出好苗
如何让胡萝卜出好苗
如何保证秋季胡萝卜早出苗、出齐苗
胡子
老屋
老屋夜雨
飞起来的翘胡子
鲃鱼阿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