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凯 刘晓康 彭韵洁
摘 要: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信息技术背景的CEO能够着眼于未来发展趋势,发掘企业绿色创新潜力。基于此,利用2012—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探究CEO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CEO信息技术背景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并通过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两种中介机制助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CEO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及行业竞争较强的企业中更加显著。结论丰富了CEO信息技术背景的经济后果及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对推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CEO信息技术背景;绿色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062.4;F27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24)4-78-13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24.4.8
0 引言
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须破解的焦点问题,迫切需要加快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进程。绿色技术创新是指通过研究、开发、使用绿色产品、绿色工艺,降低生产的边际成本,实现企业的绿色化发展[1],同时满足人们的绿色需求[2]。与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创新相比,绿色技术创新落脚点在于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共赢,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行之有效的途径。但是,绿色技术研发与应用以及政府对环境的管制会大幅提升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绿色化发展的积极性[3]。因此,如何实现企业绿色转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探讨的热点问题[4-5]。
现有研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多的探讨。一是宏观方面,主要从市场压力[6]、环境规制[7]、绿色信贷政策[8]等视角展开。例如,曹洪军和陈泽文[6]研究表明,市场压力对企业绿色创新战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邓玉萍等[7]认为,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二是微观方面,侧重于从企业自身出发,考察企业高管性别[9]、盈利能力[10]、社会责任[11-12]、组织冗余[11]、数字化转型[13]、CEO绿色经历[14]等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例如,Li等[10]研究表明,企业盈利能力可以促进绿色产品创新,但对绿色工艺创新的作用并不显著;柏群和杨云[11]研究发现,组织冗余资源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社会责任行为正向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等。虽然已有文献探究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多种影响因素,但少有关注CEO信息技术背景这一因素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中的驱动作用。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创新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背景势必会对其产生影响。那么,作为企业掌舵者,CEO如果拥有信息技术相关教育背景或从业经验,能否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已有研究表明,CEO拥有信息技术背景,可能会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15-17],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绿色技术创新有着积极影响[18]。也就是说,CEO作为企业行动的导向者,可通过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内部控制做出决策[19-21],进而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然而,关于CEO信息技术背景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尚未揭开CEO信息技术背景驱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黑箱”,这为本文提供了深入探讨的机会。
鉴于此,本文选取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为研究样本,系统考察CEO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其传导机制。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①拓展了CEO背景的经济后果研究。以往关于CEO背景的研究较多关注海外背景[22]、教育背景[23]、财务背景[24]、金融背景[25]、贫困经历[26]等对企业行为的影响,鲜有文献专门研究CEO信息技术背景是如何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②丰富了绿色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本文从CEO信息技术背景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其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相关研究做了有益补充。③通过数字化转型和内部控制视角,解释CEO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明晰CEO信息技术背景如何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赋能。另外,本文还基于企业产权性质、规模及行业竞争度等进行異质性分析,为企业提高绿色创新能力提供可行路径,同时也为企业引进信息技术管理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CEO信息技术背景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等特点[27]。而拥有信息技术背景的CEO可以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推动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一般来说,拥有信息技术背景的CEO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把控更加自信,对失败风险的接受度更高,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度也更高。这有利于营造持续创新的氛围,增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出。此外,绿色技术创新要求企业管理者具备较强的环保责任意识,更加关注社区居民、环保组织等利益相关者的环境诉求,进而产生绿色创新的意愿。具体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第一,具有信息技术背景的CEO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更加关注,对与数字技术投资和应用相关的风险及收益的认识更加清晰[28],也更容易把握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将绿色技术创新融入企业的战略规划,识别和评估新兴技术的潜力,推动企业在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智能制造等领域进行创新。拥有信息技术背景的CEO会更加注重数据的分析和运用,善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识别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从而制定出更具绿色发展导向的决策。由数据驱动的决策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资源消耗情况,优化流程和提高效率,实现绿色创新目标,推动绿色转型升级。第二,CEO信息技术背景有利于企业进行可持续的绿色技术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企业对绿色技术创新进行可持续性分析和评估,挖掘绿色技术创新的潜力,使企业更好地平衡环境、社会和经济利益,助推其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企业的绿色长期发展提供保障。第三,具有信息技术背景的CEO拥有知识优势,可以为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支持。根据知识基础理论[29],拥有信息技术背景的CEO自身的专业知识、创新意识等可以给企业带来不可比拟的优势,有助于企业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Bebchuk等[30]的吸收能力理论指出,企业发展不仅仅依靠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还有赖于管理者对外部知识的识别和利用能力,后者与管理者的教育、工作背景有关。因此,CEO凭借信息技术背景而拥有的专业知识和对外部知识的分析利用能力可以正向激励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1。
H1:CEO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1.2 CEO信息技术背景、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要求企业在日常生产运营中有意识地将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利用绿色技术、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等的创新来降低污染排放,从而找到新的市场机遇[31]。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层面的支撑,也需要兼顾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而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增强信息共享效应,有效配置企业研发资源,是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13]。
就CEO信息技术背景与企业数字化转型而言,首先,拥有信息技术背景的CEO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字技术对企业发展的长远意义,进而挖掘数字技术的内在价值。CEO的信息技术相关经历在其身上形成了“认知印记”和“能力印记”,让其能够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16]。其次,具有信息技术背景的CEO以数字化建设的先进经验为支撑,将前沿技术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数字化转型为导向,开展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数字化创新活动[32]。最后,在“认知印记”的作用下,拥有信息技术背景的CEO能够利用不同的方式提升员工对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支持度[17],更好地营造数字化转型氛围,形成自上而下的数字化转型理念,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18]。
就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而言,首先,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但可以减少经济发展所需的能耗,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还可以利用新兴技术突破时空限制,整合有效的数据信息,优化不同地区和机构之间的资源配置[33]。而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理念相结合,可以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内部驱动力[34]。其次,数字化转型可以加速优化绿色创新模式,提升技术整合能力。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积极探索前沿技术、完善研发设计、培养高技能人才、优化绿色创新要素的供给模式与配置,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清洁无害等新型技术的产出,并对绿色生产末端实施精准排污治理,为绿色创新提供稳定保障[35]。最后,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外部交易费用,对实体经济产生降成本、提效率的作用[36],破除绿色技术创新面临的成本枷锁。同时,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37],进而有效缓解融资约束,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38]。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2。
H2:CEO信息技术背景可以通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
1.3 CEO信息技术背景、内部控制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不能单纯依靠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等传统模式来实现,还需要企业进行合理的内部控制[39-40]。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增强企业绿色创新决策的执行力,提高企业的绿色运营效率[41];有利于企业构建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确保绿色创新项目持续开展;能够保证投资者的利益,维护高管的内外部声誉,助力企业长远发展;有利于识别并降低企业经营活动及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系统性风险,确保绿色技术创新活动顺利进行[42]。
就CEO信息技术背景与内部控制而言,一方面,CEO背景对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治理有重要影响[43]。CEO具有信息技术背景可以使其更好地掌控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的全过程,准确找到内控系统的薄弱环节,从而加强控制。另一方面,具有信息技术背景的CEO能够与系统供应商高效对接,明晰企业各业务流程的权限,强化不同部门间的相互制约,消减系统操作及硬件风险,提高企业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经营管理的可能性,帮助企业将信息化建设提升至战略高度[44],促使企业形成重视信息技术的氛围,进而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45]。
就内部控制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而言,一方面,从信息传导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推动信息的交流与传导,避免企业内部信息的不对称,减少各部门之间的利益矛盾,提高合作创新的积极性,确保绿色创新计划顺利實施。从企业的投资行为和信息披露行为来看,内部控制对企业投资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46],对企业绿色信息披露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且内部环境因素、信息因素和信息交流因素等都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47]。另一方面,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通常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利益相关者的正向反馈是促使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同时,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绿色创新风险也就越小,进而提高企业的绿色创新效率。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3。
H3:CEO信息技术背景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进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2012—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本文使用的高管信息技术背景数据为手工整理所得;绿色技术创新数据来源于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数字化转型数据来源于企业年报,通过使用Python爬虫技术对年报中数字化相关词汇频率进行汇总与分析而得到;内部控制质量数据来源于迪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企业财务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对数据做出如下处理:①剔除金融和公共事业类以及ST和*ST的上市企业;②剔除财务数据严重缺失和有异常值的上市企业;③为了消除极端值对本文结果的影响,对所有连续型变量进行双侧1%的缩尾处理(Winsorize)。经过上述处理,最终共得到22 716个样本观测值。
2.2 变量定义
2.2.1 被解释变量:绿色技术创新(Envpatr)
相较于专利授权数据,专利申请数据具有更加稳定和及时等优点[48],因此本文选取绿色专利申请数量的对数作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代理变量。
2.2.2 解释变量:CEO信息技术背景(CEOIT)
参考Haislip和Richardson[49]的研究,当上市企业CEO具有与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相关的教育或从业经历时①,认为该CEO具有信息技术背景,取值为1,否则为0。
2.2.3 机制变量:数字化转型(DCG)和内部控制(IC)
借鉴袁淳等[50]的研究,采用企业年报中与数字化相关词汇频数总和除以年报中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D&A)语段长度来衡量企业数字化程度。DCG指标数值越大,表明企业数字化程度越高。
采用具有权威性的迪博数据库的内部控制指数来衡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该指标可以系统全面地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五要素结构进行评分,分值范围为0~1 000。为便于开展后续研究,将该指标除以100来衡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IC)。其值越大,表明该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好。
2.2.4 控制变量
为尽可能减小遗漏变量偏差,参考Tan和Zhu[38]、卢建词和姜广省[14]等的研究,选取企业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净资产收益率(ROE)、独立董事比例(Indep)、两职合一(Dual)、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托宾Q值(TobinQ)、成立年限(Age)、管理费用率(Mfee)、总资产周转率(ATO)、现金流比率(Cashflow)和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th)作为控制变量。
具体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2.3 模型构建
为检验CEO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同时在主回归中对解释变量做滞后一期处理,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Envpatrit=α0+α1CEOITit-1+α2Controlit+year+δit+εit] (1)
式(1)中:Envpatr表示绿色技术创新;[CEOIT]表示CEO信息技术背景;[α0]为截距项;[α1]为解释变量的系数;year为时间固定效应;[δit]为个体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误差项。
为进一步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内部控制在CEO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过程中的传导作用,借鉴温忠麟等[51]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构建如下模型:
[ DCGit=β0+β1CEOITit-1+β2Controlit+year+δit+εit] (2)
[Envpatrit=β0+β1CEOITit-1+β2DCGit+ β3Controlit+year+δit+εit] (3)
[ ICit=β0+β1CEOITit-1+β2Controlit+year+δit+εit] (4)
[Envpatrit=β0+β1CEOITit-1+β2ICit+ β3Controlit+year+δit+εit] (5)
3 实证分析
3.1 描述性分析
表2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2中可以看出,企业绿色技術创新(Envpatr)的均值为1.148,标准差为1.451,表明样本企业间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存在较大差异;CEO信息技术背景(CEOIT)的最大值为1.000,最小值为0;企业数字化转型(DCG)的均值为0.009,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0.048和0,表明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不平衡现象;内部控制(IC)也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此外,样本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和托宾Q值等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
3.2 多元回归分析:CEO信息技术背景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CEO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鉴于专利产出具有滞后性,对解释变量做滞后一期处理,结果如表3所示。表3中列(1)的结果表明,在没有任何控制变量的情况下,CEO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在不考虑其他控制变量的情况下,CEO信息技术背景会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验证了假设H1。列(2)—(4)为依次加入控制变量后的实证检验结果,可以看出,系数值略微减小,但符号并未发生改变,即CEO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系数仍显著为正,进一步验证了假设H1成立。
3.3 中介机制回归分析
中介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中列(2)可以看出,CEO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CEO信息技术背景可以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从列(3)中可以看出,CEO信息技术背景和企业数字化转型都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在CEO信息技术背景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假设H2得到验证。
从表4中列(4)可以看出,CEO信息技术背景能够普遍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从列(5)中可以看出,CEO信息技术背景和内部控制都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内部控制在CEO信息技术背景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假设H3得到验证。
3.4 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
3.4.1 内生性检验
如果CEO信息技术背景是内生变量,那么估计结果就可能存在偏差。因此,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内生性检验。参考李瑞敬等[17]的做法,采用上市企业所在地区的信息化程度(IT_Region)以及CEO信息技术背景的行业均值(IT_ratioind)作为工具变量。其中,地区信息化程度使用上市企业办公地所在省份近3年新增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的标准差来衡量。该数值越大,说明当地的信息化程度越高。
工具变量法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地区信息化程度(IT_Region)的系数为0.005,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CEO信息技术背景的行业均值(IT_ratioind)的系数为0.673,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列(2)为2SLS第二阶段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CEO信息技术背景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仍然成立,与主回归模型结果一致,显著性也未发生改变。弱工具变量的检验结果表明,F值大于10,拒绝了存在弱工具变量的原假设。过度识别检验中,LM统计量为871.48(P=0.000 0),拒绝了工具变量不可识别的原假设。
3.4.2 稳健性检验
3.4.2.1 替换变量法
第一,替换被解释变量。衡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另一指标是绿色专利授权数量,因此将被解释变量替换为企业的绿色专利授权数量,并重新进行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从列(1)中可以看出,即使采用不同标准度量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其结果也没有大的变化,说明本文的主要结论稳健可靠。
第二,替换机制变量的度量方式。参考吴非等[52]的方法重新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对内部控制进行取对数处理,结果如表6所示。从列(2)—(3)中可以看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内部控制依然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说明本文的中介机制研究结论稳健可靠。
3.4.2.2 更换回归方法
由上文描述性分析可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数据均为正值,同时还具有正值连续分布的混合性特征。因此,使用Tobit模型进一步检验CEO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如表6所示。从列(5)中可以看出,CEO信息技术背景依然会促进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该结论与上文结论是一致的。
4 不同情境下CEO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异质性影响
4.1 基于不同所有权的分析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融资能力和信息获取优势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可能会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来说,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更可能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为具体分析CEO信息技术背景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是否会因企业所有权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根据企业所有权性质,将样本企业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两组,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从列(1)—(2)中可以看出,CEO信息技术背景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系数为0.215,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对非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系数为0.177,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CEO信息技术背景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国有企业受到的政策影响较大[53],能够获得更多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这使得国有企业在投资失利时受到的冲击较小,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国有企业CEO更能施展能力并带领企业向绿色化方向转型。另一方面,由于频繁接触到与烙印效应相一致的信息,国有企业中拥有信息技术背景的CEO的烙印效应被重新激活[26],其更有意识和动机推进绿色技术创新。
4.2 基于不同规模的分析
企业规模可能会对自身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产生很大影响。大规模企业一般拥有较多的资本、较大的市场和更丰富的渠道,进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按照Wind数据库的企业规模分类标准,将样本企业分为大规模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两组,并再次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7。从列(3)—(4)中可以看出,仅在大规模企业中,CEO信息技术背景对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大规模企业本身具备足够高的绿色创新投入水平,不仅自身资源丰富,而且可通过非市场渠道高效获取绿色技术创新所需的其他资源,使得拥有信息技术背景的CEO能够运用充足的资金等资源推进绿色技术创新。
4.3 基于不同行业竞争度的分析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数据在企业生产和运营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外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着利润压缩和资源挤占的压力[54]。企业要想提高自身市场地位和竞争力,就必须以绿色技术创新的方式寻求发展。因此,所处行业竞争较为激烈的企业更可能发挥CEO信息技术背景的优势,实施绿色技术创新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检验不同行业竞争度对CEO信息技术背景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参考伊志宏等[55]的方法,利用赫芬达尔指数(HHI)度量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程度,具体用各企业的营业收入占行业总营业收入比值的平方和来衡量。该指标数值越小,说明企业所在行业竞争越激烈。本文将赫芬达尔指数的年度中位数作为分组标准。若上市企业当年所属行业的赫芬达尔指数高于所有行业的中位数,则将其归为行业竞争程度较低组,反之则将其归为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组。将两组样本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从列(5)—(6)中可以看出,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组的CEOIT回归系数显著大于行业竞争程度较低组。这表明当行业竞争较为激烈时,具有信息技术背景的CEO更能发挥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可能的原因在于,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企业须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以保持竞争优势。而信息技术能够帮助企业更快地识别、开发和应用绿色技术,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求。
5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而CEO信息技术背景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搜集整理了2012—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对CEO信息技术背景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内在关联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CEO信息技术背景作用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内在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度解析。得出如下结论:CEO信息技术背景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并通過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两种中介机制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此外,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以及所处行业竞争较强的企业中,CEO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企业应重视CEO信息技术背景,对于现有CEO信息技术背景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予以补充;同时,应注重选拔聘用拥有信息技术背景的人才来管理企业,并通过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薪资福利待遇及清晰畅通的晋升渠道等,将优秀人才留在企业,使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发展赋能。
第二,企业应树立绿色创新理念,完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以绿色创新文化引领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利用CEO信息技术背景产生的知识外溢效应,提高员工的绿色创新能力;搭建高水平的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引进世界先进的绿色技术,激励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
第三,政府应制定帮扶机制,加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扶持力度。针对绿色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多的企业,政府可以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向其倾斜,以激励更多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针对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以及所处行业竞争较强的企业,政府可以加强行业监管,以推动其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另外,通过建立统一的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审核标准,提高审核效率,降低企业的绿色创新成本,提高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本文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本文选用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进行研究,而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的企业并不一定都是上市企业,后续研究可以从多个方面考虑数据选取;另一方面,本文选取数字化转型、内部控制来探讨CEO信息技术背景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但这并不能囊括所有机制,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进行补充。
注释:
① 根据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信息技术教育背景是指具有电子信息类(0807)、计算机类(0809)、电子商务类(1208)、信息与计算科学(07010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20102)、信息资源管理(120503)等专业背景;信息技术从业经历是指具有信息技术(IT)、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ERP建设、软件开发、互联网/网络开发、计算机/电脑、电子工程、系统工程、系统构建、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物联网、云计算等工作经历。
参考文献:
[1] 李香菊,贺娜.地区竞争下环境税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9):73-81.
[2] 孙育红,张春晓.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回顾与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18(5):5-12.
[3] 解学梅,韩宇航.本土制造业企业如何在绿色创新中实现“华丽转型”?——基于注意力基础观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2,38(3):76-106.
[4] 李维安,张耀伟,郑敏娜,等.中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及其评价研究[J].管理世界,2019,35(5):126-133,160.
[5] 解学梅,朱琪玮.企业绿色创新实践如何破解“和谐共生”难题?[J].管理世界,2021,37(1):128-149,9.
[6] 曹洪军,陈泽文.内外环境对企业绿色创新战略的驱动效应:高管环保意识的调节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17,20(6):95-103.
[7] 邓玉萍,王伦,周文杰.环境规制促进了绿色创新能力吗?——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统计研究,2021,38(7):76-86.
[8] WANG H, QI S, ZHOU C, et al. Green credit policy, government behavior and green innovation quality of enterprise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2, 331: 129834.
[9] KASSINIS G, PANAYIOTOU A, DIMOU A, et al. Gender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 longitudinal analysis[J].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6, 23(6): 399-412.
[10] LI D, ZHENG M, CAO C, et al. The impact of legitimacy pressure and corporate profitability on green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 top 100[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7, 141: 41-49.
[11] 柏群,杨云.组织冗余资源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社会责任的中介作用[J].财经科学,2020(12):96-106.
[12] YUAN B, CAO X. D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ractices contribute to green innovati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green dynamic capability[J]. Technology in Society, 2022, 68: 101868.
[13] FENG H, WANG F, SONG G, et 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enterprise green innovation: effect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2, 19(17): 10614.
[14] 盧建词,姜广省.CEO绿色经历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J].经济管理,2022,44(2):106-121.
[15] 王象路,张文泉,耿新.CEO信息技术背景对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44(10):129-144.
[16] 刘锡禄,陈志军,马鹏程.信息技术背景CEO与企业数字化转型[J].中国软科学,2023(1):134-144.
[17] 李瑞敬,党素婷,李百兴,等.CEO的信息技术背景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J].审计研究,2022(1):118-128.
[18] XUE L, ZHANG Q, ZHANG X, et al. Ca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romot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J]. Sustainability, 2022, 14(12): 7497.
[19] SIEBEL T M. Why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s now on the CEOs shoulders[J]. McKinsey Quarterly, 2017, 4(3): 1-7.
[20] RECK F, FLIASTER A. CEO attribute configurations and managerial attention to digital transformation[C]//Academy of Management Proceedings. Briarcliff Manor, NY 10510: Academy of Management, 2022(1): 17621.
[21] JOEL T N, BENEDICT A, NKWANTABISA A O. Impact of CEO cultural background on internal control quality: evidence from Cameroon[J]. Cogent Business & Management, 2023, 10(1): 2161202.
[22] CAO X, WANG Z, LI G, et al. The impact of chief executive officers(CEOs) overseas experience on the corporat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in China[J]. Journal of Innovation & Knowledge, 2022, 7(4): 100268.
[23] WANG Y, YIN S. CEO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acquisition targets selection[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18, 52: 238-259.
[24] ORADI J, ASIAEI K, REZAEE Z. CEO financial background and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J].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2020, 28(2): 119-140.
[25] 杜勇,謝瑾,陈建英.CEO金融背景与实体企业金融化[J].中国工业经济,2019(5):136-154.
[26] 许年行,李哲.高管贫困经历与企业慈善捐赠[J].经济研究,2016,51(12):133-146.
[27] 李青原,肖泽华.异质性环境规制工具与企业绿色创新激励:来自上市企业绿色专利的证据[J].经济研究,2020,55(9):192-208.
[28] MATHIAS B D, WILLIAMS D W, SMITH A R. Entrepreneurial inception: the role of imprinting in entrepreneurial ac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5, 30(1): 11-28.
[29] WERNERFELT B.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4, 5(2): 171-180.
[30] BEBCHUK L, COHEN A, FERRELL A. What matter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J].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09, 22(2): 783-827.
[31] 马骏,朱斌,何轩.家族企业何以成为更积极的绿色创新推动者?——基于社会情感财富和制度合法性的解释[J].管理科学学报,2020,23(9):31-60.
[32] 汤萱,高星,赵天齐,等.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数字化转型[J].中国软科学,2022(10):83-98.
[33] 黄大禹,谢获宝,孟祥瑜,等.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价值:基于文本分析方法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家,2021(12):41-51.
[34] 靳毓,文雯,何茵.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贸研究,2022,33(7):69-83.
[35] 张泽南,钱欣钰,曹新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绿色创新效应研究: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J].产业经济研究,2023(1):86-100.
[36] 何帆,刘红霞.数字经济视角下实体企业数字化变革的业绩提升效应评估[J].改革,2019(4):137-148.
[37] 高雨辰,万滢霖,张思.企业数字化、政府补贴与企业对外负债融资:基于中国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21,33(11):106-120.
[38] TAN Y, ZHU Z. The effect of ESG rating events on corporate green innovation in China: the mediating role of 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manager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J]. Technology in Society, 2022, 68: 101906.
[39] EDMANS A. Blockholder trading, market efficiency, and managerial myopia[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9, 64(6): 2481-2513.
[40] 沈坤荣,孙文杰.市场竞争、技术溢出与内资企业R&D效率:基于行业层面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1):38-48,187-188.
[41] 李春濤,宋敏.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所有制和CEO激励的作用[J].经济研究,2010,45(5):55-67.
[42] 杨道广,王佳妮,陈丽蓉.“矫枉过正”抑或“合理管控”?——内部控制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J].经济管理,2019,41(8):113-129.
[43] FENG M, LI C, MCVAY S E, et al. Does in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affect a firms operations? Evidence from firms inventory management[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15, 90(2): 529-557.
[44] ENNS H G, HUFF S L, HIGGINS C A. CIO lateral influence behaviors: gaining peers commitment to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J]. MIS Quarterly, 2003,27(1): 155-176.
[45] MORRIS J J. The impact of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system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s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2011, 25(1): 129-157.
[46] 李万福,林斌,宋璐.内部控制在公司投资中的角色:效率促进还是抑制?[J].管理世界,2011(2):81-99,188.
[47] HUANG R, HUANG Y. Does internal control contribute to a firms gree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Evidence from China[J]. Sustainability, 2020, 12(8): 3197.
[48] 王海,沈盈盈,李言.数字经济发展与地区绿色创新:负担还是赋能?[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3,43(5):34-49.
[49] HAISLIP J Z, RICHARDSON V J. The effect of CEO IT expertise on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evidence from earnings forecasts and announcements[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2018, 32(2): 71-94.
[50] 袁淳,肖土盛,耿春晓,等.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分工:专业化还是纵向一体化[J].中国工业经济,2021(9):137-155.
[51]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5):614-620.
[52] 吴非,胡慧芷,林慧妍,等.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来自股票流动性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1,37(7):130-144,10.
[53] MARQUIS C, QIAO K. Waking from Maos dream: communist ideological imprinting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ventures in China[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20, 65(3): 795-830.
[54] 宋玉臣,任浩锋,张炎炎.股权再融资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了吗:基于竞争视角的解释[J].南开管理评论,2022,25(5):41-55.
[55] 伊志宏,姜付秀,秦义虎.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质量[J].管理世界,2010(1):133-141,161,188.
CE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ckground and Enterpris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oretical Mechanism and Empirical Testing
Tang Kai1, Liu Xiaokang1, Peng Yunjie2
(1.Business School,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Chongqing 401120, China)
Abstract: Enhancing the level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However, enterprises face greater risks in the process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s the main decision maker and manager of the enterprise, the CEO'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ckgrou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technology for enterprises. CEOs with IT backgrounds are able to foresee future trends, explore the potential for green innovation, formulate long-term gree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promote gr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utilizes data from China's A-share listed enterprises from 2012 to 2021 to explore the impact and mechanism of the CEO'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ckground on enterprises'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CEO's IT background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s to firms' gr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fuels it through two mediating effects, improv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internal control levels. This finding remains robust when considering issues of robustness and endogeneity. The facilitating effect of the CEO's IT background on corporat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more pronounced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large-scale enterprises, and enterprises with strong industry competition. The conclusion verifi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CEOs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ckgrounds in corporate green innovation, enricheing research on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corporate gr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offering valuabl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advancing the green innovation economy. With regard to the government it should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on the introdu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alents, and stimulate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talents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ckgrounds to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een innovation endeavours. As for enterprises, they can actively employ talents with IT backgrounds as their management decision-makers, based on their own development levels, to establish an outstanding talent pool and enhance their green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This study enriches the research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CEO'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ckground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nterprises' gr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vides important insights for promoting enterprises' gr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ey words: CE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ckgroun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ternal control
(栏目编辑:邵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