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视野下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探讨

2024-06-01 18:56李婷程克林
高考·上 2024年3期
关键词:跨学科核心素养

李婷 程克林

摘 要:新高考改革下,高中地理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引领学生在地理知识体系中建立更为完善的认知结构,提升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本文从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出发,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学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了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方面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不再仅限于传授知识,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既包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又涉及地球环境、人地关系等多方面内容,其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在新高考改革视野下,如何通过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新高考改革视野下高中地理学科的形势分析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新高考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发生着变化。首先,新高考改革下高中地理学科的考试内容出现了变动。传统的地理考试更注重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新高考则更加强调对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和实践,涉及地球环境、资源利用、地理技术等多方面内容。同时,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也成为考试的一个特点,要求学生能夠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其次,考试形式也发生了创新。以往的地理考试以笔试为主,强调学生对地理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1]。而新高考改革下,除了笔试外,更加注重了实践能力的考核。例如,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等方式来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考试形式的创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最后,新高考改革视野下,高中地理学科考生的表现也呈现出一些特点。由于考试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和实践,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另外,新考试形式的引入也对考生的应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具备更加灵活的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学生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训练,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以应对新高考改革下的地理考试。总之,通过对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考生表现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新高考改革视野下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必然性

在新高考改革的视野下,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必然性,这体现在多个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上。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以及人地协调观。这些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能够满足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促进地理教育的深化与提升。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能够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通过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够提升他们的跨学科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综合性思维能力,使其具备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和工作挑战的能力。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等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地理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的认知和理解,使他们能够准确把握地域特征、地域问题以及地域发展的规律。通过深入学习不同地域的地理特点和发展状况,学生能够形成全面的区域认知,增强他们的地域分析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地球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地理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人与地球环境的关系,实现人地和谐发展。通过深入探讨地球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增强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地球公民。总之,新高考改革视野下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必然性,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能够满足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促进地理教育的深化与提升。

三、新高考改革视野下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被动性

在新高考改革的视野下,虽然强调了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程度的被动性。这种被动性主要表现在教育体制、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限制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和发展。具体问题如下:

(一)应试导向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冲突

在新高考改革的视野下,地理教育依然受到应试导向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对应试技巧的过度强调,而忽视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关注的是如何应对考试,而非真正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本质。这种应试导向导致了地理核心素养的被动培养和发展。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应试导向根植于当前教育体制和社会评价体系中。学校和教师普遍受到来自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应试压力,迫使他们更加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会更倾向于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注重讲解考试重点,而忽视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也会被迫追求分数和成绩,而忽视了对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单一性

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单一性,缺乏多样化和灵活性。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和讲解方式,学生被动接受地理知识,缺乏积极参与和实践体验的机会。这种单一性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限制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和发展[2]。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单一性主要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习惯于使用传统的讲授和讲解方式。此外,教学资源有限也限制了教师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的能力,导致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单一性。另外,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专业水平也影响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三)评价体系的僵化性

当前的地理考试评价体系往往更加注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于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的考查相对较少。这种评价体系的僵化性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应试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评价体系的僵化性主要是源于当前的考试评价理念和标准。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于综合素养的考核相对较少。这导致了学生更加关注分数和成绩,而忽视了对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此外,评价体系的改革和更新也受到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限制,导致了评价体系的僵化性。

(四)缺乏跨学科的综合性培养

地理教育普遍存在着缺乏跨学科的综合性培养的问题。一般的地理教学是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划分开来,缺乏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培养。这种局限性使得学生难以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分析和解答。缺乏跨学科的综合性培养主要受到教学体制和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的教学体制普遍偏向于单科教学,学科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和交叉。教育观念上也存在对学科边界的固有认知,认为学科应当独立发展,缺乏跨学科的整合和综合。另外,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和资源也限制了跨学科综合性培养的实施。

(五)缺乏地理实践和体验的机会

地理教学依赖于课堂讲解和书本知识传授是不争的事实,学生缺乏对真实地理环境的观察和体验。他们很少有机会亲自走出教室,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从而无法深入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培养地理实践力和观察力。这一问题的成因可以從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学校教学资源有限,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实践设备和场地,限制了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教师普遍认为地理实践活动存在安全风险和组织难度,不愿意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此外,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也未对地理实践和体验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了学生缺乏实践机会。

四、新高考改革视野下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方式

(一)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基于新高考改革的要求,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体验机会。这包括利用地理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等现代化设备,开展实践操作和地理数据分析,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地理知识竞赛、地理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高考的新形势巧妙地融合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3]。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地理景点、自然保护区等,深入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地理调查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地理影像资料、地理动画等,呈现生动形象的地理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比如,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利用地理实验室设备,进行“气候模拟实验”。学生通过调节温度、湿度等参数,模拟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深入理解气候形成的原理和影响因素。这样的实践操作既能够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二)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合作

新的教育改革再一次强调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密切关系。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历史地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都会涉及跨学科的内容,在考试中更是如此,只有掌握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果。作为地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合作,促进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与交叉。例如,可以组织跨学科课题研究,将地理知识与历史、生物、经济等学科知识相结合,开展综合性研究和探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设置跨学科教学案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结合地理知识和数学知识,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与数学模型的关系,拓展学生的认知广度和深度。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跨学科团队项目,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倾听、协作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跨学科合作,学生不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还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项目,让学生分组合作,探讨某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自然环境因素对当地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结合历史、经济等学科知识,探讨当地人类活动的发展历程和特点。通过这样的跨学科合作,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地理问题,并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鼓励自主学习和探究

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地理问题,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独立研究和探究。这样的自主学习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数字图书馆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学习平台。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在线学习平台等途径,获取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和信息,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和学习渠道。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地理案例分析和论证,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真实或虚拟的地理案例,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评估不同因素对地理事件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为自己的论点提供充分的证据和论据。这种综合性的分析过程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论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值得提倡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解决和决策模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学生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从中挖掘问题的根源,评估各种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做出决策并解释其合理性。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案例分析任务,让学生分析某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对当地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学生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评估各种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任务,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地理问题的复杂性,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可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新高考改革视野下地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分析和评价不同观点、参与问题解决和决策模拟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综合性评价

教师应该注重综合性评价,从多个维度全面考察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评价内容不仅应该包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该涵盖对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以及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考察。这样的综合性评价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鉴于此,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讨论、小組项目、实地考察报告、综合性考试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也要及时调整、采用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如评价表、评价标准说明书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其全面发展。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注重对学生的反馈和引导,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到提升的方向和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比如,在综合性考试中,除了传统的笔试题目外,还可以设置一道综合性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和实践经验,分析某地区的发展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的综合性问题既能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程度,又能考察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结合高考要点,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审视地理知识背后的逻辑和假设,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地理知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不同观点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讨论地理问题的不同解释和解决方案,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地理问题或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比如,在一次地理课堂上,教师提出了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污染源的影响和解决方法,并评价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通过这样的讨论活动,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加深对地理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答案的方式,深入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六)引入游戏化学习和虚拟仿真技术

利用游戏化学习的理念,设计地理知识教学的游戏化内容和活动是一种新颖且值得尝试的手段。通过设计有趣的地理知识游戏,如地理知识竞赛、地理冒险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游戏化学习可以将抽象的地理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游戏场景,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地理知识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打造真实的地理环境和场景。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学生可以在虚拟的地球环境中进行探索和学习,如虚拟实境的地理探索、模拟地球的动态变化等。这种技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理现象和地球环境的变化,提高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效果。有能力的教师还可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个性化地理学习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系统能够自动化地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内容,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体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此外,建立在线虚拟地理学习社区,能够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学生在虚拟社区中分享地理知识、交流学习经验、参与合作项目等,从而拓展学习视野、增强学习动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在社区中与学生互动,及时指导和引导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学校可以开设地理知识游戏课程,引入地理知识竞赛、地理冒险游戏等多种游戏形式。在课程中,学生可以分组参加地理知识竞赛,挑战各种地理谜题和问题,在游戏中体验地理知识的乐趣。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设计地理冒险游戏,让学生在虚拟的地球环境中进行探索和冒险,体验地球环境的多样性和变化。通过这样的游戏化学习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结束语

高中地理教学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应当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师们应当注重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注重其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藏桂娟.新高考改革下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J].科普童话,2023(43):49-51.

[2]王玉蒙.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J].下一代,2022(11):88-89.

[3]宋雪娟.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研究[J].互动软件,2021(5):2958.

猜你喜欢
跨学科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