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服务首都智慧城市建设运行,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打造国际产教融合典范

2024-06-03 14:44张春芝张普庆王俊张明珠王先宏
在线学习 2024年4期
关键词:技术技能人才双碳产教融合

张春芝?张普庆?王俊?张明珠?王先宏

围绕首都智慧城市建设运行,助推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法国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中心、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合作,“政企校研”四位一体共建智慧能效领域首个中法能效管理应用人才培养和研究中心。中心构建“四轮双推动”产教融合模式,培育国际化专业教学团队,技术服务助力产业创新,推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打造国际产教融合的典范。

关键词 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 四轮双推动

实施背景与关键问题

1.首都能效管理应用行业“智改数转”急需新规格人才

首都智慧城市和近零碳排放城市建设,对能效管理运行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行业企业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施“智改数转”,必然要求参与的劳动者具有更高的数字化素养和智能设备应用能力,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智改数转”下企业人才需求存在脱节。

2.中法职业教育领域交流合作缺乏有效模式与路径

2014年,习近平主席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宣布建立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同年两国签署《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首次会议联合宣言》,提出职业教育领域交流合作,但能效管理应用领域国际职业教育合作缺乏有效模式与路径。

主要做法

为服务首都智慧城市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中法教育部门的支持下,依托机电一体化技术国家“双高”专业群,与施耐德电气、法国国际教育研究中心,共建中法能效管理应用人才培养和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施耐德电气城市能效管理应用工程师学院。

1.构建“四轮双推动”国际产教融合模式

中心聚焦智慧能效管理应用,纳入施耐德中低压电器有限公司等制造企业,北京合众慧能等施耐德生态链集成企业,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京港地铁、大兴机场等应用企业,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北京市电气安全技术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多主体共建产学研用协同平台,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构建资源集聚平台产教科融合机制,社会服务收益反哺等平台协同运行机制,形成校企合作新业态,实现“标准共订、人才共育、技术共研、服务共拓”,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产业升级改造提质发展,创新“四轮双推动”国际产教融合模式。

2.创新“五面融通、分类培养、专创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施耐德电气工程师学院,基于校企合作新业态,创新“五面融通、分类培养、专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五面融通:校企双导师教学,校内校外学习有序交替,专业课程和企业实践互通,线上线下同步,课程学习和专业社团、大赛、科研与技术服务相促,逐层提升学生数字化能力。

(2)分类培养:满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人才的差异化需求,分类培养技术创新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

(3)专创结合:专业学习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以职业能力成长为主线进行横纵联结、课内课外系统设计,逐层递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课程学习筑基、社团科研提升、技能大赛强化、岗位锻炼实战,打造“课程 + 社团 + 大赛 + 岗位”融通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3.构建专业“递进式能力提升”模块化课程体系

紧贴行业发展,服务首都城市建设运维需求,围绕电气能效管理领域装调检验、系统集成和运营维护3类岗位,融合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改造对于人才的需求,将施耐德电气在能效管理应用技术方面积累的专业知识体系和实践应用经验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多年的教学建设成果相结合,构建“2+1”人才培养课程体系—2年“专业发展基础 + 能效应用技术”+ 1年“工程实践教学工程实践教学”,企业在教学与实训中所承担的比例逐年增大,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专业课程、更真实的工程实训项目和更丰富的企业实践机会。

4.打造国际化专业教学团队

(1)人员构成国际化:构建“专业教师 + 企业技术人员 + 法国职教专家”的国际化专业教学團队,法国国际教育研究中心选派常驻专家,指导教学计划制订、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改革;施耐德选派技术专家,法国梅兰日兰等学校选派骨干师资,赴学校进行短期指导工作。

(2)教师培养国际化:施耐德电气全力支持教师赴法国进行学术交流和职业培训,国外优秀专家赴学校开展师资培训,同时实施“岗位技能实践筑基 + 产线改造锤炼提升”的系统化施耐德生态链企业实践锻炼,提升工程师学院教师职业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5.模块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模式升级

借鉴 CBE(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MES(模块化技能组合)等教学理念,选聘平台企业优秀技术专家,与学校教师共组模块化教学团队,实现知识、技术、技能互补。教学与产学研衔接,纳入智慧能效管理应用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将施耐德全球认证证书培训模块、行业标准、企业岗位标准和优质工程案例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内容, 由真实工程案例抽象出模块化教学项目,构建相对独立、精密衔接、共成体系的课程模块化项目体系。团队教师精细化分工,承担不同模块教学任务实施,并开展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实现“有趣、有用、有效”的“三有”课堂。

6.技术服务助力产业创新

(1)积累研发:充分利用施耐德公司电气(中国)有限公司行业优势地位和学校在电气、电力技术领域积累的成果及学术水平,服务智慧能效管理应用产业链企业,深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生产工艺创新和技术应用研究。

(2)成果转化:依托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在华研发中心的项目流程经验和行业洞察力,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校企共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教育链和产业链,深入开展先进产品研发、传统设备改造、实训设备开发和工程案例教学转化。

特色创新

1.理念创新:率先提出“四轮双推动”国际产教融合模式

率先提出“四轮双推动”国际产教融合新模式, 推动教育教学、教法改革和数字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取得突破创新,先后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机械行业十佳案例。

2.模式创新:系统构建数字化能效管理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导向,技术牵引,依托施耐德电气工程师学院,基于校企合作新业态,跨界聚能,创新高素质数字化能效管理应用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双师教学, 校内校外学习有序交替,专业课程和企业实践互通, 线上线下同步,逐层提升学生数字化能力,专业教育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课内课外系统设计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分类培养技术创新型和应用型两类人才。

3.机制创新:创建支撑专业数字化升级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按照“政府统筹、产业支撑;学校主体、企业协同;数智引领,服务发展”的原则,共建施耐德电气工程师学院创新实践平台,完善了资源集聚平台产教科融合机制、社会服务收益反哺机制等平台协同运行机制,形成校企合作新业态。

应用效果与推广价值

1.创新国际化产教融合新范式,被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卫视、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认为中心是中法两国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典型代表,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具体体现。

2.入选国家“双高”、北京“特高”,建设成效被充分认可

機电专业群入选国家“双高”建设计划,工程师学院入选北京市特色高水平建设项目,中心先后入选工信部中法工业合作示范项目、教育部绿色低碳产教融合项目,在教育部2021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世界职教大会等分享经验。

3.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取得初步成效

开展5项科研课题研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10 余项。科研成果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中国职工技术协会技术成果一等奖”,教学成果获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毕业生李衣非入选北京市“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先进典型, 成为推进首都产业“智改数转”、保障智慧城市运行的骨干力量。

4.开展高端能效管理应用培训,推动专业和产业双升级

服务职业教育,共建北京市校企合作“双师型” 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开展国家师资培训、北京市职业院校双师培训,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服务行业企业,为施耐德企业发展开展定制化员工培训,为智慧能效产业链企业开展技术升级培训,推进产业升级改造提质发展。

5.国际服贸会展示风采,成为国际职业教育交流交往桥梁

校企联合开发能效管理应用工程师国际证书,制订“一带一路”电工职业标准,贡献职业教育的中国标准、中国证书。入选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教育专题展,开展主题活动广泛宣传。

猜你喜欢
技术技能人才双碳产教融合
以“双碳”视角分析河北省建筑节能标准现状和问题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