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志峰 章业成
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一种传统技艺让精美的图画脱离了纸张,浮现于茶汤之上——这便是茶百戏。它的神奇之处在于,用清水在茶汤上作画。这是如何做到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茶百戏,又名分茶、水丹青。想要用清水在茶汤上绘出精美的图案,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整个流程主要可以分为下面四大部分:
取碾细的茶粉放至温烫的茶盏中,向茶粉注入煮好的热水,调成茶膏
茶百戏对原料有着特别的要求,需要经过榨茶、研膏等工艺获取的研膏茶。烘烤茶饼,从而达到提香、干燥茶饼的目的,方便将茶饼捣碎并碾磨成细粉,碾碎后筛成细细的茶粉
向茶膏中再次注水,用茶筅(xiǎn)回旋搅拌,让茶汤表面形成一层覆满盏面的、能够保存一段时间的沫饽(bō,即泡沫)
或用茶匙,或用汤瓶,向茶汤沫饽中点入清水,茶汤表面的深色沫饽便会出现白色痕迹。以清水为墨,以茶匙为笔,以茶汤沫饽为纸,由此作画
茶百戏始于唐代。在宋代,得益于皇帝和文人、僧人推崇,茶百戏被发扬到极致——不仅在诗词中有大量记载,古画中也有表现茶百戏用清水作画的场景,例如,南宋画家刘松年的《撵茶图》中,左上角文人用汤瓶向大钵注水,就是在注水作画。
到了现代,茶百戏几近失传,传承人依靠大量科学实践才得以将其恢复。根据古籍中的记载可知,茶百戏是采用汤瓶注水或茶匙加水,使茶汤沫饽形成图案的技艺。传承人从古籍中查阅了几千首有关茶百戏的记载,以研膏茶为原料进行了上百次实验,历经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实现了清水在茶汤中幻变图案,并对古人清水作画的原理进行了现代科学角度的揭秘分析。
南宋画家刘松年的《撵茶图》
通过科学实践,茶百戏的相关数据得以保存
那么,用清水在茶汤上作画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呢?原来,茶汤表面的沫饽是一种悬浮液,由固体茶粉微粒、水和气泡构成,这是产生图案的介质。当清水加入深色茶汤悬浮液,其中的气体微粒便会因稀释而变浅变白,而未加水部分仍为深色,两者间形成明显色差,从而出现图案。
也就是说,茶百戏的必要条件就是形成稳定的茶汤悬浮液。悬浮液是用茶筅搅打茶汤,从而让茶汤与空气充分混合后形成的,其中的诀窍就在于击拂的方法和力度。除了击拂,想要得到稳定的悬浮液,制作茶汤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保障较高的完成度。
有很多人会说,茶百戏是从千年之前走来的拉花。实际上,茶百戏的原理和咖啡拉花并不一样。
咖啡拉花的原理,是用牛奶奶泡在咖啡基底上描绘出图案,就像用一种白色颜料在深色背景上作画。而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茶百戏是用清水注入茶汤,茶汤随之产生白色痕迹,仿佛一场幻变。
用浓茶膏在浅色沫饽上作画的现代茶膏画,则区别于清水作画的茶百戏。可以说,茶膏画的方法与咖啡拉花十分相似,其效果不需使用茶汤也能实现,如在牛奶、豆浆、面粉糊上都能用各种颜色涂画。而茶百戏用清水作画的方法却独树一帜,在纯咖啡、牛奶等液体上都不能用清水作画。
茶膏画
茶百戏是认知历史和茶文化的窗口,让我们感受古代精湛的制茶技艺,带我们看见古人生活的智慧和雅趣。那一道道過程,也向我们传达着千年以来亘古不变的人生至理:正如碾茶那般,“百转千旋后,中心永不移。”
(责任编辑 / 代竹蕊 美术编辑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