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曼
近日,两则关于中职教育的新闻引发了社会关注:一是“江西省称省级原则上不再举办中职学校”;二是“2023年,山东省合并中职学校15所,终止办学中职学校13所”。
实际上,近年来,中职学校数量大体呈逐年减少的趋势。据南方周末统计,从2013年至2022年,中职学校(含人社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数量累计减少2911所。2022年,全国中职学校的数量仅为9752所。
这一变化到底意味着什么?中职教育真的会被取消吗?梳理政策可发现: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重任。“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针之一。这意味着中职教育短期内是不会被取消的。
实际上,中职学校数量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政策的调整。2022年2月,在教育部介绍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情况的发布会上,时任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介绍,通过撤销、合并、转型、托管、土地置换、集团办学等措施,整合“空、小、散、弱”学校,优化中职教育的布局结构。本次无论江西还是山东的行为,都是推进职业学校布局结构优化的举措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中职引发关注只是近年来社会弥漫的教育焦虑心态的又一次体现。此前,“取消中职、普及普高”的观点便不时浮现。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取消了“普职分流”的提法,改为“普职协调发展”,也被部分媒体误读为“取消初中后的普职分流”。而现实中,中职教育则往往被部分民众视为“次等教育”,是为那些学业成绩不佳的学生提供的“退路”。
不可否認,这种焦虑与偏见的形成,既有民众根深蒂固的“重普轻职”观念、社会用人重学历轻技能等外在原因,也有中职教育的内因,如办学定位不适配、办学规模大而不强、办学条件缺口大等问题。要缓解这种焦虑,只能靠增强中职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不断提高中职教育的地位,提升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
在中职毕业生以升学为主的背景下,应大力发展中高职贯通、一体化培养模式。中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已由“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打开了中职学生的成长空间。中高职贯通、一体化培养人才的模式,有利于提高中职吸引力,推动转变中职培养定位。
中职教育应注重内涵式发展,提升办学质量。这包括紧贴产业发展趋势设置专业、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同时中职教育应建立高质量产教融合体系,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在完善自身的同时,还需要政府、学校、媒体等多方共同努力,打破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知偏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职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固化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