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虎君
青年时期的徐敏。
徐敏,又名陈庭玉,湖南平江人。1917年11月出生,1937年11月入党。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派到苏南地区从事党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南京市妇委书记、妇联主任,江苏省妇委书记、妇联主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劳动工资部部长,省人大常务委员、省政协常委,全国妇联执委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82年逝世,终年65岁。
1940年12月18日,徐敏随中共中央东南局组织部部长曾山从皖南新四军军部撤到溧阳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同行的有地方党政干部及军部非战斗人员150余人。
为加强苏南根据地建设,曾山同意苏皖区党委的要求,将随同撤出的50余名地方党政干部全部留在苏南工作。由于新四军太(湖)滆(湖)游击根据地处于初创时期,干部严重缺乏,苏皖区党委将徐敏、董华先、徐行、徐步云等同志分配到太滆地区。
1941年1月上旬,中共宜兴县委成立,储以民任书记,徐敏任妇女部长(8月调任宣传部长)。当时,徐敏除负责全县妇女工作外,还要分管塘渎区的工作,县委要求她尽快将塘渎区建成太滆地区的中心区。
1941年下半年,中共太滆地委要求徐敏在塘渎区开展“二五减租”运动,以此发动群众,推进其他工作。徐敏从调查研究入手,深入农户了解情况。随后,经过深入发动,塘渎区的减租减息全面展开。“青抗会”“妇救会”“农抗会”等群众抗日组织随之迅速发展,塘渎区的抗日斗争形势发生了可喜变化,地委、县委将塘渎区的减租减息经验,迅速在宜兴、太滆地区推广。
1942年6月,塘渎区沿湖出现匪盗,他们在沿湖村落打家劫舍,强征、抢劫粮食,劫掠出入各港口及湖中行驶的商船,打死多名船工及商人,引起沿湖居民不安。
徐敏得知后,迅速派人調查情况。不几日,线人来报,匪盗头目原为附近伪团长吴经元手下的一个排长,因与上司不和,拉了十来个拜把弟兄,拖了五六支长枪、二支短枪,下湖为盗。他们手段残忍,危害极大,不仅伤害无辜群众,而且威胁新四军地下交通人员出入滆湖的安全。
经请示地委,徐敏决定严惩这股匪盗。经过多日侦察守候,机会终于来了。一天,匪盗在沿湖一村庄内强征了几担大米,还杀了一头猪,天黑时住进了双墩港口沿湖边的一处鱼舍内。
徐敏调集区大队全部20余人,带上仅有的五六条枪和两颗手榴弹,夜半时分乘两条装芦席的船,向湖区出发,在离鱼舍几十米远的地方,悄悄下船。胆大的匪徒居然连岗哨都不设,区大队两名战士踢开大门,其余人一拥而上,睡梦中的匪徒全部被俘。经审讯后,镇压了两名恶贯满盈的为首分子,其余的教育释放。
此战缴获的5支长枪、2支短枪和100 余发子弹,全部留给区大队。
剿灭湖匪,群众拍手称快,经常出入滆湖的商人津津乐道,同时也震慑了一些地痞恶霸,使他们不敢再轻易危害群众。
1942年9月,徐敏担任中共宜兴县委书记。她根据太滆地委的指示,继续在宜兴新四军控制的区域大力开展“二五减租”运动。
徐敏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广泛结交知识分子、工商界人士和开明士绅,特别注重区乡武装建设。至1942年底,宜兴区乡武装组织很快发展起来,在维护地方治安,锄奸肃特,搜集情报,破坏敌人通信、交通及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943年,日伪在太滆地区进行大规模“清乡”“扫荡”。太滆地委决定将主力部队跳到外线作战,“清乡”区内只留少数精干武装坚守。徐敏奉命留在“清乡”区内坚持原地斗争。
1943年初春,徐敏在宜兴大塍区外河口村开会时,突然被敌人包围。她当机立断,命令参会同志立即转移,自己留下来掩护。待同志们登船离开后,另一条船已进不来了。徐敏与留下来的另一名同志不顾河水刺骨,立即下河转移。一连游过几条大河,才在群众掩护下脱险。因为穿着衣服渡河,徐敏险些被淹死、冻死。
当年3月,徐敏在分水乡新河浜村工作,住在村民唐大妈家时,突遇日伪“扫荡”。在唐大妈沉着巧妙的掩护下,她才转危为安。
那一段时间内,我方有多名干部和积极分子被日伪密探跟踪或在日伪突然“扫荡”中被俘遇难。为此,徐敏要求各区乡派基干民兵反跟踪,并坚决镇压了几名罪大恶极的特务和叛徒。
5月,徐敏得知高塍镇木乃桥的伪军纪律散漫、防守松散,即指示塘渎区区长周志泉留心“照顾”。木乃桥伪军据点的粮食、烧柴都由周边村轮流供应。周志泉便利用送柴送米的机会,将区大队20余名战士藏在柴草船上。船至码头,伪军要求将柴草送进碉堡,周志泉率战士们迅速冲进碉堡,未费一枪一弹,将正在赌钱的30余名伪军全部俘获,缴30余支长短枪,炸毁碉堡后迅速离开。
6月底,徐敏指挥县警卫连、区大队,组织基干民兵并广泛发动群众,割断日伪电线,挖断公路、堵住河道,采取分段分片包干的办法,火烧了日伪苦心经营的竹篱笆。
1943年下半年,顽军晏子风部200余人深入太滆,抓捕新四军干部,妄图赖在太滆地区。徐敏一方面令各区大队密切注视晏部动态,一方面向太滆地委汇报,争取支持。
当晏子风深入塘渎区的黄楝树村后,恰好新四军独立二团团长杨洪才率二团主力回到太滆地区。徐敏率县警卫营及塘渎区大队配合主力部队采取奇袭办法,一举生擒顽军200余人。后来得知,晏子风躲在牛圈里,侥幸躲过了搜捕。
此战共缴获长短枪200余支,是发生在太滆地区较大的一次战斗。至1943年底,日伪在太滆地区的“清乡”“扫荡”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国民党顽固派企图渗透并占据太滆的阴谋彻底告破。
1945年10月,苏南新四军奉命北撤,宜兴地方武装编为宜兴警卫团,全团1000余人,奉命随军北渡。由于在宜兴北撤的有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苏浙军区三纵司令部及三个团等较多人员,北撤部队粮食不足三日,需在宜兴筹集。
徐敏主动筹措,先预征秋粮,又向工商业者借粮。有些人担心新四军北撤了,借出粮食不知何时能归还。塘渎区北新乡乡长、民主人士张念慈知道新四军有难处,就当着众人的面说:“新四军北撤了,我不离开,新四军借的粮我来还。”当场借了农户籼稻20多担,加工成大米后,送到指定地点。徐敏听说此事,极为感动。这也说明,徐敏已与宜兴及太滆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
没多久,徐敏告别宜兴父老,随苏南新四军北渡长江,开始了她新的革命征程。
(摘自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铁流》第38集,有删节。作者为宜兴市新四军研究会理事,曾任宜兴党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档案局局长)
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