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动线设计研究

2024-05-31 03:27
教育观察 2024年9期
关键词:动线班级幼儿园

金 群

(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湖南长沙,410199)

一、引言

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适宜的空间环境和物质条件。幼儿园建筑空间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幼儿在其中行走或运动产生的行为路线称为动线。动线可以串联起幼儿园室内外各个空间,对其进行设计可以更好满足幼儿的生活与活动需求,发挥各建筑空间功能,进而保障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更加顺利地进行。然而,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动线设计仍然存在着仅从建筑空间本身功能考虑,缺乏与幼儿学习与生活需求结合的问题。鉴于此,本研究在分析幼儿的生活、活动的动线需求的基础上,从班级活动单元、室内公共区域、室外公共区域三个方面展开设计,进一步优化动线设计,提升动线的合理性。

二、意义与条件保障

(一)动线设计:幼儿一日生活与活动所需

动线的概念来源于建筑设计领域,指人在建筑空间中行走或运动时所产生的行为路线。[1]动线是人的自发行为产生的一条虚拟线,它将建筑空间中的各个子空间串联起来,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动线的方向和走向决定了建筑空间中各个子空间使用的顺序和方向。[2]幼儿园的建筑空间包括建筑内部空间和建筑外部空间。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幼儿的活动区域主要包括班级活动单元、室内公共区域和室外公共区域。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根据一日生活作息表的安排在各空间内部活动。各空间的设计需体现其功能性,满足幼儿的生活与学习发展需求。动线设计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行为、满足幼儿的需求,发挥幼儿园建筑空间的育人价值。

(二)空间功能:动线设计的物理条件

幼儿园建筑空间的创设需要坚持“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创造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物质条件,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3]《幼儿园标准设计样图》为幼儿园科学合理的设计提供了指导与保障,营造了适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空间环境和物质条件,使幼儿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有章可循。[4]幼儿空间认知的进一步发展始于幼儿园。[5]幼儿可以直接感知周围环境,通过活动进行交互,进一步形成对新空间的认知和联系。故幼儿园的建筑空间需要相互贯通,确保动线相互联系。[5]《幼儿园标准设计样图》从规划布局、面积指标、建筑标准、设备配置等物理条件方面给幼儿在园的动线设计提供了指导。幼儿园的建筑内部空间主要包括班级活动单元、综合活动室、自然生物园地等场所。建筑外部空间与建筑内部空间的室内公共区域相连接,皆为幼儿动线行进的主要空间。

班级活动单元是幼儿一日生活进行的重要场所,主要包含供幼儿进行室内游戏、活动、进餐、睡眠、清洁卫生的空间。地面的安全设计是幼儿动线顺利行进的保障。走廊的动线设计为满足幼儿的日常行走需求,规定了走廊的最低宽度,不设台阶,增设防滑坡道。室内房间及公共区域采用柔性易清洁、防滑的地面。卫生间区域临近活动室或寝室,要求视线贯通且自然通风。楼梯是室内公共区域动线行进时的重要区域,为保障安全设置了防止幼儿攀登的楼梯。在班级门窗的设置上,使用双扇平开门方便幼儿进出,并加设观察窗,窗台设置护栏。幼儿园建筑室内空间的合理设计满足了幼儿一日生活的基本需求,为动线的设计提供了物理条件。

(三)一日生活作息表:动线行进的制度保障

幼儿园制定的一日生活作息表可以科学分配幼儿的在园时间。幼儿根据时间和教师、同伴共同完成相应的生活、学习环节。动线具备空间秩序功能。[2]动线的设计可以保障一日生活作息表顺利执行,以便幼儿能够及时地完成各个环节。一日生活作息表的制定也为动线的合理设计提供了方向,即一日生活的开展需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离开家庭适应幼儿园相对稳定的环境,按照一日生活作息表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在相应的时间段,幼儿在对应区域进行活动,创设区域内部的动线。建筑空间功能是开展动线设计的前提,它和一日生活作息表共同影响着动线设计,促进幼儿一日生活的顺利进行。

三、需求分析

幼儿的一日生活主要包括各类生活环节、学习及游戏活动。在空间上,涉及班级活动单元、公共走廊等室内场所及户外活动区等室外场所。幼儿的动线设计需要满足其需求,以便幼儿能够快速地在内外部空间、生活与学习之间过渡,充分、准确地发挥各功能分区的作用,及时切换空间应对幼儿的临时需求。围绕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类活动以及幼儿的生活、学习与游戏需求,幼儿的一日生活动线需求可从生活需求和活动需求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生活需求动线分析

幼儿的一日生活包括盥洗、如厕、喝水、吃饭、午睡、散步等生活环节。生活环节中的动线取决于幼儿的实际生理需求和秩序规则。幼儿的动线反映了各功能区布局的合理性。由于幼儿的身心处于快速发育的时期,动线设计需要随时满足其需要并符合规则秩序的要求。例如,幼儿顺利地完成如厕、洗手、返回原区域的动线可以促进活动秩序的连贯性,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幼儿进餐环节时领餐、进食、归还厨余与餐具时的流畅动线可以培养幼儿的就餐秩序与习惯。幼儿入、离园时便于其整理书包时的动线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过渡到后续环节。幼儿排队时统一的队伍行进方向,列队和解散时的队伍秩序,也影响着动线的行进。幼儿的生活需求动线是开展幼儿保育时的重要因素。

(二)活动需求动线分析

幼儿的在园活动包含了晨间自主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类型。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动线不唯一,幼儿可以创造适合自己的内部动线。同时,动线也受班级教师、同伴的影响,幼儿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调整。在进行晨间自主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等时,以幼儿的自发性游戏行为为主,动线主要受自身游戏意愿、教师及同伴、周围环境布置影响,以满足游戏活动需求为导向。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行为路线主要受班级教师影响。随着活动环节的推进,幼儿可以做出动作、进行操作或移动至预设的材料区域。活动需求的动线设计满足幼儿的学习与游戏需求,促进学习行为的顺利发生,体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价值。

四、动线类型

(一)班级活动单元动线设计

在幼儿班级活动单元的动线当中,所围绕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幼儿所属班级的教室。围绕着教室内部不同的区划,形成了各条生活与活动动线。以《幼儿园标准设计样图》中的班级活动单元平面布置示意图为例,幼儿的活动动线如图1所示。其中走廊串联起了班级内外的人员流动。在班级活动单元内,各活动区域与生活区域得以有效的连接。各区域之间的流动是双向的,方便幼儿随时在各个内部功能分区之间流动,及时满足幼儿的需求。

图1 幼儿班级活动单元动线设计

室内班级空间是幼儿一日生活中进行进食、休息、如厕等生理需求的基本场所,也是幼儿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该区域的动线设计根据空间功能区块划分,保障幼儿能够快速地进入下一个生活与活动环节。幼儿来园进入班级空间后,需要完成书包整理、洗手进餐、开展自主游戏等环节。衣帽储藏、盥洗室、班级活动区是线性串联的关系,幼儿在各功能分区按照顺序完成既定的环节。在自主游戏、教学为主的时间段中,幼儿的行为主要集中于班级活动区。班级活动区可涵盖各区域游戏规划的空间,也包含集体教学活动的空间。幼儿在班级活动区中的行为相对自由,也受教师、同伴、环境创设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幼儿的生理需求,保持厕所、盥洗等区域的卫生与畅通。在班级的就寝区,动线的设计由动转静,空间中的元素设置更利于幼儿休息。在幼儿的入、离园环节,走廊的动线设计串联了内外部空间,使幼儿能够从学习、生活的状态中切换,适应接下来所要应对的环境。

对于班级活动单元动线的梳理可以帮助教师厘清空间的主要功能,满足幼儿的基本学习生活需求。如表1所示,班级活动单元的动线可以包含以下三条。

表1 班级活动单元动线设计

(二)室内公共区域动线设计

室内公共区域承担了人员进出疏散的主要功能,也具备部分活动开展的教育功能。室内公共区域的动线以班级活动单元外部的走廊为核心,连接了班级活动单元和综合活动室等其他功能区块。

走廊的空间设计能够保障动线顺利进行,走廊的物理空间根据《幼儿园标准设计样图》有相应的建设指标,结合环境创设,发挥其教育价值。以走廊为核心,室内公共区域形成了走廊与班级活动单元、走廊与综合活动室两大主要的活动动线,设计的动线如表2所示。

表2 室内公共区域动线设计

(三)室外公共区域动线设计

室外公共区域包括大型玩具、沙池与水池等户外活动区域及园内其他景观设置,在满足幼儿活动需求的同时,更加强调安全性。在户外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游戏时间较长。因此,幼儿此时的动线主要受到外部建筑空间的环境布置的影响。教师要合理地利用上述空间,引导幼儿规划好活动动线,满足他们的活动需求,室外公共区域动线设计如表3所示。

表3 室外公共区域动线设计

五、改进策略

(一)动线优化:从幼儿生活、活动需求出发

动线设计需要关注到幼儿的生活、活动需求。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会出现各类需要教师及时处理与应对的事件。教师需要不断观察和了解每个幼儿的需求与兴趣,并设计好相应的过渡环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优化动线,以确保幼儿获得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体验。其次,考虑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将自主活动和集体活动结合起来。在注重幼儿个体的需求和发展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动线设计时,需要便于幼儿在绘画、阅读等个体活动与团队游戏、合唱、合作实验等集体活动中切换,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有机会互动。最后,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幼儿可以和教师一起创设环境,贴上幼儿的作品,整理与摆放物品,并设置明确的指示牌,更好凸显该区域的功能,帮助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增强他们对区域的归属感,进而保障动线设计的合理性和行进的流畅性,避免幼儿之间的拥挤和混乱。

(二)功能衔接:加强功能分区的联系与可选择性

各个功能分区的设置可以帮助幼儿快速完成对应环节。各分区之间布置在《幼儿园标准设计样图》的指导下趋于合理,但仍要做好分区间的衔接。例如教师的引导、图示标语的创建、幼儿行为秩序与习惯的养成等。在班级活动单元、室内公共区域、室外公共区域之间的环境创设需要有连贯性。例如,使用相似的颜色、图案或装饰元素,让幼儿感受到整个环境是一个整体。减少动线行进时区域切换的割裂感,模糊空间的界限,让幼儿能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环境。此外,教师需要培养幼儿的行为秩序与习惯。例如,在班级活动单元内部的分区,洗漱、休息的区域与班级的活动区域经常需要切换,教师则需要帮助幼儿理解处于该区域时的主要任务,做好区域的快速过渡。在一日生活作息表的基础之上,幼儿有自主游戏活动的选择权。因此,幼儿的活动动线是可以改变的,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分区之间顺利地衔接与过渡也保障了一日生活作息的顺利执行。

(三)充分运用:促进物理建筑空间向教育空间转化

幼儿园物理建筑空间的功能设计是开展后续动线设计的保障。幼儿园的物理建筑空间也承载着相应的教育价值。幼儿在园时的动线并非独立存在,它会受到幼儿自身需求、教师、同伴、环境的影响。教师需要更好地运用物理建筑空间的功能,促进物理建筑空间向教育空间转化,发挥其教育价值。因此,动线的设计需要考虑教育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影响。班级各区域的动线设计既要方便师幼进出,也要满足师幼互动情况下主要人员相对稳定聚集的状态。进出动线所发生的区域应和幼儿驻足活动的区域有所区分。幼儿聚集的区域需要有便于幼儿随时进出的路线。同时,动线的设计也要保障幼儿平等使用的权力。处在同一物理空间中的幼儿应当能平等地使用该空间区域。通过环境的创设,保障所有的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都能发挥该物理空间的功能,增强物理空间的包容度和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安排动线时,还可以采取分组轮流的方式,保障每名幼儿都能够在相应的时间分配里流畅地活动。对物理空间进行功能性划分,并通过环境创设保障动线的科学合理,共同促成了幼儿园建筑空间对于幼儿的教育价值。

六、结语

动线设计贯穿幼儿各类生活、学习活动,能更好地引导幼儿行为、满足幼儿的需求,保障幼儿一日生活的顺利进行,发挥幼儿园建筑空间的育人价值。教师需要关注到幼儿的实际需要,做好环境创设,加强功能分区的联系与可选择性。同时充分运用各个建筑空间的功能,促进其更好向教育空间转化。结合一日生活作息表,教师可以优化动线设计,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动线班级幼儿园
班级“四小怪”
我爱幼儿园
机械领域专利文献翻译中的语言“动线”探究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欢乐的幼儿园
博物馆展览空间的参观动线设计研究
爱“上”幼儿园
基于业态的商业动线设计研究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