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报》创刊于1925 年,是中国气象局主管、中国气象学会主办的大气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载气象、海洋、航空、地理、水文、环境等领域有关大气科学研究的具有创造性论文;国内外大气科学发展动态综合评述;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研究工作简报及重要学术活动报道;优秀大气科学专著的评介等。《气象学报》中文版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作者和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气象、海洋、环境及水文等学科的科研人员、高校师生。
(1)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内容充实,数据可靠,文字精练。其书写顺序:中文题目,中英文作者姓名,中、英文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图法分类号;引言;正文;结论和讨论;致谢;参考文献。
(2) 请登陆http://qxxb.cmsjournal.net/在线注册、投稿,并寄全体作者签名的“版权转让协议”一份。
(3) 作者只列出主要参加者(同单位作者一般不超过4 人,多单位作者一般不超过6 人),第一作者须附作者简介(姓名,所从事的专业,联系电话或E-mail),参与辅助研究者可列入致谢部分。
(4) 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请注明省部级以上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
(5) 文章摘要应详细说明本文的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400—500 个字)。
(6) 文稿书写用字规范,标题层次分明。章节序号用1,1.1,1.1.1···3,3.1,3.1.1···表示。
(7) 数学公式、物理量的符号和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要求:量符号、代表变动性数字的符号以及坐标轴的符号均用斜体表示;矢量、张量用黑斜体表示;量符号的下标,若是变量用斜体表示,其他情况则用正体表示。量符号尽量用一个字母(特殊情况除外)表示,在文稿中首次出现时,必须给出量的名称及单位。
(8) 科技术语和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如系作者自译的新名词,在文稿中第一次出现时请给出外文原词。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国际符号表示。
(9) 图表:文中只附必要的图表,在文中相应位置插入并附相应的中英文图题、表题,图片要求线条粗细均匀,计算机原始绘图软件生成的矢量图可按印刷时的实际尺寸绘制,双栏排图不宽于65 mm,通栏排图不宽于170 mm,图中文字最好用6 号宋体字。图片要求清晰、层次分明(请保留原始绘图软件生成的矢量图,以便出版时使用)。
表格请使用三线纵表,列于正文的适当位置,表的结构要简明。表内各栏目中参量符号之后注明单位(同插图)。
(10) 参考文献表只列出与本文有关的文献,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非公开出版物文献作为脚注处理。引用他人未发表过的资料或数据,应征得有关方面的同意并加以说明。
参考文献在文中相应位置一一对应引用,中文文献在文内的引用格式为(丁一汇等,2000);英文文献在文内的引用格式为(John,et al,2001),如作者为一人,格式为(丁一汇,2000)或“丁一汇(2000)研究指出······”。
文后参考文献排列,作者不多于3 人者,列出全部作者;多于3 人,列前3 名后加“等”或“,et al”。中文文献与外文文献分别按第一作者姓氏英文字母顺序排列,附于文后。
著录格式:刊物:作者. 出版年. 题目. 期刊名,卷(期):页码范围;图书:作者. 出版年. 书名. 出版社,页码范围或总页码pp
(11) 文中时间格式为年、月、日、时、分(北京时或世界时);英文摘要、图表题中时间格式为时、分(BT,UTC)、日、月、年(例如:01:05 BT/UTC 1 August 2007)。
(12) 最终接受刊出的稿件,请参考本刊网站投稿指南中文章体例下的“学报新版式”,提供Word 电子稿。
(1) 提供联系人的通信地址、电话、电子信箱等。
(2) 建议作者提供3—5 名审稿专家(注明其职称、研究领域、单位和电话号码、E-mail 信箱),以及要求回避的评审者,供编辑部送审稿件时参考。
(3) 作者收到本刊收稿通知后,若6 个月未接到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所投文稿,并请告知编辑部,双方有约定者除外。请勿一稿多投。
(4) 本刊对所刊登的文章收取版面费。
(5) 文章发表后,本刊将一次性付稿酬(包括光盘和网络版),并赠样刊2 册和单行本30 份。作者若需加印单行本(另外付费,每份单行本3 元),请提前告知。
地 址:北京中关村南大街46 号中国气象学会
邮政编码:100081 电话:(010)68406942,68408571 电子信箱:qxxb@cms1924.org,cmsqxxb@263.net