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因密码与本质要求
——基于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视角

2024-06-01 08:38李锦霞刘友田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国式初心中华民族

李锦霞,刘友田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

中国的现代化,历经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长期探索,于新时代进一步创新突破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个现实性概念,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两大奇迹”,显现出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本质内蕴,全方位、多层次地诠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发展成果与重大突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命题的提出,深刻地显现出中国共产党擎起了“现代化”的时代大旗,表明一种不同于西方国家、有别于其他各国的崭新的、实践的、全面的现代化由此踏上了新的征程。

一、探赜钩深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视角

党的初心使命是我国探索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是我们党开展一切工作的现实动力和根本遵循。正可谓:民族独立方可谈论民族复兴,民族解放方可谈论民族特色。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毅然决然肩负使命、确立初心,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带领人民在复兴之路勇往直前。党的初心使命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有效保证了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也正因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初心使命,才能在民族独立的基础上传承建党初衷,践行党的宗旨,探索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

从理论逻辑来看,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深深根植于党的初心使命。“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正是基于这种理论判断,百余年来,我们党的现代化建设才能在面临困境、逆境甚至绝境时依然能够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围绕人民利益这一工作的生命线来展开战略部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实现摆脱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的实践诉求,我们党秉承寻求民族独立、争取民众解放的初心使命奋勇斗争。面对革命低潮期的迷茫、回答“为什么要革命”的问题,实践生动诠释了历史要发展,就离不开革命。同时,毛泽东也明确指出,革命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1]。这不仅是我们党首次对初心使命作出的准确全面、简洁明了的概括,而且表明党肩负起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和坚定决心,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丰厚的内在赋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中国的成立表明我们党秉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初心使命奋斗不辍,推动我国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为新时代我国现代化的接续探索提供了物质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定“除旧革新”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初心使命,带领人民自强不息、顽强奋进,谱写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从1978年到2012年,自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要争取“在二十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2]起,我们党结合实际国情,践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进入新时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正式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3]这一命题的提出既是党对初心使命思想的精准概述,也是贯穿党百余年奋斗史的现代化建设过程的逻辑展开。

从实践逻辑来看,“事业越是伟大、任务越是艰巨,越要锤炼初心、体悟使命”[4]。1921 年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从嘉兴南湖的革命红船到西柏坡的茂密青松,深刻锤炼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生死、勇往直前的坚韧信念,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来了科学的领导力量和坚实的理论基础;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现代化固本立基;1953年至1956 年,“一化三改”的总路线逐步展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依据和现实可能。此后,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逐步具备物质与技术发展契机。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经过接续奋斗,迎来了一个重要里程碑,就是在2020年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时隔两年,党的二十大召开,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综上可观,百余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饱经风霜、艰苦创业、接续探索,终在风雨征程中开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创造。

总之,中国共产党为使命而生,循初心而行,勇担时代重任,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二、科学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因密码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的一条红线,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在新时代,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实现现代化成为世界各国不懈努力的共同目标。在此背景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科学解读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真理”“文化”“历史”“民本”“和平”等基因密码,有助于激活中华文明活力,以期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一)真理基因:贯彻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顾名思义包含着“中国式”和“现代化”两个核心主题。一方面,“中国式”就是基于中华文明,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是根据中国当前基本国情制定的,而非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科书式的通用发展模式。这就意味着,“中国式”是中国独创,扎根于中华大地、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模式。另一方面,“现代化”一词缘起于西方,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相伴相生,走向现代化是时代的必然结果。这也就意味着,“现代化”绝非地域性的发展模式。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与世界变化发展接轨、融合的时代产物,是东西方文明碰撞中党探索出的具有真理意味的发展模式,蕴含着一个历经沧桑的民族追逐“复兴之路”的不懈探索。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科学的理论指南,更是将一种不同于传统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可能带到中国人民的面前。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与时俱进的真理,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探索找到了强大的理论切入口,激活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思想源动力,使得党最终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逐渐打破西方国家对“现代化”话语的把控,开创自身独特范式;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因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传播而获得坚实的思想与理论根基,是中国在西方现代化思维的桎梏下逐渐摆脱其影响的新型模式。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理论指南和必然选择。因此,拓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基因,在实践中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结合,使二者在良性互动中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进步。

(二)文化基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孕育、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基因。19世纪30年代起,西方侵略者用其船坚炮利之优势打开了清政府的大门,使中国人被迫接受西方思想文化;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开始发展西方式的军事力量,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铺设了道路,但最终仍以失败告终,显然这并不能让中国摆脱苦难与屈辱的境地;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化领域的平等诉求迫使我国的有识之士开始提倡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成果,同时伴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登上历史舞台,实现了从一味学习西方到扎根我国实际的历史性飞跃。究其根源,是因为中华民族在深厚的文明基础上找到了正确的领路人。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开启了现代化历史的新纪元,中华文明的时代内涵不可避免地随现代化的发展出现一个新的高潮。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中华文明一脉相承、接续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成为中华民族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支柱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我们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内在的基因密码就在于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基因。”[6]历史与实践向我们证明:这一基因既没有因崇尚西学而迷失自我,也没有因历史波折而断代改变,而是能够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理路不断丰富扩充,为中华民族革故鼎新、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推进,为中国文化注入新时代内涵,不仅重新激发了文化的创造活力、拓展了文化的精神底蕴、推动了民族的文化繁荣,使其成为构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智慧宝库,而且使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日益清晰明了,为拓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创新领跑人类文明进程,提供价值指引、凝聚精神动力、展现民族底色。

(三)历史基因: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格局

近代中国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屈辱之下被迫萌芽,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陷入挫折与彷徨之中,他们开始意识到,“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何况这并非“对岸之火”,而是“此岸失火”,中国已经陷入了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之中。遭此境遇,若仍对中国的落后状况没有清醒的认知,那么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中华民族就难以廓清蒙昧、无法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就更无可能。因此,无数仁人志士在历史重要关头,挺身而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同时,这也表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场域,坚持全心全意为民、真心实意惠民,才能从根本上让山河破碎的中国走向强盛,真正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轨道。

从新中国成立到进入新时代、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7],几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从落后到富强、从屈辱到繁华的历史性成就。伟大历史成就凝练为其历史基因,融入我国社会发展之中,彻底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桎梏与迷思,进一步表明现代化不仅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追求与奋斗目标,也是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和必然进程。总之,“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8],从“大历史观”的视角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更加全面分析、理解、把握其总体面貌和历史意蕴,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理顺历史逻辑、奠定思想基础。

(四)民本基因:突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深厚的民本思想,民本基因贯穿古今。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到“君舟也,民水也”;从“以人为本”到“人民至上”,无不彰显出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核心是民本观,表明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亲民爱民,民族才有复兴之望、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可以说,要在一个相对贫穷落后而又拥有超大人口体量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爱民利民是其永恒不变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基因。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初心使命的基础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基本特征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高度重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明确了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方面,同时也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坚定意志与崇高情怀筑牢为民之魂、践行为民宗旨,大力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继续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不懈努力。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造福人民的现代化,是为人民谋福祉的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展现了构建富强国家的根本要义,也进一步拓宽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就是解决人民需求。

(五)和平基因:坚守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和平基因世代赓续、生生不息。“天人合一”是古人倡导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之道、“以和为贵”是传统儒家思想主张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处之道、“协和万邦”是我国自古以来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和睦共处之道。简言之,“和”是中华民族矢志不渝追求的美好图景。从古丝绸之路到玄奘西行,从鉴真五次东渡到郑和七下西洋,我国所到之处从未恃强凌弱、倚贵欺贱,一路播撒和平友谊的种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9]。近代以后,经历了“山河破碎”“风雨如磐”“长夜难明”“积贫积弱”,在救亡图存、旷日持久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时、应势而生,秉承初心使命建立新中国,为我国走和平发展之路开辟了光明前景。中国人民从战争的苦难中走来,深知和平的来之不易与难能可贵,因而开创了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强必霸”论的现代化发展逻辑。历史实践证明,和平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植根历史与实践的现实基础、响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顺应潮流与趋势的必然选择,彰显了党致力于弘扬建设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伟大事业的初心使命。

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是基于实际国情作出的以和平谋发展、以和平谋复兴的道路,是党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客观发展中得出的必然结果,是党思想自觉自信和实践自立自强的有机统一。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党一直将“和平”二字视为至关重要的理论初心和实践使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展与深化,西方发达国家打着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的旗号公然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地区和平与全球稳定,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人类历史也一再证明,“没有和平,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没有安全,繁荣就是无本之木”[10]。因此,当今世界,只有和平,各国才能共生共赢;只有和平,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

三、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复兴之路的使命追求与时代重任,也是党的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逻辑展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1]这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既是解决本国问题的实践成果,也是世界各国解决全球性发展问题的重要参考。在新时代,党的初心使命被明确表述为“四为四谋”,其中“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崇高理想与我国的奋斗目标不谋而合,成为党初心使命的应有之义。党的初心使命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存在高度的逻辑契合,基于初心使命的视角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一)为人民谋幸福: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发展过程中,党初心使命的根本旨归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精神世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1]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际上,这一论述与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互辉映,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具体目标,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实际需要、努力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全面全方位的具体保证。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具体到各领域的主要目标,均旨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增进民生福祉。具体而言:实现高质量发展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2]。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表述,意味着我国经济开始强调质量而非速度,开始强调长期发展而非短期增长。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质量发展”,足以突显其意义重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目标,是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取得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其中“人民”二字重若千钧,“全过程”则体现在主体全、领域全、范围全和流程全,“民主”则表明我国是人民选择的民主,是全体人民的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目标,是赓续伟大民族精神并不断丰富其时代内涵的必然要求。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也是精神世界的创造主体,正可谓:“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华民族形成的伟大精神谱系,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是人民精神世界的根脉与灵魂,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前进的精神动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目标,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历史使命。正可谓“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刍荛论》),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实现十四亿多中国人的共同富裕,既具有全民性,又突显全局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目标,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愿景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投入更多精力、更大财力、更丰厚物力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理念,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以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普惠民生。

(二)为民族谋复兴:坚持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性质层面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13]。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关乎民族前途命运、关乎国家未来走向,同时也关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行稳致远。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1]这就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融相通、相辅相成。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化要求而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饱经沧桑郑重选择的“定盘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旗帜方向,是历尽艰辛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总结经验、勇往直前的“风向标”。

从党的领导力量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开创、推进和拓展的现代化。回望百余年风雨历程,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任何能担负起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坚韧力量。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14]。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带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初心如磐,取得了革命、建设与改革等的历史性成就。邓小平同志也曾讲:“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搞社会主义是没有前途的。”[1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壮大,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带来了领导力量,而且为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因此,在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中,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16]。

从党的旗帜方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旗帜引领方向、凝聚力量,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和兴衰成败。从党的十二大起,我国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前进。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17],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规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既切合中国实际国情,又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建设民族伟业、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奠定了现实基础。总之,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勠力同心凝聚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伟力,在新时代续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三)为人类谋进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西方文明在进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之后,呈现出“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人类文明在西方资本力量的推动下,陷入资本逻辑的怪圈。面对西方文明利益至上、资本无敌的思想理念,中国共产党主动选择了与之迥然不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作为振兴中华文明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方案[18]。面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环境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国内背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立足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和新时代中国实际国情,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逐步彰显党为人类谋进步的使命担当。

中国始终尊重与坚持文化多样性,坚持交流、互鉴、共存的文明交往理念,以胸怀天下的境界格局克服过去文化交流的壁垒,以包容开放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促使人类各文明间固有偏见逐步消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西方文明形态的超越,理性、全面地向世界呈现出面向全人类、旨在谋求人类进步的新时代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概念[19],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蕴含着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的价值初心,意味着全球现代化应是结合各国特有实际情况的异质性的多元化道路,鲜明体现出我国与世界互动交流的意愿与追求。中国式现代化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具体的目标要求,既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意涵彰显,也是其世界意义的集中体现,同时,再次证明了“为人类谋进步”是我党初心使命的题中之义。总之,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为人类全面认识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新方案,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不仅注重与追求中国自身的发展进步,而且不断与世界互动,具有世界人民普遍认同的大国担当与世界视野。从中国近代开始,伴随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在屈辱之中被迫打开国门,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现代化建设于被动中萌芽。在几百年的斗争与实践中,我国的现代化发展不断除旧布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面向世界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和“一带一路”的重要倡议,并于2015年倡议创设了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表明我党不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与使命,在与世界的不断互动中共同绘就命运与共的未来蓝图,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从全球金融危机到新冠肺炎疫情,党意识到人类命运休戚与共,世界各国携手同行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从世界全局来看,中国是地球村的一个“部落”,与全人类命运与共。从我国发展来看,中国离不开世界,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既惠己、又利他,为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倡导“共同体”理念,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华民族拓宽国家空间与发展际遇的时代必然,展现出我国积极维护全球共同利益、“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20]的可贵品质,同时也突显了我国的世界视野与和平特质。从古至今,我国一直秉承“合则两利,战则两伤”的理念,致力于坚持友好合作的和平发展之路;在新时代,我国更加重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思想,提出了与世界各国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理念,不仅为实现人类共同体的理想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更加突出了我国发展目标是旨在追求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

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在党史、新中国史以及中华民族发展史中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关键在于党始终秉承其初心使命在现代化道路上矢志不渝接续探索。党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带领人民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巨大跨越,生动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21]。因而,在中国式现代化这场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征途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要以不忘初心的忠诚本色、朝乾夕惕的奋斗之志、乘风破浪的斗争之方,毅然决然肩负时代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谱写更加绚丽的时代华章。●

猜你喜欢
中国式初心中华民族
中国式民主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永远的初心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论“不忘初心”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