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向度与进路

2024-06-01 08:38刘章仪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范式网民信息

刘章仪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433)

近年来,随着通信科学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化,5G 技术正迅疾勃兴。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指出:“新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从来都不是沿着其初生目的那一方向线性延伸的,而是对整个社会有机体的系统性大手术。”[1]作为一项全新的信息技术,5G有望对全社会各领域带来深层次、颠覆性的影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在5G时代到来的背景下,探索5G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价值向度与实现进路,对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5G:深度影响和重塑信息传播样态的革命性通信技术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它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高速率、低时延和高容量。高速率,指5G传输信息时的速率极高,是以往通信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低时延,指使用5G进行数据传输时端到端的所需时间很短,几乎不会产生任何延迟。而高容量,则指5G的连接数密度很高,能够承载大量网民的同时连接,即使在人员密集的区域仍能实现稳定、高速的信息传输。因此,对于信息传播领域而言,“5G不是一项‘弯道超车’的技术,而是一项‘换道行驶’的技术。”[3]换言之,5G将成为深刻影响和重塑信息传播样态的革命性通信技术。具体来看,5G对于信息传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5G形塑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传播景观

4G时代,移动自媒体迅速发展,塑造了人媒合一、人人皆媒的传播景观。不过,由于受到速率、时延、容量等关键因素的制约,4G难以实现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深度互联互通,也就无法给网民带来更加丰富的交互体验。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的媒介人性化趋势理论认为,媒介的发展趋势是其功能愈发符合人的需求,其信息呈现形式愈发适配人的感官系统。诚如斯言,5G的“横空出世”,形塑了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传播景观,使网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交互体验。一方面,“5G技术的快速部署和普及,标志着社会信息传播机制从大众传播到数字传播范式转变的初步完成,数字传播机制将催生一个全新的超联结社会。”[4]5G 拓展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连接思路,打破了人与物单一相联的固化模式,推动形成人物多元相联、物物彼此互联的通信新形态。具体来说,5G的应用促使互联互通的设备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延伸至车载系统、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家电、智能穿戴设备乃至各种不断出现的智能传感器,造就信息传播场域“无物不连接、无时不连接、无处不连接”的万物互联景观。另一方面,5G将促成上述所有设备皆为传播媒介,构建起一个万物皆媒的大传播生态。从“人人皆媒”至“万物皆媒”的跃升,将使网民在信息交互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采用多窗口、多维度、多入口的方式以获取永在线、全场景的信息交流体验以及优质的“数字化生存”回馈。同时,网民的信息处理数据将被各种设备全天候、全时段地记录,并被传输至云系统中,这使得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智能算法将能够对网民开展更透彻的用户分析和更逼真的用户画像,从而使现今已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开展的智能化内容生产和智能化内容分发变得更为精准,信息传播效率由此得到质的提升。

(二)5G推动视频传播向纵深发展

近年来,以视频为主要代表的视觉媒介快速兴起。根据CNNIC 发布的《第5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44 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4.8%[5]。可见,视频传播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模式之一。其中短视频深受网民青睐,“以短、小、精、碎为特点的短视频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常态化方式”[6]。短视频具有内容浓缩、省时间、易分享等突出优势,这使其成为视频传播大众化的重要利器。但短视频的短板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话语表达碎片化,难以传播完整、系统、深度的信息内容;二是双向互动延迟化,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难以产生真正实时的互动响应。由于短视频存在上述短板,视频传播如若只是以短视频作为主要形式,则无法满足网民对信息获取的更高需要,视频传播的发展必然存在瓶颈。5G的应用和普及,将促成视频传播主要形式的多元化,推动视频传播向纵深发展。一方面,5G将促进中长视频的全面兴起。“随着5G 大带宽、高速率的优势崛起,中长视频必然强势登场,成为社会性表达的中心和主流。”[3]中长视频具有内容完整、情节细腻、表达深刻等显著优点,因而能够与短视频形成完美互补,使网民借助视频传播也能满足探究事件全貌、追求深度思考的心理诉求。另一方面,5G将促进网络直播的快速普及。“网络直播是基于互联网平台运作的媒介,特点是实时同步,即在线搭建传受双方同时在场的虚拟交流平台”[7]。网络直播尽管在4G时代已广泛应用,但时常发生的信号卡顿和延迟状况是其“硬伤”,因而难以给网民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进而无法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常态化方式。如今得益于5G的技术优势,网民可以全天候、全时段流畅地观看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开展的新闻直播、社交直播、带货直播、游戏直播等多种网络直播,在此过程中获得实时的互动感和深度的参与感。

(三)5G支撑虚实交融传播场景的构建

“场景是指在一定时空下发生的一定任务行动或因人物关系所构成的画面”[8]。在现今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场景正变得愈来愈不可或缺。恰当的场景,能够促使网民更容易接受信息,显著提高信息的传播力。罗伯特·斯考伯与谢尔·伊斯雷尔在其著作《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中提出了场景时代的五大核心要素: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与位置服务[9]。而这五大要素的发展均离不开移动通信技术的助推。作为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5G的应用和普及,支撑新一代传播场景——虚实交融传播场景的构建。所谓虚实交融传播场景,指的是深度融合虚拟要素与现实要素的传播场景。虚实交融传播场景能够为网民在获取信息时带来远超过往的具身体验和现场感,因而能够为信息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场景推动力。当前,5G对构建该场景的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5G推动虚拟现实赋能虚实交融场景构建。所谓虚拟现实(VR),是指一种能够生成三维虚拟场景的信息技术,借助这种技术,人可以在一个逼真的模拟世界里漫游、活动和娱乐。过往,因缺乏5G级别的高速率、高带宽条件,虚拟现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以对信息传播发挥大的影响。5G的普及,推动虚拟现实全方位嵌入信息传播领域。“虚拟现实技术消解了传播场域外化的界面形态,以‘泛在’的形式重构传播环境,将行动者包裹其中,并与虚拟现实达到互融互通。”[10]其二,5G推动虚拟数字人赋能虚实交融场景构建。所谓虚拟数字人,指的是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由计算机图形学、深度学习等手段创造及使用,并具有多重人类特征的综合产物[11]。当前,在5G 的高速率、高容量支撑下,虚拟数字人可被深度应用于信息传播,其有望成为信息传播领域重要的“非人类行动者”,推动信息传播生成一种全新的虚实边界消融的人——“人”互动情境,并形塑出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传播景观。

二、范式再造:5G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价值向度

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2]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工作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对维护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极端重要性。近年来,“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13]。在此情形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工作必须尽快创新传播范式,以应对新情况、新变数、新挑战。当前,5G有望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范式再造的重要推动力。表现在利用5G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将有助于打造主流意识形态智能化传播范式、视频化传播范式和共情化传播范式。

(一)5G 助力打造主流意识形态智能化传播范式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短板是传播的精准度不高,其“千人一面”的内容供给与受众个性化需求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当前,智能技术是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精度的重要利器。智能技术的核心要素为算法、算力和数据,其中算力与数据采集量的大小都与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撑程度息息相关。5G的应用为智能技术深度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打造主流意识形态智能化传播范式和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精准传播创造了必要条件。其一,5G 助力主流意识形态内容智能化生产。在5G的支撑下,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可应用智能识别技术无障碍、全天候、高效能的识别网络场域的大数据,并应用机器学习技术对大数据开展反复学习和分析,从而准确发现网络舆论场的热点和网民关注的焦点所在。之后,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可通过“人工创作+机器自动化写作”的方式,将主流意识形态与热点、焦点话题有机结合,生产出以满足网民期待为指向的主流意识形态信息。其二,5G助力主流意识形态内容智能化分发。有了5G 高速率的加持,智能算法的内容判别能力和用户画像能力有望大幅度提高。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可利用智能算法进行分众化、个性化传播,将多种体裁、多种风格、多种形式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智能分发给不同认知习惯、兴趣爱好的网民,从而形塑出“千人千面”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图景,使广大网民从量身定制的正向价值熏陶中提升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其三,5G助力主流意识形态内容智能化调适。过往在开展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后,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基本难以对传播效果真正作出量化的、精准的评估和调适。在5G的赋能下,可通过视觉识别技术抓取网民对主流意识形态信息的浏览数据,并应用机器学习技术对该浏览数据进行深度智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可查找和分析现有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对下一阶段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生产和分发作出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以此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效果。

(二)5G 助力打造主流意识形态视频化传播范式

长期以来,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要以文字为载体,力求理性地、富有逻辑地彰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蕴的科学思想和崇高价值。然而随着视频传播的兴起,网民更加偏好借助视频载体获取感性的、非逻辑的内容,这使得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遭遇了传播范式与传播对象认知习惯之间不适应、不匹配的现实困境。列宁曾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14]因此,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需要主动求变,回应网民对信息形式的现实需要,跟上视频传播的浪潮和趋势,方能形成优异的传播效果。当前,5G的应用为打造主流意识形态视频化传播范式提供了重要契机。一方面,5G能够助力中长视频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5]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重在入脑入心,只有将传播内容完整、清晰、全面地呈现,才能扣人心弦、令人信服。在5G的高速率、低时延条件下,可通过短视频开展“引流”、设置议题及形成关注,同时利用中长视频完整、深度地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场景式演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具象化讲述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重要事迹。另一方面,5G能够助力网络直播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在5G保障网络直播无卡顿、无延迟的背景下,可借助网络直播之“舟”,承载主流意识形态之“货”,到达网民心灵之“岸”。例如,可在各类红色文化基地、革命历史场馆开展以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为主题的网络宣讲直播,在直播过程中推动网民形成互动交流、思维共振和情感共鸣,从而使其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自发的信服和认同。

(三)5G 助力打造主流意识形态共情化传播范式

“共情是人类根源于基因的一种天赋:共情不是一种情绪,也不是一种感受,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16]随着人们在获取信息过程中对传播体验的愈发重视,共情传播将成为今后信息传播的新趋势、新向度。当前,5G在支撑虚实交融传播场景构建的同时,也为打造主流意识形态共情化传播范式创造了现实可能。一方面,5G推动虚拟现实为主流意识形态共情化传播服务。“虚拟现实作为一种‘共情机器’,使参与者化身为周围世界某一特定情境的亲历者,强化其被赋予的各种角色,旨在唤起人们强大的情感力量与体验乐趣,从而使每一个体都成为共情的践行者。”[17]在高速率、大连接的5G 信号驱动下,虚拟现实的场景创设逼真程度、内容的全景式展现能力和共情营造能力将实现突破性的提高。可利用虚拟现实无差别地重现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历史场景,以及在党和国家的大型庆祝或纪念活动时利用虚拟现实同步创设与现场完全一致的元宇宙场景,让人们在这些场景中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视觉、听觉、触觉的全方位立体感知,产生沉浸式的共情感悟。另一方面,5G推动虚拟数字人为主流意识形态共情化传播服务。在5G的赋能下,虚拟数字人的智能化、人格化、互动性将显著增强。可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形象的虚拟主播和虚拟偶像,将其打造为个性化且正能量的榜样“人物”,让其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受众互动式地分享承载主流价值观的故事和感悟,或是召集自身“粉丝”举办以主流价值为导向的交流活动,从而使人们在与喜爱的虚拟主播、虚拟偶像互动过程中共情式地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

三、三维并举:5G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实现进路

5G 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并非将5G 技术简单应用至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过程即可实现,而是需要采取多维度的举措,促成5G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深度耦合,激活5G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强大潜能。现阶段,应重点从理念革新、制度完善、人才支撑三个维度着力,以期尽快推动5G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顺利实现。

(一)理念革新:树立5G 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技术驾驭思维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思想和理念的先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信息生产领域,也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13]5G 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当其冲的应是理念的革新。当前,在5G的强力助推下,智能技术、视觉技术和虚拟技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信息传播的过程和网民的价值认知。基于此,如何看待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与新兴技术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工作的今后走向。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技术驾驭思维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技术观的科学思维,是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与新兴技术之间关系的正确把握。树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技术驾驭思维,方能从指导思想的高度推动5G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实现。树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技术驾驭思维,具体而言就是要树立以下两种思维。其一,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技术嵌入思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5G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工作切不可视新兴技术为“洪水猛兽”,而是应果断拥抱新兴技术,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敢于将最新的技术研发成果应用于传播的发起、反馈、分析等各个环节。其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技术导向思维。5G引领下的新兴技术,既具备工具理性,也具备价值理性。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应用新兴技术,要切实做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控新兴技术的设计、研发、生产、应用、调适全过程,确保新兴技术的价值理性高于工具理性,防范“技术利维坦”的出现。

(二)制度完善:健全5G 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运行机制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工作事关国家政治安全、制度安全和文化安全,事关全社会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需要政府部门、主流媒体、网络平台等多主体共同参与方能行稳致远。为最大化地发挥5G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推动力,现阶段相关主体应各司其职、各担其责,共同构建5G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运行机制。其一,政府部门应加强5G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法规保障。政府部门作为信息传播领域的治理主体,要在信息传播领域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出台关于5G及其引领下的新兴技术应用于信息传播的专项法规、规章,从法制层面明晰5G及其引领下的新兴技术为主流价值服务的价值导向,从而为5G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实践提供坚强的法规保障。其二,主流媒体应开展5G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具体落实。主流媒体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主体,要基于5G时代的技术特性重塑自身的管理模式、部门划分、传播路径、传播过程,并尝试将不同用途、不同效能的智能技术、视觉技术、虚拟技术因地制宜地嵌入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各环节之中,促成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全方位“5G化”。其三,网络平台应打造5G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适宜环境。《关于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的意见》指出,“网站平台日益成为信息内容生产传播的重要渠道,兼具社会属性和公共属性,在坚持正确价值取向、保障网络内容安全、维护网民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18]可见,现今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工作绕不开网络平台,5G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也只有在网络平台的配合下,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全面推进。因此,网络平台应切实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通过强化平台生态治理、优化智能算法、深化与主流媒体合作等多种方式,为5G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构建一个适宜、有利的现实环境。

(三)人才支撑:加强5G 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队伍建设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做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工作,关键在人。在5G时代,需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技术精湛、具备人机协同能力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队伍,使其能够通过驾驭技术、引导技术、把关技术、纠偏技术等方式保障5G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实现。具体来说,一方面,应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队伍的能力素养提升机制。要立足新时代、新环境、新形势,打造与时俱进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队伍培训制度,围绕5G及其引领的新兴技术制定培训的指导思想、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并高标准、严要求地实施模块化或阶段性培训考核,以此促使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工作者不断强化5G技术的知识储备及其应用技能,逐步提高人机协同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应强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队伍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现阶段,可在部分具备条件的高校尝试建立政治类、传播类、技术类专业的跨学科、复合式培养模式,使培养对象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掌握扎实的信息传播理论功底,熟知5G及其引领的新兴技术的运行原理,精通人机协同的实践技能,从而为5G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工作提供新的智慧和力量。

5G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其实质是先进技术为正向价值传播服务、为全社会的凝心聚力、成风化人服务。5G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实现,将有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发接受和自觉认同,有效促成人民群众将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未来,随着5G及其引领的新兴技术不断发展优化,以及意识形态领域形势的不断变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工作必须始终与时俱进,在实现5G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之后,持续探索提高5G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赋能效果。●

猜你喜欢
范式网民信息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有感“网民节”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