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五色龙形象

2024-06-03 03:36王娅文
长江小说鉴赏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化意蕴

王娅文

[摘  要] 六朝志怪小说中大量出现龙的形象,尤其是五色龙形象。五色龙与《易》中的五行、五方相结合,被赋予不同的性格特征,呈现出多种文化意蕴,体现了人们对于龙这一形象新的认识。其中青龙、黄龙、白龙完全作为一种正面形象出现,它们是吉祥的象征,而赤龙、黑龙则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们可给予人类帮助,另一方面赤龙、黑龙现身又预示着灾祸的降临。五色龙的不同特性与其颜色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五行学说以及佛教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 六朝志怪  五色龙  龙形象  文化意蕴

[中图分类号] I2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4)02-0003-04

龙这一形象诞生于原始先民的集体想象,在上古神话中龙被赋予部落图腾、祥瑞化身的特性,随着时代的发展龙又成为君主权威的象征。六朝志怪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五色龙形象,那么何谓五色?《周礼·考工记》中说:“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1]因玄从属于黑,故有青、黄、白、赤、黑五色。五色龙虽然都属于龙,但具有截然不同的特性和文化意蕴,这与它们自身的颜色属性及其在五行中的方位有关。本文旨在对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五色龙形象进行探讨,挖掘其形象形成的深层动因。

一、青龙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汉族神话中的四象,代表镇守天下四方的神灵,具有祈福消灾的作用。青龙在六朝时期志怪小说中常被当作拉车的神兽或神仙的坐骑,除此之外,在六朝志怪小说中,青龙还与五行五方相结合,与养生长寿联系在一起。

据东晋葛洪《神仙传》记载:“(沈)羲与妻贾氏共载,诣子妇卓孔宁家,还逢白鹿车一乘,青龙车一乘,白虎车一乘,从者皆数十骑……骑人曰:‘羲有功于民,心不忘道……年寿将尽,黄老今遣仙官来下迎之。……度世君司马生,青龙车是也……”[2]沈羲因为有功于百姓,且一生不忘求道,在他阳寿将尽的时候会有神仙来接引其荣登天界,其中来接引他度脱此世获得长生的司马生的座驾便是青龙。《神仙传》亦记载:“房(费长房)所骑竹杖,弃葛陂中,视之,乃青龙耳。”[2]由此可以看出,青龙在此时期的故事中总是作为神仙的坐骑出现,这不仅与龙本身会飞的属性有关,而且与青龙本身身为灵兽有关。

青龙在这一时期总是作为正面形象出现,这与青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以及青属木有关。刘熙《释名》中说:“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3]青在五行中属木,木的特性是生长舒展,象征着生生不息的力量。故青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尊色,是万物蓬勃生长的真实写照,希望的象征。青龙作为四象之一,其自身就是祥瑞的化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色往往被赋予积极美好的意义。六朝志怪小说中,不只是青龙,还有青鸟、青云等,也都被视作祥瑞的象征。飞鸟、流云不过是生活中常见之物,但与青色相结合便多了一份灵性与神性,成了吉祥的象征。

二、黄龙

人分三六九等,龍亦然,龙中地位最尊贵的当属应龙。《述异记》中说:“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4]龙修行千年才可以达到应龙的级别。《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应龙曾作为黄帝部下的一员大将,辅助黄帝杀死蚩尤。而根据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子·天文训》记载:“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5],黄龙非镇守四方之神,而是专门镇守中土的神灵,是中央后土之神黄帝轩辕氏的神兽,故可知应龙当为黄龙,是龙中最尊贵的一种。人间的最高统治者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其服饰也多以黄龙点缀来彰显自己人间至尊的地位。

黄龙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地位也非常高,它在此时的故事中并不作为坐骑龙出现也是此缘故。西晋郭璞注《山海经》引《开筮》云:“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6]相传鲧为颛顼之后,大禹之父。《山海经》记载鲧私自盗取天界息壤来阻止人间洪水的泛滥,被祝融斩杀于羽山。相传鲧死后化为黄龙,故黄龙是福瑞的象征,更是天神的化身。魏时期刘劭的《嘉瑞赋》把黄龙作为符瑞之一,将遇见黄龙视作吉祥即将到来的预示。张华《博物志》中还有有关黄龙神的记载:“昔舜筮登天为神,牧占有黄龙神曰:‘不吉。”[7]说明在此时的故事中黄龙被当作天神本身来看待,脱离了兽性,增添了人性,可以预示人间的吉凶,给人庇护。

“天地玄黄”是最初的华夏先民们对还处于混沌状态的天地的认识,自那时起土地便是黄色的。黄色的土地养育了中华民族的儿女们,我们是黄皮肤的炎黄子孙,黄色在中国人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在传统汉族神话中还是佛教思想中,黄色都是最崇高的颜色,在佛教中,黄色被赋予超俗的意味。在五行中,黄色是中央后土的代表,代表的是五方的中央,是尊贵之色。黄龙在天界是最高级别的龙,在人间便是君主的化身,是身份权力地位的象征。所以黄龙这一形象极具正面性,尊贵又神圣。黄龙作为神圣的图腾形象,本身就代表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与向往,而其作为神的这一形象似乎更加强调预言吉凶,能给予人类帮助。

三、白龙

《淮南子·地形训》云:“白金千岁生白龙,白龙入藏生白泉。”[5]可见白龙这一形象与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之所以与水相关则是由于“金生水”。六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中记载的白龙形象往往与水有关,具有幻化的功能,多幻化为鱼,喜好帮助人类,可以给人类带来长寿。

曹丕《列仙传》中记载,陵阳喜好钓鱼,曾钓到一条白龙,但将其放生,后又钓到一条白鱼,鱼腹中有书,书上所记的是教人服食获得长生的方法。陵阳照着书上所说去做,三年后,白龙将其送到陵阳山上,他又在山上住了一百多年。这则故事与龙本身身为神灵能长生长寿的属性有关。六朝时期无尽的战乱令人们产生强烈的畏死意识,渴望以各种方式获得长生,于是借助白龙这个神圣的灵兽表现出来。

《异苑》中所记载的白龙亦与水有着密切关系。《异苑》记载:“刘穆之东莞人,世居京口,初为琅琊府主簿,尝梦与武帝泛海,遇大风,惊俯视,船下见二白龙夹船。既而至一山,山峰耸秀,意甚悦。”[8]白龙携船而行,使得刘穆之的船只免遭翻覆的危险,保护二人平安前行。以上两则故事均表明白龙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白龙可以庇佑人类,保护人的平安。

《文子·道原》:“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9]白色是基础色,其他色彩均建立在白色的基础之上。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双重意蕴,它既可以代表与死亡有关的凶兆,又因其纯洁性被赋予美好的意义。白色在六朝志怪小说中多象征高洁美好与长生长寿。葛洪在《神仙传》自序中写道:“周晋跨素鹤于缑氏。”[2]周晋即《古诗十九首》中所说的仙人王子乔,素鹤即白鹤,王子乔乘白鹤登仙获得长生,如前文所述的陵阳一样。白与这些灵兽相结合,灵兽被赋予高洁的意蕴,成为神仙的代表,长寿的象征。同时,白这一颜色所具有的文化意蕴亦与六朝时期佛教的兴盛有关。在佛教的观念中,白与黑分别代表着善与恶,佛教中就有黑白四业的说法,其中白业属于善业,死后可入天道获得长生,白龙本身所具有的长生意味或许与此有关。

四、赤龙

龙这一形象自诞生之初就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它是吉祥的象征,另一方面它又象征着灾祸。占象学中就有“龙蛇之孽”的说法,龙本为祥瑞,但若出现的地点不对或行为异常则往往预示着灾祸的到来。《晋书·五行志》记载晋太康五年,有两条龙出现在武库井中,武帝大喜以为是吉祥的象征。刘毅却上奏说:“昔龙漦夏庭,祸发周室,龙见郑门,子产不贺。”[10]孙楚又说:“夫龙以飛翔显见为瑞,今则潜伏幽处,非休祥也。”[10]由此可见,龙在这一时期的故事中具有两面性。

据陶渊明所作《搜神后记》记载:“刘聪伪建元元年正月,平阳地震,其崇明观陷为池,水赤如血,赤气至天,有赤龙奋迅而去。流星起于牵牛,入紫微,龙形委蛇,其光照地,落于平阳北十里。视之则肉,臭闻于平阳,长三十步,广二十七步。肉旁尝有哭声,昼夜不止。数日聪后刘氏,产一蛇一兽,各害人而走。寻之不得。顷之,见于陨肉之旁。俄而刘氏死,哭声自绝。”[11]赤龙的出现伴随着地震,本身就是一种不祥之兆,后流星坠地化为陨肉更是灾祸的象征。刘聪的皇后生下一蛇一兽亦是异常现象。据《搜神记》严根婢生他物条引京房《易传》曰:“人生他物,非人所见者,皆为天下大兵。”[12]人生下其他动物,是全国将出现大范围征战的预兆,是不吉的象征。刘聪的皇后刘娥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后,她死后刘聪身边失去规劝之人,变得杀伐无度,终是动摇了汉赵的根基,埋下亡国的隐患。故赤龙的出现与天象等的异常,均是在预兆汉赵政权的灭亡,是灾祸的象征。

六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中,赤龙也具有正面形象。《神仙传》苏仙公条记载:苏仙公为人纯孝有仙缘,被神仙接引上天做仙人,唯放心不下家中老母便时时接济。后遇到瘟疫,村民靠苏仙公留下的方法幸免于难。后苏母无疾而终,村民一起将苏母埋葬。人们听到紫云之上有哭声便知是苏仙公,村民苦请相见,只听空中答曰:“出俗日久,形貌殊凡,若当露见,诚恐惊怪。”[2]村民固请不已,苏出半面,露一手,皆有细毛。苏谓乡人曰:“远劳见慰,途径险阻,可直路而还,不须回顾。”[2]话毕,乡人便看到一座桥,直通郡城。过桥后有一人回头偷看,桥已然消失,只见一赤龙宛转而去。苏仙公登仙化为赤龙帮人们躲避瘟疫的侵袭,这一故事本身便是六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瘟疫横行的真实写照。人们将摆脱瘟疫的希望寄托于天神,希望天神可以提供解决瘟疫的办法。苏仙公化身的赤龙为人们提供帮助,于神性中体现出人性。

赤即红色,红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吉祥喜庆,是使用者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赤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吉祥的一面。赤五行属火,火虽然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但因其不可控性,同时也是危险的象征,所以在先民心中留下极大阴影。《异苑》义熙火灾条记载晋义熙十一年,京城火灾无法控制,而吴郡尤甚。吴郡王宏“忽见天上有一赤物下,状如信幡……须臾,火遂大发”[8]。王宏相信这是天要降下灾祸于人间,将这一天灾当作是晋室衰微的象征。所以,赤龙以其五行属火,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灾祸的化身,亡国的征兆。

五、黑龙

黑龙与赤龙一样具有两面性。干宝《搜神记》记载了一则龙“潜伏幽处”的故事:“汉惠帝二年正月癸酉旦,有两龙现于兰陵廷东里温陵井中,至乙亥夜去。”京房《易传》曰:“有德遭害,厥妖龙见井中。”又曰:“行刑暴恶,黑龙从井出。”[12]龙以高飞为祥瑞,龙蛰伏井中属异常行为,很有可能是灾祸的预示。干宝在此处引用《易传》中的话说黑龙从井中飞出是统治者刑罚过于严苛的征兆。

此外,据刘敬叔《异苑》记载:“东海徐羡之,字宗文,尝行经山中,见黑龙长丈余,头有角,前两足皆具,无后足,曳尾而行。后文帝立,羡之竟以凶终。”[8]此故事《南史》亦载。据《南史》记载,徐羡之于东晋时期以门荫走入仕途,东晋灭亡后,徐羡之入仕刘宋。宋开国皇帝刘裕死后将皇位传给宋少帝刘义符,但刘义符本人却并不热衷于政事,整日游乐。徐羡之与谢晦、傅亮等人废除刘义符,迎宋文帝刘义隆为帝,后三年刘义隆便将徐、谢、傅三人诛杀。徐羡之本是使刘义隆得以即位的关键人物之一,最后却落得“以凶终”的结局,而在徐死前便见过黑龙在山中曳尾而行,说明黑龙本身就代表着不祥,预示着徐羡之的死亡。

关于黑龙亦有正面记载,出现在东晋王嘉的《拾遗记》中,卷一颛顼和卷四秦始皇两则故事中,黑龙都被当作吉祥的象征和预兆。颛顼条记载:“昌意出河滨,遇黑龙负玄玉图。时有一老叟谓昌意云:‘生子必叶水德而王。至十年,颛顼生,手有文如龙,亦有玉图之象。”[8]颛顼是五帝之一,别名黑帝又称玄帝,是主管北方的天神,北方在五行方位中对应的是水,故曰“叶水德”。黑龙负图而出是预示颛顼这位功德盖世的帝王即将出生的祥瑞之兆,黑龙在此处是吉祥的预示,这是典型的感生神话。

中国古代以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来推演王朝的更迭交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之前的周王朝属火德,尚赤,而水能克火,故大秦属水德,尚黑。于是黑龙在秦朝就被当作吉祥的象征。《拾遗记》秦始皇条记载秦始皇好神仙术,有一位宛渠国的人向他讲述自己国家那些奇异的现象,其中便有:“(宛渠国)俗多阴雾,遇其晴日,则天豁然云裂,耿若江汉。则有玄龙玄凤,翻翔而下。”[8]始皇帝便信此人是神仙,可见他将玄龙即黑龙当作是吉祥的象征。

黑龙之所以具有两重性,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与黑色在五行中的属性有关。黑又称玄,属水,水与火一样均是无法控制的,龙本身就是可呼风唤雨的神兽,对于黑龙的恐惧或与原始记忆中对于洪水的恐惧有关,于是就将黑龙当作灾异的象征。而颛顼“叶水德”而生,秦属水德,故此二则故事中黑龙被当作是祥瑞的化身。其次,则是与原始先民对于黑暗的恐惧有关。黑暗意味着不确定性增加,黑暗中也许有野生动物的侵袭,也许有其他部落的偷袭,黑暗意味着生命可能会受到威胁,甚至意味着死亡,这是人们对于黑产生恐惧的根源。最后则是由于佛教思想的影响。如前所述,在佛教的观念中黑代表着恶,黑业属于不善业,按照佛教的理念,此类人死后将堕入三恶道,受苦楚折磨。这不仅加剧了人们对于黑的恐惧,更加深了黑与恶之间的联系,佛教观念的影响使得这一时期志怪小说中的黑龙形象成为邪恶的化身。

龙以正常形态出现时本身就是祥瑞的体现,而当龙以非正常状态出现时,如“潜伏幽处”便成了不吉的象征。在六朝时的志怪小说中,青龙、黄龙、白龙是善良的化身,祥瑞的象征,这不仅与青、黄、白三种颜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蕴有关,还与其分属木、土、金的属性有关,三者的特性皆中正平和。而赤龙、黑龙具有两面性的原因则是由于赤黑分属火水,对人具有伤害性,这与人们原始记忆中的创伤有关。除此以外,佛教对于颜色的认识在这一时期的志怪小说中也有体现,如黑白分属恶与善,黄为最尊色等的思想。综上所述,由于中国颜色文化、五行学说以及六朝时期佛教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志怪小说中的五色龙形象大量出现,并具有了更加鲜明的个性特征。

參考文献

[1] 杨天宇.周礼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 葛洪.神仙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7.

[3] 王先谦.释名疏证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9.

[4] 任昉.述异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5] 刘安.淮南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3.

[6] 山海经[M].郭璞,注.郝懿行,笺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7] 张华.博物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0.

[8] 王嘉,等.拾遗记(外三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9] 王利器.文子疏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0.

[10] 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1] 陶潜.搜神后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2] 干宝.搜神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2.

(特约编辑 张  帆)

猜你喜欢
文化意蕴
中国古代诗词歌曲词曲用韵的共生性特征探析
品读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和艺术魅力
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及其文化意蕴
简述民族舞中的文化意蕴
言外之意话“红”色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
元杂剧爱情婚姻剧文化意蕴探究
论诗歌中的悖论语言及其文化意蕴
晚清铁路论争中的文化意蕴
中国梦的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