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林
(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烟台 26402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三个务必”是对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的升华和跃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时刻一以贯之的政治清醒和战略警觉。“三个务必”既是新时代新征程党中央对全党同志提出的思想告诫和政治要求,也是习近平在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和党情基础上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的创新政治理念。深入研究“三个务必”重要论断的时代意蕴和实践进路对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完成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思想理论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每一种科学的思想理论都有其特定的出场语境和生成逻辑,分析“三个务必”的出场逻辑是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进路的前提。
当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前所未有,百年变局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地影响着中国,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局势下,时刻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成为“大党独有难题”。
从自身治理来说,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历程,革命性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卓有成效,党的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不可回避的是,“党内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可能始终存在,稍有松懈就会死灰复燃,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着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2]。“四大危险”、不正之风、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仍然存在,这些都严重腐蚀着党的执政基础,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如果治党不严,就会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失去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因此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全面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切实解决党自身长期存在的问题,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
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方面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为中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中国共产党深刻思考人类共同的前提和命运,直面世界共同的问题和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解决世界共同难题的中国方案。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的影响力和作用力与日俱增,为实现民族复兴,推动人类进步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与此同时,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纪疫情、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局部动荡,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等各种全球性问题加剧。尤其是中美两国之间冲突较量日益明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遏制打压随时可能升级,这些都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和治理带来严峻挑战。
因此,新时代管党治党的紧迫性和繁重性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要突出,百年大党如何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继续赢得人民的拥护支持,如何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成为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务必”根本要求就是应对这些“大党独有难题”,告诫全党同志一方面要永葆初心,牢记使命,戒骄戒躁,抓住和利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推进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另一方面要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以历史主动精神“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3],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关键在党。“三个务必”具有突出的目标导向性,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新征程上党的中心任务而向全党提出的现实要求,体现了共产党以改造主观世界推动改造客观世界的历史主动,彰显了崇高的使命意识和强烈的政治担当。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上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探索性事业,也是一场复杂的社会革命,既鼓舞人心又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复杂多变,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面临多重现实挑战。一是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不仅可能增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难度,而且会诱发财政、金融等风险扎堆爆发。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不仅会直接影响高质量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现代化进程速度。三是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不仅直接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而且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动力。四是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叠加智能化、数字化经济,不仅可能使得传统制造业、煤炭石化钢铁产业“早衰”,进而引发失业等社会问题,而且可能诱发因追求绿色产业产生新能源危机和投资金融风险的“绿天鹅”风险[4]。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传统现代化之路的依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为此势必会受到外部势力的压力和挑战,这无形中增加了中国维护和利用战略机遇期的难度和成本。面对这样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完成这样伟大的历史任务,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作为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保持“赶考”的认知和状态,以更清醒的自觉、更坚定的决心、更高的标准进行革命锻造。
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务必”,这是顺利完成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政治保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不仅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而且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归旨,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同人民心连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才能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只有继续保持这份“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才能在新征程上向人民交出满意的时代答卷;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所有的历史性成就都是靠伟大斗争取得的,新的战略任务带来风急浪高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因此必须要具备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以踔厉奋发的进取精神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思想观念是对时代的写照和回应。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务必”正当其时而又意味深长。“三个务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体现了丰富的新时代意蕴,具有鲜明的目标任务导向。每个务必自成体系,三个务必之间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明确表达了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5],作为无产阶级利益代表的共产党人主张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共产主义新世界,在那里“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5]。因此,共产党人的终极目标和历史使命应该是实现全体人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6]。这是无产阶级根本立场的体现,也是为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历史使命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新时代中国的具体体现。
基于党和国家事业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历史坐标,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有新时代意蕴。在新时代中国这一特定时空场域内,“不忘初心”不仅要求中国共产党不忘共产主义的初心,更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守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意愿、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接受人民监督,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让人民共同享有社会发展的成果,以此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取得更为实质性进展。“牢记使命”不仅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时刻铭记肩负的民族复兴历史使命,更为具体的是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一部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在追求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矢志不渝。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国家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和实践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现代化的最初探索,改革开放后通过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逐步明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和安排,进入新时代新的“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可以说全面提升了现代化的发展层次和历史进程。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阶段性目标连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因此,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更为具体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更为昂扬的精神力量[7]。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要以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因此必须要牢牢把握的一个重大原则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现阶段首要的任务就指向不断满足人民个性化、多样化的各种美好生活需求,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因此,人民立场之下的初心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使命是内在统一的。强调“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旨在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动力和责任,提醒新时代共产党人不能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用人民的美好生活期盼和民族的历史期待激扬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自觉,在新征程上赢得更大的胜利。
1949 年3 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同志:“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8]“两个务必”做为一剂头脑“清醒剂”,成为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能够交上让人民满意的历史答卷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宝贵的思想财富。面对全面小康目标的重大胜利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这是对“两个务必”思想的总结和凝练,是一种自警自励精神的传承。中国共产党人在关键的历史关头所体现出来的危机意识和政治清醒,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自觉和实践自觉。正是这种自觉性推动完成一个接一个的历史使命,成就国家一个又有一个的发展目标。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优良作风,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内在逻辑。“谦虚谨慎”的实质是一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自警自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在胜利面前的自我反省、自我督促和自我超越;“艰苦奋斗”的实质则是一种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实践精神,表现为在困境中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昂扬向上的姿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如期完成,但决不能躺在功劳簿上骄傲自满,必须清醒地看到还有很多亟待解决问题和矛盾,还有很多复杂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尤其是要在一个更加不稳定和不确定的环境和形势下开拓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必须要有战略定力。只有保持危机意识并脚踏实地的实践创造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断解决时代问题和社会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征程上强调“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旨在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志气和骨气,本色和作风,警醒全党同志自谦自律,负重奋进,于变局中开新局,稳扎稳打地完成各项改革、发展目标,如期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从根本上推动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斗争思想,作为其实质和核心的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务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对立统一规律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一方面矛盾是普遍和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矛盾必然就要“斗争”,“斗争”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通过“斗争”推动事务发展,因此面对普遍存在的社会矛盾,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直面矛盾,敢于与矛盾做斗争,具有斗争信心和斗争勇气。同时,矛盾又具有特殊性,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每一对矛盾还具有矛盾的主要反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因此,与矛盾的斗争不应该是盲目的,而应该是科学的,应该是一门艺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科学应对矛盾,善于与矛盾作斗争,具有斗争策略和斗争方法。因此,敢于斗争就是要有斗争信心和斗争勇气,善于斗争就是要具有斗争策略和斗争方法,二者结合起来就是斗争精神和斗争智慧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是要求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智慧。新时代十年我们进行了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经济领域,针对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伟大斗争;在政治领域,针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的伟大斗争;在文化领域,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斗争;在社会领域,针对贫困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斗争;在生态领域,针对资源环境问题规划“双碳”目标的伟大斗争;在党的建设中,针对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伟大斗争等。“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在重大风险、强大对手面前,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合实际,得‘软骨病’、患‘恐惧症’是无济于事的。”[9]因此必须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能狭路相逢勇者胜,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天地。从根本上说,我们斗争的对象包括侵害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危及国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阻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实现的各种风险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思维方法,遵循斗争规律,讲求斗争艺术,运用斗争策略,巧用斗争方法,攻而克之,战而胜之。新征程强调“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旨在彰显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和风骨,能力和本领,鞭策全党同志以顽强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破除困难、消弭危险,扫清障碍,开拓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道路,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
“三个务必”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内在之间具有结构上的逻辑严密性、功能上的相互支撑性,目标上的指向一致性。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根本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点,回答了“为了谁”的根本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价值;“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作风态度也是政治本色,回答了“如何做”的工作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意志品质也是策略本领,回答了“如何能”的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风貌。“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和“务必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逻辑起点和动力之源,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和“务必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实践要求和制胜法宝。三者在现实指向上统一于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契合于新时代新征程管党治党的新要求。
“三个务必”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遵循,是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革命性锻造的行动指南。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扎实理论学习,严格作风修养、实干担当作为等途径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增强历史主动,不断提高“三个务必”的行动自觉,做真党员、好党员、能党员,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清醒和坚定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由小到大,由弱至强的思想武器,所有党员必须认真、扎实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不断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一是刻苦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感受工人阶级先锋队应有的艰苦奋斗、谦虚谨慎,领略历史主动精神和科学的斗争方法。二是扎实学好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党员干部要带着问题学,系统全面学,联系实际学,在学深悟透的基础上涵养正气,提升境界,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的强大力量。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10]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自我革命的重要意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纪律意识,规则意识,自觉抵制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现象,做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着和维护者。党性和党风密切相连,相互影响,党性是魂,党风是形。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锤炼党性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作为领导干部要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高度确立起宗旨意识,建立正确的执政理念,不断加强“官德”修养。只有树立起正确的义利观、权力观和政绩观,才能清楚“为官”的价值;面对权力,才能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对事业,才能做到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作为普通党员要加强人格修养,内强意志,外树形象。优秀的共产党员都非常注重道德修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成立了讲党性、重品格、做表率的风范。真正做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论者,党员要成为做人的“范本”,树立诚信形象。会上说的和会下做要一致,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真正贯彻到每一件实事中,每一项工作中。人前做的和人后做的要一致,培养自律意识,学会自省、自控、自警,用强大的意志遏制人性的私欲,顶住外在的诱惑,做一个真正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党忠诚、心系群众。一是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和实效。深入实际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是全面认识事物性质,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必要前提。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功”。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积极进行调查研究的意愿是充足的,但是在能力和实效上还是有待提升的。因此,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避免走马观花式的“过场调研”,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难题积案和顽瘴痼疾深入基层,求教群众,及时、准确获得第一手资料,找准问题的焦点和矛盾的源头。另一方面,要不断训练和提升分析综合能力,善于对调研中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深入思考,找准解决矛盾的最佳切入点,形成科学有效的对策方案。二是在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中淬炼斗争精神。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在斗争中诞生、发展和壮大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机遇和挑战同时并存、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增多,党治国理政面临的风险考验前所未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需要依靠顽强的斗争精神、高超的斗争本领来推进和实现。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严格的思想锤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增强斗争本领。首先在思想上夯实斗争的根基,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和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在政治上牢牢把握斗争的方向、立场和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面对危害我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要有坚定斗争的决心和信心。最后在工作实践中增强斗争本领,消除斗争恐慌。积极主动投身实践锻炼,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风险敢于挺身而出,在实践的风浪中炼胆识、磨意识、长才干,从根本上解决不敢担当、不愿担当和不能担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