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场域建构

2024-06-01 18:28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场域育人职业

刘 宝 元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河北 石家庄 050800)

引言

2015年11月4日在韩国仁川举办的世界教育论坛上,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体大会发布了《教育2030行动纲领》,动员世界各国响应“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倡议,强调“高级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1]我国2022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总则第一条就强调制定职业教育法的目的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职业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随着国际国内对于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强,特别是十八大以后,相关学者对于职业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内容大多着眼于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1+X证书”制度实施、“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匠精神培育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职业教育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但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场域方面的研究还不充分。对照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发展目标,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虽已在路上,但“依然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3]。“面对新使命新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定位布局、体制机制、培养模式、队伍建设、投入保障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和堵点”[4]。这些问题和挑战都与职业教育场域密切相关。

2020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题为《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的报告,其中“对‘学校’的定义比较宽泛,包括传统学校、课外课程和其他学习场所”,是“学校系统性变革,是一种新形态的育人场域”[5]。未来学校教育的转变包括四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教育场域的转变。本研究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后盾和根本保证,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有利于学生长期发展的“整体职业教育观”为引领,以让学生为宽泛的就业领域及充实人生做好准备为目标,探索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场域。

“教育场域系指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参与者相互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以知识的生产、传承、传播和消费为依托,以人的发展、形成和提升为旨归的客观关系网络”[6]。“职业教育场域表示的是职业教育所处的客观关系的网络”。“职业教育场域从来不是孤岛式存在和发展的,而是必须放在社会大场域之中,积极发挥政府、社会组织、行业企业的作用,打造职业教育发展的场域网络”[7]。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场域以“坚持党的领导”为首要原则,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底色,以高等职业院校为主导,政府、社会、行业、家庭等利益相关方共同组成的客观关系网络。为了表达方便,下面将分层面加以论述。

一、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教育场域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的报告指出,教育4.0 时代,应加强“学校和社会相关子系统的合作关系”[5]。2023年1月13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工作原则中指出“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加强系统谋划,推动部门联动,强化条件保障,促进资源共享和协同育人有效实施”,“促进各方优势、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切实增强育人合力,共同担负起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意见》还指出,“学校要把统筹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作为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积极拓展校外教育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家长要“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培育向上向善家庭文化,积极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构建和谐和睦家庭关系,为子女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家庭环境”[8]。《意见》的发布体现了我国政府已经对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教育场域在学生成长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了清楚认识并且开始付诸行动。在我国教育现代化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该教育场域急需在优化职业教育环境、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机制、引导青少年学生乐于接受职业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职业教育公共形象受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以往“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存在”[9]。所以,职业教育首先要“环境优起来”,“破除教育体制内外不利于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歧视性、限制性因素,引导全社会形成科学的职业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吸引更多青少年主动学习技能,主动选择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发展道路”[10]。近年来《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多次刊登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文章[11-12],称颂新职业教育功在当代,利也在当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2023年5月相继播出《新征程上奋斗者 青春:匠心筑梦 技能报国》和《造良匠之师 育大国工匠》,鼓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这些都体现了国家优化职业教育社会文化环境、光鲜职业教育公共形象的决心。“良好的社会场域,是职业教育场域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措施和办法,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构建了良好的社会场域”[7]。职业教育环境优起来的同时,职业教育的机制也需要建起来。

“国家的参与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职业教育的特色”[13]。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林尚立建议,“将职业教育体系建构全面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形成强有力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性布局,构建一个真正具有中国特色、与中国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中国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14]。教育部职成司陈子季司长谈职业教育2023年要抓的几项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机制建起来”,一是国家层面建立健全协同机制,二是央地之间建立健全联动机制[10]。“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顶层设计更加成熟定型”[12]。随着我国职业教育顶层设计日趋完善,改革发展成效逐渐显现,社会吸引力将不断增强。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社会文化环境不断优化,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基本成熟的同时,需要家长和学校做出努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走技能成才之路。因为“在提供职业教育信息和选择这种教育途径的决定之间存在因果关系”[9]。所以高等职业院校要把学校的办学理念、专业设置等各方面详细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和各种方式传递给学生和家长,使学生增加对未来教育和职业选择的关注度,以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学生的职业选择受家庭影响最大”[9],家长在了解更多信息基础上,可以给孩子的选择以更多建议和引导。

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教育场域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创造了优越的社会环境,完善了顶层设计,并吸引更多学子选择职业教育路径,同时与教育的主导“学校”协同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二、虚实融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育人的教育场域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以信息技术和创新为代表的时代,教育也进入了以满足学习者心智发展为主要教育目标的教育4.0时代。其特征之一就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紧随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我国于2018年出台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22年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并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发布《中国智慧教育蓝皮书(2022)》及2022年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指数报告。这些表明我国教育的数字空间生态初步形成”[15]。教育部长怀进鹏在2023年2月举办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的主旨演讲“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中指出“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教育融合发展”[16]。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2023年8月接受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专访时强调“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挥数字技术的叠加、倍增和放大作用”[17]。

虚实融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使教育场域得到成倍拓展,这一教育场域“彻底改造以教室为中心、开展集中化教学的传统模式”[18],“将融合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数字空间”[15],创设“多维度、全时空、立体化”的“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环境。运用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和资源创设富有创造性、体验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场景,解决职业教育实习实训难题,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同时,这样的教育场域实现了教学资源多元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可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选择性需求,同时提供了学情智能诊断、智慧课堂评价等功能。虚实融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场域还可以提供学生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互动的便利平台,让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更加有效对接。总之,虚实融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场域对职业教育发展将发挥放大、叠加、倍增、持续溢出效应,通过数字赋能,为职业教育添彩。

三、学校与企业合作育人的教育场域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产教融合,这不仅对教育发展有意义,对国家、对民族都有意义。”[19]进入新时代,国家对于职业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新的部署。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2023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这一系列文件印发的目的就是“筑牢产教融合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各个环节”[17]。

教育部支持建设的首个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023年7月25日在江苏常州成立,“这标志着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一体两翼’总体布局的全面铺开”[19]。2023年10月13日教育部职成司副司长林宇在山东青岛举办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上谈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时,进一步强调要“把握时代特征,深化产教融合”[20]。2023年11月8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出席在法国巴黎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的2030年教育高级别指导委员会会议和教育部长会议,会上他再一次提出要“大力发展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21]。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的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的教育场域使学生的学习场域延伸至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学校和企业合作,通过真实的生产实践,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岗位技能要求相对接,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要求相匹配,缩小他们现有能力与未来雇主期望之间的差距。教育部职成司陈子季司长2023年1月谈到职业教育2023年要抓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产教融起来”,明确指出要“引导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研究制订举办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学校的具体办法,推动企业以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场地和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支持企业设置专职或者兼职实施职业教育的岗位,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教材开发、培养方案制订、质量评价、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全过程。鼓励行业组织、企业等与职业学校共同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和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和数字资源,并进行动态更新”[10]。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所形成的学校、企业合作育人的教育场域将实现“产业即教育”、“企业即学校”、“生产即教学”的目标,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对接,让企业成为培养过程的主动参与方同时也是培养成果的分享者。

为了使学校与企业合作育人的教育场域更好地发挥作用,各级政府要尽快出台各相关环节的政策制度,明确各利益相关方的权利和责任,确保合作育人运行规范顺畅。2023年8月29日,教育部会同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修订印发《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明确了兼职教师的选聘方式,提出职业学校可通过“特聘教授、客座教授、产业导师”等多种方式聘请兼职教师,可以采取“个体聘请、团体聘请或个体与团体相结合”的方式。“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互聘兼职,推动职业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带徒传技、技术创新、科研攻关、课题研究、项目推进、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合作”[22]。《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鼓励吸引技术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加强职业学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高职院校要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进行行业产业需求调研,结合各院校自身的优势,不断完善和优化专业结构和产教融合机制,进一步全面提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质量。

四、职普融通、上下贯通育人的教育场域

2022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2]。教育部副部长吴岩称职业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铜腰”,它上连高等教育、下接基础教育,是教育中间的腰。职业教育发展好了,就是中国教育的嵴梁、嵴柱、中坚。所以,职业教育发展不仅规模最大,还要质量最优[19]。为此,需要建构新时代职普融通、上下贯通的高等职业教育场域。

“职普融通旨在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壁垒,优化教育结构,推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相互融通,促进教育公平,为学生全面且个性发展提供更加多样的教育选择机会和更加适合的教育类型”[23]。关于职普融通,政策文本中“缺少相应的界定和诠释”[24]。职普融通“不仅涵盖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教育资源、运行机制、评价标准等多方面的双向融合和贯通”[23],其“最重要特征是两类教育之间能够实现双向的等值转换”,“主要涉及学籍互换、学习成果互认且能够等值”[24]。从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普职融通”的规定来看,“普职融通主要发生在高中阶段”[24]。然而,“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深入,‘普职融通’开始由高中阶段逐步扩展到专科、本科层次”[24]。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场域建构涉及普高和职高的融通以及职业本科和普通本科教育的融通。

至于“上下贯通”,《职业教育法》提出“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2],可见,“随着我国职教本科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纵向贯通机制日渐完善”[24]。但是,随着本科层次的职普融通,“上下贯通”也将突破“职教本科”的界限,延伸至“普通高等教育”甚至“高水平大学”[25]。

职普融通、上下贯通的教育场域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充足、更优质的生源,为高职毕业生提供多样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渠道和空间,同时可以缩小学段之间的界限,使学习者保持开放的心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特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和职业发展道路。同时,职普融通、上下贯通的教育场域不仅着眼于学习者职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并为他们终身学习,迎接生活、工作中的各种挑战赋能。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建立有效的制度措施,吸引更多优质的生源。职普融通、上下贯通的教育场域可以使职业教育体系内学生升学渠道更畅通,普通教育的学生转到职业教育的渠道更多样,转到职业教育体系的意愿更强烈。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职普融通、上下贯通的利好政策,并给与大力的财政支持,创造了很好的职普融通、上下贯通的制度环境。各地各部门出台有关政策时要与国家政策相向而行,在就业、职业发展中“为职业学校毕业生提供与同层次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的待遇”[24],进一步优化职普融通、上下贯通实现的社会环境。同时,教育部门要尽快更新管理机制体制,出台职普融通、上下贯通的“学籍学分互认并能等值互换”[24]、资格相鉴的相关制度,给每一位学生更多的学业选择权和职业自主权,在招生录取程序上给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生平等的机会等。当然,高职院校自身需要在上下贯通上下更大功夫,争取更优质生源,并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高职院校要更主动在各方面与普高职高对接,解决普高职高到高职教育学段过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解除学生困扰,实现普高职高到高职教育的最佳过渡。常见的学段过渡问题包括:学生对于高一级学段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不适应;学生到高一级学段学习的动机不足;学生对高一级学段学习或职业生涯缺乏清晰的了解和规划;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职业定位和指导。针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首先应进一步密切与普高职高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多种渠道和各种方式介绍自己的招生制度、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管理、毕业生就业和升学等各方面情况,帮助他们了解高职院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激发普高职高学生报考高职院校的信心、兴趣和动机。同时,高职院校与普高职高合作制定密切衔接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另外,高职院校要协同普高职高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职业定位和指导,通过定期、持续、系统地与每个学生进行直接交流,与他们讨论各种学习和工作问题,鼓励学生通过理性分析和个人喜好做出自己的选择,并鼓励他们遵循自己选择的教育路径,提高职业定位和指导的质量和强度。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还可以挑选出既具有较高认知水平,又非常喜欢在真实环境中实际作业的学生,根据他们的个人才能和兴趣进行量身定制的适应性教育,为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选拔强劲的后备力量,打造高职院校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进而提升学校的国内竞争力和影响力。

获得了充足和优质的生源,高职院校要坚持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并重,进一步优化课程方案,为学生享有更高质量的教育机会和就业更有竞争力打好基础。一方面,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特别是加强思想政治素养、心理素质、沟通协作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可迁移能力培养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通过学科、专业融合,实施灵活性强的职业技能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课程体系设计要改变学生专攻一个学科、一个专业的传统,设计实施多学科多专业融合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深度掌握一个学科、一个专业的技能,同时拥有不同深度的多个学科领域多个专业的能力。这种多学科、多专业融合的课程体系可以给学生继续深造提供更多机会和选择,也能使学生拥有多学科多专业的技能,为他们提供独特的跨学科视角,促进他们创新创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增强他们职场的韧性和竞争力。在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场域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必须加强与其他国家职业教育的互通互鉴,构建国内职业教育与国际职业教育合作互通的教育场域。

五、国内职业教育与国际职业教育合作互通育人的教育场域

我国职业教育在各个发展阶段都通过学习借鉴国外的职业教育理论与经验,促进了职业教育体系与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规模与质量的不断提升,大力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构建国内职业教育与国际职业教育合作互通的教育场域,加快高等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教育部副部长吴岩提出我们要趟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之路[19]。实现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是必由之路”[26]。为此,高职院校要联合各级政府、国内外职业院校、国内外知名企业等多方力量,为学生深造和实践搭建国际化平台,使国内职业教育和国际职业教育实现沟通互联。与其他国家职业院校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力争实现培养标准、课程体系、课程大纲等共研共建和学分互认,为学生提供更高学历学位教育和培训机会,使职业资格能够互融互通。还可以与其他国家职业院校或企业开展多种多样的研学活动,如相关课程学习、主题交流、文化体验、企业参访、志愿活动,组建国际学生团队参加竞赛或开展科研项目[27]等,沉浸式体验相关国家的学习和工作生活,或者利用视频会议或虚拟通信技术与其他国家学生、学者、企业工程师等进行线上学术研讨。另外,要积极与其他国家或我国驻外企业建立联系,派遣学生到企业见习实习,提升学生的创新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这些都要求高职院校不断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在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必须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经验,同时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中国职业教育将不断有序走向世界,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结语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职业教育是教育,是经济,也是民生。”[10]新时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党对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突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仅强调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和教学并重,培养德、技双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加快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尽快建构并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虚实融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育人;学校与企业合作育人;职普融通,上下贯通育人;国内职业教育与国际职业教育合作互通育人的教育场域,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应对生活和职场中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赋能。

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场域各层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因为高等职业教育场域各层面的运行都需要各级政府的统筹和监督,都需要数字化赋能等。这样的高等职业教育场域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的“职业教育实行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社会参与”[2]的职业教育治理结构要求,又符合世界经济论坛《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中对“未来学校”教育场域的定义。本研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场域的建构做了初步探究,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猜你喜欢
场域育人职业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