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四大要点
微软教育近期发布了名为《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该报告对如何将人工智能(AI)用于教育行业提出了四点建议。1. 开始有关AI的对话。具体内容包括:与学生谈论如何在保持学术诚信的前提下使用AI;制订清晰的AI利用指南和政策;将AI素养纳入课堂教学和员工培训之中。2. 了解AI可以提供何种帮助。具体内容包括:任命监督委员会制订AI战略;创建一个“跨职能部门的综合团队”,使AI的采纳与现有政策保持一致;优先考虑高价值、低复杂度的AI应用案例,控制AI的采纳和使用进度,并在需要时制订解决方案。3. 探讨新的学习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培养“不断学习、反复试验和保持好奇心”的成长型思维方式;与其他在教育中使用AI的人员开展交流,获取好的想法和支持;专注于设定能有效利用AI工具的目标以及AI如何帮助实现这些目标。4. 为未来做好准备。具体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技能”,即认识到他们为何同意或不同意AI输出结果的能力;利用AI工具进行评估,而不仅仅是提供答案,并且知道何时需要深入探讨;培养“以人为本的技能”,这是因为企业除了技术技能外还重视软技能的开发。(来源:https://thejournal.com/articles/2024/03/25/4-keys-to-exploring-ai-in-education.aspx)
加拿大北国学院
利用元宇宙和AI创建虚拟校园
高等教育对元宇宙和人工智能(AI)的态度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现在,元宇宙更加直观化,而AI则演变成个性化学习工具,重塑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位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的北国学院(Northlands College)在采纳元宇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该学院创建了一个超越传统教育界限的虚拟校园。这种沉浸式学习环境促进了包容性,消除了地域限制,为师生提供了在虚拟环境下获得与面授教学相当的好处。此外,AI通过编排个性化学习旅程来辅助元宇宙,根據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模式,AI算法可调整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进度学习,同时增强理解和记忆能力。AI与元宇宙之间的协同作用引入了真实世界的模拟和体验,让学生为应对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适应能力。通过像北国学院这样的协作虚拟平台,学生们可以与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学生联系,分享思想,获得多元化的观点,丰富其教育体验。(来源:https://campustechnology.com/Articles/2024/03/05/Exploring-the-Nexus-of-Educational-Technologies-A-Futuristic-Perspective.aspx?Page=1)
美国发布教育科技规划
旨在弥合三大校际数字鸿沟
美国教育部下属的教育技术办公室近日更新了其国家教育科技规划(NETP),以应对K–12教育中的三个数字鸿沟:数字使用鸿沟、数字设计鸿沟和数字获取鸿沟。数字使用鸿沟指的是由技术支持的教学任务的实施不一致现象,一些学生积极参与技术的利用,而其他学生则经历更为被动的体验。学校需要提供多种数字工具,以满足不同的学习偏好。数字设计鸿沟强调了教育工作者在为所有学生设计学习体验的专业能力方面的差异。学校必须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时间和支持,以建立其利用数字工具的能力。数字获取鸿沟则源于学生对连接性、设备和数字内容的不公平获取,尤其是学生在家中可获得可靠宽带和技术工具方面。学校可通过投资学生设备和现场网络基础设施,在弥合这一差距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来源:https://edtechmagazine.com/k12/article/2024/03/closing-digital-divides-in-k12-lessons-from-netp-perf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