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学案例著作评价标准的建构

2024-06-01 13:01:48段亚男夏勇
大学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评价标准细则维度

段亚男 夏勇

[摘 要]为促成国际中文教学案例著作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更好地为高校培养国际中文教师服务,相关评价标准建构工作亟待开展。文章在已有国际中文教学案例与教材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立足于国际中文教学案例著作的自身特质,讲求体系性与开放性,初步建构起一个涵盖模块、维度、指标、细则四个层次的评价标准体系。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学案例著作;评价标准;模块;维度;指标;细则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6-0018-05

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建设中文传播平台,构建中国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和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1]国家的这一指示,为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构建指明了目标任务。正如马箭飞所说,今后的國际中文教育标准体系建设“既要有位于顶层的统一‘标准,也要有教育教学各具体环节的‘大纲,还要有指导各环节实施的‘准则,甚至还需要支撑标准参照和实施的数字平台、信息系统和数据库”[2]。国际中文教学案例著作作为重要的国际中文教学资源,属于“具体环节”范畴。针对它开展评价标准研制,既能引领此类著作相关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又是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本文意在设计国际中文教学案例著作评价标准制定的原则、维度、指标、细则等,以期为这项工作探索可行的建构路径。

一、评价标准的设计原则

建构国际中文教学案例著作的评价标准首先需要明确两点。一是要具有体系性。评价标准并非孤立存在,它可以解析成若干层次,包括宏观层次的属性模块与评价维度,中观层次的评价指标,微观层次的评价细则等。只有形成标准体系,且落实到具体细则,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评价。二是要具有开放性。任何评价都在动态中展开,何况此类著作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存在一种标准的体例结构[3]93,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开放与发展的眼光。因此,本文一则力图打造一个评价标准体系;再则不求面面俱到,而是聚焦若干关键指标与核心细则展开论析。

国际中文教学案例著作既以教学案例为主要内容,又具有教材、教辅、教参的属性。这一则缘于其意在培训国际中文教育师资;再则也缘于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是《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的核心课程。因此,已有国际中文教学案例与教材的相关标准,可为建构国际中文教学案例著作评价标准作重要参考。

目前,国际中文教育学界已初步形成国际中文教学案例甄选标准以及国际中文教材评价标准。前者以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官网发布的“2016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入库标准”为代表,开列了选题有意义、材料真实丰富、分析深入细致、形式规范、表达生动这几条标准。后者以国际中文教学指南官网发布的“国际汉语教材编写指南”为代表。该指南是孔子学院总部打造的汉语教学大型网络平台,提供编写种类、热点素材、实用资源、评价工具四大主要板块。其中的评价工具板块,依据《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和《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总结出以字词等级、生词和语法数量为核心的教材评价参数和指标,形成一个通用的以语言维度为主要对象的教材评价工具[3]30。

上述评价标准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国际中文教学案例入库标准主要针对甄选单个案例而设计,而国际中文教学案例著作的评价标准却面向多个案例而展开甄选、编排乃至评析。“国际汉语教材编写指南”主要针对通用型语言类教材而编写,而国际中文教学案例著作却是专业型的特定教学资源,绝不限于语言类教学。针对性是编写任何教材的基本原则,建构其评价标准也是如此。应结合国际中文教学案例著作的自身特质,制订一套科学、合理、适配的评价标准体系。该体系至少由本体属性与功能实现两大模块构成,其下各包含若干评价维度与指标。

二、本体属性模块的评价维度、关键指标与核心细则

(一)评价维度与关键指标的设置

从国际中文教学案例著作的本体属性出发可得出两个维度。

1.内在属性

该维度反映出此类著作具有特定类型教学资源的属性。这类教学资源的最大特质在于它是一系列教学案例的集合。形成这样一个集合体的核心环节应注意两点:其一,如何挑选案例,指的是案例来源问题;其二,如何编排案例,指的是案例配比问题。由此形成该维度下的两大关键评价指标:案例来源的广泛性指标与案例配比的争鸣性指标。

案例来源的广泛性指标主要针对案例来源分布区域而言。一方面,此类著作所包括的案例应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另一方面,部分面向某大洲或国家的著作,如徐丽华等的《非洲孔子学院教师跨文化交际案例集》与刘志刚的《北美故事:美国一线汉语教学案例与反思》等,也应着力覆盖相关大洲与国家的更多地区。这是由国际中文教育学科面向全球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根本任务决定的,也是该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案例配比的争鸣性指标主要针对案例类型配比而言。国际中文教学案例主要包括成功性案例、争议性案例、问题性案例三类。成功性案例是指教师顺利应对教学疑难问题或复杂情境并获得肯定点评的案例,争议性案例是指点评褒贬不一的案例,问题性案例是指教师遇到疑难问题或复杂情境时未能应对或以失败告终并在点评环节收到建议指正的案例。为更好服务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目标,此类著作应借鉴案例教学法运用较成熟的学科的做法,以成功性案例为主,辅以争议性案例或问题性案例,由此呈现出百家争鸣的配比格局。

2.外在属性

该维度反映出此类著作具有教材与出版物的属性。与上一维度强烈的特性与个性相比,这一维度带有更多共性特征,与其他类型的教材与图书颇有共通之处,具体可分为教材内容的表现性指标以及图书形式的规范性与美观性指标。

教材内容的表现性指标,主要针对具体的语言乃至整体文章的表达效果而言。“2016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入库标准”明确提出:案例的写作应主题突出,围绕一定的主线展开故事,叙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注意细节和人物心理变化的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文笔流畅,表达生动准确[4]。此类著作除了要求语言表达简洁流畅、条理清晰、可读性强,学界往往重视其图表的作用。

图书形式的规范性与美观性指标,主要针对教材的物质特征而言,大抵属于图书出版质量方面的指标。规范性主要是指编辑校对、印刷装订、纸张质量等是否达标,美观性主要是指图书内部的版式设计、外在的装帧设计等是否赏心悦目。

(二)求得最优解:内在属性维度的核心目标

如何处理案例来源分布区域与案例类型配比,是以一定的体例择取、编纂案例的核心命题。前者由此类案例的国际属性决定,后者由案例本身的内容属性决定,于是有内在属性维度下案例来源广泛性指标与案例配比争鸣性指标的设立。由于此类著作类型多元化,汉语教材本身也无固定模式,因此欲以刚性标准来贯彻始终,恐怕不切实际。不过,若以高标准、严要求相期,为此类著作设置一个方向性的最优解目标,还是很有必要且完全可行的。

案例来源广泛性的最优解目标包括广度与均态两大细则。前者是指案例来源区域的广度。此类著作所收集的案例應尽可能源自不同区域,尤其处在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区域。这是各学科案例著作的通例。后者是指案例来源区域的相对均衡。此类著作所收集的案例应尽可能相对均匀地分布在不同区域,以确保分布地域的平衡性,使读者能较全面地学习不同国家地区的教学案例。通过广度与均态的结合,一则为更广泛的汉语国际传播服务,再则也能更好地反映当今国际中文教育高速发展,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乃至各类中文教育项目在全球遍地开花的现状。

案例配比争鸣性的最优解目标同样包含两大细则。首先应借鉴广告学、市场营销学等案例教学法运用较成熟的学科优先选取成功的优秀案例,构建以成功性案例数量为主,以争议性案例、问题性案例为辅的基本格局。这两大板块的案例数量大约构成6∶4的配比,否则不成其为主辅关系。其次是基于为相关教师与学生传授经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实用目的,争议性案例数量的占比不应低于甚至应高于问题性案例。这主要缘于争议性案例含有更多正面示范因素,能提供更多正面启示。这也是广告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的常见做法。比如吕晖的《现代广告经典案例评析》就是在以优秀广告案例为主的同时,选取具有一定影响、带有争议性的广告案例进行评析[5]。由这两条细则推导可知,成功性案例、争议性案例、问题性案例大抵形成6∶3∶1的配比,就是此类著作相对合适的案例数量配比。

(三)语言与形式:外在属性维度的核心要义

外在属性维度基于此类著作的汉语教材属性而展开。这就决定了该维度及关键指标有两大核心要义:其一,汉语具有语言的特质。其二,教材具有图书的形式特质。

先看此类著作教材内容的表现性指标,这类指标的主要衡量细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案例语言的表现性。好的教学案例语言,绝不仅仅是简单叙述课堂教学内容,而是力图描绘师生的言行,甚至进一步展现深层心理活动,以期生动再现课堂情境。同时,案例正文与点评也不仅仅是平铺直叙,而是追求雅化与深化,如适当引经据典,使案例语言获得知性色彩。其二,案例版面的呈现性。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优秀教学案例的内容呈现效果与版面形式密切相关。其中,案例篇幅与案例配图两大要素尤为重要。就案例篇幅来说,正文不宜过长,因为篇幅较长挑战读者的耐性,无法跟上文本并吸收其中的信息[6];也不宜过短,否则难免影响有效信息量。相关编者不妨效仿爱丁堡商学院内部指定用书《市场营销学》,将每个案例控制在800字左右;或像罗伯特·K.殷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那般,灵活配置案例篇幅,以一长一短两种形式交替呈现。再就案例配图来说,需真实切题,也需控制数量,每个案例以配置四张图片为佳。

此类著作教材内容的表现性指标具有语言与形式两大要义的双重属性,图书形式的规范性与美观性主要是一个形式层面的指标。其具体衡量细则也可简单分为编校出版的规范性与图书样式的美观性两方面,可参照图书出版行业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与《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等的标准执行。

三、功能实现模块的评价维度、关键指标与核心细则

(一)评价维度与关键指标的设置

国际中文教学案例著作的功能集中体现在国际中文师资队伍建设上。教学功能需在教授与学习、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中实现,具体落实到此类著作,这种交互性需在案例的编撰者与受众两端实现,由此便能得出此类著作在功能实现模块的两大评价维度。

一个评价维度是相对于案例编撰者的功能,主要记录案例编撰者的教学过程及经验、思考等。记录教学过程是这项功能实现的基础,而总结教学经验、给出相应思考则是其目标与宗旨。这二者对应的核心评价指标可以概括为真实性与反思性。

课堂教学内容及过程的真实性,是撰写、甄选国际中文教学案例著作的首要评价指标。例如,朱勇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中的案例包含在问题或疑难情境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7];叶军的《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分析与点评》也认为案例应该是真实发生的事件而不是杜撰的,是对事件发生的背景、情境、过程和结果的真实再现[8]5。

国际中文教学案例著作不应仅仅客观真实地呈现教学内容与过程,而应上升到反思高度。这是对任何扮演教师角色的人员的基本要求。正如西蒙·博格所说:我们需要进行非常深入的反思才能做好教师。我们需要思考我们要做什么,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估。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如果有效是因为什么?无效又是因为什么?我怎样在下一次进行补救?会反思的教师就会问自己这些问题[9]。

另一个评价维度是相对于案例受众的功能,主要向其提供教学指导、建议等。这一功能是否实现,首先应以实用性指标来衡量。之所以设立该指标,主要缘于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的实践性、应用性特质。同时,也与案例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实践能力培养方式[8]6,而相应的教材设计与编写又务必充分考虑到教材的实际应用价值相关[3]3。可以说,此类著作的实用属性,是确保案例受众学习效果的基础,可视为该维度的一个基础指标。

至于这一功能的实现程度如何,则可以启发性指标来衡量。所谓启发性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研讨等相关案例,尤其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的案例,再运用案例提出的解决办法与评价方式,培养在国际汉语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6。让学习者通过学习案例而获得实际教学能力,是此类著作的终极目标。这种启发性的教学模式是确保案例著作受众获得学习效果的一个主要途径。

(二)教学目标与实现路径:案例编撰者维度的核心依据

案例编撰者是教学行为的发起者和施与者。同时,由于教学案例著作的核心环节是案例文本,而案例文本着重呈现教学内容,因此,评价指标也应侧重于教学内容而展开。该维度下的真实性指标与反思性指标均基于此而设立。至于这两大指标应包含哪些细则,关键考量因素在于编撰者希望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与效果以及以什么样的途径达成,由此即可形成真实性指标与反思性指标下的核心评价细则。

真实性指标主要有两个层次的细则:其一,设立一个方向性的最优目标即实现教学内容的立体式呈现。具体来说,案例编撰者不应只是做平面化的客观信息呈现,而应力争做到全方位、立体式的真实,尽量为学习者展现课堂教学的来龙去脉。其二,达成该目标的具体实施路径。案例编撰者在确保浅层次的材料来源真实的同时,更应追求深层次的结构真实与信息真实。前者需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使案例形成一种结构形态,真实再现一个主题鲜明的教学事件及其发生的背景、情境、过程、结果等。后者则在充足的信息支撑下,致力于营造一种真实的教学氛围。

反思性指标同样有两个层次的细则:其一,教学反思的终极目标即实现教学理论的升华。教学反思有层次高低之分,若以高标准、严要求相期,则案例编撰者不能停留在经验表象层次,而应由点及面地实现经验知识的跃迁,同时进一步由表及里地向教学理论的高度进发。其二,具体的反思方式。就现有的国际中文教学案例著作来看,所谓教学反思往往倾向于直接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教学反思的关键不在于为学习者提供标准答案,而在于提供若干信息尽可能详赡的问题情境,以引导学习者进行多角度思考,进而引发不同观点的讨论。反思是案例编撰者教学经验的精粹,若能在理论性与引导性两方面处理得当,自能给予读者醍醐灌顶的阅读体验。

(三)学习者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案例受众维度的核心问题

案例受众从本质上讲属于学习者,其学习目标是习得国际中文教学技能。因此,为该维度下的实用性指标与启发性指标设置评价细则时,便需考量以下关键问题:学习者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我们能为学习者提供什么样的实用性、启发性知识与技能?

在实用性指标方面,首先讲究的细则是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包括国际中文教育在内,很多领域往往忽视理论与实践乃一体两面的有机组成部分。电子商务、广告学、市场营销学等案例教学法运用较成熟的学科,将相关案例涉及的重要理论设为知识导引。这是常见做法。可以说,能否依托相关理论来统领全局,是评价一个案例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其次是授人以渔细则。教学能力考验的是教师的综合知识、技能与素养。学习者真正需要的是智慧式的灵活技能,而非条条框框式的教学技巧,使之真正提升思维、学习、适应、交往乃至应对问题的能力。

在启发性指标方面,主要讲究问题导向与合作学习两大细则。前者源于一个引人思考的教学案例本身就是一个包含问题或疑难情境的事件。反之,不包含问題或疑难情境的信手拈来的事件因不具有启发性而不能称之为案例。由于实际教学千变万化,而国际中文教师面向不同学习者时的处理方式也没有标准答案,于是凸显出真实教学经验案例的重要性。学习者得以通过分析案例的背景、情境、过程与效果,以及人物的行为、思想、情感等,寻求应对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一方面基于人本主义学习观重视师生关系,强调学习者主动参与;另一方面也缘于案例教学的一个主要方式便是能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研讨式教学。这两大细则符合案例教学的特质,适用于发挥其优势,案例编撰者若能有意识地着眼于此,相信能给予学习者更大帮助。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初步建构起一个涵盖评价模块、维度、指标、细则四个层次的标准体系,如图1所示。

建构国际中文教学案例著作评价标准体系,是一项回应现实需求、填补学术空白的重要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作为一项开创性研究可能存在若干不足,尤其是评价指标与细则仍有不少待充实完善的空间。不过,这种情况正说明该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说,包括国际中文教学案例著作评价标准建构在内的整个国际中文教学案例研究方兴未艾,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学术增长点。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2023-06-23].https://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l.

[2] 马箭飞.在《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新书发布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1(2):4-5.

[3] 耿直.国际汉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2.

[4] 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EB∕OL].(2012-07-19)[2023-06-23].https://www.chinadegrees.cn.

[5] 吕晖.现代经典广告案例评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2.

[6] 殷.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M].3版.周海涛,夏欢欢,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41.

[7] 朱勇.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3.

[8] 叶军.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分析与点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9] 博格.教师发展与国际汉语教学[M].和静,赵媛,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30.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评价标准细则维度
守正创新 追求卓越 《今传媒》征稿细则
今传媒(2022年12期)2022-12-22 07:21:42
《宇航计测技术》征稿细则
征稿细则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0
《复杂油气藏》征稿细则
复杂油气藏(2019年2期)2019-08-05 12:34:30
小学英语教学的普遍现状及对策
浅谈广告摄影的创意与发展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06:01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研究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3:22:55
光的维度
灯与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 09: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